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19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3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4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1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1,共10页。
课时跟踪练21
(60分钟 53分)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
[选项] 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错误,原文是“恶可深罪”,意思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而不是“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
【参考译文】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是诽谤、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奏章,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太祖把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且直呼宋濂的字说道:“如果没有景濂,我差点错误地加罪上书言事的人了。”太祖当场称赞他。
2.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
[选项] 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错误。根据原文“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可知,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除了“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外,还有鲍永所穿的衣服也是陈旧而俭朴。
【参考译文】
更始帝(刘玄)二年,(鲍永)被朝廷征召,连续两次升迁担任尚书仆射,并履行大将军职务。鲍永虽身为将帅,然而他乘的车辆所穿的衣服都陈旧而俭朴,凭这一特点,而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3.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兴定元年春,上以沃衍累有战功,赐今姓。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中京留守。六月,进拜元帅右监军,仍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二年春,北兵游骑数百掠延安而南,沃衍率兵追之,战于野猪岭,获四人而还。俄而,兵大至,驻德安寨,复击走之。正大二年,进拜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选项] 杨沃衍获皇帝赐姓,更加受到皇帝重用。杨沃衍先担任后兼任中京留守。担任中京留守期间,曾追击南下抢掠的数百元军,并打跑了安德寨的元军。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担任……中京留守”错误,原文是“遥授”和“遥领”,授予官衔但并不到任。
【参考译文】
兴定元年春天,皇上因为杨沃衍屡立战功,赐予他现在这个姓(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他为中京留守。六月,晋爵为元帅右监军,仍然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元光二年春天,元军几百游动的骑兵劫掠延安并向南而来,杨沃衍率军追击,在野猪岭作战,俘获四人而还。不久,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安寨,杨沃衍再次出击打跑了元军。正大二年,晋爵为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嘉祐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参知政事。其在政府,与韩琦同心辅政。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
[选项] 欧阳修为官理政有方,勤于政事。他承袭包拯威严与宽简并施的执政理念,令开封大治,在中书省他汇集有关军队、百姓、官吏等关键资料,列出总的条目。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他承袭包拯威严与宽简并施的执政理念”错误。由原文“加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承包拯威严之后,简易循理,不求赫赫名,京师亦治”可知,(后来)加领龙图阁学士、任开封府知府,接续包拯的严厉治政之后,欧阳修采取简易实际、顺应常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声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由此可知,“宽简并施”不是包拯的执政理念,是欧阳修接续包拯的严厉治政之后,采取简易实际、顺应常理的做法。
【参考译文】
(后来)加领龙图阁学士、任开封府知府,接续包拯的严厉治政之后,欧阳修采取简易实际、顺应常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声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嘉祐五年,欧阳修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六年,任参知政事。欧阳修在中书省,与韩琦一起同心辅理朝政。凡是有关军队、百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关键资料,中书所应当了解的,他都汇集起来,列出总的条目,遇到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询问有关的官员。
5.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墓志、祭文,指寝室西壁下云:“吾殡所也。”希烈既陷汴州,僭伪号,使人问仪于真卿,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年七十七。
