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新冠转阴后,不少人反映,仍然感到乏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建议,恢复体力需要遵循渐进的过程,饮食方面必须多喝水,保证主食、优质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下列关于各种营养物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B. 主食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C. 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抵抗力 D. 微量营养素可以提供能量
2.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发现谷白皮具有预防脚气病的作用。谷白皮能预防脚气病是因为含有(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3. 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我国餐饮业开始用“可食用”大米吸管替代塑料吸管。某“可食用”吸管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可食用”吸管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
B. “可食用”吸管在小肠中被大量消化
C. “可食用”吸管在胃中被吸收进入血液
D. 推测“可食用”吸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4.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野生蘑菇不施肥,不喷药,绿色有机,提倡食用
B. 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等天然毒素,要煮熟透后方可食用
C. 食品包装袋上的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安全有关
D. 蔬菜、水果通过清洗、浸泡、冲洗、去皮,可有效减少农残
5. 下列关于血液和血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B. 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
C.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至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
6.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猪心脏的下半部横切一刀后,所得到的横切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X、Y均代表心腔。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X为右心室
B. Y为左心室
C. Y与主动脉相连
D. X中流动脉血
7. 测定血压和脉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和图乙的测定部位分别为桡动脉和肱动脉
B. 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一致
C. 血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D. 图中测定的血管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8. 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主要用于( )
A. 构成细胞结构 B. 有机物的分解 C. 有机物的合成 D. 进行气体交换
9.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这一特征有利于( )
A.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 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 为肺泡壁细胞供氧气 D.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10.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部分图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②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 B. 若a表示主动脉,则c表示上下腔静脉
C. 若a表示肺动脉,则d表示肺泡 D. 血管b管腔最细,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11. 某人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C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B. 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
C. AB段胸廓变大,肺扩张 D. C点表示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12. 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排出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 无机盐可以通过汗液排出 B. 尿素只能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C.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 D. 代谢废物的排出需循环系统参与
13. 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 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血管中、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
D. 白细胞能够变形,将细菌吞噬,从而起到防御疾病的作用
14. 如下表示健康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成分
部位
血浆
肾小囊
输尿管
P
0.03%
0.03%
2%
Q
0.1%
0.1%
0
A. P是葡萄糖 Q是蛋白质 B. P是葡萄糖 Q是尿素
C. P是尿素 Q是无机盐 D. P是尿素 Q是葡萄糖
15. 如图,血液流经人体b器官后,血液中的物质X和Y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代表大脑,则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B. 若b代表肾脏,则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 若b代表肺,则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D. 若b代表小肠,则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6.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B.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C. 消化道、口腔、肝脏、小肠
D. 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17. 某校组织了登泰山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登山者能看到沿途美丽的风景,其视觉产生部位是视网膜
B. 前庭和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C. 登山过程中不小心被松针扎了一下,来不及思考就迅速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
D. 登顶时,欢呼雀跃,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8. 下列四幅图,能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9. 学校进行消防逃生演练活动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X是感受器,位于人体的耳蜗中
B. 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C. 该逃生行为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D. 逃生行为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20. 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B. ①为效应器,②为感受器
C.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 若④受损,则该反射无法进行
21. 下列反射活动中,不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 谈论酸梅时分泌唾液 B. 小红听到恐怖事件时心里紧张
C. 观众看滑稽小品时开怀大笑 D. 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
22. 骑行十公里相当于跑步20~25分钟消耗的卡路里,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健身运动。下列关于骑行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骑行途中要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避免摔倒,身体能够保持平衡主要受脑干的调节
B. 骑行过程中呼呼的风声刺激选手的耳蜗并在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C. 骑行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开障碍物属于复杂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等
D. 到达终点击掌庆祝时心跳因激动而加速,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23.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
B. 喝酒的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脑干
C. 舌上味蕾的作用是感受味道刺激,形成味觉
D. 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应注射甲状腺激素治疗,使身体长高
24. 大家了解我们的免疫系统么,那么免疫的功能不包括( )
A. 抵抗病原体的侵袭 B. 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C. 清除体内的衰老细胞 D. 受伤后的组织修复
