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8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课件
展开第六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8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
考点一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3.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1)特点。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
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1)响应原理。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环境变化加快,不利于人类的适应。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2.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3)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的联系。
(4)生物与其他自然要素的联系。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第2题,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第3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
答案:1.A 2.C 3.D
考点二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1.地域差异(1)形成。①同纬度地区。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成原因。高大山体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变化。(2)分布特点。①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山麓与当地陆地自然地带一致 。②垂直带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规律相似。
4.地方性分异规律(1)概念。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案例:温带湿润区植被随高度变化。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②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③山顶与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 ℃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 ℃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4)影响山地林线高度的因素。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60°N~70°N附近;在高山,大体上是以发达的亚高山带针叶林为上限。
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热量越充足,林线分布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林线分布越低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阳坡热量充足,林线分布较高;阴坡林线分布较低海拔:同纬度相比,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林线分布越低
纬度: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林线分布较低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林线分布较低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林线分布较低
4.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地方性因素,又被称为非地带性因素,因此地方性分异规律也被称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具体如下表所示:
(2022·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喜爱的牧场。据此,完成1~2题。1.杭盖草原附近山地对古时游牧民族越冬的重要性在于( )A.提供水源 B.挡风保暖C.食物丰富 D.围猎场所大2.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
解析:第1题,蒙古族的牧场,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强烈,气候寒冷。气候寒冷,选择山地的南坡即阳坡越冬(日照时间长,光热充足;西北季风的背风坡),B正确。第2题,考查植被差异的影响因素。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A错误。温度与坡向和海拔有关,与坡度大小关系不大,C错误。缓坡坡面径流速度较慢,有利于下渗,地下径流更丰富,D错误。该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比较小,与陡坡相比,缓坡太阳辐射与地面的夹角更小,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较少,土壤蒸发较弱,水分条件更好,牧草生长更茂盛,故B正确。
(2022·湖南湘潭二模)山地自然带的分布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很大。下图为乌鲁木齐附近天山1月、7月气温及降水随海拔高度变化曲线。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测,天山山麓自然带为( )A.温带荒漠带 B.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A.降雪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森林带出现在1 700米以下C.7月气温随高度增加温度下降,山上无积雪D.受降雪和地形的影响,1月份气温随高度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天山山麓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且山麓地带降水量小于150 mm,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A正确。常绿硬叶林带对应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的植被,天山位于温带,B错误。天山山麓地带降水量很少,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不是温带草原带,C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天山山麓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D错误。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降水是先增加后减
少,A错误。从降水来看,满足森林生长条件要求降水量在400 mm以上,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大于400 mm的高度大于1 700 m,B错误。7月山上气温低于0 ℃,所以有积雪冰川带,C错误。由于从山麓向上到海拔2 000 m处,降雪量增多,大气中水汽多,降温慢,气温高;降雪释放的热量增多;再向上降雪量减少,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D正确。故选D。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决定并体现,如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和青藏地区高寒的特征。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以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为例:
(2)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2022·上海普陀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西北名城银川市,地处塞北江南。银川市周边河湖密集,湿地类型多样,湿地面积多年来持续增加,并获得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下图为银川市周边地区简图。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银川周边湿地面积增加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尝试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川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弱→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湿地面积增加后,水的比热容大→空气湿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湿地是水禽赖以生存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的“中转站”→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银川降水季节变化大,湿地面积增大→利用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周边河流水系;湿地面积增加→水生生物数量增多→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增强
答案:湿地面积增加后,空气湿度增加,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减小;生物多样性增加;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对周边河流水系的调节作用增加;净化水体,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增强等。
(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分布着以栎属高山栎组为主要建群种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是分布区主要的薪柴来源,砍伐后其萌生能力很强。该森林类型既有由高大乔木构成的森林,又有由小乔木构成的矮林,还有灌木林,其分布范围可从海拔1 200米,一直到4 200米的林线附近。研究发现,硬叶常绿阔叶林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前分布广且连续,其目前分布状况与青藏高原隆起有直接关系。图1示意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图2示意硬叶常绿阔叶林中高山栎植株平均高度与海拔的关系。
(1)简述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特点。(2)分别指出海拔3.2 km以下、以上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形成原因。(3)说明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对我国西南地区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图1,我国目前硬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的横断山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山坡地带;分布的纬度较低,垂直方向上海拔跨度较大;分布的范围较广且不连续。第(2)题,根据图2,海拔3.2 km以下我国高山栎林植株平均高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增高趋势:主要原因是低海拔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人类的过渡樵采导致砍伐后新生的树木比较低矮。海拔3.2 km以上地区植株高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条件逐渐恶劣,水热条件、土壤条件变差,风力变大。第(3)题,根据材料,硬叶常绿阔叶林在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前分布广且连续,青藏高原隆升后,该地自然条件变得恶劣,不断寒化、旱化,硬叶常绿阔叶林在该地的分布范围缩小;该地山脉隆升,垂直高差增大,气候和地形变得更加复杂,使得该地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分布变得碎片化。
答案:(1)分布范围广,不连续分布在川西、滇北和藏东南的高山峡谷地带(或河流两岸的山坡地带);分布纬度较低;海拔跨度大。(2)3.2 km以下,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增高,其原因是过度樵采等人类活动导致,海拔越低砍伐越严重,砍伐后萌生的树木较低矮。3.2 km以上,植株平均高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其原因是随着海拔上升,水热及其土壤条件变差,风力变大,导致植株矮化。(3)青藏高原隆升,使该地气候不断寒化、旱化,自然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其分布面积大大缩小(仅分布在高原东南部和边缘的横断山区);高原隆升导致横断山脉隆起,地势高差变大,地形、气候变得复杂多样,使其适合生长的地方呈现碎片化(难以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自然带)。
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的判读
1.依基带判定温度带、气候类型可依据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基带自然带确定该地温度带、气候类型,进而判断该山地所属位置,甚至山体名称。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
2.依带谱推断某处自然带类型依据带谱与当地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一致规律,可推断某一自然带名称。3.据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4.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同一自然带,哪坡低就是哪半球。如下图甲所示。(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2021·北京卷)某科考队在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开展垂直自然带植被调查。下图是部分树种随高度出现的次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图中为针叶树种的折线是( )
A.① B.②C.③ D.④[尝试解答] ________
我国暖温带某山地→基带的森林植被应该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海拔每增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针叶林应该分布在1 500~2 000 m左右,图中此区域④树种出现次数最多,应该是针叶林,故④正确
下图示意北半球亚热带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甲地最可能的自然带名称,并说明做出此判断的理由。(2)分析西坡山地荒漠带的成因。(3)说出图示夏季风的风向,并解释该风向的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甲地处北半球亚热带,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受夏季风影响较强,所以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甲地为山麓,应与水平自然带一致。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荒漠所处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所以西坡在海拔2 000~3 000米左右形成荒漠带。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增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海洋增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所以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东南风。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2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九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42课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湘教版,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梳理,知能转化演练,关键能力突破,学科素养专攻,大气圈,地球内能,自然环境,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有机物,叶绿素,植物体,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