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44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七章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课时跟踪练4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八章区域地理课时跟踪练43世界主要地理分区与国家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3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4地球的历史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试卷 0 次下载
-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课时跟踪练5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试卷 0 次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八章区域地理课时跟踪练44中国地理概况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八章区域地理课时跟踪练44中国地理概况,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图示省区最可能是,哈额铁路建成主要是为了运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跟踪练44(2022·湖南娄底模拟预测)自祁连县到吉隆县可以连接一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的祁吉线,以该线为界,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人口悬殊。2000-2010年祁吉线西北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以大于2%和介于1%~2%为主,祁吉线东南大部分县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处于1%~2%之间,部分县市呈现人口负增长。读图,完成1~3题。1.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为( )A.东北密,西南疏 B.西北疏,东南密C.北密南疏 D.中部密,四周疏2.造成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是( )①海拔 ②纬度 ③土壤 ④地势起伏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人口增长状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人口增速较快,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B.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良好,人口增长率高C.由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东南部人口增长较慢D.部分县市由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造成人口负增长解析: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东南部河谷较多,水源和热量等充足,人口和城市较密集,西北部气候高寒,植被稀疏,人口稀疏,因此青藏高原人口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空间分布特征,排除C,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的人口分界线使得地区人口分布呈现东南与西北的差异,因此排除A、D;故选B。第2题,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土壤肥沃,因此人口密度更大,①③正确,选C;东南部和西北部的对比不是纬度的对比,②错误,排除A、B;西北部地势起伏更小,东南部地势起伏大,但地势起伏对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影响不大,④错误,排除D;故选C。第3题,得益于少数民族地区优厚的计划生育政策,青藏高原大多数县市均呈现人口正增长,A、D错误;西北部人口以从事本地畜牧产业为主,人口迁出不活跃,人口年均增长率多超过2%,B错误;东南部人口增速相对较低,一方面东南部毗邻其他省,人口迁出更为活跃,另一方面在拉萨、西宁周边以及毗邻其他省的青藏高原县市,受城镇化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迁移集聚影响,人口增长放缓,C正确。故选C。答案:1.B 2.C 3.C(2022·山东模拟预测)牲畜的粪便、薪柴和作物秸秆都是重要的生物质能,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广大农村被广泛的使用。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农林牧区2020年生物质能的利用状况。据此,完成4~5题。4.图示省区最可能是( )A.河北 B.四川C.西藏 D.广东5.该省牧区牧民在放牧迁移路线上为了满足生活用能需要,最易利用的新能源是( )A.风能 B.水能C.地热能 D.太阳能解析:第4题,该地区具备农区、林区和牧区,河北不具备条件,A错误;四川具有林区、牧区和农区,但四川省的农区位于平原,该地区的生物质能显然不是畜粪,B错误。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同时也有林区和农区,农区和牧区主要生物质是畜粪,C正确,广东没有牧区,D错误,故选C。第5题,牧民在迁移路线上主要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因此能够携带的设备都较为简易,风能、水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难度大,相比较而言,西藏地区对于太阳能利用的工具简易,开发较为普遍,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4.C 5.D(2022·山东模拟预测)哈额铁路连通我国新疆哈密与内蒙古西部额济纳,该铁路于2015年建成并试运行。读图,完成6~7题。6.哈额铁路建成主要是为了运输( )A.粮食 B.水产品C.木材 D.矿产7.较之甘新铁路,哈额铁路运行过程中最主要的困难是( )A.运输需求小 B.交通设备陈旧C.运行速度慢 D.维护成本更高解析:第6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哈额铁路沿线经过的地区淡水资源匮乏,人口稀少,植被稀疏,粮食、水产品和木材生产少,因而该铁路建成主要是为了运输矿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7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条铁路的繁忙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运输需求小不是该铁路的困难,A错误。