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1. 下列选项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植物光合作用 B. 钻木取火
C. 民间剪纸 D. 叶脉书签的制作
2.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3. 实验室摄像头拍摄上传学生化学实验过程,从数据库选取的下列四幅画面中,操作规范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海水 B. 氮气 C. 煤炭 D. 硬铝
5. 中美科学家携手创造出迄今世界上最轻的一种镁原子——镁18,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原子是如何形成的。镁18原子结构与镁19、镁20、镁24等相比不同之处是(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核电荷数 D. 核外电子数
6. 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铈的原子序数为58
C. 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7. 大多数动植物呼吸作用时发生反应:X+6O2=酶6CO2+6H2O,动植物利用该反应释放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X的化学式为( )
A. C6H12 B. C6H12O C. C6H12O6 D. C6H12O8
8. 在CO+CuO=△Cu+CO2反应中,CO表现出( )
A. 稳定性 B. 还原性 C. 可燃性 D. 助燃性
9.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 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0. 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湿润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各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2)广泛用于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______ ;
(3)硝酸钾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12. 化学老师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有化学,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厨房中的化学知识吧。
(1)今天妈妈准备的早餐中有牛奶,牛奶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 ______ (填六大营养素),同时还补充了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______ (填化学符号)。
(2)在厨房的料理台上有一瓶食醋,它和盐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食醋中含有 ______ (填化学符号)。
13. 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______ ;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 ______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农业和园林浇灌时,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主要目的 ______ ;
(4)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配制溶液,其中作溶剂的是 ______ 。
14.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防锈,其防锈的原理是 ______ 。
(2)工人师傅切割铁板时,用硫酸铜溶液在铁板上画线,可以留下红色痕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5.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______ g。
(2)A、B两种物质中, ______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t2℃时,将35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下A物质的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6.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 。
(2)图2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______ 。
(3)图3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17. 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 ______ 。
(2)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
(3)实验中还需补充的一个装置C是 ______ 。
18.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字母)。
(3)若用装置C收集CO2,气体应从 ______ 端进入(选填“a”或“b”)。
19. 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不明显。为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选取以下三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学生实验】
方案
实验方法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一
测定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
室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得到温度变化图像。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图中 ______ 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填写字母)
二
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检测
反应前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显 ______ 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然后逐步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三
用pH试纸检测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混合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①若试纸变蓝色
pH ______ 7,溶液呈碱性(填“>”“=”或“7;当试纸不变色,溶液呈中性,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即实验现象②。
故答案为:一、放热;B;
二、红;NaOH+HCl=NaCl+H2O;
三、>;②。
一:根据图像分析;
二: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三:根据溶液酸碱性与pH关系分析;根据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解:设需要二氧化碳质量为x,
Ca(OH)2+CO2=CaCO3↓+H2O,
74 44
0.74g x
740.74g=44x,
x=0.44g,
答:至少需要0.44g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重点中学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联考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十二中等四校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