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1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2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3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4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5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6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7页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调研明晰考向,答案D,答案B,核心整合热点突破,准确分类,答案A,答案C,化学与环境,续上表,化学与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1.(2022·全国甲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解析: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与盐酸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两者不能混合使用,A项错误;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B项错误;棉花、麻来源于植物,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为碳水化合物,
    但蚕丝来源于动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是碳水化合物,C项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形成“云雾”效果,D项正确。故选D。
    2.(2022·全国乙卷)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解析: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项错误;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项正确;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项错误;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项错误。故选B。
    3.(2022·广东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汉字居功至伟。随着时代发展,汉字被不断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其载体也发生相应变化。下列汉字载体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兽骨,甲骨文的契刻载体之一,主要是牛的肩胛骨,一小部分是羊、猪、鹿的肩胛骨,还有极少部分的牛肋骨,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其他钙盐,故A项不符合题意;青铜器是红铜与锡、铅等其他化学元素的合金,属于合金材料,故B项符合题意;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C项不符合题意;液晶显示器是一种采用液晶为材料的显示器,液晶是一类介于固态和液态间的有机化合物,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2·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解析:“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变化,D项符合题意。故选D。
    5.(2022·山东卷)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特点和常见物质的分类标准。胶体的考查通常以工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现象或生活常识为命题背景,将胶体的性质渗透到某一选项中。物质的性质、变化主要考查物质性质与变化、用途的关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题型是选择题,命题角度灵活,难度较小。化学用语是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注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和书写。以元素化合物为中心对化学用语进行考查仍将会是今后考查的方向。
    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2)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属于混合物。(  )(3)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4)由NaH2PO2是正盐知H3PO2是一元酸。(  )(5)“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6)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8)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
    (9)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10)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1)判断的依据:化学变化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2)只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HCl、H2SO4、HNO3等溶于水,NaCl的溶解和结晶。(3)没有化学键的变化,而有新物质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核反应。(4)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
    2.胶体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电泳可以对胶体进行分离提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可将胶体应用于脱色和净水。3.常见的4个误区(1)纯碱是盐;干冰是CO2;盐酸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等。(2)由同种元素组成、分子式相同或组成元素相同且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乙烯和丙烯,正丁烷和异丁烷。(3)酸分子中的氢原子在水溶液中不一定都能电离:如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NaH2PO2、CH3COONa都是正盐。(4)胶粒带电而胶体不带电。
    2.理清概念考查物质分类的题目都很简单,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就是概念不清晰。因此要想此类题目不丢分就必须要理清相关概念。
    (2021·广东高考适应性考试)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如图所示为王羲之的“平安贴”)。下列关于传统文房四宝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墨汁是一种水溶液B.宣纸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砚石的成分与水晶相同D.制毛笔用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解析:A项,墨汁是一种胶体;B项,宣纸使用植物纤维制成,是天然高分子;C项,历史上制作砚台的材料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青石,主要成分是CaCO3;D项,毛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D项正确。
    化学基本概念的有关知识比较零碎,容易混淆,特别要注意关键字的理解和记忆、一般中的特殊情况等,这是解这类题的关键。如:1.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分子式相同的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2.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呈碱性的物质也不一定就是碱。3.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NO2、CO;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
    1.(2021·广东卷)今年五一假期,人文考古游持续成为热点。很多珍贵文物都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具有深邃的文化寓意和极高的学术价值。下列国宝级文物主要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铸客大铜鼎属于铜的合金,A项符合题意;河姆渡出土陶灶属于陶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B项不符合题意;兽首玛瑙杯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属于合金,C项不符合题意;角形玉杯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属于合金,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1·天津卷)近年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下列成就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判断错误的是(  )A.北斗三号卫星搭载了精密计时的铷原子钟,铷(Rb)是金属元素B.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外壳使用了钛合金,钛合金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把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火箭动力源于氧化还原反应D.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过程中使用了芳纶制作的降落伞,芳纶是高分子材料
