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展开第10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知识点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①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逐渐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2.社会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必备拓补]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条件和因素
1.(2022·陕西咸阳模拟)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镇不是为乡民的消费服务,而是为周围农村地区的生产服务。在这些市镇上,农民出售生产出来的副业产品购买粮食和生产资料。据此可知,这些市镇( )A.主要进行粮食的转手贸易B.从事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C.体现出农村经营结构的特点D.成为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网点
解析:根据材料,明清市镇主要是农民出售产品、购买粮食和生产资料的场所,这符合农村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农村生产经营结构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购买粮食,但是古代中国粮食多为自给自足,购买粮食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材料无法判断为主要活动,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只是副业,排除B项;材料与国内外市场无关,排除D项。
知识点2 思想领域的变化1.明朝中后期。(1)陆王心学。①代表人物:王守仁。②主张: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明清之际。(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并提出一些重要见解。
[必备拓补] 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2.(2022·湖南卷)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解析:依据材料“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科技转型”表述错误,排除A项;“一脉相承”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是以经验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
知识点3 小说和戏曲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表现。(1)小说。
(2)戏曲。①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②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必备拓补] 明清时期小说繁荣发展的原因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形成了要求表现自己思想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3.社会识字率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4.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迅速发展。5.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强,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2021·山东卷)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解析:根据“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可得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画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做出了调整,即应市场所需进行创作,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市民文化不是主流,排除B项;阶级分化的说法从材料不能得出,排除C项。
知识点4 科技1.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科技著作,分别记载了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2)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必备拓补] 明清时期文化的“承古萌新”
4.(2021·辽宁卷)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 )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
解析:根据材料“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可知,明朝中后期,佛教和儒学的思想有趋同,说明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D项正确;明朝灭亡是因为社会矛盾激化导致,排除A项;儒学的地位并未受到冲击,排除B项;当时程朱理学是主流,排除C项。
探究1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史料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嘉定县(今嘉定区)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吴(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杼轴、纂组均代指丝织业),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问题]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2)史料中的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为“资本主义萌芽”。试从史料中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并指出其实质。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史料:“机户出资,织工出力”。反映的实质:“机户”或“大户”(早期的资本家)和“织工”或“小户”(早期的雇佣工人)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史论阐释] 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及影响1.新现象。(1)农业: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2)手工业:东南沿海地区产生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经济现象。(3)商业:东南沿海地区商业发达,并涌现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大宗白银交易普遍盛行;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4)政府干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2.影响。(1)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2)阶级: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了冲击;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改变;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
探究2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史料1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史料2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问题] (1)根据史料1,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2)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史料2,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张: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西学东渐的出现。(2)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的根本。
[史论阐释]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批判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对儒学的批判。(1)反传统、反教条。如李贽抨击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提倡男女平等。(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如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用法治代替人治。(3)提倡“经世致用”。如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经世致用”“明道救世”。(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5)是开明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对儒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改造,仍然属于儒学的范畴。
2.明清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系。(1)批判与继承:黄宗羲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具有民主色彩。
探究3 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巨著反映的时代特征史料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楼宇烈等《中华文明史》[问题] 根据史料,归纳概括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并分析其影响。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代特点:注重总结、继承(或缺乏创新);体现专制的色彩。影响: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不利于近代科技的产生。
[史论阐释] 全面认识明清文化的“承古萌新”1.“承古”。(1)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时期——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本草纲目》是古代中医药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一部生物学的经典之作。除此以外,还有《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2)中国古典文献进入总结时期——大规模丛书与类书的编著:《四库全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丛书,对古籍整理和总结文化遗产有重要的贡献;明成祖时编纂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2.“萌新”。(1)传统文化中孕育新内容:明清小说是由宋元话本演变而来的。著名的科学技术著作百科全书《天工开物》中,所记内容多是通过作者调查研究获得的新知识。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时练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时练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28页。
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开设工场,经济功能,新农作物,致良知,主观能动性,个性自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4单元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4单元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考点探究·释难点,典例研析·立标杆,多种经营,自由雇佣,商业资本,商人群体,工商业市镇,小农经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