从该铁路建成时间2015年并试运行可知,交通设备不会陈旧,B错误。运行速度慢的可能性较小,且没有信息支持,新建铁路的运行速度不慢,C错误。由于所经过区域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哈额铁路的维护成本更高,D正确。故选D。答案:6.D 7.D(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反季节蔬菜是在热量条件限制蔬菜栽培的季节。从外地调入或利用先进技术种植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冬季有“天然温室”、夏季有“天然凉棚”露天种植蔬菜,是我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是云南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8~10题。8.云南形成“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位置低 ②市场需求大 ③地势起伏大 ④科技投入多 ⑤水热较充足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②⑤9.云南冬季、夏季种植的反季节蔬菜分别来源的产区,最可能的是( )A.Ⅱ区、Ⅰ区 B.Ⅰ区、Ⅲ区C.Ⅲ区、Ⅱ区 D.Ⅱ区、Ⅲ区10.云南反季节蔬菜的外调路线中,最可能的是( )A.冬季“云菜入桂” B.夏季“云菜入黑”C.冬季“云菜入琼” D.夏季“云菜入粤”解析:第8题,题目问的是“天然温室”和“天然凉棚”的形成原因,应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不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排除含②④的选项。A、C、D错误。云南纬度低,冬季气候温和(气温16~20 ℃),可生长蔬菜,形成“天然温室”;云南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夏季高原山地气候凉爽(气温16~25 ℃),适宜喜凉蔬菜生长,形成“天然凉棚”,B正确,故选B。第9题,因Ⅲ区为南部河谷盆地,纬度低、河谷盆地空气下沉增温、北部山地对冬季风阻挡等原因,冬季气温较高,应为冬季反季节蔬菜的主要生产地。Ⅱ区为高海拔山地产区,海拔较高,夏季凉爽,适宜喜凉蔬菜生长,成为夏季反季节蔬菜种植产区。C正确。故选C。第10题,云南、广西和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故冬季不需要“云菜入桂”“云菜入琼”,A、C错误。黑龙江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B错误。广东夏季气候炎热,台风灾害较多,无法种植喜凉的蔬菜,而云南有“天然凉棚”,能为广东提供喜凉蔬菜;广东城市人口多,蔬菜的市场需求大。D正确。故选D。答案:8.B 9.C 10.D(2022·山东济宁高三期末)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近年来,我国提倡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务植树,美丽中国”活动。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树木“变绿”时间。据此,完成11~12题。11.导致甲地区与乙地区树木“变绿”时间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昼夜温差 B.土层厚度C.降水强度 D.海拔高度12.植树节前后,为满足乙地区广泛种植的要求,所选树种首先应能适应的环境是( )A.高寒 B.干旱C.湿热 D.湿冷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区位于3月底前变绿,乙地区位于3月底后变绿;甲地区比乙地区树木变绿的时间早,甲地与乙地纬度大致相同,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甲地海拔低,气温回升速度快,乙地海拔高,气温回升速度慢,故甲地比乙地先变绿, D正确。影响植被变绿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和降水,与昼夜温差、土壤厚度关联度较小,排除A、B。3月前后华北地区未进入雨季,两地降水均较少,C错误。故选D。第12题,由于乙地区变绿的时间为3月底后,要在植树节即3月12日前后广泛在此区域种植,此时黄土高原地区雨季未至,其水资源条件较差,地表较为干旱,树木不易存活,此时所选树种应首先适应的环境为干旱,B正确。植树节前后,气温已开始回升,并不会出现高寒状况,A错误。3月华北地区未进入雨季,降水较少,不太可能出现湿润环境,C、D错误。故选B。答案:11.D 12.B13.(2022·上海崇明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三江源试验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拥有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69种,其中藏羚羊会在每年的11—12月迁徙至青藏高原北部交配,待到羊羔出生之后,便会带着小羊一起原路返回。材料二 近10年来,三江源地区10多万牧民搬离了草原,迁至所在城镇定居。为做好扶贫搬迁就业帮扶工作,青海省打造公共就业服务新格局,挖掘培育优秀劳务品牌,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下图为青海省三江源简图。(1)分析青藏高原成为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的原因。(2)列举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开发后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概述三江源河源区的生态价值。(3)简述青藏铁路和公路修建后所产生的利弊影响。(4)从稳就业的角度,相关职能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稳定已搬迁牧民的生活?解析:第(1)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多条高大山脉分布,主要靠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众多大江大河由高处流向低处,因此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第(2)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因此开发后可能导致湖泊和沼泽萎缩,部分地区出现荒漠化现象,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从生态价值上看,三江源地区湿地和湖泊众多,可以很好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进而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障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以调节区域内的大江大河的径流量;水域面积较广,空气湿度较大,能影响局部区域的气候。