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课件 1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阅读课件,共46页。
单元主题阅读游记群文阅读——把握所至、所见、所感第五单元单元写法归纳01群文拓展阅读02(续表)1. 群文主题——游记阅读。2. 阅读方法:①抓特点,辨识文体;②理游踪,明确结构;③悟游感,体会感情;④品语言,借鉴写法。3. 阅读指引:(续表)(续表)(一)游司马祠(17分)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认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现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让山上显得更加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自己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为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至此,我想赋诗一首以示纪念:苍苍梁山,郁郁翠柏。史公之祠,高兮传兮。悠悠居水,凄凄嘤鸣。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有删改)1. 根据作者的游踪,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正门→___________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室司马祠司马迁墓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3. 品读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特点。(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4. 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文眼,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不是韩城的“厚重”。(二)沙田山居(17分)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得我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①黑的海面,排 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 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①,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 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释】①阒(qù):形容没有声音。 ②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1. 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分点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青绿(或:青翠、青碧) ②神秘(或:深沉)③雄伟(或:巍然、磅礴)。2. 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②突出(或:衬托、照应)主题。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3. 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或:暗喻、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的意境。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融情于景,“山外山、最远”含蓄地借远山绵亘之远淡淡地透露出一丝乡愁。B.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 作者结尾卒章显志,以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DD. 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4. D【解析】文章融情入景,含蓄地抒发了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三)河西走廊的月亮 (17分)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大家站在戈壁滩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⑤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⑥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⑦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可以想象,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⑧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⑨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⑩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河西走廊戈壁滩欣赏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旷联想到与河西走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润皎洁、柔美轻盈,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惊喜之情。(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重”写出了河西走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河西走廊的历史的敬仰之情。3. 有人认为,选文第③段和第①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赞同。因为调整后更符合时间顺序;描写环境的黑暗也为下文写月亮的皎洁明亮进行铺垫。示例二:不赞同。先写月亮升起,再写之前环境的黑暗,更能凸显月亮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言之成理即可)4. 文中反复出现“空旷”一词,而又说“绝非只有空旷”,这样说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矛盾。“空旷”是指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空旷,空间广阔;“绝非只有空旷”是指这空旷承载着的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上演。
单元主题阅读游记群文阅读——把握所至、所见、所感第五单元单元写法归纳01群文拓展阅读02(续表)1. 群文主题——游记阅读。2. 阅读方法:①抓特点,辨识文体;②理游踪,明确结构;③悟游感,体会感情;④品语言,借鉴写法。3. 阅读指引:(续表)(续表)(一)游司马祠(17分)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认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前豁然一亮,放眼南望,一座高山巍峨耸立,上面翠柏茂松郁郁葱葱,若隐若现的祠宇躺在翠柏的环抱之中。 走过芝秀古桥,一座高大的砖木牌坊映现眼前,遒劲有力的“汉太史司马祠”几个大字熠熠生辉,踩着青石铺砌的进山之路,踏上十几个台阶,便是正门,门匾一行隶书“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字体格调清雅,气息高华。进入大门,青石铺砌的小径,迤逦蛇行,直通山顶。道旁青松挺拔,耸入苍穹,松间的山雀清脆的鸣叫让山上显得更加静谧。 登上小坡,眼前顿然开阔,一座宏大的祠堂横亘眼前。走近细瞧,上有“汉草书司马迁格言警句展室”的门匾,房檐周围红漆驳落,参差不齐,显示出风雨沧桑,进入宽敞的展厅内,一座座散发着笔墨清香的石碑赫然入目。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行迹,留下了那一份对史圣的留恋和敬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哪里会想到自己身后的荣耀和高贵。苍苍莽莽的梁山啊,滔滔不息的黄河啊,孕育了这样一位惊世奇才! 走过“高山仰止”的砖木牌坊,极目仰望,巍峨庄严的司马祠卓然屹立于韩奕坡上,松柏环抱,一片苍翠,踩上凹凸不平的石道,沿着千百年来仰慕者攀登的足迹,经“朝神道”踏上攀登祠墓的石级,石级共九十九级,犹如一条长龙,蜿蜒伸入山顶。