![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61110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唐诗比读1课件PPT,共25页。
写法探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Contents目录01. 教学目标02. 新课导入03. 知识梳理04. 生平及背景05. 比较异同PART ONE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并默写这五首诗,感受诗歌的格律美。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3.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感受古代诗歌文化的独特魅力,美的熏陶。PART ONE新课导入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一场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今天我们采撷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PART two知识梳理1.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PART ONE生平及背景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地理名著《水经注》。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37岁时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便常以书信的形式向他咨询朝廷大事,故有“山中宰相”之称。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ɡ),吴兴故鄣(zhānɡ)(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诗文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代表作品有“吴均三书”(《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ɡāo)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绩曾三仕三隐,一生郁郁不得志。其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对于扭转齐梁以来绮靡诗风,开创唐诗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崔颢(hào)(?—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前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征,诗风变得雄浑奔放。王维(约701—761),字摩诘,河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西)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又因“精禅理”,有“诗佛”之称。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著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著有《李太白全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生于新郑(今属河南),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著有《白氏长庆集》。《三峡》的写作背景:《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结合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答谢中书书》的写作背景:(1)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书的一封信。《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2)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与朱元思书》的写作背景: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野望》的写作背景: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使至塞上》的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这实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廷。此诗即作于赴边途中,记述了诗人出塞的所见所感。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楼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1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渡荆门送别》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的。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长庆三年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PART ONE比较异同四、整体感知 比较异同——相同点:1、都是唐代律诗。 2、都是描摹自然美景。 3、都有借景抒怀之意。不同点:1、《野望》《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属于五言律诗;《黄鹤楼》《钱塘湖春行》属七言律诗。 2、五首唐诗描绘的意境各有不同,或闲适,或清新,或雄壮。 3、五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各有不同。写法探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