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展开课时跟踪练7
1.宋代元符元年(1098年),政府下令“盗蕃国进奉人钱物者准此(指依照监守自盗罪论处)”,情节较轻则“依海行敕律加法处之”。蕃商死后,其子女亲属有财产继承权,“物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立防守盗纵诈冒断罪法”。这一举措( )
A.有利于扩大海外贸易
B.利于扭转对外贸易的颓势
C.是为了增加政府税收
D.体现朝贡贸易的平等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中“依海行敕律加法处之”“物货许其亲属召保认还”可知,北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这有利于吸引外商来华贸易,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策实施前后的贸易状况,无法获知该法令的成效,排除B项;北宋政府保护外商在华合法利益与增加政府税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的保护,并非朝贡贸易的平等贸易,且朝贡贸易并不平等,排除D项。
答案:A
2.宋代笔墨纸砚消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消费主体也颇为广泛,“垂髻之儿,皆知翰墨”。士大夫更常常不惜花重金购买。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士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B.民众消费能力迅速提升
C.社会崇尚文化氛围浓厚
D.笔墨纸砚生产供不应求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笔墨纸砚消费前所未有,又说消费的主体也颇为广泛,甚至小孩都会读书写字,士大夫常常还会花大价钱购买,这就说明整个社会文化氛围浓厚,C项正确;材料表明的是文化消费情况,看不出士人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人们的文化消费,没有提及其他商品,所以对于民众整体的消费能力无从判断,排除B项;宋代对笔墨纸砚的消费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能说明相关产业生产供不应求,排除D项。
答案:C
3.北宋时,都城东京有珍珠、匹帛、彩帛交易之所,“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除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集市贸易;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米,沿海各地的水产,辽夏的牛羊,蜀闽的名茶,日本的扇子,大食的香料、珍珠,应有尽有。这说明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B.全国性商业市场开始形成
C.已有长途和大额贸易
D.大一统国家的凝聚力凸显
解析:依据材料中“除商店铺席外,还有定期集市贸易;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米,沿海各地的水产,辽夏的牛羊,蜀闽的名茶”可得出长途贸易和大额贸易的存在,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A项;全国市场的形成是秦汉时期,排除B项;北宋并没有完成统一,排除D项。
答案:C
4.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但政府专门绘制地界图册,对每一处田地标明四至及主人姓名,作为处理田宅纠纷的依据。土地买卖契约签订后,还要由官府在砧基簿上进行登记,砧基簿专门记录土地的流转情况。如果不在砧基簿登记,“虽有契据可执,并拘入官”“交易无效”。由此可知宋代( )
A.土地契约制度不规范 B.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
C.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 D.土地租佃制受到阻碍
解析:根据材料“政府专门绘制地界图册,对每一处田地标明四至及主人姓名,作为处理田宅纠纷的依据”“土地买卖契约签订后,还要由官府在砧基簿上进行登记,砧基簿专门记录土地的流转情况。如果不在砧基簿登记,‘虽有契据可执,并拘入官’‘交易无效’”可知,宋代通过绘制地界图册和编制砧基簿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C项正确;根据材料“土地买卖契约签订后,还要由官府在砧基簿上进行登记,砧基簿专门记录土地的流转情况。如果不在砧基簿登记,‘虽有契据可执,并拘入官’‘交易无效’”可知,宋代土地契约制度规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宋代经济出现严重的衰退,排除B项;材料强调宋代加强了对土地的管理,未涉及土地租佃制,排除D项。
答案:C
5.“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为此,北宋儒学( )
A.开始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
B.创立自己的宇宙观
C.强调“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践行内省的认识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为改变传统儒学在宇宙与人生思路方面的薄弱,寻求思想终极的立足点,宋代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努力探究世界本原,构建哲学体现,创立了自己的宇宙观,B项正确;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只是手段,不是儒学寻求的终极立足点,排除A项;“三纲五常”伦理观是儒学优势,并非传统儒学最薄弱的地方,排除C项;践行内省的认识论与发展儒学最薄弱的地方,思考宇宙与人生等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6.《明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求赎时货币已大为贬值,典主不同意,因而诉讼。当时法定必须以纸币交易。法官判曰:“法意、人情实同一体”,于是判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回赎。这主要说明南宋( )
A.政府不抑土地兼并
B.道德观念影响司法判决
C.法律保护私有财产
D.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解析:依据材料“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可知,南宋司法审判具有法意和人情相结合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即道德观念影响司法判决,B项正确;材料与“不抑土地兼并”政策无关,排除A项;材料现象不能体现“保护私有财产”,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道德观念影响司法判决,不是强调“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
答案:B
7.阅读下列辽宋夏金元文化有关史实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领域 | 史实或材料 |
思想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
小说、戏曲 | 宋词: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 话本:宋元时期盛行,是早期的白话小说 |
科技 | 印刷术:雕版印刷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战争。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元朝郭守敬创造出简仪(天文观测仪器);编定了《授时历》。元朝王祯的《农书》,记载了南北方农业技术和工具 |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出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思想文化的成就或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故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表格中的小说、戏曲成就可知当时世俗文化兴起,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文学艺术领域出现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根据科技成就可知当时科技发展繁荣,呈现出总结性的特点;根据表格中的思想可知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性(或承古萌新)。说明辽宋夏金元时期思想文化出现世俗化的倾向,而且成就卓著。结合宋词、元曲和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展开阐述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展开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答案:示例。信息及特征:王守仁、李贽、黄宗羲等,反映出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内呈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性。
论述:明清之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王守仁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强调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着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李贽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道德标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严厉批判了封建专制,提出了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反对理学清谈,主张经世致用等。
明清思想界形成的社会批判思潮,体现了社会转型前夜的时代要求,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7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和文化,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2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52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课时练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复习特训卷课时练6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变动及文化,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