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27
    (60分钟 7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①
    苏 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
    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②新扫旧巢痕。
    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③。
    [注] ①本诗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苏轼被贬黄州第四年所作。②九重:代指朝廷。③玉梅魂:化用唐代诗人韩偓的“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意谓第二次开放好比魂的返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的环境特点相似。
    B.这首诗感事抒怀,写景与抒情浑然一体。首联点明了住处的偏远,烘托凄凉的氛围,为下文叙事、抒情做了铺垫。
    C.“五亩渐成终老计”是说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九重新扫旧巢痕”则是点明他做“终老计”的原因。
    D.诗中多处将前人诗句和典故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鲜活文字,不留移栽痕迹,显示了诗人高超的创作技巧。
    解析:“苏轼早就做好了‘终老’的打算”错误,苏轼依靠五亩田终老黄州其实是削官被贬后的无奈之辞,而非早有的打算。
    答案:C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颔联说要在黄州终老,颈联说自己与鸥鸟已熟,经常来垂钓连所坐之石也觉暖了,表达出诗人有忘掉机心、退隐出世之心。②尾联却说与春风约定,梅花也再度开放,流露出希望自己能被君王再度起用的入世进取之意。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河 湟①
    杜 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④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⑤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 ①河湟: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唐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③借箸:这里指为君王筹划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的故事。④忽遗弓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⑤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好凉州一带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歌的前两联回顾中唐宰相元载和唐宪宗的事,写他们都曾力图收复失地,但都没有成功。
    B.诗歌颈联借苏武牧羊归来时须发皆白的典故,写河湟地区的百姓身陷他国统治而忠心不移。
    C.诗歌后两联运用对比手法,将河湟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的闲散安乐进行对比,突出了对前者的同情。
    D.本诗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叙事与议论相结合,自然而又富有历史厚重感。
    解析:“将河湟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百姓的闲散安乐进行对比”错误,诗歌后两联将身陷他国统治而忠心不移的河湟百姓,与陶醉于西凉传来的轻歌曼舞的唐朝统治者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前者的同情,同时揭示了后者醉生梦死之态。
    答案:C
    (2)这首诗和杜牧的名作《阿房宫赋》都含有针砭讽喻之意,请分析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之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兴建及毁灭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本诗前四句叙事,写宰相元载提出过收复失地的建议,却因事下狱而死,唐宪宗也曾留意河湟地区的收复之事,但未及西征,便赍志而殁,流露出诗人对河湟不能收复的感慨;后四句将虽然身陷他国统治却忠心不移的河湟百姓与只是陶醉于“凉州歌舞曲”、过着悠闲享乐生活的当朝统治者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讽刺。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二者在思想情感上的异同即可。
    答案:相同之处:都针砭讽喻了统治者。不同之处:本诗直接讽刺统治者贪图享乐;《阿房宫赋》借古讽今,以史为鉴,警告统治者不要骄奢淫逸,要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
    [注] 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招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
    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颈联的“晴”字对前两联做了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也暗含局势安稳之意。
    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含蓄深沉的感时伤怀之作。
    解析:“描写了扬子江上的初秋景象”错误。结合首联中的“霜冻”和颈联中的“雪晴”可知,诗歌描写的应是冬日景象。
    答案:A
    (2)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要理解后两联诗句的意思。颈联上句提到了“千载英雄”,但又写这些英雄如“鸿”一般远去,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感怀;下句表面写山川形胜,而联系诗歌注释可知,此句暗写局势,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尾联的意思很好理解,诗人要汲水煎茶,招待北使,而联系诗歌注释可知,无论是宋金议和还是煎茶招待北使,都有屈辱的意味,诗人奉命迎接北使,自然会由汲水煎茶而生屈辱之感,但又迫于现实不得不这样,无奈之感溢于言表。
