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1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第13.2节 内能(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4.2节 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4.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设计) 教案 3 次下载
- 第15.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 教案 4 次下载
初中人教版第3节 比热容一等奖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比热容概念的理解;热量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策略】
1.比热容是热学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同时,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实验总结出来是较好的教学手段。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两个电热棒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食用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3.在介绍比热容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容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也不同。
4.为巩固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容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水、食用油、温度计、玻璃棒、秒表、电加热器、小烧杯等。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控制变量、讲授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比热容
(1)定义
(2)单位
(3)水的比热容
二、热量计算
1.热量的计算:Q吸=cm(t-t0)或者Q放=cm(t0-t);
2.热平衡方程:Q吸 = Q放(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
三、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水的调温作用
2.热岛效应
3.水可以做热交换介质
4.海陆风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
1.提出问题
夏天的中午赤着脚站在水和站在沙滩上感觉一样吗?有啥不一样啊?站在沙滩上:“哎呦!好烫啊!”站在水里:“耶!还是这里舒服!”
同样日晒的情况下,温度的差别咋就那样大呢?(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进一步比较水与沙滩在阳光照射下温度的差异!
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回答,引入课题。
(1)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交流讨论。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
一、比热容
1.提出问题
(1)烧开水时,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哪个多?
(2)把一壶水烧到60℃和烧到90℃,哪个需要的热量多?
教师:解释上面提出的问题,得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升高的温度有关。
2.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探究:
(1) 准备质量相同的水和油
(2) 方案设计
方案一: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二: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
提出问题:
(1)怎么知道哪种物质吸收热量多?
(2)要记录哪些数据?
(3)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
注意: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与观点,并对提出的问题给出答案。
(3) 设计实验
①如何确保相同时间内物质吸热相同?
②怎样获得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
③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④完成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学生电源、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水、食用油、烧杯、温度计、细线、停表、天平和搅拌器等。
(4)进行实验
a. 取一定质量的水和煤油装入两容器中,安装好实验器材;
b. 记录液体加热前的温度t0;
c. 给电加热器通电一段时间后断电,同时上下拉动搅拌棒,等温度稳定后记录液体的温度t;
d. 分别记录两种液体所升高的温度。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
教师得出结论: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差异,是由它们的种类决定的。
注意: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要选择质量和初温(非必要)都相同的两种物质,选用相同的加热装置;
3、实验中用加热时间反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加热相同时间,说明物质吸收热量相同;
4、选用电加热器比酒精灯会好些,更好控制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
3.引入比热容的概念
(1)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不同物质“容纳热量”或者说吸热能力强弱不同,这种不同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理学里把物体的吸热能力强弱用“比热容”来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即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2)学生阅读课本比热容的相关介绍,得出比热容的定义、符号、单位以及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公式:
(3)单位:J/(kg·℃)
(4)水比热容是 J/(kg·℃)。其物理意义: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热量是 J。
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认识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升高或降低温度的多少、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来鉴别物质。
(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
(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热多少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升高的度数有关。
(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体的温度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学生思考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总结:不同的物体,当质量一定时,
①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水吸收的热量多;
②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高。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生认真思考,加强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出发,即能快捷、方便、准确的处理问题又能感受物理知识的存在。
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累总结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独立获取知识的能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量
二、热量的计算
1.提出问题
(1)我们如何计算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呢?
(2)不同物质之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满足怎样的规律呢?
2.教师总结
(1)通过比热容的定义,可以得出物体吸收热量的公式:
Q吸= cm(t1-t0)
Q放= cm(t0-t1)
其中:Q吸:吸收的热量,Q放:放出的热量,m:物体质量,t0:物体初温度,t1:物体末温度。
若用 Δt 表示温度变化量,则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Q=cmΔt。
3.热平衡
(1)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若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两物体温度相同,称为“达到热平衡”。
(2)热平衡方程:Q吸 = Q放(若放出的热量没有损失)。
(3)若有热量损失,且损失的热量为Q损,则有:Q放=Q吸+Q损。
典例:(2022·湖北宜昌)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为0.2kg的水和0.3kg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 J/(kg·℃)。[c水=4.2×103J/(kg·℃)]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教师给出的题目,学生进行计算,并总结应用热平衡进行计算的方法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创设问题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炎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教师引导,解释学生不同的观点。
教师: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量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因此,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水的比热容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比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常见的现象有:
2.生活中常见应用水的比热容大的例子
问题一:夏天中午,我们在水边玩耍的时候,脚踩在沙子上有什么感觉?踩在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有不同的感觉?
回答:砂石和海水受太阳照射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砂石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大;海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故感觉砂石烫,海水不那么烫。
问题二:在夏天,在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是利用了什么?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家中有小汽车,打开小汽车的前盖,会看到一个大水箱,水箱起什么作用?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为什么要装这种液体?如果是在北方,在冬天很冷的情况下,能否只装这种液体,如果不能,应该怎么解决?
回答:水的比较容大,等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吸收同样的热量,水的温度升得慢,吸热或致冷效果好。降低同样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比较多,取暖效果较好。
归纳总结: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很多,有利于作冷却剂或用来取暖。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温。
问题三:钢筋水泥都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 ℃ ~ 5 ℃,这就是热岛效应,应该如何应对呢?为何沿海城市这种困扰就少一些?
问题四:谈起夏日海风,你可知道,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往往是不同的,你知道白天风是从哪里吹向哪里?夜晚呢?
回答: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由于砂石的比热容小,海水比热容大,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展示课件,观察海风的形成。
学生观看课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并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课堂练习
练习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计吸放热情况无关;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与物质的比热容成反比.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答案。
练习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 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 物体的比热容与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 物体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点拨】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反映了物质吸放热的能力,与温度质量无关;
比热容可以用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表示,A选项中没有单位质量和升降1℃条件,所以不正确。
练习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同为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甲物质10 min吸收的热量为[c水=4.2×103J/kg·℃]( )。
×105J B.4.2×105J
×105J D.条件不足,不能计算
【点拨】由题图可知,水温度升高60 ℃需要20 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 ℃需要10 min,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
练习4:下图是根据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B. 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C.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D. 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点拨】由一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得出,实线所示的城市最高、最低气温差比虚线所示的城市的大;
水的比热容比沙石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值比较小,所以实线表示的是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虚线表示的是沿海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
学生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计算加强对热量计算过程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答现象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
学生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4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3节 比热容教案</a>,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3节 比热容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体验,感悟新知,合作交流,构建新知,发展应用,升华新知,课堂小结,沉淀新知,达标测评,巩固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3节 比热容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3节 比热容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推导公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