    解析:铷位于周期表第五周期第ⅠA族,属于碱金属,是金属元素,故项A正确;钛合金为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项错误;火箭动力源于火箭燃料的燃烧,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项正确;芳纶属于合成纤维,是高分子材料,故D项正确。故选B。
    3.(2021·辽宁卷改编)《天工开物》中记载:“凡乌金纸由苏、杭造成,其纸用东海巨竹膜为质。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每纸一张打金箔五十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B.“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D.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解析:由题干可知,“乌金纸”是用豆油点灯,闭塞周围,只留针孔通气,熏染烟光而成此纸,故“乌金纸”的“乌”与豆油不完全燃烧有关,A项正确;造纸的原料主要是纤维素,故“巨竹膜”为造纸的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项正确;豆油的主要成分油脂,不属于高分子,C项错误;打金成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项正确。故选C。
    4.(2020·天津卷)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病毒期间,使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A.NaOH      B.NaClC.NaClO D.Na2CO3
    解析:工业上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84消毒液”,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NaClO具有强氧化性,能用于杀菌消毒,故“84消毒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是NaClO,故选C。
    5.(2019·全国卷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B项正确;“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燃烧,发生了氧化反应,C项正确;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故选D。
    6.(2020·天津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均可水解产生葡萄糖B.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D.淀粉、纤维素和油脂均是天然高分子
    解析: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两者水解的最终产物都为葡萄糖,A项正确;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则油脂的水解反应可用于生产甘油,B项正确;氨基酸中含有氨基和羧基,氨基酸可以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水解最终生成氨基酸,故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C项正确;天然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上万,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而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还不到1 000,故油脂不属于高分子,D项错误。故选D。
    7.(2022·广东二模)化学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造大兴机场使用的水泥属于硅酸盐材料B.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高铁列车“复兴号”用到的铝合金具有硬度大、强度高等特点D.“海牛Ⅱ号”钻头所含的金刚石具有高耐磨、抗冲击等性质
    解析:水泥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A项正确;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故B项错误;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硬度大等特点,故C项正确;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具有高耐磨、抗冲击等性质,故D项正确。故选B。
    8.(2019·北京卷)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解析:碳化硅(SiC)是由碳元素和硅元素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且碳元素与硅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ⅣA族,故A项符合题意;聚氨酯为有机高分子,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不符合题意;碳包覆银纳米材料属于复合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且银不是主族元素,故C项不符合题意;钛合金为含有金属钛元素的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可燃性、稳定性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宏观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核反应有新元素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2)微观分析: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生成的过程是化学变化。但是HCl溶于水,NaCl的溶解和结晶,晶体的熔融等都有化学键的断裂,但都是物理变化。(3)从能量变化分析: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物理变化也可能存在能量变化,如物态的转变。(4)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正确使用化学用语(1)4种符号: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同位素符号、化合价符号。(2)10种图示:化学式、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电子排布式、电子排布图、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键线式。(3)3种模型: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晶体模型。(4)6种方程式:①化学方程式:如2FeCl2+Cl2===2FeCl3。②离子方程式:如2Fe2++Cl2===2Fe3++2Cl-。③热化学方程式:如2H2(g)+O2(g)===2H2O(l) ΔH=-571.6 kJ·ml-1。
    认清物质类别,依据相关原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给出正确答案。对于一些陌生的元素、化合物可依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或是题中所给信息找出与之性质相似的物质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例如G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ⅢA族,而Al在Ga的上方,所以可以参照A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判断Ga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也很广。在解题的时候要认真分析物质的性质,正确使用化学原理。如: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Na2CO3用于食品加工是因为Na2CO3能中和食物发酵产生的酸并产生CO2使食物膨松,NaHCO3用于食品加工是因为NaHCO3加热易分解产生CO2使食物膨松。
    1.(2021·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铁粉能与O2反应,可用作食品保存的吸氧剂B.纳米Fe3O4能与酸反应,可用作铁磁性材料C.FeCl3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D.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解析:因为铁粉能与O2反应,所以可用作食品保存的吸氧剂,A项正确;纳米Fe3O4具有磁性,可用作铁磁性材料,B项错误;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FeCl3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Cu主要利用其氧化性,C项正确;聚合硫酸铁能水解并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D项正确。故选B。