25. 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一届令人瞩目的冬奥会,它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下列不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的是( )
A. 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 B. “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
C. 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 D. 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1.0分)
26. 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填数字,横线填文字)
(1)消化系统包括______ 和______ 两部分。
(2)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2] ______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______ ]小肠内。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______ ,它能对______ 进行初步消化。
(4)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______ (填X、Y或Z)曲线所代表物质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
(5)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______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_ ,消化该物质的消化液除了唾液外还有______ 和______ 。
27. 据统计,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6%。如图是血液流经小肠、骨骼肌等器官的过程示意图,①~④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问题。([]内填数字)
(1)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管④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______ (选填“低于”或“高于”)血管③。葡萄糖经小肠转运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__ 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骨骼肌。若过量摄食谷类,体内过剩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脂肪。
(2)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为其提供动力的器官是______ 。血液流经右心室→[①] ______ →肺部毛细血管网→[②] ______ →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_ ,血管①与血管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血管[ ______ ]。
(3)血液流经骨骼肌时,与血管⑤相比,血管⑥中葡萄糖含量______ 。骨骼肌中部分葡萄糖被呼吸作用分解,为运动提供______ ,所以适量运动可有效预防肥胖。
28. 如图为泌尿系统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中泌尿系统中暂时贮存尿液的器官是______ (填字母)。A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E是由______ (填字母)和肾小管组成。
(2)健康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是由于标号______ 所示的作用。
(3)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含量______ ;肾脏净化血液的同时,也调节了人体内水和______ 的平衡。
29.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开启了长达六个月的“太空旅行”。如图为耳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舟十三号火箭升空前,发令员开始倒数读秒,指令声进入耳郭,到产生听觉的过程为:外耳道→F→E→ ______ →I→听觉中枢(用图中字母表示)。航天员们能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射活动属于______ 反射。
(2)三名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的中国空间站内依然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 ______ ] ______ 的调节作用。
(3)11月7日,宇航员出舱作业,看到美丽的地球,眼中成像的部位是______ 。随着飞船的运行,光线会发生变化,在由明到暗的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______ 。
30. 前不久,甲流病毒肆虐,患者会出现高热、头晕、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如图表示某同学感染该病毒的大致过程,据图回答:
(1)将以上概念图补充完整。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
(2)甲流流行期间,各学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______ 。
(3)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______ ,接种后能使人产生抗体。
31. 资料分析
资料1 随着国内防控疫情的趋好,复工、复产、复学正在有序进行,而国外却迎来了疫情的大爆发,很多国家缺少医疗防护物质和呼吸机。
资料2 在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呼吸机和ECMO在新冠肺炎治疗过程当中意义重大:呼吸机对重症患者进行支持,进行追加氧气提供,能够让病人肺功能获得很好恢复。如果病人肺功能损害非常严重,ECMO能够通过体外循环给病人血液里面进行氧的输入,让病人的病损肺能够充分休息。
资料3ECMO (中文名:体外膜肺氧合),是抢救新冠肺炎危重病人的终极武器。如图为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
(1)肺对人生存非常重要的原因: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进行______ 的主要场所。
(2)新冠病毒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通过循环系统带入全身各处,呼吸机可以替代病人的自主通气功能,从而增加肺泡内______ 成分的含量,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3)使用ECMO过程中需要输入营养补充液,为危重病人提供必需的营养,你认为营养补充液的成分中肯定不含______ 。(填下列序号)
A.葡萄糖
B.水
C.淀粉
D.无机盐
(4)氧合器的功能相当于人体的肺,能将______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融入血液,模拟了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人体中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______ 。
(5)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______ 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32. 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4支等容量的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②往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02%的高锰酸钾溶液;③用四支滴管依次吸取鲜榨的纯的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逐滴滴入A、B、C、D试管中,边滴边振荡边观察;④当高锰酸钾溶液完全褪色后,记录各蔬菜汁的滴加量;⑤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下表:
观察结果如下表:
分组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试管D
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
高锰酸钾溶液
2mL
2mL
①
2mL
蔬菜汁滴加量
14滴
8滴
15滴
11滴
依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选填“蔬菜”或者“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表中①处填______ mL。
(2)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选填“减小”或者“增大”)误差。该实验至少需要使用4支滴管,而且型号要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目的是控制______ (选填“单一”或者“多个”)变量。
(3)据表可知,四种蔬菜汁中维生素C浓度最大的是______ (填蔬菜名称)。
(4)如果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C,可能会患______ ,因此我们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除此人体还需要的维生素有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等。
(5)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不需消化能够直接被吸收进入______ (选填“毛细血管”或“动脉”),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A正确。
B、主食的主要成分是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B正确。
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故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抵抗力,C正确。
D、微量营养素即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不可以提供能量,但是对人体的作用很大,D错误。
