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155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155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6155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16.0分)
1. 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减少的是( )
A. 浓硫酸 B. 石灰水 C. 浓氢氧化钠溶液 D. 氯化钠溶液
2.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空气各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
B. 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密度不同
3.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酚酞变红色,则该溶液( )
A. 一定是酸溶液 B. 一定是碱溶液 C. 一定是酸性溶液 D. 一定是碱性溶液
4.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5. 学习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家里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灭火
B. 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不能喷含酒精的消毒剂
C. 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D.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6. 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Fe2+、Na+、NO3−、Cl− B. H+、K+、SO42−、OH−
C. H+、Na+、NO3−、Cl− D. Ba2+、NO3−、CO3−、Cl−
7.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
物质
白醋
橙子汁
牛奶
厨房油污清洗剂
pH
2~3
3~4
6~7
12~13
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 牛奶 B. 厨房油污清洗剂 C. 白醋 D. 橙子汁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B. 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水至过量
C.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 向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于身体健康,生活中可以通过 ______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款新冠肺炎疫苗所含成分的辅料包括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磷酸二氢钠的化学式为NaH2PO4,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
(3)吸烟有害健康,主要是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______ (填化学式)。
(4)在古蜀文明中,用金箔制作的太阳神鸟历经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10. “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宣传低碳生活,以“节能降耗”为己任,共建低碳环境。为实现“CO2减排”的目标,某工厂设计了一种“捕捉”CO2的减排方案,流程如图所示:
(1)在“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该方案进行“碳捕捉”有效利用了原材料,在该过程中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3种,除水外,还有
______ 、 ______ 。
(3)工厂要实施这一流程,还需设计“高温反应炉”零排放供热的配套方案。下列方案中可以选用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燃煤供热
B.燃油供热
C.聚集太阳能供热
D.燃天然气供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1. 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请写出反应①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 ______ ;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______ (填代号)。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2. 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所给装置中既能制取O2又能制取CO2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装置代号)。用E装置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②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的塑料支架上(E图中支架略去)
③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全部排出后,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备用
④导管口出现均匀的气泡
(2)请写出实验室用你所选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在所给装置中,收集CO2只能使用装置D,其理由是 ______ 。
(3)如图装置F是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另一套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______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他们在装置F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ab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c点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
C.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完全接触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3. 碳酸钠、硫酸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很重要的用途。如图1是某兴趣小组探究二者性质时所做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1)A实验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2)B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3)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完成B实验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渣C和滤液D,为继续探究滤渣C和滤液D中溶质的成分。组长同学取滤渣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固体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图像,则推测出滤渣的成分为 ______ (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D中含有哪些离子呢?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Na+、Cl−、CO32−、Ba2+
乙同学猜想:Na+、Cl−、Ba2+
丙同学猜想:Na+、Cl−、SO42−
丁同学猜想:Na+、Cl−、CO32−、SO42−
(4)你的猜想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交流与讨论】
(5)经过大家讨论,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
【实验验证】
(6)组长同学取少量滤液D于试管中继续加入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的现象,于是得出丙同学猜想是正确的,请你对组长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 ______ 。
(7)小明同学的验证方案是:先向滤液D中加入足量的硝酸溶液,若溶液中出现气泡的现象,而后再加入 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可以得出丁同学猜想的结论是正确的。
【反思建模】(8)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当溶液中有两种可能存在的离子要进行验证,要先加入一种足量试剂,检验并除去一种离子,再验证另一种可能存在的离子,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七、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4. 某同学为了测定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配制成50g溶液于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实验测得锥形瓶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生成气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1)分析图可知m1的值是 ______ 。
(2)求50g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变大,故A选项错误;
B、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由于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溶液质量随之减小,故B选项正确;
C、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是可溶性的碳酸钠,因此溶液质量会增大,故C选项错误;
D、氯化钠溶液长期存在于空气会有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减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解决此题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是溶液质量减小.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两个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选择。
此题是对常见物质物质的特性的考查,解题的关键主要是了解相关物质的特性,并对相关的现象有较明确的认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答案】C
【解析】解:A、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不是质量)的五分之一,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法错误;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说法正确;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度不同,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来分析;
B、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来分析;
D、根据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性质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D
【解析】解:无色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呈碱性,碱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但呈碱性的不全是碱的溶液,某些盐的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但呈碱性;
故选D.
根据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分析,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要区分开某些相似的概念和说法,如碱溶液和碱性溶液,酸溶液和酸性溶液,所代表的范畴是不同的.
4.【答案】B
【解析】解: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由a点到c点溶液的过程中,溶液温度先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下降,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是完全反应后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等于b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c点是完全反应后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家里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再灭火,以防发生触电,说法正确;
B、在有明火的区域内不能喷含酒精的消毒剂,以防发生火灾,说法正确;
C、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防止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家电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酒精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氢气点燃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D、根据实验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本题主要以物质的性质,考查了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难度不大,需要加强识记。
6.【答案】C
【解析】解:A、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浅绿色,故选项错误。
B、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D、Ba2+、CO32−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7.【答案】B
【解析】解:A.牛奶的pH6~7,偏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不合题意;
B.厨房油污清洗剂的pH>7,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符合题意;
C.白醋的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学习科学知识,树立安全意识, 工业上氢氧化钙制取步骤为,165g100g×1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阅读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模拟化学试卷3,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选项内容不是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