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1.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用氧化钙作干燥剂 B. 用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2.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 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
C. 守恒观:1g氢气在9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0g水
D. 转化观:铜和硝酸铜可以相互转化
3. 对CO2、C2H2、H2CO3、CaCO3、NaHCO3五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C2H2、H2CO3都是有机物 B. CO2、H2CO3都属于氧化物
C. CaCO3、NaHCO3都属于盐 D. H2CO3、NaHCO3溶液都显酸性
4. 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变质:2NaOH+CO2=Na2CO3+H2O,复分解反应
B. 用镁粉做照明弹:2Mg+O2=点燃2MgO,化合反应
C. 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Al(OH)2+2HCl=AlCl2+2H2O,复分解反应
D. 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钡餐:BaCl2+CO2+H2O=BaCO3↓+2HCl,复分解反应
5.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g
0
x
5
21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x的值为18
C. 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9:8 D. 丙一定是催化剂
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 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 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7.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
甲:借助CO2气体不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乙:只用湿润的pH试纸,就能鉴别NH3、O2、CO2;
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不能将HCl、B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甲、乙可行 B. 丙、丁可行 C. 乙、丙可行 D. 甲、丙可行
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合理的是( )
A. 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C.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9.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向相同质量的Mg、Zn中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CaO
C.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向NaOH和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10. 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l−、CO32−、NO3−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①经测定,溶液pH=1;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有H+、Mg2+、Ba2+、Cl−、CO32−、NO3−
B. 一定含有H+、Mg2+、Cl−,一定不含有CO32−
C. 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3−
D. 一定含有H+、Ba2+、NO3−,一定不含有Cl−
11. 按要求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能导致酸雨的气体 ______ ;
(2)一种用于建筑的盐 ______ ;
(3)海水“制碱”的“碱” ______ ;
(4)一种有机酸 ______ 。
12. 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蘑菇等食物中富含硒。硒与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______ 不相同。
13.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清液;
②过滤后,在滤出的白色沉淀里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请完成以下题目:
(1)由此实验推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______ ;可能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
(2)请你写出步骤2中白色沉淀的成分 ______ (填化学式)。
14.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学习小组模拟化工厂生产流程,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Ⅰ为海水“晒盐”: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 ______ 。
(2)流程Ⅱ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流程如下:过量NaOH溶液→过量BaCl2溶液→a→过滤→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上述除杂过程中,a是 ______ 溶液。
(3)流程Ⅲ为海水“制碱”:滤液A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 ______ (填“是”或“否”),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X是 ______ (填写化学式)。
(4)母液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不直接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而是经过了加石灰乳、盐酸等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15. 小明一家与朋友们决定拼车出行。
(1)小明妈妈准备露营的食物。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2)他们携带的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塑料水壶
B.陶瓷餐盘
C.涤纶背包
D.钢制撑杆
16. Ⅰ.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 ;
(2)B中分液漏斗的优点 ______ ;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 ______ (在A~E中选);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 ______ 气体;
②然后, ______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Ⅱ.碳酸亚铁(FeCO3)能用于制备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久置的FeCO3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Fe(OH)3;
②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而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
【猜想假设】
(6)猜想①:只有FeCO3;猜想②:FeCO3和Fe(OH)3;猜想③: ______ 。
【设计并进行实验】
(7)请完善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
______
猜想③不成立
步骤2: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______
______
猜想②成立
17. 维生素C含片是保健食品,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维生素C的化学式量 ______ ;
(2)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 。
18. 同学们做甲、乙两个中和反应实验的探究,如图所示:
(1)甲实验恰好中和,则该溶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取乙反应后的溶液60.0g,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请计算该溶液中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3)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氧化钙和水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体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支持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酸性废水中的酸性物质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答案】C
【解析】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由于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二者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故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点燃2H2O可知,反应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为(1×2×2):(16×2):(18×2)=1:8:9,因此1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9g水,故不正确;
D、铜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可以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故铜和硝酸铜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结构分析;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关系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3.【答案】C