故选:D。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
2.【答案】B
【解析】解:维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症如表:
维生素种类
主要功能
缺乏症
维生素A
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
可见,脚气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 B1引起的,维生素B1在粗粮或粮食的麸皮中含量丰富,谷白皮能够预防脚气病是因为它含有维生素B1。
故选:B。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可结合上面表格中的内容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3.【答案】C
【解析】解:可食用“大米吸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壁和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壁被吸收进入血液。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掌握淀粉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A.野生蘑菇有可能有毒,不能食用,A错误。
B.有些食物需要煮熟后才能食用,如四季豆中含有皂素等天然毒素,要煮熟透后方可食用,B正确。
C.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因此食品包装袋上的保质期、食品添加剂等与食品安全有关,C正确。
D.蔬菜、水果通过清洗、浸泡、冲洗、去皮,可有效减少农残,预防食物中毒,D正确。
故选:A。
食品安全是指:购买安全食品;预防食物中毒;防止食品污染。
解答此题要掌握食品安全的知识。
5.【答案】C
【解析】解: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白细胞有防御和保护,包围吞噬病菌的功能,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白细胞数量会增加以抵抗病毒,B不符合题意。
C、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符合题意。
D、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血管类型和特点:①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②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③毛细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解题关键是熟记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与各自功能特点,分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各自的特点,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图也要牢记在心,以此来作为切入点。
6.【答案】D
【解析】解:AB.由于是在心脏下半部切一刀,心脏的下半部是心室,X的心脏壁比Y的心脏壁厚,因此,X是左心室、Y是右心室,A错误,B错误。
C.Y是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C错误。
D.图中,心脏X是左心室,左心室内流动的是动脉血,D正确。
故选:D。
心脏有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室壁比心房壁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图中X是左心室、Y是右心室。
掌握心脏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A、甲图是测量血压,在上臂肱动脉处测量;乙图是测量脉搏,在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测量,A错误。
B、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的次数一样,B正确。
C、血压是流动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当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出,此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最大,被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C错误。
D、图中测定的血管是动脉,动脉内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D错误。
故选:B。
三种血管的比较:
血管类型
概念
功能
分布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动脉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
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
较厚、弹性大
较小
快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
数量多,分布广
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最慢
静脉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
较薄,弹性小
较大
慢
掌握血管的类型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功能,氧气进入血液后和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在氧的作用下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能量,并维持人的正常体温。
故选:B。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掌握呼吸作用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故选:D。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掌握肺泡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如果b表示肺,d表示外界气体,则①表示呼气、②表示吸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如果b表示肺泡,d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则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错误;
BC、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观血液循环图可知,若a表示主动脉,则表示体循环,则c表示上下腔静脉;若a表示肺动脉,则表示肺循环,则d表示肺泡,正确;
D、血管b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腔最细,管壁只有一层细胞构成,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正确。
故选:A。
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掌握呼吸的过程及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A、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不正确;
B、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B正确;
C、AB段是吸气过程,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C正确;
D、C点是呼气终了的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D正确。
故选:A。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2.【答案】B
【解析】解:A、无机盐可以通过汗液排出,A正确;
B、尿素能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B错误;
C、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正确;
D、代谢废物的排出需循环系统参与,D正确。
故选:B。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解答即可。
掌握排泄的途径和主要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其中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故A正确。
B、肺是呼吸系统中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故B正确。
C、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四肢静脉的内表面也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血管内没有瓣膜,动脉瓣在心室与动脉之间,而不在动脉血管里,故C错误。
D、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
(2)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
(4)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掌握心脏、肾脏、肺的结构和功能。
14.【答案】D
【解析】解:肾小球内是血液,输尿管中是尿液。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可判断Q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Q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是尿素。因此P是尿素,Q是葡萄糖。
故选:D。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由此可以知道:(1)在肾小囊中流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2)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形成的,尿液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形成的。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尿的形成过程知识点的理解,考查学生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b代表大脑说明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此若曲线b代表大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A正确。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C错误。