    2.(2021·辽宁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纯铁比生铁易生锈B.臭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酚醛树脂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D.高纯硅可用于制芯片
    解析:由于生铁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只能发生化学腐蚀,故生铁比纯铁易生锈,A项错误;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项正确;酚醛树脂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具有热固性,绝缘性,故可用作绝缘、隔热材料,C项正确;高纯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芯片,D项正确。故选A。
    3.(2022·汕头一模)2021年,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这离不开科学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CO2、H2为原料经过11步主反应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落户福建,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海牛Ⅱ号”刷新世界钻探深度,钻头采用硬质合金材料,其硬度高于组分金属D.“冰光纤”(H2O)问世,比传统光纤(SiO2)具有灵活弯曲和高效导光等优点
    解析:CO2、H2合成淀粉(C6H10O5)n,C的化合价由+4价降低为0价,H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存在化合价变化,即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说法正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发生变化,而核反应涉及元素种类的变化,因此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合金具有不同于各成分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能或机械性能,因此硬质合金材料,其硬度高于组分金属,故C说法正确;“冰光纤”具有灵活弯曲和高效导光等优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B。
    4.(2021·浙江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酸钠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硅酸盐B.镁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C.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D.常温下,铝遇浓硝酸或浓硫酸时会发生钝化
    解析:硅酸钠是溶于水的硅酸盐,故A项错误;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故B项正确;钠具有强还原性,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C项正确;浓硫酸和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铝在浓硫酸和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D项正确。故选A。
    5.(2021·全国甲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甲醇为一元饱和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项错误;乙酸可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泡,乙醇不能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但与饱和碳酸氢钠互溶,两者现象不同,故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鉴别两者,B项正确;含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所以烷烃的沸点高低不仅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C项错误;戊二烯分子结构中含2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8,环戊烷分子结构中含1个不饱和度,其分子式为C5H10,两者分子式不同,不能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故选B。
    6.(2021·广东卷)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
    解析:聚乙烯是一种无毒的塑料,是最常见的食品包装袋材料,则用聚乙烯塑料制作食品包装袋与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关,故A项符合题意;溴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溴单质,镁离子具有弱氧化性,能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得镁,则海水制取溴和镁与单质,与溴离子可被氧化、镁离子可被还原有关,故B项不符合题意;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常用来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则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与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有关,故C项不符合题意;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在护栏上涂油漆可以隔绝钢铁与潮湿空气接触,防止钢铁腐蚀,则公园的钢铁护栏涂刷多彩油漆防锈,与隔绝钢铁与潮湿的空气防止腐蚀有关,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7.(2021·湖南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B.FeO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C.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D.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
    解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其中属于多糖的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上万,属于天然高分子,蛋白质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而单糖和二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天然高分子,A项错误;氧化亚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受热容易被氧气氧化为稳定的四氧化三铁,B项正确;二氧化硫除了具有漂白作用,可漂白纸浆、毛和丝等,还可用于杀菌消毒,例如,在葡萄酒酿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二氧化硫,起到杀菌、抗氧化作用,C项错误;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铁皮不易被腐蚀,D项错误。故选B。
    8.(2020·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铝的金属活泼性强,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B.氧化铝熔点高,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可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D.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解析:铝在空气中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铝,致密氧化铝包覆在铝表面阻止铝进一步反应,铝具有延展性,故铝可用于制作铝金属制品,A项错误;氧化铝为离子化合物,可用作电解冶炼铝的原料,B项错误;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以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C项错误;明矾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用于净水,D项正确。故选D。
    9.(2020·山东卷)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冷水贮存白磷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C.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
