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6课 第2篇 五石之瓠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629006/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课件全册
语文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6.2 *五石之瓠试讲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课文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 鉴赏《庄子》借助寓言增强说理的趣味性的写作方法,理解文中表达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庄子(约前369— 前286),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相传,庄周自幼聪明好学,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庄周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结构变化多端,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情致旷达,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给人超凡脱俗与崇高
美妙的感受,他的作品常对黑暗现实有所揭露和抨击,也有一些积极意义。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子名言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②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③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⑤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⑥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⑦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庄周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其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庄周对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力改变现状一展抱负,但他心有不甘,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的自由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1.惠子的观点是什么?
惠子承认葫芦内空且大,却因为它没有用处把它敲碎了。显然,惠子是从惯常的角度来思考大葫芦的价值的。
2.庄子持怎样的观点?
庄子开门见山,指出问题的根本不是葫芦大而无用,而是人不善于使用。
3.举宋人卖药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宋人以百金卖掉药方,外地人得到药方助吴军打败越军,得以“裂地而封”,化小用为大用。通过举例论证,说明天下事物有用、无用不在于事物的自身,而在于拥有之人是否善用。
结尾指出惠子思考问题为惯常的思维所束缚。说明人应当不被成见、知识、欲念和情感等隶属于自己的东西蒙蔽和拘囿,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也就是庄子“至人无己”的理念。
选文利用寓言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
首先,惠子对庄子发起“大瓠无用而掊之”的诘问,庄子回以“不龟手之药”的故事作为启发。然后,庄子告诉惠子怎样“巧用”这个“五石之瓠”,建议他可以把这个大葫芦当作腰舟系在身上,用来浮游于江湖之上,这正是一种自由自在的“逍遥游”境界。由此可见,“ 无用”是“大瓠”的外在价值,而“有用”是事物的内在价值,“无用”很可能有大用。从“逍遥游”的角度来说,人应该注重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巧用“无用之用”来实现自我价值。
1. 文章是怎样通过“大瓠”与“不龟手之药”之用的对话阐述“无用”和“有用”的观点的?
这里蕴含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的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当然,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以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因而无用就是大用,这是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局限于一般的理解而有所困惑。
2.对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
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① 借用寓言说理。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运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② 鲜明的感情色彩。文中庄子的态度非常鲜明。如当惠子讲了“五石之瓠”的故事后,庄子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个“拙”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极不赞成惠子的说法。而在文末庄子又说“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则直接批判惠子,认为他为尘世所牵绊,为世俗所累。
①五石( )之瓠( ) ②呺( )然 ③掊( ) ④龟( )手 ⑤洴( )澼( ) ( ) ⑥鬻( )
文言知识梳理
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我世世为泮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客得之,以说吴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龟”同“皲”,皮肤冻裂
“澼”同“纩”,丝绵絮
4.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①复众人之所过动词,______________ ②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动词, ______________③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动词, ______________④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动词, ______________
①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吴王使之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其坚不能自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将领
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实,填塞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
①则所用之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剖之以为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句,省略“之”,“以之为”
1.下列句子中加色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世世为洴澼为:从事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③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④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遗留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⑥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同“悦”,高兴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②鬻:卖。④贻:赠送。⑥说:劝说。
2.下列句子中加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见者不明 不者,若属且为所虏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D.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
答案: D解析:A.代词,指“……的人/代词,用于否定词后,表示“……的话”。B.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C.介词,在/介词,从。D.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下列句子中加色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吴王使之将③夫子固拙于用大矣④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⑤其坚不能自举也⑥泰山之阳,汶水西流A.①③/②⑥/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⑤/②④/③⑥
答案:C解析:①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②将:名词活用为动词,作为将领。③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④飞、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起、使……跑动。⑤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 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答案为C。
4.下列句子中加色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客得之,以说吴王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
答案:A 解析:①虑:古义,用绳结缀;今义,思考。②小年:古义,寿命短的;今义,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③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⑤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④说:古义,同“悦”,取悦;今义,说话。⑥无古今异义。
5.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是吴国与越国的并称,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但“吴越同舟”这个成语,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B.子,在古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就相当于“您”;如果不是面对面,就相当于“先生”,也用来称呼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罟,用网捕捉鱼或鸟兽。在水里面用的叫网,在陆地上抓野兽的叫罟。D.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或法度。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中的“绳墨”是前者义。
答案: D 解析:D项中的“前者义”错,应为后者义。
6.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
答案: C 解析: C 项中“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说法不当,文中无据。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容量有五石大。
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3)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纟光,则所用之异也。(4)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地方不同。
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来充当大的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作者作品,题目解说,写作背景,课文探究,深入探究,内容小结,一通假字,二词类活用,三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用VS无用”,五石之瓠,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