D.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D正确。
故选:C。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及尿液的形成过程、小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并列关系,A正确。
B、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但不包括肺泡,B错误。
C、消化道包括口腔、小肠,但不包括肝脏,肝脏属于消化腺,C错误。
D、肾单位包括肾小管,但不包括肾动脉、肾静脉,D错误。
故选:A。
观图可知,甲包含乙、丙、丁,乙、丙、丁是并列关系。
掌握血细胞的组成、呼吸道的组成、消化道的组成、肾单位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A
【解析】解:A、登山者能看到沿途美丽的风景,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其视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A错误。
B、前庭和半规管里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B正确。
C、登山过程中不小心被松针扎了一下,来不及思考就迅速缩手,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C正确。
D、登顶时,欢呼雀跃,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掌握眼球、耳的结构、反射的类型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A
【解析】解:图中①光线在视网膜前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图③表示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图②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汇聚,表示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远视眼;图④表示用凸透镜矫正远视眼。所以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的是①和③。
故选:A。
(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9.【答案】B
【解析】A.分析可知:X是感受器,报警声属于声音,所以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声音的听觉感受器在耳蜗内,A不符合题意。
B.分析可知,图中有两条反射弧:即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①→肌肉、X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②→内分泌腺,当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时,则肌肉无法收缩,B符合题意。
C.该逃生行为属于复杂反射,所以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不符合题意。
D.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据图可见: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可知:X是感受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及反射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0.【答案】B
【解析】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A正确。
B.图中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B错误。
C.缩手反射为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五部分要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④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⑤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②效应器。
解答此题要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功能。
21.【答案】D
【解析】解:结合分析可知,“行人听到汽车喇叭声迅速躲避”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但不是人类特有的反射。而“谈论酸梅时分泌唾液”、“小红听到恐怖事件时心里紧张”、“观众看滑稽小品时开怀大笑”都是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故选:D。
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本题考查了反射的类型,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22.【答案】A
【解析】解:A、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不是脑干,A错误。
B、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正确。
C、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C正确。
D、人在激动时,消耗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因此人体激动时,呼吸加快,心跳加速,直接参与这种变化调节的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D正确。
故选:A。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23.【答案】A
【解析】解:A.当人体内该激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血糖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A正确。
B.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酒的人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小脑,B错误。
C.舌上味蕾的作用是感受味道刺激,但味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C错误。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故年幼的侏儒症患者应注射生长激素治疗,D错误。
故选:A。
1、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2、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
3、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是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不足导致的。
掌握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D
【解析】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因此受伤后的组织修复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免疫是人体有一种生理防御、自身稳定与免疫监测的功能。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
25.【答案】D
【解析】解:A、实施71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增加森林面积,植物提供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
B、“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利用风能,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
C、主火炬采用氢能源“微火”点燃,利用清洁能源,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
D、食品原料“从农田到餐桌”来源可查,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不属于减少碳排放技术和措施。
故选:D。
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2、利用清洁能源,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可以减少碳排放。
理解掌握利用清洁能源,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等,可以减少碳排放是解题的关键。
26.【答案】消化道 消化腺 肝脏 3 胃 蛋白质 Z 淀粉 葡萄糖 胰液 肠液
【解析】解:(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两部分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是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包括大消化腺、小消化腺两种。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有胃腺和肠腺等。
(2)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3小肠内。
(3)图二中C是胃,对应图一中的6胃,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初步消化。
(4)图二中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胆囊能够贮存胆汁,胆汁与脂肪的乳化作用有关,可以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进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人的胆囊被切除后,食物中Z曲线所代表物质——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
(5)图二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唾液中的酶消化,再到小肠中被肠液和胰液中的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
故答案为:
(1)消化道;消化腺;
(2)肝脏;3;
(3)胃;蛋白质;