【解析】解:A、C2H2是有机物,H2CO3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是无机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2属于氧化物,H2CO3是由氢、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均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是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H2CO3溶液显酸性,NaHCO3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根据碳酸、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氧化物和有机物、盐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但该反应不是两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镁粉做照明弹,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故选项错误。
D、制取透视检查胃肠的钡餐为硫酸钡,氯化钡与水和二氧化碳也不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基本的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甲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3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4g;同理可以确定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21g−5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34g−16g=18g,故x的数值为18+2=20。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x的数值为18+2=20,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8g:16g=9:8,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答案】B
【解析】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故对;
B、在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如果不是饱和溶液则不一定相等,故错;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较小,当甲中含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对;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等方法,故对。
故选:B。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7.【答案】C
【解析】解:甲:向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若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Ca(OH)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向无法鉴别的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上一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若沉淀消失的则是稀盐酸,若无明显现象的是NaOH溶液,能鉴别,故说法错误;
乙:氨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为碱,溶液显碱性,故pH>7,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故pH<7,氧气不与水反应,显中性,故pH=7,故只用湿润的pH试纸,就能鉴别NH3、O2、CO2,故说法正确;
丙:向五种溶液中分别加入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若无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稀硫酸和硝酸钾溶液,向已变红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沉淀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若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向未鉴别的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溶液生成的是稀硫酸,若无明显变化的是稀盐酸和硝酸钾溶液,向未鉴别的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已鉴别的碳酸钠溶液,若有气泡冒出的是稀盐酸,若无明显变化的是硝酸钾溶液,能鉴别,故说法正确;
丁: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只有气体生成的是稀盐酸,只有沉淀生成的是氯化钡溶液,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生成的是碳酸钠溶液,即无沉淀生成又无气体生成的是氯化钠溶液,能鉴别,故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住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实验现象。
8.【答案】C
【解析】解:A、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等不属于有机物,该选项不正确。
B、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不能与CO反应,即碱溶液不能吸收CO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C、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正确。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因此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
B、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9.【答案】D
【解析】解:A、Mg+2HCl=MgCl2+H2↑ 73 95 ,Zn+2HCl=ZnCl2+H2↑ 73 136 根据质量关系,加入相同质量的盐酸时,反应后溶液质量为氯化锌大于氯化镁,锌的曲线高,当金属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的质量增加,随着氧化钙不断与水反应,最终水会被完全消耗,溶液不复存在,故溶质质量先升高,然后再降低,最终变为0,故错误;
C、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比锌弱,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应,铁能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开始时的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锌;当铁与硝酸银反应时,溶质是硝酸银、硝酸亚铁、硝酸锌;当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是硝酸锌、硝酸亚铁,故错误;
D、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后,硫酸根与就会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直至钡离子全部反应完毕,质量不再增加,所以一加入硫酸就有沉淀产生,直至最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分析;
B、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C、根据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不会与硝酸锌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0.【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得:一定不含有CO32−、Ba2+,故A错误;
B、不确定是否存在Cl−,故B错误;
C、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3−,故C正确;
D、一定不含有Ba2+,故D错误。
故选:C。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
①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pH=1,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不存在CO32−;
②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Mg2+;
③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Ba2+;
溶液不显电性,故溶液中还存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中一种或两种;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离子的鉴别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1.【答案】SO2、NO2 CaCO3 Na2CO3 CH3COOH
【解析】解:(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分别为SO2、NO2;
(2)碳酸钙是一种盐,常用作建筑材料,其化学式为CaCO3;
(3)海水“制碱”的“碱”指的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
(4)醋酸是一种酸,且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其化学式为CH3COOH。
故答案为:(1)SO2、NO2;
(2)CaCO3;
(3)Na2CO3;
(4)CH3COOH。
(1)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是一种盐进行分析。
(3)根据海水“制碱”的“碱”指的是碳酸钠进行分析。
(4)根据醋酸是一种酸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书写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2.【答案】19.00 MgF2 质子数
【解析】解:(1)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示意图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氟元素的化合价为−1,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写元素、上标价、交叉约简写右下的书写原则,由氟和镁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氟化镁的化学式为MgF2;
(2)原子中,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质子数为16,硒原子质子数为34,故硒与硫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不相同。
故答案为:
(1)19.00;MgF2;
(2)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3.【答案】Na2SO4、NH4NO3、CaCO3、BaCl2 KNO3 CaCO3、BaSO4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NH4NO3、CaCO3、BaCl2;可能含有KNO3。
(2)由分析可知,步骤2中白色沉淀的成分CaCO3、BaSO4。
故答案为:
(1)Na2SO4、NH4NO3、CaCO3、BaCl2;KNO3;
(2)CaCO3、BaSO4。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①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清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则该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得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碳酸钙或硫酸钡;