    答案:①颈联写昔日的英雄如飞鸿远去,渺然难追,空余山川形胜,映照着雪雾晴空。在山川形胜中寄寓了对英雄人物的感怀和对时局的忧虑。②尾联写正是过江之时,诗人携瓶汲水,煮清茶一杯,此时诗人正在迎接金国使者途中,将在金山绝顶的吞海亭煮茶招待金使,这两句看似旷达,实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题凌云寺①
    司空曙
    春山古寺绕沧波,石磴盘空鸟道过。
    百丈金身开翠壁,万龛灯焰隔烟萝。
    云生客到侵衣湿,花落僧禅覆地多。
    不与方袍②同结社,下归尘世竟如何。
    [注] ①凌云寺:在四川乐山凌云山。司空曙作此诗时,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府任职。②方袍:僧人所穿的袈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起笔交代凌云寺的地理环境,描绘出春山古寺被江流环绕的阔大景象。
    B.第二句中“盘空”一词写出了上山之路的陡峭,“鸟道”一词凸显了山势之险峻。
    C.“百丈金身”与“万龛灯焰”两句,写出佛像高大庄严、灯火缥缈如烟的特点。
    D.颈联描写凌云寺中的情景:山高云起,湿客衣襟,僧人参禅,落花满地。
    解析:“灯火缥缈如烟”错误,“万龛灯焰隔烟萝”说的是山上草木茂密,烟聚萝缠,遮蔽了寺庙的灯火。
    答案:C
    (2)本诗最后两句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其意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干中的“意味”在这里应是“情调、情趣、趣味”的意思。诗句的趣味既可以体现在思想内容、情感上,也可以体现在结构特色上。从思想内容、情感上看,尾联的意思是:虽然不与穿袈裟的僧人交往结社,但就是下归尘世,又能怎么样呢。其言外之意是:即使在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之气,会保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境界。这既传达出“修身不必出家”的哲理,也表达了诗人的心志。从结构特色上看,最后两句与前三联在语意上形成了转折,突破了一般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
    答案:①哲理思索:不一定要在青山古寺参禅,在红尘中也可以觉悟,有哲理的启迪。②结构特色:结尾处突然发问,语意上形成转折,突破了“起承转合”的一般布局。③心志表达:暗含即使在尘世也不会沾染世俗之气,会保持超凡脱俗的品格与境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心志。(意思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河朔吟
    范仲淹
    太平燕赵①许闲游,三十从知壮士羞。
    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②。
    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
    民得袴襦③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尤④。
    [注] ①燕赵:指河朔一带,大部分为燕云十六州领地,后晋时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北宋初年,宋为夺回此地与辽展开过多次交战,均以失败告终。宋真宗时签订“澶渊之盟”,此地渐趋平静。②对诸侯:指孟子见梁惠王。③袴襦:比喻地方官吏的善政。④严尤:西汉时将领,有智略,曾向王莽论及抵御匈奴之策。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燕赵一带的太平景象,让正值而立之年的诗人满怀羞愤。安于异族统治的燕赵百姓与辛弃疾《永遇乐》中“佛狸祠下”的人们何其相似。
    B.颔联感情复杂,既表现了诗人立志成为一代儒将的非凡抱负,又抒发了诗人对孟子劝说梁惠王施行仁政却没有成效的怜悯之情。
    C.颈联使用“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及赵国名将李牧的典故,表达了对名臣良将的敬意,也表明希望边境有像他们那样的人物。
    D.诗歌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平实质朴,情感深沉厚重,塑造了一个务实、有抱负的青年政治家形象。
    解析:“怜悯之情”错误,“怜”在句中意为“喜爱”,而非“怜悯”。
    答案:B
    (2)范仲淹认为安边御敌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推行仁政。通过孟子见梁惠王的典故,表达了对儒家仁政思想的推崇,表明守边应推行仁政。②重视农业生产(或“以耕养战”)。通过李牧在边关屯田的典故,表明发展农业生产才能使边军粮食充裕,边防稳固。③养民富民。通过推行善政,使边关民众衣食丰足,才能得到民众拥护,有利于守边御敌。④讲究谋略。通过张良的典故,表明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使用良谋妙策,方能有效御敌,使边关安宁。⑤重视良将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士兵需要得到合适的统帅,这样才能抵御来犯之敌。(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①(其三)
    林则徐
    敦煌旧塞委荒烟,今日阳关古酒泉。
    不比鸿沟分汉地,全收雁碛②入尧天。
    威宣贰负陈尸③后,疆拓匈奴断臂④前。
    西域若非神武定,何时此地罢防边。
    [注] ①林则徐在1840年被革职问罪,充军伊犁,1842年抵达嘉峪关。嘉峪关为长城西端防守要塞,也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②雁碛:指关外西域之地。③贰负陈尸:贰负是古代神话中大逆不道的神,人面蛇身,因杀了自己的同类,受到黄帝惩罚。④匈奴断臂:汉武帝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计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思接古今,直接点出重镇敦煌和古今要地阳关、酒泉,营造了沉郁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暗写嘉峪关在西北边防和东西方交通中的重要意义。
