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语文高教版5.17 《我的母亲》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18 《金大力》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20 《国家的儿子》教案 教案 11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21复述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22说明文-特征和顺序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九 “探界者”钟扬(节选) 叶雨婷精品教案
展开《“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钟扬的主要事迹、人生追求和成就,理解其执着于科学事业的原因、价值和意义,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把握人物通讯的特点。
3.品读语言,体会细节描写、人物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质朴简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探界者”的内涵。
2.理解作者选材立意的高妙。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选择材料的角度,以及所选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活动教学法
设计“初读探人物”“再读析角度”“三读谈感悟”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理解人物品质、把握语言特色。
2.语感教学法
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品析、玩味,提高学生品读关键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观看“感动中国”中关于钟扬的颁奖典礼。
2.阅读课文,思考“探界者”的内涵。
二、情境导入
以往我们学习的课文,大多为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篇于2018年3月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人物通讯,它的作者是一位90后记者。这篇人物通讯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在多如繁星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载入教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探界者”钟扬》一探究竟。
三、初读探人物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必须集真实性、新闻性、倾向性于一身。所谓真实性,就是记录典型人物的真实事迹,通过事迹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所谓新闻性,即所写人物能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性;所谓倾向性,就是文章要能鲜明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要想知道本文有何魅力,就先探究钟扬其人。
任务:钟扬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之一,可作者为什么要称他为“探界者”?
点拨:先了解探界者的意义,再从文中找到能体现其意义的关键语句。
明确:“探界者”,顾名思义,就是探索世界、探索边界的人。作者在文中这样评价钟扬:植物学家、科普达人、援藏干部、教育专家……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
分解任务1:称之为“探界者”,因为其跨越了多个领域,拥有多重身份。在这些身份中,他又做了哪些事情?请大家带着调查表走进课文。
人物档案
身份
具体事迹
点拨:引导学生画出重要词句,结合小标题进行概括。
明确:
人物档案
身份
具体事迹
种子达人
挑战极限采集种子,努力建设“种子方舟”
“接盘”导师
“接盘”“落选”研究生,招收少数民族学生
先锋者
多次申请做援藏干部,将工作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密
追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点拨: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并且分析这些语句所体现出的人物的精神追求。
(1)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100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明确:他有理想、有远见,他看到了种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丰富“基因”宝藏。
(2)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
明确:他将科研工作当做快乐的事,把为国家发展和人类生存做贡献当做毕生的追求。
(3)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明确:无论出现什么困难,他都要亲力亲为,不畏艰辛,不惧艰难。
(4) 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明确:勇于承担责任,对工作和学生负责。
(5) 钟扬的“暖”是有目共睹的,这更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关爱上。他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明确:关爱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6)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明确:“甘愿”二字体现他心甘情愿地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奠基石,勇往直前、永不止步,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小结:作者从钟扬教授多重身份入手,分别概述具体的事迹,将一位寄情科研、关爱学生、挑战生命,推动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及科研发展,为人类生存和延续奠定基石的钟扬教授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分解任务2:我们被他感动,因为他如蜡烛,燃烧生命,点亮中国植物学科研之路,点亮无数学子求学之路;我们也为他惋惜,这样一位无私奉献、心系天下的老师因为一场车祸,将生命定格在53岁。我们有诸多感触,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人、这些事的呢?
