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文件包含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解析版docx、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
姓名: 班级: 分数: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综合题
总计
题数
12
7
3
3
1
1
27小题
分数
36
23
10
16
10
5
100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36分)
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D.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约为39℃
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冰箱中取出的啤酒瓶表面变湿了,是升华现象
B.阳台上的衣服变干了,是液化现象
C.公路上的沥青高温下变软了,是熔化现象
D.衣橱中的樟脑丸变小了,是汽化现象
3.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小水珠”.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方式与“小水珠”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从冰箱取出的冻肉会变软 B.初冬的清晨,鸭绿江水面上飘着“白气”
C.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D.教室内,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
4.如题图所示是冰箱的结构示意图,从压缩机到冷冻室,氟利昂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液化 吸热 C.汽化 放热 D.汽化 吸热
5.如图所示,用注射器吸入一些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先向外拉动活塞,针筒中的乙醚液体逐渐消失,再推压活塞,发现注射器内又逐渐出现了液态乙醚,关于上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液化和汽化两个物态变化
B.实验中,乙醚先后发生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
C.实验说明了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D.实验说明了乙醚液化时要吸收热量
6.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钨
金
铁
铅
熔点/℃
-39
3410
1064
1525
328
沸点/℃
357
5900
2500
2750
1740
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B.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所以黄金掉入铁水中也不会熔化
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D.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7.如图所示是两套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装置。(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案比乙方案好 B.乙方案比甲方案好
C.甲、乙方案都好 D.两种方案均不好
8.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支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之为“水浴法”加热;在该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水是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原因是( )
A.增长冰的熔化时间 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
10.小多和小华分别利用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下列对实验情景的分析和判断错误的是( )
A.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是因为小华加热的水质量较多
B.小多判断水开始沸腾的依据: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并冒出
C.由实验可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由图乙可知,当地的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
1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冰块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是非晶体 B.0~4min,冰块没有熔化,不吸热
C.4~6min,温度没有升高,要吸热 D.6~9min,冰块完全熔化,不再吸热
12.国庆节假期,小明在家里,将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下图中能大致反映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计23分)
13.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_,可以写作_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
14.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时,小玲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图中操作不当之处:A:________; B:___________。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那么乙液体可能是 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煤油”),若乙液体是水,需要减小 ___________(选填:“试管”或“烧杯”)上方的气压,乙液体才能沸腾。(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煤油沸点是150℃,水的沸点100℃)
16.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水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_____(选填“鼓起”或“瘪了”),这是因为酒精发生了_____ (填物态变化).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一些_______。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逝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______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2)小明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明想这是为什么呢?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小明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___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
19.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陆地和海洋中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高山积雪和冰也会__________成水蒸气。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升入高空后,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成小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在一定条件下,又会以大气降水的形式汇入江河湖海。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计10分)
20.如图所示为温度计,若当天的温度为28℃,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液面的位置,并将液柱涂黑。
第20题图 第21题图
21.如图所示,画出水中的气泡在沸腾时的特点(至少画两个气泡)。
22.如表是某种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图中画出大致液体沸腾的图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75
79
85
91
96
100
100
100
100
100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23. 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应该按照_________顺序(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实验时将装有冰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冰受热__________,又可以使冰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
(2)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_min;
(3)根据图乙可知冰是 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4min时冰处于 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4.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______mb(选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