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陵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将该卷答案涂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2018年11月2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长沙开幕,商城县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县区代表参加这次博览会,周哲县长在产销对接会上对商城高山茶进行了重点宣传,并介绍了商城高山茶在产业扶贫中的巨大带动作用。推介会现场,助力团对商城高山茶大加点赞,客商反响强烈,现场达成40多万公斤采购意向。目前全县高山茶产区年产茶400万斤,商城高山茶出口示范区创建和生态原产地认定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中。完成下面小题。
1. 对“商城县高山茶茶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山茶的生长范围一定有明确的界线 B. 高山茶茶产区内部景观有一定的连续性
C. 高山茶茶产区有一定优势、特色 D. 高山茶茶产区与其它茶叶产区有差异性
2. 若要快速地估计2018年商城县高山茶的产量,应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RS B. RS+GPS C. RS+GIS D. GIS+GPS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高山茶的生长范围是模糊的,没有明确的界线划分,只有行政区才有明确的界线,故A选项叙述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景观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故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高山茶产自海拔较高的山区,高山气候冷凉,早晚云雾笼罩,产出的茶叶品质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高山茶作为优势农产品,其产区海拔较高,环境要求绿色无污染,与其它茶叶产区具有差异性,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A。
【2题详解】
遥感技术(RS)只能监测产业种植面积以及长势,不能估算产量,故A选项错误。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结合不能用来估算产量,故B选项错误。要快速地估计2018年商城县高山茶的产量,首先要利用遥感技术(RS)监测产业种植面积以及长势,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估算产量,故C选项正确。GIS和GPS结合可以做移动物体的动态监控,对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以及车本身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不能在农业领域进行产量预测,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但不一定具有明确的界线,一般行政区划具有明确的界线,而自然区划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界线具有过渡性。
2017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图)建设者们的事迹感人至深,50多年来他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完成下面小题。
3. 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唐地区产生的最主要环境效益是( )
A. 增加生物多样性 B. 减轻风沙危害
C. 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D. 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4.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 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 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 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 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塞罕坝林场有防风固沙作用,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减轻风沙危害,B正确。不能使京津唐地区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误。涵养水源,是水源林主要作用,美化环境是城市绿地主要功能,C错误。减缓变暖趋势是全球性作用,不是对京津地区主要作用,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正确。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光照强不属于不利条件,C错误。北坡受冬季风影响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气水净美物尘沙”: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 防风固沙。
西成高速铁路,简称“西成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12月开通运营。西成高铁打造了一条绿色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铁。图为西成高铁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京沪高铁相比,西成高铁( )
A. 有较多的桥梁隧道 B. 有较快的运行速度
C. 有较大的客流量 D. 有较小的施工难度
6. 西成高铁的开通( )
A. 会削弱宝成铁路的货运地位 B. 会导致西安人才大量外流
C. 会加强两地的优势资源互补 D. 会减少两城市间的直飞航班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和上海,主要经过平原和丘陵,地势起伏较小;西成高铁连接西安和成都,穿越秦巴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因此会设置较多桥梁和隧道,故A正确。地势起伏越大,列车运行速度越慢,故B错误。京沪高铁纵贯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比西成高铁沿线经济更发达、人口更多,客流量更大,故C错误。西成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故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西成高铁开通前,西安和成都之间的铁路、公路交通不便,使用航空运输较多。高铁较航空运输具有旅途全程时间短(节省机场往返、候机时间)、运送能力大、受天气变化影响小等诸多明显优势,西成高铁开通后会减少两城市之间的直飞航班,故D正确。高铁主要是客运,不会削弱宝成铁路的货运地位,故A错误。西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高铁开通后会吸引大量人才流入而不是流出,故B错误。西成高铁以客运为主,不能加强两地资源互补,故C错误。故选D。
【点睛】西成高铁,又称“西成客运专线”,自西安到成都,全长650千米,隧道里程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共设14个车站,设计时速250千米/小时,运营时间从原来的11小时缩短为4小时,其桥隧比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
广东省M县盛产菠萝,其产量近乎占全国的一半,有“菠萝的海”的美誉。每年7至9月集中种植,次年2至4月上市销售。2014年菠萝大减产但价格高,而2015年菠萝丰产但价格较低。下图阴影区域示意我国菠萝主要分布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新疆伊宁市街头摊贩售卖菠萝,主要得益于( )
A. 科技的发展,试种菠萝的成功
B. 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D. 市场需求量的扩大
8. 2014年M县菠萝大减产的可能原因和2015年菠萝丰产未增收的解决措施分别是( )
A. 冻害 加大网络宣传力度
B. 台风 加大菠萝的深加工转化
C. 地震 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D. 干旱 降低劳动力的工资水平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菠萝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新疆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菠萝的生长,政府也不会支持和引导,故AC错。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业区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生产地与市场地相隔很远,故B正确。本题易错选成D,要注意B是前提,D是后果,故D排除。故选B。
【8题详解】
图中显示M地处雷州半岛南端,几乎不受冬季风引发的冻害影响,A错;我国南部沿海夏秋季节易受台风侵袭,解决和消化丰产波萝的途径可以加大宣传、拓展市场、深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故B正确;而我国的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故C错;不宜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D错。故选B。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域内地形起伏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B. 流域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 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等
10.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A错;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春多雨,夏秋少雨,B错;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C错;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D正确。
故选D。
【10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丰富;水量丰富但季节变化大;根据以上自然背景分析,要想利用水能发电需要建坝修库,且能调节水量减缓落差利于航运,又能解决夏秋季因降水少而导致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还可发展养殖.所以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根据题意,故选D。
