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88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88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188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作业含答案
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第1节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共8页。
第8章 第1节 化学实验的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基础练]
1.(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化学药品的配制和保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盛有H2O2与乙醇的试剂瓶保存于同一个药品橱中
B.白磷浸泡在冷水中用广口试剂瓶贮存
C.KMnO4固体密封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D.配制Na2S溶液时加入少量H2S防止水解
解析: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乙醇具有还原性,不能保存于同一药品橱中,A错误;白磷燃点低容易自燃,故白磷应浸泡在冷水中用广口试剂瓶贮存,B正确;固体应该放在广口瓶中,KMnO4固体具有强氧化性,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C错误;Na2S水解显碱性,配制Na2S溶液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防止水解,D错误。
答案:B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将高锰酸钾溶液盛装在碱式滴定管中
B.容量瓶、滴定管使用前均需用蒸馏水洗净并烘干
C.用10 mL量筒量取2.5 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
D.溶液蒸发浓缩时,用坩埚钳夹持蒸发皿直接加热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应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故A错误;容量瓶使用前不需要烘干,滴定管使用前需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不需要烘干,故B错误;可用10 mL量筒量取2.5 mL浓硫酸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操作正确,故C正确;溶液蒸发浓缩时,蒸发皿应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不能直接用坩埚钳夹持加热,故D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与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250 mL容量瓶
长颈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
图形
用途与
使用
操作
配制1.0 mol·L-1 NaCl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配得的溶液浓度大于
1.0 mol·L-1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分液时,碘层需从下口放出
可用于量取
10.00 mL
高锰酸钾溶液
蒸馏实验中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解析: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致使溶液的浓度偏低,A错误;该仪器为分液漏斗且酒精不能萃取碘水中的碘,B错误;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C正确;蒸馏实验中水从冷凝管的下口进上口出,D错误。
答案:C
4.(2022·济南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安全和试剂回收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蒸馏实验中向沸腾的液体中补加沸石
B.用3%过氧化氢消毒液清洗伤口
C.实验室中将未用完的白磷放回原试剂瓶
D.用乙醇处理废弃药品中含有的少量金属钠
解析:蒸馏实验中不能向沸腾的液体中补加沸石,应冷却后补加,A错误;过氧化氢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杀菌,为防止伤口感染,可用3%过氧化氢消毒液清洗伤口,B正确;白磷着火点低,在空气中容易自燃,因此未用完的白磷应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弃,故C正确;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且放热,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且乙醇能和钠反应,因此可用乙醇处理废弃药品中含有的少量金属钠,故D正确。
答案:A
5.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 )
A.用①装置称量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
B.用②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用③装置稀释浓硫酸
D.用④装置除去CO2中的HCl
解析:氢氧化钠应该放在小烧杯中进行称量,A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用②装置既能充分吸收NH3,又能防止倒吸,B正确;稀释浓硫酸应该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C错误;除去CO2中的杂质HCl气体,应该使用饱和NaHCO3溶液,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D错误。
答案:B
6.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解析:灼烧茶叶需用的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等,A正确;溶解茶叶灰的过程中会用到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容量瓶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主要仪器,B错误;过滤需用的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C正确;检验Fe3+可用KSCN溶液,仪器为胶头滴管和试管,D正确。
答案:B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20 mL量筒量取15 mL酒精,再向量筒中加水5 mL,配制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
B.某同学用浓硝酸配制稀硝酸,定容时俯视读数,会造成最终配制的稀硝酸浓度偏高
C.实验中需用0.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为1 000 mL、201.4 g
D.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15.2 g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到500 mL容量瓶,稀释、定容、摇匀
解析: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溶液,A错误;用浓硝酸配制稀硝酸,定容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所配稀硝酸的浓度偏高,B正确;配制0.2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需选择1 000 mL的容量瓶,称取Na2CO3的质量为0.2 mol·L-1×1 L×106 g/mol=21.2 g,C错误;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硫酸亚铁溶液,需用天平称取绿矾(FeSO4·7H2O)的质量为0.5 L×0.2 mol·L-1×278 g/mol=27.8 g,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到500 mL容量瓶后,还需洗涤,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D错误。
答案:B
[提升练]
8.(2022·四川内江模拟)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操作
目的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制备氧气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制取无
水FeCl3
分离碘和酒精
解析:混合乙醇和浓硫酸时,乙醇相当于水,所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盛有乙醇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A正确;Na2O2为粉末状固体,会通过塑料板上的小孔进入水中,且极易与水反应,使用此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B错误;加热蒸发FeCl3溶液,随着HCl的不断挥发,FeCl3不断发生水解,最终生成Fe(OH)3固体(若灼烧,还会生成Fe2O3),C错误;碘与酒精互溶,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
答案:A
9.(2022·湖南高三模拟)(双选)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探究KI与FeCl3反应的限度
取5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加入1 mL 0.1 mo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5滴15% KSCN溶液
B
测定氯水的pH值
用玻璃棒蘸取饱和氯水点在置于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稍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C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 CuSO4溶液,振荡
D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向试管中依次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和碎瓷片,加热
