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课件(12份)
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__水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三水体运动__水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答案1A2A,思维过程,答案4B5D,2湖泊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三 水体运动——水
考点1 水循环原理及应用——沧海横流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分布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1)指出坎儿井井水的主要特点,并说明理由。(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坎儿井采取地下输水方式的原因。(3)说出坎儿井出水口处涝坝(蓄水池)的主要作用。
解析:第(1)题,主要从水温、流量、水质的角度分析。坎儿井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河水多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水温低,含有杂质多,输水路线长,杂质沉淀后水质变清,加之暗渠输送方式,受地表风沙、人类活动影响少,水质好。第(2)题,主要根据图示信息和区域气候特征角度分析。图示信息中有山区基岩、砂砾岩等,区域特征主要指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从水循环角度的蒸发、下渗方面思考。第(3)题,结合坎儿井井水的水质特点进行思考。主要从水温、除杂、节水等方面回答。
答案:(1)井水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水温较低;水质优。理由:坎儿井井水补给主要来源冰川融水和地下水,水温低;在夏季时,流量有增大外,其他季节流量变化小;坎儿井主要通过地下暗渠的方式输水,受地表风沙、人类活动影响少,水质优。(2)地下多基岩,不透水,利于地下水储存;利用地势特点,有利于地下水汇集,实现自流,节省工程成本;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下输水减少蒸发。(3)提高水温;净化水质;调节水量,节约用水。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光照、气温、风速、湿度,以及裸露的水域表面积等。(2)影响下渗的因素:坡度、地表及土壤性质、植被、降水强度与时间长短等。(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2.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2.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3.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思维流程]第1题,文字材料:该湖泊位于中亚,属内流咸水湖。图示信息:1960-2020年各时期,该湖泊蒸发量变化小、降水量基本不变,地表径流量变化大。思维过程:
第2题,文字材料: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图示信息: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三者关系→湖滨地下水与湖泊水位高低→相互补给。思维过程:
第3题,文字材料:题干信息,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图示信息: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思维过程:
考法一 以区域引水工程为例考查水循环环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22·江苏南京师大附中模拟预测)位于埃及西北部沙漠中的盖塔拉洼地(下图),最低处海拔-133 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据此完成1~2题。
1.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通过挖掘隧道的形式引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减少水分蒸发B.降低工程建设成本C.防止引水中下渗损耗D.降低沙尘淤积河道2.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围土地盐碱化加剧B.绿洲农业供水量增加C.沙漠地区降水量大幅增加D.地下水的盐度大幅下降
解析:第1题,该地区位于沙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因此通过挖掘隧道的形式引水可以减少水分的过度蒸发,A正确;挖掘隧道的方式比明渠输水建设成本高,B错误;地处沙漠地区,管道输水可减少水分过度下渗,但是无法防止水分完全不下渗,C错误;降低沙尘淤积河道不是采用隧道输水主要考虑的因素,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沙漠渔场引入地中海海水进入洼地,形成湖泊,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伴随着地下水水位上升,周边的土地盐碱化会加剧,A正确;洼地引入的是地中海的海水,无法为绿洲农业提供灌溉水源,B错误;沙漠渔场占沙漠的面积小,不会导致降水量大幅增加,C错误;沙漠渔场是引用海水注入洼地,会导致地下水的盐度升高,D错误。故选A。
考法二 以人工造林为例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22·福建模拟预测)北川河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发(腾)总量较大。20世纪80年代至今,流域内年降水量相对平稳,大规模人工造林使流域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在无其他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流域年蒸发(腾)总量呈下降趋势。据此完成3~5题。3.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 )A.气温年较差比较小B.植物年蒸腾量较大C.降水年内变化较小D.土壤年蒸发量较大
4.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过程中,该流域( )A.河流径流年内波动变大B.土壤含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快D.地下水水位下降5.大规模造林后,该流域蒸发(腾)总量变小的主要原因是植被( )①遮阳降温 ②减小风速 ③吸尘固沙 ④保持水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位于黄河上游半干旱区,蒸(腾)总量较大,全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大规模造林前,该流域植被覆盖率低,气温年较差比较大,植物年蒸腾量较小,降水年内变化较大,A、B、C错误;大规模造林前,蒸(腾)总量大,而植物稀少,植物蒸腾量小,因此土壤年蒸发量较大,D正确。故选D。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覆盖率快速增加过程中,地表植被覆盖度提高,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加强,使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变慢,河流径流年内波动变小,A、C错误;植被阻滞作用下,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多,地下水水位上升,B正确,D错误。故选B。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规模造林后,树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林下地表温度下降,土壤水