第(3)题,根据题意,青藏铁路和公路的修建,将大大提高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之间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因此修建该交通线将破坏一部分的土表植被,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如野生动物的迁徙等。第(4)题,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要稳定牧民,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就业问题,因此可以设置工作岗位,如生态相关的管理员等,实行按月发放工资,关注牧民生计问题,保障其生活条件;其次可以开展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鼓励牧民们从事与农产品相关联的行业工作,增加技能和收入;可以开展公共服务相关活动,实施定期招聘活动,吸引牧民前来应聘;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产品相关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为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打造外输型劳务品牌,组织牧民外出其他地区务工。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江大河自高向低流;多高大山脉,冰川连绵,雪山广布,有冰川融水补给。(2)湿地萎缩,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江河径流;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3)利:沟通青藏高原各地区,增加人员往来和经济交流;弊:破坏土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阻碍野生动物迁徙。(4)创设工业岗位,如设置草原生态管护员岗位,每月给相关牧民发放一定金额工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牧民从事农牧产品加工业等其他行业工作;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如定期组织企业招聘会;打造外输型劳务品牌,鼓励和组织牧民外出务工。14.(2022·湖南株洲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20世纪70年代以后,修建了“引额济乌”渠道,乌伦古湖补给吉力湖,乌伦古湖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1)说明“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库尔尕河流向的变化。(2)比较乌伦古湖在“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前后湖水盐度的差异,并说明理由。(3)分析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改善的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及材料可知,库尔尕河沟通吉力湖和乌伦古湖,修建前,因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所以吉力湖水位高于乌伦古湖水位,水流自吉力湖流入乌伦古湖,库尔尕河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修建后,因“引额济乌”,使乌伦古湖水位上升,水流自乌伦古湖流入吉力湖,库尔尕河流向变为自西北流向东南。第(2)题,影响湖水盐度主要有蒸发量、降水量、淡水注入的多少等因素。结合材料“引额济乌”可知:修建前,盐度高。理由: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量大,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且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使乌伦古湖盐度降低。第(3)题,“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主要对乌伦古湖的湖水特征产生影响,影响湖水性质: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湖水盐度降低,水质得到改善;影响湖水面积及深度:湖泊水位抬升,水深面阔,调节气候功能增强;因水渠修建,湖水变得水深面阔,同时盐度降低,水质变好,使生物的总量和多样性增加,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答案:(1)修建前,自东南流向西北。理由是: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说明吉力湖湖水流入乌伦古湖;修建后,自西北流向东南。理由是:水引入后,乌伦古湖水位上升,湖水流入吉力湖。(2)修建前,盐度高。理由:乌伦古湖没有径流流出,盐分逐渐积累。修建后,盐度降低。理由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后对乌伦古湖有稀释作用,且盐分经库尔尕河流出。(3)“引额济乌”渠道修建后,额尔齐斯河流入乌伦古湖,湖泊水体得以更新,水质得到改善;湖泊水位抬升,水域面积扩大,生物的总量和多样性增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增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二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共4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天津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板块练 44中国地理概况,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正习高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手册 区域定位的方法与基本概况,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区域定位的基本方法,区域位置的描述角度及其价值,世界区域定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