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质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优质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同“措”放置安置,同“苍”青色,◆古今异义,非若是也,岂直五百里哉,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虽然受地于先王,长跪而谢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唐雎,战国末期人。不辱使命,意思是没有辜负出使任务。辱,辱没、辜负。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识记作家作品;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重点)感受语言交锋的机智与艺术,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难点)感受唐雎勇敢无畏、敢于斗争的精神,培养维护国家尊严的意识和不畏强暴的精神。(重点)
《战国策》,我国古代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三十三篇。
这部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了各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斗争。它不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出自本书的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国的附庸小国,仅方圆五十里,魏国灭亡之后,安陵一度还保持着独立。
秦国想用“易地”的诈骗手段吞并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
古代史书的几种体例 1.国别体:以国家(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例如:《国语》《战国策》。 2.编年体: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例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3.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汉代司马迁所独创。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司马迁的《史记》和古代官方编辑的正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注意停顿,并理清文章结构。
唐雎( ) 怫然( ) 徒跣( )抢地( ) 彗星( ) 要离( )休祲( ) 缟素( ) 色挠( )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指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属国,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
即使这样。然,代词,这样。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就答应我吧!”安陵君说:“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秦灭韩国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灭魏国在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
意思是让安陵君扩大领土。广,增广、扩充。
违抗我。逆,违背。者,助词,起增强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是轻视我吗?轻,轻视,看不起。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不像(您说的)这样。若,像。是,代词,指秦王的话。
唐雎回答说:“不,不是(您说的)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摘下帽子,光着脚。徒,裸露。跣,赤脚。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
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
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仓,同“苍”。
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时,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要离刺杀庆忌时,苍鹰扑到宫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休祲,吉凶的征兆。这里偏指凶兆。休,吉祥。祲,不祥。
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唐雎暗示秦王,自己将效法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
白色丧服。这里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缟、素,都是白色的绢。
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如果有胆识有才能的人要发怒,横尸在地的是两个人,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白色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则是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秦王面露胆怯之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古义:这样,如此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只,仅仅 今义:跟“曲”相对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简单
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连用
古义:道歉今义:感谢;(花或叶子)脱落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古义:屈服 今义:(用手指)轻轻地抓
古义:答应 今义:允许
古义:只,只是今义:徒弟、学生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以头抢地尔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
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受地于先王仓鹰击于殿上请广于君
挺剑而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愿终守之长跪而谢之曰天子之怒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以君为长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助词,表示语气停顿并构成判断句的句式
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的样子
请广于君轻寡人与天下缟素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且秦灭韩亡魏
名词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广、扩充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非若是也(“……也”表判断)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者,……也”表判断)
挺剑而起(省略主语“唐雎”)
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省略主语“吾”)
请广于君(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请于君广”)
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先王受地”)
第一部分(1)——起因: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第二部分(2、3)——经过: 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第三部分(4)——结局: 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你认为唐雎之所以不辱使命的原因是什么?
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敢于斗争,甚至不惜以死相逼;讲究说话的技巧,回避秦王的问题,始终以凛然的正气压倒对方,迫使秦王放弃换地的想法。
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秦王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互为衬托,它们共同构成了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秦王: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先倨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唐雎: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伏虎英雄。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1.唐雎不辱使命,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舌战的语言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秦王要求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属欺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对此,唐雎以屈从口吻回答“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倚强凌弱的气势,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折服。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唐雎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为,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真实性和尖锐性,迫使秦王屈服。
2.本文为什么详写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而略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甚至对如何到达秦国、怎样见秦王、怎样回国的内容也一概不写?
本文写的是安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重点和中心是写唐雎同秦王展开的一场面对面的较量,从而突出人物性格特征,表现
中心意思,因此对唐雎与秦王的对话进行了详写。而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和最后斗争的结果,虽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人物的性格,但作用不大,故略写。至于他如何到达秦国、怎样见秦王、怎样回国等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故略去不写。
1.语言描写,富有个性。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对话双方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本文写秦王,以大国自居,妄图欺侮弱小的安陵,他的言辞就气势汹汹、
十分骄横,而当他被唐雎的英气所逼,不得不道歉时,“先生坐!何至于此!”又显示出其色厉内荏的特点。唐雎,整个过程言辞不卑不亢,但却针锋相对,掷地有声,显示出杰出外交家的言辞技巧。
2.对比衬托,形象鲜明。
作者为突出唐雎的形象,处处以骄横的秦王对比反衬唐雎。在两个回合的交锋中,从人物的身份上:秦王是大国之君,唐雎是小国之臣。从说话的语气上:秦王是骄横跋扈,唐雎是沉稳自如。从说话的情态上:秦王是怒形于色,唐雎是不动声色。从发怒的表现上:秦王是“天子之怒”,“伏尸百
万,流血千里”;唐雎是“士之怒”,“伏尸两人,流血五步”。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别是唐雎为维护国家尊严,忠于使命、不畏强暴、一身正气、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形象呼之欲出。最终秦王“色挠”而“长跪”,更从侧面突出了唐雎的胆略和英气逼人。骄横的秦王尚且如此,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便被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秦王:欲易安陵安陵君:愿终守之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胆识兼备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唐雎获赞,不辱使命
秦王:轻寡人与唐雎:千里不易
秦王:天子之怒唐雎:布衣之怒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词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战国策》中的成语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五》,意思是说要走一百里路的,走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一半。也就是说,最后“十里”相当于“百里”中的“五十里”。这句成语劝勉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那短短的“十里路”而少加努力,使我们所做的事功亏一篑。
《战国策》中至今保留下来的成语:安步当车 不遗余力 不翼而飞 侧目而视反璞归真 高枕无忧 汗马功劳 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狡兔三窟 门庭若市 亡羊补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精品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战国策》,作品介绍,创作背景,重点字音,疏通文意,表示祈使语句,加施加,守卫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 唐雎不辱使命优质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生字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使于秦,出使任务,重大的责任,岂直五百里,与“曲”相对形容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0*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内容课件ppt,文件包含10《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pptx、10《唐雎不辱使命》第二课时pptx、唐雎不辱使命mp3、战国策与人交往处处碰壁这3个技巧可以帮到你mp4、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微课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