分蒸发减弱,①正确;大规模造林后,植被覆盖度增加,林木起到削减风速的作用,减小风速,也减少了水分的蒸发,②正确;流域蒸发(腾)总量的变化与吸尘固沙作用关系不大,③错误;森林植被保持水土,会使土壤中水分含量增加,土壤水分蒸发应该增加,因此流域蒸发(腾)总量变小与保持水土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3.D 4.B 5.A
考点2 海水运动及其影响——百川归海地球上约有97%的水储存在海洋之中,海水的性质与运动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某远洋考察船从青岛起航(如图),进行环海洋科学考察活动。
(1)通常海水的盐度越高,腐蚀性越强,请判断科考航线上a、b、c、d四处8月表层海水对船舶腐蚀性最强的是_____处,请从海水性质影响因素角度说明原因。(2)简要说明乙洋流对此次航行的影响。
解析:本题以科学考察航线示意图为背景,考察海水盐度、洋流的影响。第(1)题,海水的盐度越高,对船舶的腐蚀性越强,C处地处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腐蚀性最强。8月,a、b两地降水量大、盐度低。d处于亚马孙河口,受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多,且有大量淡水注入,盐度低。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乙洋流与此次航行经过此地时的方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节省航行时间。
答案:(1)c 因为c处温度高,蒸发强烈,气候干旱,降水少,盐度高。(2)乙洋流与c处航向一致,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1.洋流应用的4个技巧(1)依据中低纬海区洋流的环流方向确定南北半球。(2)依据西风漂流的性质确定南北半球;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3)依据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确定季节:洋流为顺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夏季,逆时针流向时为北半球冬季。(4)依据洋流分布特点确定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及沿岸寒流(上升流)流经处多形成渔场。
2.海洋渔业资源的分析角度
3.海雾成因分析(1)海面温度——冷海面VS暖湿气流。大量观测结果证实,平流雾大都出现在冷海面水域上空。尤其在沿着气流方向海水表面温度迅速降低的水域,即寒暖流交汇区的冷水面上或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海陆交界地区,移经其上的暖湿气流更容易变性冷却使水汽凝结,雾在这些水域就更加频繁多见。(2)海气温差——海洋与大气之间温度差。平流雾的生成,除了表面水温低于某界限值的条件之外,还取决于海面水温和气象条件的配合,其中就有水温与气温之间的配合。
(3)气流风场——中国沿海盛行东南风(水汽、热量充足)。暖湿气流的长时期存在,对海雾的生成与发展相当重要,它可以不断向雾区补充成雾必需的大量水汽和热量。所以有雾生成时,一般盛行偏南或偏东气流。在我国,有利于雾形成的风向随海区而异。一般说来,中国东海水域,以偏南风时雾最多,南海则以偏东风时雾最为常见。(4)水汽含量——多(80%以上水汽)。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应达100%,即处于饱和状态。近年来的许多观测结果表明,海雾形成时的相对湿度并不一定达到100%,有时相对湿度在80%以上便有雾发生,这可能与海上有丰富的吸湿性极强的凝结核(盐粒)有关。相对湿度的大小和雾的关系还有某种日变化的特征。
(5)大气环流——稳定(无风)。海雾的形成往往与一定的天气系统活动相关联,特别是在高气压区域内,对雾的生成和维持最为有利。虽然雾多见于高压区内,但其他天气系统伴随的雾也有一定的比重。
4.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1)主要方式。
(2)交换类型。①热量交换。
②水分交换。海水蒸发为水汽,水分进入大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大气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直接落回海洋。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2.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3.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思维流程]第1题,文字材料: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图示信息:亚得里亚海的纬度大部分地处40°~45°N之间。思维过程:
第2题,文字材料: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图示信息: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思维过程:北纬40度以北→受西南风影响 ↓
↓沿海湾西岸自北向南做环形运动→寒流第3题,文字材料: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图示信息:沿海海岸破碎,多岛屿,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
[参考答案] 1.D 2.C 3.A
考法一 以港口潮汐为例考查海水运动对航运的影响(2022·全国高三专题)下图表示我国某港口2021年11月11日(农历初七)的潮汐表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具备进港条件的最大吨位船舶,以下进港时间最合理的是( )A.2时 B.6时C.10时 D.16时2.该港口可停靠的最大吨位船舶,进港日期较为合理的是( )A.11月11日 B.11月14日C.11月20日 D.11月25日3.利用潮汐能发电,通常一天最多可以发电( )A.一次 B.两次C.三次 D.四次
解析:第1题,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涨大潮时,进港靠泊作业,增加助航的力度,结合表格中判断,2:00时潮高的水位较高,且2:00-4:00潮高继续升高,有利于最大吨位船舶进港作业,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第2题,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出现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一般情况,最大吨位船舶最好选择大潮时进港靠泊作业,这样海水有足够的吃水深度。由题干可知,2021年11月11日为农历初七,那么11月14日为农历初十、11月20日为农历十六,11月25日为农历二十一,因此11月20日最接近大潮的时间,选C项,排除A、B、D项。第3题,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为潮,夜间的称为汐,总称“潮汐”。因此一天中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故一天能发电四次,D项正确,排除A、B、C项。