解析:KI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2KI+2FeCl3===I2+FeCl2+2KCl,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根据题目已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可知:KI过量,FeCl3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看是否显红色,若变为红色,能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可以用于探究KI与FeCl3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A正确;氯水有漂白作用,能够漂白试纸,因此不能用pH试纸测pH值,B错误;碱过量,新制氢氧化铜与含有醛基的物质在加热煮沸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加入物质的先后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浓硫酸,待混合溶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最后加碎瓷片,D错误。
答案:BD
10.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杀菌消毒剂,是一种白色固体,能潮解,难溶于水,不溶于醇类,加热至315 ℃时开始分解。一种工业生产过氧化钙(CaO2)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冷水浴反应”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母液经处理后可返回“冷水浴反应”循环利用
C.操作2为灼烧,需要用到坩埚、酒精灯、玻璃棒
D.“洗涤”产品需依次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其中乙醇洗涤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水分
解析:在氯化铵溶液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得到CaO2·8H2O沉淀时,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在氯化铵溶液的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与氢氧化钙在冷水浴中发生反应得到CaO2·8H2O沉淀,过滤得到CaO2·8H2O和含有氯化铵的母液;母液经处理后可返回“冷水浴反应”循环利用,B正确;CaO2·8H2O经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然后干燥;过氧化钙(CaO2)加热至315 ℃时开始分解,应在低于315 ℃条件下失水得到过氧化钙,C错误,D正确。
答案:C
[综合练]
11.(2021·全国甲卷,27)胆矾(Cu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某小组用工业废铜焙烧得到的CuO(杂质为氧化铁及泥沙)为原料与稀硫酸反应制备胆矾,并测定其结晶水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胆矾时,用到的实验仪器除量筒、酒精灯、玻璃棒、漏斗外,还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 B.容量瓶
C.蒸发皿 D.移液管
(2)将CuO加入到适量的稀硫酸中,加热,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与直接用废铜和浓硫酸反应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待CuO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边搅拌边加入适量H2O2,冷却后用NH3·H2O调pH为3.5~4,再煮沸10 min,冷却后过滤。滤液经如下实验操作:加热蒸发、冷却结晶、________、乙醇洗涤、________,得到胆矾。其中,控制溶液pH为3.5~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煮沸10 min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结晶水测定:称量干燥坩埚的质量为m1,加入胆矾后总质量为m2。将坩埚加热至胆矾全部变为白色,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总质量恒定为m3。根据实验数据,胆矾分子中结晶水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表达式)。
(5)下列操作中,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的是________(填标号)。
①胆矾未充分干燥
②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
③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
解析:(1)CuO与稀H2SO4在烧杯中进行反应,为了得到胆矾,需要对溶液进行蒸发,应在蒸发皿中蒸发溶液,故选A、C。(2)CuO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该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SO2,且H2SO4的用量是Cu与浓H2SO4反应时的一半,即硫酸的利用率高。(3)CuO与稀H2SO4加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Fe3+和Cu2+,加NH3·H2O调节溶液pH为3.5~4,目的是使Fe3+沉淀并抑制Cu2+水解,再煮沸10 min的目的是使Fe3+全部转化为Fe(OH)3沉淀,防止有Fe(OH)3胶体生成影响胆矾的纯度,且便于过滤除去。具体操作步骤是将滤液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干燥,最终得到胆矾。(4)由题意知,结晶水的质量为(m2-m3),加热完全失水后硫酸铜的质量为(m3-m1),设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xH2O,根据分子个数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x==。(5)胆矾未充分干燥,会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高,则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①符合题意;坩埚未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固体会从空气中吸水,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低,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低,②不符合题意;加热时有少量胆矾迸溅出来,会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偏高,则会导致结晶水数目测定值偏高,③符合题意。
答案:(1)A、C
(2)CuO+H2SO4CuSO4+H2O 不产生SO2(硫酸利用率高)
(3)过滤 干燥 除尽铁和抑制CuSO4水解
破坏Fe(OH)3胶体易于过滤
(4)
(5)①③
12.某学习小组欲测定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请利用下图给定的仪器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个仪器只能使用一次,气体的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完成下列各题:
(1)各种仪器连接的先后顺序应是(用小写字母表示)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气流从左到右)。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其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待试管B中的温度恢复至室温时,测得量筒C中水的体积为Va mL;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称得质量为m g,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的带孔隔板上;
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其中的水顺利流下,当镁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此活塞,这时A中共放入水Vb mL。
(3)根据实验数据可计算出金属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B的温度未冷却至室温,就读出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定的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经过分析,同学们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后量气管(由碱式滴定管改装)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mL。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实验仪器,判断实验原理是称取一定质量的镁条且使其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所产生的氢气并测量其体积,根据V(H2)求算n(H2),即n(H2)=n(Mg),利用M(Mg)=求出镁的摩尔质量,即可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实验目的、原理、仪器及试剂,判断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可见B是反应器,产生H2;由A、E提供盐酸,将D中水排进C中达到测量 V(H2)的目的。
答案:(1)a h g b c f e d
(2)③②④① (3) (4)偏小
(5)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的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V1-V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4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作业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1讲化学常用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和使用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1讲化学常用仪器和实验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和使用答案PDF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