点拨:请同学们回到课文,找出表明作者立场的议论性语言。
(1)尽管钟扬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但对于“种子”却一点也不将就。
明确: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钟扬不在意物质生活,对科学研究却一丝不苟,突显其严谨认真的科研精神和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品质。同时也可读出作者对钟扬教授的敬佩。
(2)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头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明确: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钟扬采集种子工作的意义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能感受到她对钟扬教授离去的不舍、惋惜,对他那种哪怕生命停止,但奉献不息的精神的高度赞扬。
(3) 钟扬停不下来的点子和“脑洞”,就这样在他每个学生中生根发芽,变为现实。
明确:这与前文中写到的,钟扬老师说教育学生如培育种子的内容相呼应,正如钟扬老师所期望的那样,学生在他的教育下真正成长,延续他的科学探索之路。这句话是对钟扬老师教育事业的肯定和赞美。
(4)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明确:短短一句,解释了钟扬教授不畏艰难,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投身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原因,同时也体现作者对钟扬深深的崇敬之情。
(5)钟扬未完成的愿望很多,他希望继续收集青藏高原的种子资料,希望帮助西藏大学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希望培养出更多扎根高原的植物学人才……
未来,他还希望在成都或上海建立青藏高原研究院,让上海的红树林实现自由生长,让更多的中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程提高科学思维,让更多的学生致力于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明确:钟扬教授还有一连串的“希望”,还想做很多的事情,作者将它们一一列出,让读者看到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真切感受其生命不息、努力不止的精神。这些语言,饱含着作者的赞美,也饱含作者的惋惜。
追问:插入这些议论性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小结:插入这些议论,不但丰富了人物形象,还充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明其对所写人物或事件的认识、态度和评价,直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使人物通讯超越个体人物故事,揭示出生命的普遍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更具深度和高度。
总结:平凡的工作彰显出不凡的人生,细微的小事体现出伟大的精神。几大段叙述,树立起真实的楷模;三两句议论,抒发了真切的情感。虽是年轻的作者所写的一篇“年轻”的作品,却让我们看到钟扬教授真实而伟大的“探界”人生。
寄情科研、甘做基石
种子达人
板书设计
关爱学生、关心教育
“接盘”导师
“探界者”钟扬
挑战极限、探索生命的价值
先锋者
第二课时
一、再读析角度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人物的主要事迹,看到一位倾尽一生探索植物学之界、教书育人之界、生命之界的“探界者”钟扬教授。而他也是2018年“时代楷模”荣誉的获得者,为什么他又能获此荣誉?要解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钟扬教授。
任务1:想全面认识一个人,除了了解他的具体事迹,我们还要观其外貌、看其言行。请大家找出直接描写钟扬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
1.肖像描写:
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明确:“磨白”“变色”这些细致的描绘,除了体现钟扬生活朴素之外,可以看出他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其身体不好,但他凭借毅力和不怕死的决心,成了“钟大胆”,更为直观地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2.语言描写:
(1)“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那么大一颗,8 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明确:这段语言描写体现了钟扬风趣幽默的性格。“8 000”这个数字真实地反应椰子样本庞大的数量,侧面反衬出钟扬工作强度之大,同时也能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 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他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对吧,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明确:他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体现他珍惜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充满期望,还有其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
(3) “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密码。
明确:这段语言体现了钟扬对生命意义的真知灼见。他认为,如果要放弃工作、放弃教育、放弃奉献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体现了他对科研事业、教育事业超越生命的热爱。
(4)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2012年7月6日复旦大学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明确:这段话引用自钟扬的一篇文章,而这也是钟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是为祖国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做先锋,生命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和广度。可见其高深的人生哲思,远大的人生追求。
(5)“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明确:对钟扬来说,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现在所做的事是否具有长远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里贡献出无限的价值,就是他理解的生命意义。
追问:这些正面描写对塑造人物有什么好处?
小结:直接的描绘仿佛让读者与人物面对面交流,看到人物一言一行,听到人物所思所想,让笔下人物更加鲜活,拉近文章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行为,被人物精神感动。
任务2:想要全面的认识一个人,我们还要看看其周围的人对他有怎样的认识和评价。
点拨:找出文中其他人对钟扬的回忆,分析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效果。
1.学生
(1)拉琼。