答案:1.A 2.C 3.D
考法二 以区域等值线为例考查海雾的形成(2022·河北唐山高三期末)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风向都会影响到海雾的形成。图1所示P海域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图2为过P点的经线上的成雾频次时空统计。据此完成4~5题。
4.最有利于P海域形成海雾的风向是( )A.东风 B.偏南风C.西风 D.偏北风5.和冬季相比,P海域在夏季( )①相对湿度小 ②海气温差大 ③海雾频次高 ④利于暖湿空气输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可知,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P海域位于东经146°,北纬41°附近,属于北海道岛东侧海域,纬度位置偏高,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作为下垫面的水域水温较低,当风向是偏南风时,从较低纬度吹来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冷的下垫面时,空气
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B正确;风向是东风或西风,输送来的空气的温度与下垫面相差不大,空气中水汽不易冷却成雾,A、C错误;风向是偏北风,输送来的空气的温度比下垫面还低,空气中水汽很难成雾,D错误。第5题,读过P点的经线上的成雾频次时空统计图可知,6、7月的夏季海雾频次高,③符合题意;P海域位于东经146°,北纬41°附近,属于北海道岛东侧海域,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利于暖湿空气输送,从较低纬度吹来的暖湿气流输送到纬度较高的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④符合题意;P海域在夏季气温高,相对湿度大,①不符合题意;海面通常可以认为是处于饱和水汽压状态的,因此大气与海面湿差越大,海面上层的大气升温后越干燥,海面蒸发越快,不易成雾,②不符合题意;D正确,A、B、C错误。
微专题3 河流与湖泊1.河流(1)解答“河流特征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2)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4)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
(2022·陕西渭南质检三)下表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控制站实测流量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水文控制站中,年输沙量最大的是( )A.头道拐 B.潼关C.高村 D.利津2.导致2018年黄河干流年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A.南水北调输水量大 B.节水农业发展迅速C.植被覆盖率提高快 D.流域年降水量增加3.与2017年相比,2018年宁夏至内蒙古的干流河段( )A.冲刷加强,利于航运B.淤积加强,扩大耕地面积C.冲刷加强,利于防凌D.淤积加强,提高土壤肥力
解析:第1题,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潼关位于中游,且年径流量大,输沙量大。B正确;头道拐位于上游,含沙量较小,A错误;高村、利津位于下游,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C、D错误;故选B。第2题,2018年与2017年相比,各水文控制站的径流量都明显增大,应为降水量增加导致,D正确;南水北调工程输水到城市,没有影响到黄河径流量的变化,A错误;一年内,节水农业发展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一年内植被覆盖率不会迅速提高,C错误;故选D。第3题,与2017年相比,2018年宁夏至内蒙古的干流河段径流量增大,冲刷加强,利于防凌。宁夏至内蒙古的干流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会发生凌汛现象,C正确;航运不发达,A错误;水量大,冲刷力大,淤积会减轻,B、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D 3.C
2.湖泊(1)知识体系。
(3)湖泊水文特征。①湖泊水量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量与蒸发量→取决于气候。②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湖水补给方式。③有无结冰期→取决于温度(纬度、海拔):有,若材料有提供冰期长短、冰层厚度,则答结冰期短与冰层厚薄。无,则只答“无结冰期”。④补给水源→以什么为主要补给水源。⑤淡、咸性质:盐度低→为淡水湖;盐度高→为咸水湖。⑥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土壤性质、降水强度、流速等。⑦水质优劣→根据材料推断。⑧风浪大小→看是受盛行风影响还是受气压带风带控制,看温差大小,看是否多大风天气。
(2022·福建漳州三模)水龄是指颗粒物从入口传输到指定点的时间,可体现水体的更新速度。2003年后,三峡工程蓄水对下游河床的冲淤产生影响,鄱阳湖水面比降、湖口水龄发生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水环境有向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下表为2003年前后鄱阳湖湖口多年各月水龄平均值(单位:天)。据此完成1~3题。
1.2003年以后,湖口水龄减小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易出现的季节是( )A.秋冬季 B.冬春季C.春夏季 D.夏秋季3.三峡工程蓄水后湖口水龄变化的原因是湖口( )A.河床变深,水位降低B.河床变深,水位升高C.河床变浅,水位降低D.河床变浅,水位升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专题3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体系,关键能力,思维点拨,3影响降水的因素,命题点二河流特征,微专题3湖泊,2按成因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课件,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水体运动规律,续上表,思维过程,答案A,答案4C5A,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答案1B2C,答案1B2B,答案1B2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二大气运动__风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续上表,影响温差的因素,思维过程,答案1A2D,答案3C4A,答案5A6D,大气环流与降水,答案1D2C,答案3A4B,答案5A6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