拾级而上,但觉山势峭拔,眼界开阔;回望身后,但见黄河远去,川源如画。这超越了人世万物,独居一山的巍峨祠堂啊!伫立在时间的年轮里,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什么? 饱经风雨剥蚀的“河山之阳”巍然耸立,过此,再上九个台阶,便是被韩城人民誉为“太史高坟”的司马祠。走进祠堂,但见“祠宇堂堂,坊榜将将”,院中古柏参天,花木竞秀,松间鸟鸣啾啾,一片幽静。“史圣千秋”四个大字赫然入目,两旁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殿中司马迁坐像长须飘拂,双目炯炯,刚毅凛然,显示出不凡的抱负和胸怀,殿中碑石林立,多是后人对他的缅怀和评价,其中尤以郭沫若的诗为最佳。诗云:“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首诗高度评价了司马迁一生的功绩,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至此,我想赋诗一首以示纪念:苍苍梁山,郁郁翠柏。史公之祠,高兮传兮。悠悠居水,凄凄嘤鸣。清娱之志,感而有灵。 我们一行下山,已是夕阳西下,眺望身后,已是一片苍翠和辉煌。(有删改)1. 根据作者的游踪,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主要景点的名称。(3分)正门→______________→“高山仰止”→“河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描写墓顶的千年古柏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室司马祠司马迁墓渲染了司马祠庄严、静谧的氛围,象征着司马迁刚毅凛然、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3. 品读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环视碑石,兀然林立,但见书体或雄浑奔放,气吞万里;或风行雨散,润色生花;或大鹏抟风,长鲸喷浪;或悬崖坠石,惊电遗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生动表现了书体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特点。(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两句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司马迁的丰功伟绩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千秋万代、名垂青史。这两句诗是对司马迁的高度评价和赞美,他刚正不阿,忍辱含羞,发愤著书,他的《史记》通古今之变,文史兼美,流传千古。4. 有人说“厚重”一词是本文文眼,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我认为“厚重”是文眼,是因为文章主要写了司马迁的人品和作品对人们的深远影响,同时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笔墨又丰厚了这里的文化积淀。示例二:我认为“厚重”不是文眼,因为这篇游记重在写游览过程,表现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不是韩城的“厚重”。(二)沙田山居(17分)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得我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①黑的海面,排 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 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①,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 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注释】①阒(qù):形容没有声音。 ②王粲:三国时文学家。曾写《登楼赋》,寄托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感情。1. 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分点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青绿(或:青翠、青碧) ②神秘(或:深沉)③雄伟(或:巍然、磅礴)。2. 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②突出(或:衬托、照应)主题。理由:“成了主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3. 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6分)(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或:暗喻、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拂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壮观景象。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大山的静谧和“鸟鸣山更幽”的意境。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文章开头融情于景,“山外山、最远”含蓄地借远山绵亘之远淡淡地透露出一丝乡愁。B.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 作者结尾卒章显志,以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DD. 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4. D【解析】文章融情入景,含蓄地抒发了思念祖国家乡的情怀。(三)河西走廊的月亮 (17分)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大家站在戈壁滩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⑤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⑥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⑦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可以想象,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⑧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煌煌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⑨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⑩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1.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按要求赏析词句。(6分)(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河西走廊戈壁滩欣赏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旷联想到与河西走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润皎洁、柔美轻盈,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惊喜之情。(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重”写出了河西走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河西走廊的历史的敬仰之情。3. 有人认为,选文第③段和第①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赞同。因为调整后更符合时间顺序;描写环境的黑暗也为下文写月亮的皎洁明亮进行铺垫。示例二:不赞同。先写月亮升起,再写之前环境的黑暗,更能凸显月亮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言之成理即可)4. 文中反复出现“空旷”一词,而又说“绝非只有空旷”,这样说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矛盾。“空旷”是指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空旷,空间广阔;“绝非只有空旷”是指这空旷承载着的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上演。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