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精品随堂练习题
展开《曹刿论战》
一、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复述课文。
参考答案:(1)情节梳理示例:论战释疑
(2)复述课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夸数目,一定按照实情。”(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次战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穷尽了。敌方的士气已经穷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见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政治上取信于民:鲁庄公和曹刿的战前对话说明曹刿的军事思想是以民心向背为基础的。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曹刿根据齐军来势凶猛、人数占优的实际情况,采取坚守不出、挫其锐气的策略。通过双方勇气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取胜之后,曹刿并不马上追击,深知兵不厌诈之道,唯恐中了齐国诱敌伏击的圈套,表明他在极善用计的同时,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备对方运用计谋。曹刿在战争中可谓是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三、课文仅用二百多字就叙述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说说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详 略 详
作战之前,论作战条件 作战过程,大克齐师 作战之后,论获胜原因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鲁庄公论“何以战”的三次对话,将其“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第3段论述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提示】可以结合思考探究一,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
2.古义: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
3.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六、课文篇幅不长,却展示了曹刿多方面的品质。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曹刿这个人物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他非常重视战前的
政治准备,认为“民从”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民从”这个条件, “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曹刿能在国家危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积极向鲁庄公出谋献策,说明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与爱国情怀。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读并背诵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曹刿论战精品同步测试题,共13页。
语文曹刿论战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语文曹刿论战精品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