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2节 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4.3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5.2节 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 第15.3节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案 2 次下载
- 第15.4节 电流的测量(教学设计) 教案 1 次下载
初中人教版第1节 两种电荷精品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认识两种电荷;
2.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3.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了解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其作用及电子流动的方向;
5.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难点
摩擦起电的本质、两种电荷。
【教学策略】
1.《两种电荷》是九年级人教版全一册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也是电学内容的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量及其单位。其中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是教学重点,而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时又是教学难点。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量的概念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初三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电学,所以相当于是一门新学科,生活中学生接触了非常多有关“电”的现象,但是却不了解其中的原理,而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是微观方面的内容,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跟不上形象思维能力,只能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实验”来解释这些规律或现象。
3.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在实验,通过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电”,引导学生进入静电世界,研究如何使物体带电,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推理出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认识静电的利与弊。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已有的实验现象分析出隐含的知识逻辑推理能力。
4.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曾经学过,但是时间已久,学生印象不深。因此本节课主要任务就是唤起学生的记忆,通过实验使他们认识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对电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准备】
PPT课件、flash动画、图片、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绝缘支架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启发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摩擦起电:做功和热传递。
二、两种电荷
1.正电荷。
2.负电荷。
3.验电器。
三、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构成
2.摩擦起电的本质。
四、导体与绝缘体
1.导体
2.绝缘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
播放视频并展示图片,引入“电”的现象,引导学生。
1.观看视频
(1)为什么会出现视频中的现象?
(2)让学生回答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2.动手做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屑,用塑料梳在头发上摩擦几次,靠近碎纸屑,并观察现象。
3.引入新课:教师对电学有一个整体的描述,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所处的位置有所了解。
观察、思考、交流
通过播放视频,利用多媒体使他们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电学的渴望。
二、新课教学(约30分钟)
一、两种电荷
1.知识探究一:摩擦起电
通过课件,观看摩擦起电视频。
2.动手做一做
课堂展示,用丝绸与玻璃板摩擦、用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并观看摩擦过的玻璃板和橡胶棒能否吸引碎纸屑。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
(1)为什么摩擦过的梳子能吸引碎纸屑等轻小的物体?
(2)为什么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引头发?
总结: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作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作摩擦起电。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3.知识探究二:电荷间相互作用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电荷间相互作用
现象1: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玻璃板,靠近时相互排斥。
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板,每根带的是同一种电荷,它们互相分开,说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进一步设问:若不同种电荷靠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现象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靠近时,互相吸引。
这又说明了什么?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是不同种的电荷,橡胶棒被玻璃棒吸引,说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结论:(1)事实证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4)电荷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1.学生观察实验
2.观察、思考、交流教师提出的问题
3.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认识有关电荷的概念
通过这个现象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摩擦起电。
探究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验电器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什么?
1.视频展示:验电器
通过视频展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构造。
(1)实验室里有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验电器的主要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杆下面悬挂的两片金属箔、外壳以及绝缘垫等组成。
(2)当被检验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若原本自然下垂的金属箔张开了一定角度,就说明被检验的物体带电。
(3)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了两片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2.视频展示:静电现象
= 1 \* GB3 ①请同学谈谈生活中遇到哪些静电现象。
= 2 \* GB3 ②播放视频,静电的利与弊。
学生观察、交流、
回答
学生观察、交流、
思考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三、原子及其结构
1.提出问题
(1)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2)摩擦起电与原子的结构有没有关系呢?
2.视频与动画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从微观上认识原子内部结构
3.结论
(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3)摩擦起电的本质: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3)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结论: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相同,相互摩擦时不会出现电子的转移,所以不会带电。
在摩擦起电现象中,一个物体失去多少电子,则另一个物体就得到多少电子。因此,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两物体一定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学生思考、讨论、
并回答
学生观察视频,认识到原子的结构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和视频展示,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导体和绝缘体
1.提出问题
(1)A验电器带了电,有什么方法使电荷“流”到B验电器?
利用课件和视频展示问题:分别用橡胶棒和金属棒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荷是从哪个验电器移动到哪个验电器。
(2)为什么金属棒和橡胶棒会有不同的效果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橡胶棒和金属棒的导电性不同,有些物质容易传导电荷,有些物质不容易传导电荷。
根据这一区别,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模拟导体导电的微观过程: 左侧验电器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后,带上了负电,也就是说验电器A中有一些多余的电子;而金属棒中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金属棒中的自由电子平时在金属中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当金属棒接触A时,这些自由电子在A的斥力作用下沿棒向右定向移动,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右侧的验电器B上,使B也带上了负电。这就是金属棒导电的过程。
(3)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学生回答: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4)物体的导电性为什么会出现不同呢?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2.课堂活动
(1)视频展示,如何区别导体和绝缘体
(2)通过视频,模拟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转化。
3.提出问题:无论导体还是绝缘体,平时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物体带电?
教师引导:
(1)电中和现象:等量的异种电荷放在一起完全抵消的现象。如用丝绸摩擦过玻璃棒后,两者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两者接触后,所带电荷相互抵消,不再显电性。
(2)中和现象并不是电荷的消失,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使正、负电荷抵消。
(3)电中和过程必定伴随放电现象,剧烈的放电现象会产生电火花。(观看视频-高压放电)
在教师引导下,了解讲授的内容并思考、归纳、
总结
学生观看视频,正确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并解答
教师讲授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对物体导电性质的认识
设置情景、创造氛围
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收获。
(1)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2)摩擦起电的本质是什么?
(3)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4)如何使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学生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巩固提高,深化所学知识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907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1节 两种电荷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