[选项] 颜真卿不畏强暴,忠贞刚烈。李希烈反叛时,颜真卿奉旨亲赴敌营,晓以大义;面对反贼威逼,颜真卿忠贞不屈而被坑杀。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颜真卿忠贞不屈而被坑杀” 于文无据。原文是“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文中虽有“坑颜”之说,但只是李希烈的威胁。文中只说“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具体怎么杀害没有详细交代。
【参考译文】
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正想宣读朝廷旨意,李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露出刀刃抢着上前逼迫颜真卿,想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举起刀刃来往他的身上比画,颜真卿不为所动。李希烈于是拘押颜真卿,命令十个甲士看守,在庭院中挖掘一丈见方的坎穴,说是“坑颜”,颜真卿怡然自安,毫不介意。颜真卿估计一定要死,于是制作了遗表、墓志、祭文,指向寝室西边的墙壁下说:“这是我下葬的地方啊。”李希烈已经攻陷汴州,僭越称皇帝,派人向颜真卿询问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掌管国家礼仪,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于是派阉奴和景臻等人一起杀死颜真卿,(颜真卿)享年七十七岁。
6.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杨畏知,宝鸡人。崇祯中,历官云南副使。乙酉秋,武定土官吾必奎反,连陷禄丰、广通诸县及楚雄府。畏知督兵复楚雄,驻其地。必奎伏诛,而阿迷土官沙定洲继乱,据云南,黔国公沐天波走楚雄。巡抚吴兆元不能制,许为奏请镇云南。定洲遂西追天波,畏知说天波走永昌,而己乘间清野缮堞、征援兵。定洲闻,不敢至永昌,还攻楚雄,不能下。畏知伺贼懈,辄出击,杀伤多。
[选项] 杨畏知平定叛乱,胸有谋略。吾必奎反叛时,他督率军队平叛,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杀死很多贼寇,最后恢复楚雄,使其伏法。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吾必奎反叛时,他督率军队平叛,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有误,将两件事混淆。“等贼寇懈怠才出击”是沙定洲攻打楚雄时杨畏知的做法。
【参考译文】
杨畏知,是宝鸡人。崇祯年间,历任云南副使。乙酉年秋天,武定土官吾必奎反叛,连续攻陷禄丰、广通等县以及楚雄府。杨畏知督率军队恢复楚雄,在那里驻军。吾必奎伏法被诛,继而阿迷土官沙定洲叛乱,占据云南,黔国公沐天波奔往楚雄。巡抚吴兆元不能制伏,答应为他奏请镇守云南。沙定洲于是向西追击沐天波,杨畏知劝说沐天波奔向永昌,自己趁机转移人口、牲畜、财物、粮食,清除房屋树木,修缮城堞,征调援助的军队。沙定洲听说后,不敢到永昌,回军攻打楚雄,不能攻下。杨畏知等待贼寇懈怠,便出城攻击,杀死杀伤很多贼寇。
7.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一篇,人奇其志。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
[选项] 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错位。“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的地点不是在“滑州”,而是在“并州”。
【参考译文】
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写《海喻》一篇,人们惊奇他的志向。担任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用竹笼装石筑堤,堤第二年就损坏了。陈尧佐请求放进柴薪装满泥土才坚固耐久,丁谓不以为然,陈尧佐移任京西转运使,后来钱塘江的筑堤工程最终按陈尧佐的建议实行。陈尧佐移任河东路转运使,因为河东土地贫瘠,百姓贫困,依靠石炭为生,陈尧佐奏请朝廷免除他们的赋税。又减少泽州大广冶铁税几十万。天禧年间,黄河决口,起用陈尧佐任滑州知州,制造木龙来减轻水浪冲击,又修筑长堤,人们称作“陈公堤”。移任并州,每次汾水暴涨,并州百姓往往忧虑不安,陈尧佐为他们修筑堤防,栽植柳树几万株,修造柳溪,百姓靠此受益。多次升官至右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于是授官枢密副使。
8.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 太宗尝与苏易简论唐世文人,叹时无李白。易简曰:“今进士钱易,为歌诗殆不下白。”太宗惊喜曰:“诚然,吾当自布衣召置翰林。”值盗起剑南,遂寝。真宗在东宫,图山水扇,会易作歌,赏爱之。易再举进士,就开封府试第二。自谓当第一,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真宗恶其无行,降第三。明年,第二人中第,补濠州团练推官。
[选项]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致,故上书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误解形象。“故上疏直言进谏”对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并非“直言进谏”。
【参考译文】
宋太宗曾同苏易简一起讨论唐代文人,太宗遗憾当世没有产生像李白这样的才子。苏易简说:“当今进士钱易,创作的歌、诗大概不在李白之下。”太宗惊喜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把他从平民直接提升为翰林。”正碰上剑南盗贼兴起,这事就被搁下了。宋真宗当太子时,画山水扇,恰巧碰上钱易作歌,览后对他非常欣赏。钱易再次考进士,终于考上了,录为开封府第二名。他自认为应当是第一,只因被主考官压制了才落得第二,于是上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9.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3分)
[原文] 光宗受禅,特诏(黄)洽言事,奏用人之论。后屡乞归田,方未得请也,人劝之治第,洽曰:“吾书生,蒙拔擢至此,未有以报国,而先营私乎?使吾一旦罪去,犹有先人敝庐可庇风雨,夫复何忧。”庆元二年致仕。六年七月薨,赠金紫光禄大夫。
