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限时训练
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3第3章地球上的水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3第3章地球上的水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8页。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北京西城区期末)《吕氏春秋》中记载:“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
1.《吕氏春秋》中提到的“云气西行”是指( )
A.Ⅰ B.Ⅱ
C.Ⅲ D.Ⅳ
2.《吕氏春秋》中提出“上不竭,下不满”,是因为自然界中的水( )
A.联系起四大圈层 B.周期性不断更新
C.塑造着地表形态 D.导致了季节转换
3.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海洋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答案】1.A 2.B 3.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Ⅰ环节代表水汽输送,Ⅱ环节代表降水,Ⅲ环节代表地表径流,Ⅳ环节代表蒸发。“云气”指空中的水汽,“西行”从图中体现为从海洋上空运输到陆地上空,应该体现为水汽输送,图中Ⅰ代表水汽输送,A项正确。第2题,“上不竭,下不满”直译为上面的水不会枯竭,地下的水也不会满溢流出,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的水在海洋、陆地、大气之间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即体现了水循环能够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促进陆地淡水不断更新,B项正确。第3题,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对海洋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的影响小。
“雨季一来,城里看海”一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读图2,比较两种不同地面的水循环环节差异,完成第4~5题。
图2
4.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 )
A.下渗明显增多 B.地表径流加大
C.地面蒸发增加 D.地下径流增多
5.为缓解“城里看海”现象,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 B.改造升级排水系统
C.加快城市绿地建设 D.提高透水路面比率
【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与自然路面相比,城市路面下渗量明显减少,导致地下径流减少;地面蒸发作用减弱,蒸发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第5题,加大对地下水的利用,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生态问题,对缓解城市内涝没有帮助;改造升级排水系统,加快地表水的排放,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加快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缓解城市内涝;提高透水路面的比率,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可以缓解城市内涝。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千米3)。读表,完成第6~7题。
水体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储存量
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
9 700年
840年
17年
16天
6.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更多的水资源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河流水
7.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最短,获得的水资源最多。第7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2022年安徽安庆期末)海洋中上下层水温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称为海水温差能(或海洋热能)。人类可利用海水温差能发电,且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多。图3示意太平洋某经线上①②③④海域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第8~9题。
图3
8.利用海水温差能发电量最多的海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表层海水密度由大到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答案】8.A 9.D
【解析】第8题,题干中指出,海水温差能发电利用了海水中上下层水温差异,温差越大,发电量越多。结合图中可知,①海域表层水温最高,④海域表层水温最低,各海域底层温度差异不大,故海水上下层水温差异最大的是①,其发电量最多。第9题,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盐度和深度,其中影响表层密度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从图中可知,四海域表层水温①>②>③>④,推测海水密度④>③>②>①。
(2021年广东河源期末)读大西洋年平均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图4),完成第10~12题。
图4
10.关于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基本不变
B.纬度、深度、季节、海水运动等都是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C.海洋对大气有调节作用,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快
D.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1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海水热容量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2.若图中①曲线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海域处于高纬度海区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
C.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 D.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
【答案】10.B 11.A 12.D
【解析】第10题,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纬度变化、海水深度、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季节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等,B项正确。第11题,曲线②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升高其数值降低,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第12题,由曲线①可知,该地表层海水温度在25 ℃左右,可以确定其不可能处于高纬度海区,A项错误;观察海洋水温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大致以1千米深度为界,0~1千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在1千米以下,水温基本保持稳定,随深度增加变化不大,D项正确,B项错误;大陆架海区水深在200米以内,属于温跃层,水温变化较大,故C项错误。
(2022年山东德州期末)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受太阳辐射年周期变化等影响,我国海洋表层水温具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其中渤海表层水温年较差最大。我国沿海的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我国南海波浪能资源非常丰富,其主要原因有( )
①海面摩擦小 ②季风影响大 ③太阳辐射强 ④台风影响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渤海温差能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3.B 14.B
【解析】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波浪能是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我国南海地区海面摩擦较小、受夏季风影响较大、台风影响较多,都会使该地区的波浪动能大,是波浪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①②④正确;太阳辐射对波浪的动能影响较小,③错误。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温差能是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差储存的热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层海水的温度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表层海水温度越高,温差能越大。我国渤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季节是夏季,所以夏季渤海温差能最丰富,B项正确。
(2022年云南名校联盟期末)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某潜艇在执行训练任务时失联。据分析,事故原因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该潜艇在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
A.先下降,后上升 B.逐渐减小
C.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D.逐渐增加
16.该潜艇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潜水艇设施老旧
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海水密度突然减小
【答案】15.C 16.D
【解析】第15题,根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可知,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 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该潜艇在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C项正确。第16题,“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D项正确;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此次该潜艇在海底行驶过程中遭遇意外,与艇体老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读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5),完成第17~18题。
图5
17.据图5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B.乙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C.甲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的寒流 D.乙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暖流
18.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暖流分布在大洋西部,寒流分布在大洋东部
B.暖流的水温都比寒流高
C.甲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
D.乙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答案】17.C 18.D
【解析】第17题,甲图水温由南向北增加,且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南半球的寒流;乙图水温由南向北减小,且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北半球的寒流。第18题,中低纬度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恰相反;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乙洋流均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图6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6
19.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0.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波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答案】19.C 20.B
【解析】第19题,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图示海域为北大西洋。①附近有自西向东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②④附近有自南向北流的北大西洋暖流,③附近为自北向南流的拉布拉多寒流,所以③附近最有可能出现来自北冰洋的冰山。第20题,甲、乙之间航线刚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流经的海域,受其影响,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增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 图7为水循环示意图。
图7
(1)包含B、C、D、G环节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只包含A、B环节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4分)
(2)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主要涉及哪些水循环的环节?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这句诗是否严谨?为什么?(6分)
(3)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填字母)。能够使H环节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6分)
(4)以城镇化建设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4分)
【答案】(1)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2)环节:降水、地表径流。 不严谨。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的,海陆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把海洋水和陆地水联系起来,形成循环。
(3)D 条件:降水强度小,时间长;地面坡度小;植被覆盖度高。(任答两点即可)
(4)城市化建设破坏地表植被,使蒸发、蒸腾减弱;地面硬化,降水之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22.(2022年湖南娄底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图8为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A、B、C、D分别表示四个海区。
图8
材料二 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位于台湾岛的西南沿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台湾岛东部和西部的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有较大的差异。
(1)台湾岛东部受暖流影响,沿海海水温度比西部______(填“高”或“低”),密度比西部______(填“大”或“小”)。(4分)
(2)简析D海区盐度低的原因。(4分)
(3)简析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低的原因。(6分)
(4)说明台湾岛西部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条件。(6分)
【答案】(1)高 小
(2)D海区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故盐度低。
(3)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其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因此其盐度较低;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
(4)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较高;多淤泥质海岸,滩涂广阔,利于晒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