    B.颔联叙中带议,嘉峪关虽为重要的关隘,但不像鸿沟那样把国土分裂为敌对的楚汉两边,而是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把关外沙漠地带完全收入了祖国的疆域。
    C.颈联巧用典故,互文见义,追述黄帝惩治作恶的贰负的神话传说和汉武帝联合乌孙“断匈奴右臂”的历史事件,暗示中华民族的文治武功传统源远流长。
    D.这是一首客中赠别诗,诗人驻足嘉峪雄关,追古思今,让历史题材为现实服务,在曲折变化中深刻地表达出自己难以直言的隐旨,艺术感染力强。
    解析:“客中赠别诗”错误,由本诗的标题、注释及全诗的内容来看,此诗应为咏史怀古诗。
    答案:D
    (2)本诗题为“出嘉峪关感赋”,诗中表达了哪些“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深沉的家国情怀。诗人驻足嘉峪关,抚今追昔,深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而担忧。②礼赞中华文明的悠久。诗人借用贰负作恶被诛的典故,歌颂中华民族文治武功的文明气象。③缅怀汉武大帝的丰功伟绩。诗人引经据典,盛赞汉武帝重用贤臣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④对国家中兴的殷切期待。诗人借古抒怀,期盼朝廷能振作起来,励精图治,重振国威。(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①
    韩元吉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来茗叶②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③。
    [注] ①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陆游拜官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暂时回到山阴(今浙江绍兴)故居休假,在冬季启程赴任之前,诗人前来送行,临分手之际,写下了这首赠别的七律。②茗叶:茶叶,诗中指福建名茶乌龙茶系中的珍品白叶茶。③凌风:亭名,在福建建安,韩元吉曾在这里做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送别的情景。诗人送友人赴任,离别之时畅饮,频频举杯表达不舍之意,以至杯中常空。
    B.颔联通过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以“盈巾霜雪”来表现天气的恶劣,突出诗人的老而坚毅。
    C.颈联描写美丽景色,以“春茗”“腊梅”对照,色彩变化中蕴含时序的变化。
    D.本诗为送别之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对人生有些许感慨,但又不颓唐,有豁达胸怀,又不虚发豪言。
    解析:“颔联通过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以‘盈巾霜雪’来表现天气的恶劣”错误。颔联诗人将自己与友人对比,称誉友人而感叹自己,流露出壮志未酬之感。不是用环境塑造人物,“盈巾霜雪”是比喻的手法,形容满头白发。
    答案:B
    (2)这首送别诗有对过去的追忆,有对现实的感慨,有对未来的设想,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对过去的追忆:“京口追随”,回顾当初与陆游在京口一同游玩的情景,蕴含着对陆游文采的认可。②对现实的感慨:“落纸云烟君似旧”一句称誉陆游,言多年过去,陆游诗风慷慨,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盈巾霜雪我成翁”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成为老翁,却未能多为国家效劳,匡扶时局,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③对未来的设想:“春来茗叶还争白”一句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茶叶吐芽的春天,以此春景慰行人,深见诗人旷达的胸怀。“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并一访那里的胜景。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寄致政吴虞部
    王安石
    白鸥①生意在沧波,不为风尘有网罗。
    年抵冯唐初未半,才方疏广②岂能多。
    孤清楚国知谁继,遗爱郴人想共歌。
    嗟我欲归宜未晚,雪舟乘兴③会相过。
    [注] ①白鸥:此处用鸥鹭忘机的典故,传说如果人没有机巧之心,鸥鸟就会与之亲近。②疏广:西汉人,因才高而得美名。③雪舟乘兴:晋代王子猷雪夜乘舟访戴安道,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致政”的友人远离官场后,摆脱名利束缚,过上心无挂碍的生活。
    B.诗人认为友人虽年事已高,但才华可与疏广相提并论,惋惜他不能为国效力。
    C.友人为人孤高清净,实属难能可贵;为官之时能施惠于民,深得百姓的爱戴。
    D.尾联借雪舟的典故,表达诗人在归休后拜访友人的心愿,可见惺惺相惜之意。
    解析:“诗人认为友人虽年事已高”错误,“年抵冯唐初未半”是说年龄还不到冯唐的一半,故应该是指年龄不高。
    答案:B
    (2)从这首给退休友人的赠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为官有哪些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颔联可知,诗人认为友人正当壮年,且满腹才华应当为国效力。据此分析,王安石认为应该在大好年华为官报国,不宜过早退隐。“孤清楚国知谁继”,感叹友人为人孤高清净,实属难能可贵。据此分析,王安石认为为官就要正直廉洁,有操守。“遗爱郴人想共歌”,为官之时能施惠于民,深得百姓的爱戴。这是赞颂友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据此可知,王安石认为为官当有所作为,造福百姓。
    答案:①男儿有才有德应当为官报国,不宜过早隐退;②为官要廉洁,有节操;③为官要造福百姓,有所作为。

    相关试卷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7(Word版附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9: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39,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的漫画名叫《乌鸦喝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20,共9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