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职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21复述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5.22说明文-特征和顺序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6.22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6.23 劝学 教案 教案 10 次下载
- 中职语文高教版6.25介绍事物 教案 教案 8 次下载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诗经》优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诗经》优质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导语设计,资料助读,课文学习,归纳主题,拓展思维,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经》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增加语言积累,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
2.掌握诵读的技巧,理解诗歌的语句和主题。
3.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结构。
教学重点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两首诗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人情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诵读开路,开展活动,教师在其中推波助澜,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二、导语设计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
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资料助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四、课文学习
1.导入《静女》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现在的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2.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炜(wěi) 洵(xún)
归(kuì)荑(tí) 说怿(yì) 娈(luán)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4.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
5.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任选两个任务完成: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6.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静女》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写的是主人公喜爱一位温柔娴静又美丽无比的女子。他早早地赶到了约会地点,却看不到心上人的倩影。等待中的他急得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抚弄着姑娘送给他的彤管,还有一束荑草,它们在主人公的心里都格外的美丽,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3)这首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第二、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用带有情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4)鼓励学生讲一个爱情故事,例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唱一首歌,例如《化蝶》;绘一幅简笔画,例如《青春美少女》;回忆一首诗,例如《关雎》等,让学生尽情地自我展现。
(以上要点都是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总结)
7.学生跟配音大声朗读,加深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
五、归纳主题
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忱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六、拓展思维
1.学生以开火车游戏进行爱情名句接力赛,每人背出一句描写爱情的名句。
参考名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讨论交流: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对异性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究竟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怎样使爱情之花常开不败?我想,只有保持了人格独立,在真正平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感情,能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共同分担困苦和分享欢乐的感情,能够让炽热的爱情沉淀成温馨的亲情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现阶段对同学或朋友所产生的好感,并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现在也没有能力对爱情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现在只能够说“爱”而不能够谈“情”,只能够心动而不能够行动!
七、布置作业
1.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剧本,自习时间在班上演出。参考借鉴剧本如下:(让学生在乐曲《化蝶》的伴奏下欣赏改编的现代诗歌或剧本)
(1)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现录如下供学生参考: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2)古典版《静女》剧本(作者、出处不明)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人物:
“我”:男青年;“她”:静女;旁白
道具:
红箫管一根、狗尾巴草若干、红苹果一只
第一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时间:月儿初生
地点:城之角楼
旁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小南和小静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转眼到了情窦初开的年华……)
男:(走上舞台,抬头望月) “凉风有幸,秋月无边,亏我思娇的情绪好比度日如年,虽然我不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襟跟强健的臂腕。”
(在台上久久徘徊,左顾右盼。)
女:(躲在角楼里,在小伙子背过身去的时候,偷偷把头探出来,小伙子回头的时候,一伸舌头又把头缩了回去。)
男:(一声长叹)“不见赴约人,泪湿春衫袖”
(在舞台上走得更急促了,焦急地抓耳挠腮。)
女:(在小伙子背对角楼的时候,从角楼后边蹑手蹑脚地走出来,悄悄地走到小伙子的身后,偷偷地蒙上了小伙子的眼睛。)
第二幕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时间:月儿当空
地点:城之角楼
(两人并排坐在角楼的下边)
女:(从怀里摸出一棵红管草,在小伙子的面前闪了闪。)“昨天我上山亲自采的,送给你!”
男:(从衣袖里掏出一只红艳艳的苹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红管草和红苹果交相呼应。)
(旁白)“红色,那分明是心的颜色!红色,那分明是火的颜色!红色是爱情的见证,更象征着爱情的真挚和热烈!”
男(深情地)“在天愿为比翼鸟!”
女:(眼含热泪)“在地愿为连理枝!”
第三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时间:月儿西沉
地点:郊外
旁白:小南和小静在郊外散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女:(弯腰采了一颗纯白的荑草,双手递给了小伙子。)“小南,你看这草儿美不美?”