(4)Z;
(5)淀粉;葡萄糖;胰液;肠液。
图一中:1唾液腺、2肝脏、3小肠、4口腔、5食道、6胃、7胰腺、8大肠、9肛门。图二中: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咽和食道、C胃、D小肠。
解题关键是掌握人体消化系统相关知识。
27.【答案】高于 2 心脏 肺动脉 肺静脉 肺循环 ② 减少 能量
【解析】解:(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管④肠动脉中的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血管③。葡萄糖经小肠转运进入血液后,由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骨骼肌,至少需要2次经过心脏。
(2)心脏的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推动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流经右心室→①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②肺静脉→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血管①与血管②中,流着动脉血的是血管②肺静脉。
(3)血液流经骨骼肌时,血管⑥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为运动提供了能量,因此与血管⑤相比,血管⑥中葡萄糖含量减少。
故答案为:(1)高于;2;
(2)心脏;肺动脉;肺静脉;肺循环;②;
(3)减少;能量。
图中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肠动脉、④肠静脉、⑤小动脉、⑥小静脉。
掌握血液循环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C a、b 2 减少 无机盐
【解析】解:(1)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C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肾单位,包括a肾小球、b肾小囊、肾小管。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因此,健康人的尿液不含葡萄糖是由于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因为尿素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肾脏净化血液的同时,也调节了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故答案为:(1)C;a、b;
(2)2;
(3)减少;无机盐。
图中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E肾单位、a肾小球、b肾小囊、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排尿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G 条件(复杂) C 小脑 视网膜 变大
【解析】解:(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神舟十三号火箭升空前,发令员开始倒数读秒,指令声进入耳郭,到产生听觉的过程为:外耳道→F鼓膜→E听小骨→G耳蜗→I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叫做条件(复杂)反射。所以航天员们能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射活动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2)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三名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的中国空间站内依然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中C小脑的调节作用。
(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11月7日,宇航员出舱作业,看到美丽的地球,眼中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瞳孔是外界光线进入眼球的通道,光线变暗时,瞳孔变大;光线变亮时,瞳孔变小。所以随着飞船的运行,光线会发生变化,在由明到暗的过程中,瞳孔的变化是变大。
故答案为:(1)G;条件(复杂)
(2)小脑
(3)视网膜;变大
图中的B脑干、C小脑、D咽鼓管、E鼓膜、F听小骨、G耳蜗、H半规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与条件(复杂)反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0.【答案】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解析】解:(1)①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②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③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对一定场所进行消毒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具体措施。所以,让同学们开窗通风,在教室喷洒消毒液等,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看,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故答案为:(1)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特异性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人类的传染病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如蛔虫病(寄生虫性传染病)、肺结核(细菌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传染病)等。
熟练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即是解题关键。
31.【答案】气体交换 氧气 C 氧气 气体的扩散作用 线粒体
【解析】解:(1)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的主要器官。
(2)新冠病毒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在肺泡处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由题干知,呼吸机对重症患者进行支持,进行追加氧气提供,能够让病人肺功能获得很好恢复。故呼吸机可以替代病人的自主通气功能,从而增加肺泡内氧气成分的含量,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3)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完全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营养物质的可吸收的形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消化就可被人体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被消化为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只有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物质才可作为营养从静脉输入人体,故选项C符合题意。
(4)由于血液和氧合器存在气体浓度差,根据气体的扩散原理,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通过氧合器后,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氧合器,这样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5)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处被利用,在氧的参与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1)气体交换
(2)氧气
(3)C
(4)氧气;气体的扩散作用
(5)线粒体
(1)呼吸系统包括 呼吸道 (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和肺,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气体交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2.【答案】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 2 减小 相同 单一 青椒汁 坏血病 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 毛细血管
【解析】解:(1)该实验中吸取鲜榨的纯的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它们含有不同量的维生素C,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照实验必须保证单一变量原则。所加入高锰酸钾溶液的量必须相同,因此表中①处填2ml。
(2)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该实验至少需要使用4支滴管,而且型号要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该实验还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3)高酸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四种蔬菜汁中青椒滴的最少,所以维生素C浓度最大的是青椒汁。
(4)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除此人体还需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如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
(5)维生素C是小分子物质,进入人体可以直接吸收进入毛细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
故答案为:(1)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2
(2)减小;相同;单一
(3)青椒汁
(4)坏血病;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等)
(5)毛细血管
(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集团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