[选项] 黄洽廉洁自律,坚持道德操守。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他认为不必如此,离职之后先人的破旧房子就足以遮风挡雨。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序颠倒。“告老还乡后有人劝他营造府第”理解有误,原文是说他多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得到准许时,有人劝他营造府第。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专门下诏让黄洽进言国事,他上奏了用人的主张。后来他屡次请求告老还乡,还没有获得准许时,别人劝他营造府第,黄洽说:“我是个书生,蒙恩被提拔到这个位置,没有什么用来报效国家的,却先谋求自己的私利吗?即使我一旦因获罪而离职,还有先人的破旧房子可以遮风挡雨,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庆元二年退休。六年七月逝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10.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原文]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许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
[选项] 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契丹境内,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
解析: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选项中的“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原文中没有提到这一信息。
答案:×
【参考译文】
契丹发兵二十万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割让)代州的土地,本该今年出使契丹的使者不敢去,就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充任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议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人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话来驳斥他们,就会有失国家大体。”于是命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居民骑在房梁上一起观看,说:“看看宋朝的状元。”等到(和契丹人)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只是两国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禀告,神宗称赞他。
11.比对选项与原文,并在选项后的括号内做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原文]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尤精《礼》、司马《史记》。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选项] 褚无量有很好的学问。他幼年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专心攻读,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凭借《礼记》和《史记》被提拔为官。( )
解析:从强加因果关系的角度设误。原文只是说褚无量精通《礼记》和《史记》,并没有说他凭借《礼记》和《史记》被提拔为官。
答案:×
【参考译文】
褚无量,字弘度,是杭州盐官县人。少年时跟随沈子正、曹福学习经学,用心研读古代典籍。尤其精通《礼记》和司马迁的《史记》。高中明经科,多次升迁后任国子博士,升任司业兼任修文馆学士。
题组二 综合检测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20分)
文本一:郭后既废,太子强意不自安。郅恽说太子曰:“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不如辞位以奉养母氏。”太子从之,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藩国。上不忍,迟回者数岁。六月,戊申,诏曰:“《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
袁宏论曰: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内宠既多,嫡子迁位,可谓失矣。然东海归藩,谦恭之心弥亮;明帝承统,友于之情愈笃;虽长幼易位,兴废不同,父子兄弟,至性无间。夫以三代之道处之,亦何以过乎!
帝以太子舅阴识守执金吾,阴兴为卫尉,皆辅导太子。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兴虽礼贤好施,而门无游侠,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俱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
上以沛国桓荣为议郎,使授太子经。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辨明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歌击磬,尽日乃罢。帝使左中郎将汝南钟兴授皇太子及宗室诸侯《春秋》,赐兴爵关内侯。兴辞以无功,帝曰:“生教训太子及诸王侯,非大功耶?”兴曰:“臣师少府丁恭。”于是复封恭,而兴遂固辞不受。
(节选自《资治通鉴》)
文本二:后令(郅)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及郭皇后废,恽乃言于帝曰:“臣闻夫妇之好,父不能得之于子,况臣能得之于君乎?是臣所不敢言。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帝曰:“恽善恕己量主,知我必不有所左右而轻天下也。”后既废,恽乃说太子曰:“太子宜引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太子从之,帝竟听许。
(节选自《后汉书·郅恽传》,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B.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C.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D.夫建太子所以重宗统/一民心也/非有大恶于天下/不可移也/世祖中兴汉业/宜遵正道以为后法/
解析:“建”的意思是“设立”,“太子”作它的宾语,“建太子”意思完整,“重宗统”“一民心”是“建太子”的目的,“建太子”后应断开,由此排除C、D两项。“于天下”应为“非有大恶”的状语,“非有大恶于天下”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对天下有重大罪恶”,意思完整,其间不应断开,由此排除A项。