②过滤后,在滤出的白色沉淀里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钙能溶于稀硝酸则硫酸钡不能,则沉淀中一定有碳酸钙和硫酸钡,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钙和氯化钡;
③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该气体是氨气,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铵;
通过以上实验无法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硝酸钾;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推断,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蒸发结晶 Na2CO3 是 CO2 富集氯化镁,除去其他杂质
【解析】解:(1)流程Ⅰ为海水“晒盐”,将水分蒸发,得到粗盐,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由海水获得粗盐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Mg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可以除去SO42−,再加入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Ca2+及剩余的Ba2+,最后加入稀盐酸,除去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上述除杂过程中,a是碳酸钠溶液;
(3)饱和食盐水和氨气和气体X生成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由于有滤渣为小苏打,说明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由此可知滤液A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小苏打灼烧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X是二氧化碳,气体X参与碳酸氢钠溶液,故生成流程Ⅲ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4)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太低,直接提取成本太高,加石灰乳、盐酸等使镁盐富集提纯,并能除去其他杂质。
故答案为:
(1)蒸发结晶;
(2)Na2CO3;
(3)是;CO2;
(4)富集氯化镁,除去其他杂质。
(1)根据结晶的方法分析;
(2)根据除杂的原理分析;
(3)根据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由此可知滤液A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即作为反应物,又作为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分析;
(4)根据提纯的理论分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盐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D AC
【解析】解:(1)A、香蕉富含维生素,该选项不正确。
B、面包富含糖类,故B不符合题意,该选项不正确。
C、鱼肉富含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该选项正确。
D、牛奶富含蛋白质,故D符合题意,该选项正确。
故选:CD。
(2)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塑料;
A、塑料水壶为有机合成材料,故A符合题意;
B、陶瓷餐盘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
C、涤纶背包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合成材料,故C符合题意;
D、钢制撑杆为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
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素、材料方面的知识,比较简单。
16.【答案】锥形瓶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BD C CO 关闭甲,打开乙 只有Fe(OH)3 稀盐酸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KSCN溶液 溶液呈现血红色
【解析】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B中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因此B中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也属于固液常温型,因此能共用的发生装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均可选择D装置来收集;
(4)由图示可知,该气体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所以不会是氨气(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由气体从长导管进入可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甲烷、氢气的密度均比空气小,所以该气体可能是氧气;
(5)①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一氧化碳气体;
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完成①操作之后,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这时B中的稀硫酸与步骤①中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此时可收集到二氧化碳;
(6)根据查阅资料可知: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Fe(OH)3,若久置的FeCO3没有变质,只有FeCO3;若FeCO3全部变质,则只有氢氧化铁;若FeCO3部分变质,则有FeCO3和Fe(OH)3,故猜想③为只有Fe(OH)3;
(7)根据实验结论猜想③不成立,故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故步骤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碳酸亚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和二氧化碳,故实验现象为: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根据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和氢氧化铁,步骤1实验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亚铁,而且步骤1加入的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想要证明固体中有氢氧化铁,只需证明加入盐酸后溶液中有铁离子,由查阅资料可知: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而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故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实验现象为: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3)BD;
(4)C;
(5)①CO;
②关闭甲,打开乙;
(6)只有Fe(OH)3;
(7)步骤1: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步骤2:KSCN溶液;溶液呈现血红色。
(1)根据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4)根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甲烷、氢气的密度均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6)根据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Fe(OH)3进行分析。
(7)根据碳酸亚铁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水和二氧化碳,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7.【答案】176 9:1:12
【解析】解:(1)维生素C的化学式量=12×6+1×8+16×6=176;
(2)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6):(1×8):(16×6)=9:1:12。
故答案为:(1)176;
(2)9:1:12。
(1)根据化学式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aCl2;40
【解析】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恰好中和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钙,故答案为:CaCl2;
(2)由图可知,碳酸钠溶液的量到70g时,反应正好完成;氯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题意,设参加反应的CaCl2的质量为 x,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26.5%
111x=10640g×26.5%
解得:x=11.1g
该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60g×100%≈18.5%
(3)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
设:滴加质量分数26.5%的Na2CO3溶液70g时(此时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4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10640g×26.5%=100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40g×26.5% x
10640g×26.5%=100y
y=10g
所得数据在图戊中画出产生沉淀的曲线为:
答案:
(1)CaCl2
(2)40 该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5%
(3)
(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2)反应后的溶液是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
(3)根据计算数据绘制曲线图即可;
本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将溶液、化学反应和图象融合在一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比较高.通常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忽视了实际参加反应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而往往会把数据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足够细心、会分析、且条理分明.
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