旁白:白色是雪的颜色,是云的颜色,象征着爱情的高尚和淳朴。
男:(郑重地接过了草,不看草,却拉住姑娘手,盯着姑娘目不转睛地看。看得姑娘直低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草儿虽美,你比草儿美万倍!”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男:“执子之手,”
女:“与子偕老!”
旁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我们相信,艳丽如桃花的静女将在亲友的祝福声中成为男青年最美的新娘,在这里我们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静女
情 美——真挚、热烈、专一
境 美——俟我城楼、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语 言 美——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人 美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齐背唐诗,导入新课
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唐诗: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齐声背诵)是啊,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眷恋。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血脉的故土亲情。这种情节有时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呢?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二、自行朗读,疏通字词
1.学生自行诵读,疏通诗中字词的音、形、义,掌握重点实虚词的用法。
2.检查自学情况。
字音
玁狁(xiǎn yǔn) 不遑(huáng) 不来(lài)
孔疚(jiù) 靡盬(mí gǔ) 喧嚣(xiāo)
象弭(mǐ) 归聘(pìn) 四牡(mǔ)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整饬(chì)
雨雪霏霏(yù fēi) 载渴载饥(zài)
字形比较
聘(聘请) 霏(烟霏) 遁(遁词) 睽(众目睽睽)
骋(驰骋) 菲(芳菲) 循(遵循) 骙(四牡骙骙)
遑(不遑) 戍(戍守) 戎(戎装) 弥(弥漫)饬(整饬)
徨(彷徨) 戌(戊戌) 戒(戒严) 弭(消弭)伤(伤感)
通假字
(1)岁亦莫止 {莫} 同“暮”,指岁暮,即年终。
(2)彼尔维何 {尔} 同“薾”,花茂盛的样子。
(3)维常之华 {华} 同“花”。
(4)彼路斯何 {路} 同“辂”(lù),车高大的样子。
(5)象弭鱼服 {鱼服} 即“鱼菔(fú)”,用鲨鱼皮做的箭袋。
词类活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雨:名词活用做动词,落,下。
古今异义
(1)不遑启居 启居:安居。启,跪,古代人跪坐。居,安坐。
(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féi):隐蔽,掩护
3.学生听配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4.分组朗读,师指导朗读节奏。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三、理解朗读,梳理情感
1.设置话题,师生交流
(1)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2)乡愁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3)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对上述问题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师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
(1)乡愁即家园之思。
(2)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3)漂泊、远游、战争。
2.设置问题,阅读讨论
(1)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2)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3)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4)四、五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以上问题可分组完成,但在引导阅读讨论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展开讨论,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讨论交流。
明确:
(1)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2)《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3)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4)四、五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5)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四、重点品读,把握主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么这四句诗是怎样抒发主人翁感情的呢?根据资料,体会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并谈谈你的看法。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
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3.教师点拨:
(1)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2)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现在渡口、驿站、城外,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抒怀。
例如:
①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②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五、交流延伸
1.让学生举出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例如:“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3.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4.课后搜集更多的表现乡情的诗歌散文作品,将你最感动的一篇拿到班上与同学分享感受。
六、总结回顾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和思归的情愫,表现了人们纯真朴实的思想和情感,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七、情感内化
学生欣赏歌曲《十五的月亮》,结束本课教学。
板书设计
戍役漫长
薇:作 柔 刚
岁:初 暮 阳
前三章
追忆思乡之情
叙述难归原因
我戍未定
王事靡盬
猃狁之故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第六章 现实的哀伤
现实的困境
今昔之对比
采薇
相关教案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天路 屈 塬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上册天路 屈 塬优秀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情境导入,描绘祖国,赞美祖国,表白祖国,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二 爱情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裴多菲公开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第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二 爱情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匈牙利]裴多菲公开课教案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准备,课文导入,作家作品,关于诗派,品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精品教学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解题,品读《浪涛沙 赤壁怀古》,艺术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