    解析: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然,且密度比水大,常保存在冷水中,A项正确;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与SO2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SO2,B项正确;蒸发皿可直接加热,蒸发操作时,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蒸发皿,C项正确;K燃烧有K2O2、KO2生成,K2O2、KO2和CO2反应产生O2助燃,所以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金属钾的燃烧,D项错误。故选D。
    考点三 化学与STSE、传统文化STSE试题一般不会简单地考察类似“科普”知识的内容,更多地会体现出和生产、生活有关现象、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考查的是元素化合物性质和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知识。试题关注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安全和科技等领域,从中选择与化学相联系的某物质或某知识点命题,在考查化学知识的同时,推广新技术、介绍新成果。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就必需在牢固掌握双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化学原理的应用。选材热点如下:
    (2021·广东卷)劳动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
    解析:A项,“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NaClO具有强氧化性,因而可用于杀菌消毒;B项,厨余垃圾中含有N、P、K等元素,可用于制作农家肥;C项,用白醋清洗水垢利用的是醋酸的酸性;D项,油脂可以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就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故选C。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中与化学知识、化学原理相关的也有很多。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和规范的文字表达,往往会使学生的理解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结合文学背景和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绿色化学的特点是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在无毒无害的环境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提高原子利用率,原料的原子全部转化为产物,实现零排放;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1.(2021·广东卷改编)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解析: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不涉及化学变化,A项正确;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是因为茶水的香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B项正确;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C项正确;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故选D。
    2.(2021·全国甲卷)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解析:食品加工时,可适当添加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等,如苯甲酸钠,A项错误;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等金属离子,会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B项错误;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C项正确;含磷洗涤剂的排放,使水中磷过多,造成水中藻类疯长,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水体变浑浊,D项错误。故选C。
    3.(2021·海南卷改编)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记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为纸,熔硫黄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有助于发火和燃烧B.“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C.“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D.硫黄是“发烛”发火和燃烧反应的催化剂
    解析:将松木削薄为纸片状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有助于发火和燃烧,A项正确;发烛具有可燃性,“发烛”发火和燃烧利用了物质的可燃性,B项正确;“发烛”发火和燃烧伴随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光能、热能等,C项正确;硫黄也燃烧,不是催化剂,D项错误。故选D。
    4.(2021·福建卷)建盏是久负盛名的陶瓷茶器,承载着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关于建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烧结过程包含复杂的化学变化B.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C.制作所用的黏土原料是人工合成的D.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
    解析:高温烧结过程是许多物理化学变化的综合过程,A项正确;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经高温烧结具有耐酸碱腐蚀、不易变形的优点,B项正确;黏土是含沙粒很少、有黏性的土壤,一般的黏土都由硅酸盐矿物在地球表面风化后形成,不是人工合成的,C项错误;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属硅酸盐产品,含有多种金属元素,D项正确。故选C。
    5.(2021·湖北卷)“乌铜走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工艺将部分氧化的银丝镶嵌于铜器表面,艺人用手边捂边揉搓铜器,铜表面逐渐变黑,银丝变得银光闪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B.通过揉搓可提供电解质溶液C.银丝可长时间保持光亮D.用铝丝代替银丝铜也会变黑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A项正确;通过揉搓,手上的汗水可提供电解质溶液,B项正确;银丝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转化为单质银,单质银活动性较弱,可长时间保持光亮,C项正确;铜的活动性比铝弱,氧化铝不能被铜还原为单质铝,因此铜不会变黑,D项错误。故选D。
    6.(2020·天津卷)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钟南山C.侯德榜 D.张青莲
    解析:A项,屠呦呦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测定了青蒿素的组成、结构,成功合成双氢青蒿素等;B项,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C项,侯德榜的主要贡献是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创立了侯氏制碱法等;D项,张青莲的主要贡献:主持测
    定了铟、铱、锑、铕、铈、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描述的是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的过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屠呦呦,故选A。
    7.(2020·海南卷)古籍《天工开物》收录了井盐的生产过程。其中“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的描述,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为(  )A.趁热过滤 B.萃取分液C.常压蒸馏 D.浓缩结晶
    解析:根据文中描述,将井水倒在锅中加热煮沸,看见白色的固体出现,这种白色的固体为盐,此过程涉及浓缩结晶的过程,故选D。
    8.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

    相关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调研明晰考向,答案C,答案B,核心整合热点突破,准确分类,答案A,答案D,化学与环境,续上表,化学与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含解析),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核心考点聚焦,专项热考突破,专题体系构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答案C,答案A,答案D,化学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调研明晰考向,答案D,答案B,核心整合热点突破,准确分类,答案A,答案C,化学与环境,续上表,化学与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