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分子热运动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第13.1节 分子热运动(导学案)(解析版)
【学习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难点】
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第2-第6页,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分子_、_原子_构成的。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以10-10 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如图所示,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玻璃管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3.打开盛有酒精的瓶盖,一会我们闻到了酒精的气味,其原因是酒精的分子运动到鼻子里去了。
4.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气体中发生,液可以在液体和固体 中发生;(3)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5.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6.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斥力。
7.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微弱,因此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所以液体分子间作用力比气体大,比固体小,液体分子没有固定位置,所以液体具有流动性。
8.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合作探究】
分组进行以下探究活动,最后归纳总结:
探究一:气体扩散实验
多媒体展示气体的扩散实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
1.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上面的瓶子里有棕色的 二氧化氮 。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二氧化氮密度大,放在上面,因为受到重力作用向,不能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本身是运动的。
3.此实验说明了___说明二氧化氮的分子本身是运动的__。
探究二:液体扩散实验
1.多媒体展示。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我们看到的现象是:整杯水颜色变得均匀,呈淡红色_。
2.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__液体之间能发生扩散__。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上面,因为重力原因向下,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此实验说明了_硫酸铜溶液的分子是运动的。
探究三:固体扩散实验
多媒体展示。观看金和铅的扩散视频。
小组讨论:学生交流观看的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之间能发生扩散 。
探究四: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多媒体展示。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注意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观察达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探究五:分子间的作用力
多媒体展示。(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柱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3)分子之间有间隙,但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并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通过以上实验与分析可知,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既有 引力 ,也有 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表现与分子间的 距离 有关系。
【归纳总结】
1.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越快,扩散越快。
3.分子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同。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引力_又有_斥力_。设分子间的平衡距离为r.则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_;当r<r0时引力小于斥力,表现为_斥力;当r=r0时引力等于_斥力,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当r>10r0时,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课堂检测】
1.对于空中飘着的尘埃颗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和一个原子差不多;
B.它含有几个分子;
C.它有几个纳米;
D.它是由许多个分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A.原子小的很,针尖上都不止千万,它实际上包含很多原子;故A错误;
B.尘埃颗粒比几个分子要多得多,分子是几个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纳米在0.1-100nm范围,1nm是10-9米,发丝的千分之几,显微镜下能看到;故C错误;
D.它是由许多个分子组成的是正确的;故选D。
2.分子的热运动是指( )。
A.少数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一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温度较高的分子运动 D.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通过理解热运动的定义可知:一个分子的运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少数分子是不能代表物体的热运动的,热运动是一直存在的,只是温度低时热运动缓慢,但并不是不运动。
3.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答案】C。
【解析】A、飞沙满天是沙子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这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是香气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符合题意;
D、米粒在水中翻滚是米粒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和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不可能发生;
C.气体之间、液体之间及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D.气体间发生扩散时,一定是密度大的气体向密度小的气体中运动,密度小的气体不会向密度大的气体中运动
【答案】C。
【解析】扩散现象是不同的物质分子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密度大的物质既可以向密度小的物质中运动,密度小的物质也可以向密度大的物质中运动,是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选项D不正确;气体和气体、液体和液体、固体和固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选项A、B错,选项C正确。
5.小亮利用分子动理论对下列四种现象进行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大风吹起狂沙—物质由分子组成;
B.水具有流动性—分子不停做热运动;
C.皮碗吸在墙上—分子间存在引力;
D.铁块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答案】D。
【解析】A、大风吹起狂沙属于固体的机械运动,而组成物质的分子肉眼无法直接看到,故A错误;
B、水的流动属于液体的机械能运动,不是分子的热运动,故B错误;
C、皮碗吸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皮碗里面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把皮碗压在墙上,故C错误;
D、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6.下列有关分子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普通放大镜观察炭笔的笔迹,可直接观察到炭分子;
B.固体很难被压缩,可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C.墨水滴入清水杯中,整杯水会变色,可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海绵受挤压后体积变小,可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C。
【解析】A、分子直径很小,用普通放大镜看到的是很多炭分子组成的炭粒,无法看到炭分子,故A错误;
B、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B错误;
C、墨水滴入清水后,过一段时间,杯中的水全部变成黑色属于扩散现象,故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C正确;
D、海绵由于内部有较大的空隙,这些空隙是用眼能直接看到的,绝不是分子间的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7.对于分子动理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定向运动 D.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答案】D。
【解析】物体的扩散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能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故也能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中的运动 (属于/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的做法是 。
【答案】不属于;严禁焚烧垃圾、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解析】(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是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2)为有效减小PM2.5在空气中浓度,可严厉查处焚烧垃圾、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故答案为:不属于;严禁焚烧垃圾、秸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9.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楼里喷洒消毒液,楼道里弥漫着消毒液味,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实质是 现象,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会 。
【答案】扩散;加快。
【解析】能闻到消毒液的气味实质是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随着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会加快。
故答案为:扩散;加快。
10.“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快,说明周边的气温突然 ;夏天,雨后天晴,池塘里荷叶上的水珠随荷叶拂动而滚动不止,当两滴滚动的水珠相遇时,会汇合变成一滴较大的水滴,这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答案】升高;吸引力。
【解析】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当花气袭人,说明周边的温度突然升高。当两滴水珠相遇,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吸引力,会变成较大的一滴。
11.请你观察教材上的四幅小实验的图片,按要求填空。
(1)图甲中A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造成影响;
(2)图乙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分子运动越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图丙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力;
(4)图丁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5)如戊中所示,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表明分子间有 。
【答案】(1)重力;(2)温度;(3)引;(4)间隙;(5)间隙。
【解析】(1)甲图探究的是扩散现象的问题,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上面的A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
(2)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丙图中紧压在一起的两个铅块能够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4)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5)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进入对方的分子间隙里,所以该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故答案为:(1)重力;(2)温度;(3)引;(4)间隙;(5)间隙。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优质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优质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72节欧姆定律导学案解析版docx、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72节欧姆定律导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4节 变阻器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4节 变阻器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64节变阻器导学案解析版docx、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64节变阻器导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优秀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3节 电阻优秀导学案,文件包含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63节电阻导学案解析版docx、精编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第163节电阻导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