“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那次,我和扎西次仁(钟扬在西藏的首位植物学博士——记者注)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 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他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拉琼回忆道,病好以后,大家都以为原本忙碌的钟老师可以调整一下超负荷的生活节奏,“收敛一点”。没想到的是,他变得更加拼命了。
拉琼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的行程安排:上午到拉萨贡嘎机场,下午3点半参加西藏大学博士生答辩会,5点跟藏大同事和研究生处理各种学科建设和研究生论文等事情,晚11点回到宿舍网上评阅国家基金委各申请书,凌晨1点开始处理邮件,凌晨两点上床睡觉,清晨4点起床,4点半赶往墨脱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再次进藏时,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大不如前,连上车和下车都特别吃力。但他总说‘没事,我很好’。他对我说,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必须这样。”
明确:“惊险”和“惊喜”并用,对比中展现钟扬工作环境之艰苦,工作成果之丰硕。“海拔5 200米”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工作环境的恶劣,但种种不良反应并没有阻止钟教授探索的步伐,体现了其不畏艰辛,无惧危险的科研精神。按照时间顺序展示的行程安排,让人感受到钟扬教授工作的紧凑和繁忙,感慨万千的同时也被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折服。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感受到钟扬教授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徐翌钦
实验室里有很多学生是钟老师从少数民族地区招进来的。“这些同学由于底子薄,知识基础与上海本地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刚开始都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了钟老师,钟老师总是鼓励他们报考自己的研究生,他说,‘读我的研究生基础差一点没关系,我帮你补,你只需要有一颗热爱植物学的心。’”
明确:钟扬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对学生极尽关爱,对西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倾尽所有。
2.同事
(1)经佐琴
经佐琴回忆,曾经有一个学生,考了3年,钟扬每一年都答应收,但是一直没考上。有教授问他,总是考不上可能是说明他不适合做科研,就别答应人家了。但钟扬一脸纠结地说:“总不能断了别人的梦想啊。”
明确:除了体现钟教授对学生的关爱,也将其“暖男”本质生动刻画出来,由此能看出钟扬对学生的极度理解和支持。
(3) 杨亚军
“他是少有的敢收转导师学生的人,我想每个学生家庭都会感谢他。”
明确:“少有的”“敢”这些词语,说明钟教授能深切理解学生的需求,不惧他人的眼光,体现了他作为教育专家的责任和担当。
(4) 卢大儒
目睹了不少钟扬在收学生时的“奇葩事”。
“我们每个人招研究生有一个数量限制,但是他招得特别多,后来我就去了解,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卢大儒说。
卢大儒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较差的学生,或者不太好调教的学生,老师不喜欢,就会‘流落街头’。还有学生跟导师相处以后有一些矛盾,提出转导师。这样,问题来了,谁来接盘?
这时,身为研究生院院长的钟扬总是负责解决最后的兜底问题。“他总说‘有问题我来’,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与担当。他说以后在他的位置上,必须承担这个责任,这个位置必须要有这种担当。”
明确:“奇葩”本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现在这个词多用于贬义,多指让人难以想象的行为。此处指钟扬在收学生上与他人做法的截然不同,贬词褒用,语言轻松幽默鲜活。钟教授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他的教育信念,坚定担负着自己的职责。
3.其他人
(1)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明确:“钟大胆”这个评价有趣又贴切,既体现钟扬“胆大”的性格,也体现他不畏惧各种艰难险阻的勇气,对科研事业的执着追求。
(2)脑溢血之后,医生、亲友、同事都劝钟扬不要再去西藏,说他简直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而他第三次向组织递交了继续担任援藏干部的申请书,成为第八批援藏干部。
明确:“拿生命做赌注”“第三次”等词语,从侧面更为客观地展现了钟扬在身体条件很差的情况下仍然执着于科学事业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奉献精神。
追问:作者写这么多周围的亲朋好友对钟扬的回忆,有何好处?
明确:通过回忆,读者看到其他人对钟扬的评价。作者借助侧面描写,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全面,体现人物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不畏艰难、关爱学生等高尚品质。
总结: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钟教授的一言一行,以及调查其身边人对他的回忆和评价,我们更加客观而深入地了解了这位可敬可爱的“胖胖的”钟教授。他所展现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他打破了生命的界限,将有限的生命投身到无限的奉献中去,成为时代的楷模。
二、三读谈感悟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到,在钟扬教授53年的人生旅途中,他探索了三大领域,让生命发挥最大价值。但这并不是这篇文章的全部,请同学们结合这篇文章删减的部分再读课文,看看他还探索了哪些领域,并结合自身感受来一次畅快的感悟交流会吧。
点拨:结合课文及文章删减的部分,谈谈你对德与才的认识,亦或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悟。
总结:读罢文章,我们看到一位真实、可爱又可敬的钟扬教授,我们被他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感动,我们被他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永远前行的精神感染。作者用质朴的笔调抒发深切的情感,用个人的事迹感动整个社会,用高尚的品质影响整个时代。我想,这就是这篇通讯的魅力所在。
三、课后作业:
阅读完整的原文,全面了解钟扬。并说说你对“探界者”内涵的认知和感悟。
板书设计
探生命之界
显时代之风
更真实、更直观
正面描写
“探界者”钟扬
更客观、更深入
侧面描写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三“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三“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知人论世,解题 ——“探界者”钟扬,精读课文,深入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我的母亲 老 舍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第五单元阅读与欣赏十七 我的母亲 老 舍公开课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前演讲,游戏互动,作家作品,内容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