【点睛】该题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要特别注意,虽然田纳西河流域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流域内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其原因是田纳西河流域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降水较少。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12. 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11. A 12. 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a时期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b时期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时期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较高的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故A正确,BCD错误。
【1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a时期,第一产业比重最高,判断为区域发展的早期,城市化水平低,A错误;b时期工业化比重最高,判断为工业化阶段,环境污染严重,B错误;c阶段以第三产业为区域发展的主体,C错误。因此b-c时期,随着产业升级和转移,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故D对。
【点睛】产业结构的演变顺序: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如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渐上升,第一产业持续趋低。产业结构的位序演进将经历一、二、三次产业到二、三、一次产业,再到三、二、一次产业的转变过程。
读某沿海湿地景观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主要是
A. 防风固沙 B. 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蓄洪水 D. 提供木材
14. 保护该类湿地的有效措施是
A. 排水开垦 B. 实施退田还湖
C. 建立湿地保护区 D. 发展滩涂养殖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湿地为沿海湿地,生态价值主要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环境;内陆的森林起到防风固沙作用;河沿岸湿地为调蓄洪水的作用,沿海湿地没有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沿海湿地对于调节气候影响较小,选择B。
【14题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沿海湿地;排水开垦对湿地破坏大,且容易导致多种自然灾害,A错;实施退田还湖是保护湖泊,不是沿海滩涂,B错;发展滩涂养殖会污染沿海水质,破坏湿地,D错。选择C。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5. 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 追求生态效益 B. 追求经济效益
C. 便利的交通条件 D. 完善的制度、法规
16. 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 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 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 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答案】15. B 16. D
【解析】
【分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5题详解】
农业区域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对区域专门化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B对。环境因素、人才因素、法律因素是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A、C、D错。
【16题详解】
根据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分布可知, A美国的东北部是乳畜带,这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美国中央平原是小麦带,纬度较高,为春小麦。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所以选D。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结合珠江三角洲工业化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7.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 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 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8.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③逆城市化现象凸现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7 A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靠地理位置优越性,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阶段也就是第二个阶段,经济发达,主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是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的几个表现就是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交通通达度提高,同时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尚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中心的人口向郊区或者乡村地区转移,出现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因此③错误,①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1,第一阶段:1979-1990年,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具有政策优势和侨乡优势,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恰逢发达国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劣势: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优势: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逢世界经进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及发家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劣势: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读华北某地地形图,据图判断小题
19. 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 )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 D. ③二④
20. 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
A. 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 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 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 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21. 若乙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
A. 放牧山羊 B. 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 修梯田,种植水稻 D. 营造混交林
【答案】19. C 20. B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坡度即单位距离的高度差。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和坡度大小的关系,①>③、①>②、③<④,即可判断C项正确。
【20题详解】
需要对甲乙两坡有关植物生长的气候各个因素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从等高线图和题干中挖掘出隐含的条件,即甲为阳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乙为阴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这样通过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B。
【21题详解】
结合比例尺条件下得出当地坡度较大,排除C;乙地为阴坡排除B;而荒地放牧山羊会加剧生态的破坏;这样就只能选D。
【点睛】此题适宜用排除法来解答。排除法是解选择题的常用方法,此法一般用于选项有较大迷惑性和有一定的难度的试题。排除时要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如本题中的向阳背阳、迎风背风、坡度大小等等条件进行逐一排除。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完成下面小题。
22.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
A. 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小丘
B. 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 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 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23. 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300m,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
①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西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产业为主,推动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