答案:B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藩国,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地方分封的诸侯国,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中央,藩国的统治者被称为“藩王”。
B.《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修订而成,是记录鲁国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史书。写于宋代的《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
C.博士,古代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侍讲,既可以指给皇帝或太子讲学,又可以指为帝王、皇子讲学的侍从之官,此处是第一个释义。
解析:“《资治通鉴》的体例与之不同”错误,《资治通鉴》也采用编年体例。
答案:B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郭后被废之后,郅恽先劝皇上要慎重行事,后以不违孝道等为由劝太子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B.袁宏认为光武帝更换太子是明智之举,且高度肯定了父子三人表现出来的父子兄弟之情。
C.光武帝重视太子的教育,任命桓荣教授太子儒家经典,还曾亲临太学,聆听众博士辩论诘难。
D.钟兴奉旨教授皇太子及宗室诸王侯《春秋》,被赐关内侯,但他以己无功为由坚决推辞不受封。
解析:“袁宏认为光武帝更换太子是明智之举”错误,根据原文“今太子之德未亏于外……可谓失矣”可知,袁宏认为光武帝更换太子是一个过失。
答案:B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特加赏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愿陛下念其可否之计,无令天下有议社稷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考查:(1)关键词“每”(常常)、“厌”(心服),“莫之及”宾语前置句及句子大意。(2)关键词“虽然”(虽然如此)、“念”(考虑)、“无令”(不要让)及句子大意。
答案:(1)常常用礼让的态度使人心服,不用锋利的言辞制服他人,其他儒生没有人能赶上他,皇上对他特别给予赏赐。
(2)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陛下考虑这件事是否可行,不要让天下人对国家有所议论罢了。
16.从文本一第三段看,汉光武帝任用人才的重要标准是什么?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指出答题区间为文本一第三段。这一段讲光武帝任用阴识、阴兴辅导太子。阴识“性忠厚,入虽极言正议,及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所以光武帝“敬重之”;阴兴“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终不为言”,因此“世称其忠”。前者低调忠厚,后者忠诚无私,从光武帝对这两人的重用上可以看出光武帝用人的重要标准是“忠”。
答案:用人的重要标准是忠,忠于朝廷,忠于职守。
体现:阴识低调忠厚,不与宾客谈论国事;阴兴忠诚无私,举贤不以交情好而为定。这两人都受到光武帝重用,辅导太子。
【参考译文】
文本一:郭皇后被废之后,皇太子刘强内心不安。郅恽劝告太子说:“长久地处在被怀疑的位置上,对上违背孝道,对下靠近危险,不如辞去太子之位来奉养母亲。”太子刘强听从了他的劝告,多次通过皇上身边的人和众王侯陈述他的诚意,希望退居藩国。皇上不忍心(这样做),迟疑了几年。六月,戊申日,皇上下诏说:“(按照)《春秋》的义理,选立皇位继承人以身份高贵为标准。东海王刘阳,是皇后的儿子,应该继承帝位。皇太子刘强,推重并坚持谦让,希望退居藩国,出于父子之情,难以长久违背他的意愿。今封刘强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改名刘庄。”
袁宏议论说:设立太子,是用来尊重宗法统绪,统一民心,如果不是对天下有重大罪恶,就不能改变。世祖使汉朝大业由衰复盛,应当遵循正道作为后世奉行的法则。如今太子的德行对外没有欠缺,对内又多得恩宠,将嫡子改易位次,可以说是过失啊。然而东海王刘强归于藩王之位,谦逊恭敬的心更加明亮;明帝刘庄继承帝位,使兄弟的情谊更加深厚;虽然长幼位置改变,一兴一废结局不同,但是父子兄弟之间最美好的真情没有隔阂。即使用三代之道来审度,又怎能超过呢!
皇上让太子刘庄的舅父阴识暂时署理执金吾的职务,让太子另一位舅父阴兴担任卫尉,他们都辅助引导太子。阴识生性忠厚,在朝廷中虽然极力陈说秉正发表议论,但等到和宾客们谈话时,不曾谈到国事。皇上敬重他,常常指着阴识来告诫皇亲贵戚,激发鼓励身边的人。阴兴虽然礼贤下士乐于施舍,但门客中没有游侠,他和同郡人张宗、上谷人鲜于裒关系不好,但知道他们对国家有用,仍然称赞他们的长处荐举他们;友人张汜、杜禽,和阴兴交情深厚,阴兴认为他们徒有外表很少有真才实干,都只在钱财上帮助他们,始终不替他们说话:所以世人称赞他的忠诚。
皇上让沛国人桓荣担任议郎,命他教授太子儒家经典。皇上亲自到太学,聚集众博士在他面前辩论诘难,桓荣辨析阐明经书的义理,常常用礼让的态度使人心服,不用锋利的言辞制服他人,其他儒生没有人能赶上他,皇上对他特别给予赏赐。皇上又下诏让众儒生歌唱雅诗敲击磬,一整天才结束。皇上让左中郎将汝南人钟兴教授皇太子和宗室众王侯《春秋》,赏赐钟兴关内侯的爵位。钟兴用没有功劳而推辞,皇上说:“你教诲训导太子和众王侯,不是大功劳吗?”钟兴说:“我从师于少府丁恭。”皇上于是又封赏丁恭,而钟兴则坚决推辞不接受封赏。
文本二:后来(皇上)命郅恽教授皇太子《韩诗》,在殿中给太子讲学。等到郭皇后被废,郅恽就向皇上进言说:“我听说夫妇之间美好的感情,父亲不能从儿子那里得到,何况做臣子的能从国君那里得到吗?这是我不敢讲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陛下考虑这件事是否可行,不要让天下人对国家有所议论罢了。”皇上说:“郅恽善于推己及人揣度主上的心思,知道我一定不会有所背离而轻视天下。”郭皇后被废之后,郅恽就劝告太子说:“太子应承担罪过辞去太子之位,奉养母亲,以显明圣人的教诲,不背叛自己的生母。”太子听从了他的劝告,皇上最终也听任答应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1(Word版附解析),共10页。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9,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的漫画名叫《乌鸦喝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