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5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6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7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第8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2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课件,共23页。
    专题二 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 归纳信息与评价探究
    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
    考向(一) 归纳、分析科普文章的信息内容归纳文本信息的方法与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归纳时应关注以下语句:1.从科普文中的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2.抓住科普文中的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3.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4.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从上下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2019·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题目。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查。一旦发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为栏杆柱,是中国古代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响,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报警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尽管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石别拉这种警报装置有什么特殊之处?
    【我的分析】 对古代紫禁城的安全警报系统构成的介绍主要在第一、二段,对石别拉的介绍主要集中在第二段。(1)结合原文概括安全警报系统的构成____________(由“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查”可概括出“腰牌与合符”。由“一旦发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可概括出“白塔信炮”。由“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可概括出“石别拉”。由第二段“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可概括出“阙亭警钟”。)
    (2)结合原文概括石别拉的特殊之处____________(由“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可得出第一点:“就地用料,简单改造”。由“这种石别拉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可得出第二点:“覆盖面广”。由“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报警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可概括第三点:“既实用,又有装饰功能”。由“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响……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可得出第四点:“操作简易,传播迅速”。)【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腰牌与合符,白塔信炮,石别拉,阙亭警钟。(2)就地用料,简单改造;覆盖面广,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操作简易,传播迅速。
    考向(二) 评价与探究科普文章的人文性等“人文性及有关问题”是科普文章探究的关键点。探究其“人文性”,就是探究科学发现、创造带给人们的启示,带给科学、经济、社会的价值和影响,探究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善人们生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
    1.带着问题,细读原文探究性题目的创设,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或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只有把所阅读的文本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语句,某一科学事物形成的过程或科学原理都了然于胸,才能对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探究。2.明确观点,态度鲜明探究性题目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即个人的看法和认识。在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摆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决不能模棱两可。
    3.引述事例,言之有据采用分条的形式,引用文本事例,或按照题干要求联系现实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论证自己的观点。4.了解模式,规范答题①明观点,即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②引论据,即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③作分析,即就所引论据作必要的阐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在海底装上“眼睛”         ——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科学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其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以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迄今为止,人类“入地”的能力仍然远逊于“上天”。海底是最贴近地球深部的去处,从海底“第三个平台”观测地球,将揭示地球系统“运作”之谜。
    建设中的海底观测系统,是通向新突破的捷径,作为新开的领域,各国都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正经历着数百年不遇的良机。假如把地面与海面看作地球科学的第一个观测平台,把空中的遥测遥感看作第二个观测平台,那么新世纪在海底建立的,将是第三个观测平台。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部不断扩展视野的历史。古人没有想到海洋有这么大,15世纪重新发现的“托勒密地图”上并没有太平洋,以为欧洲航海西行到亚洲并不遥远,否则哥伦布也许不敢冒这个险。当然更不会知道海底的地形起伏,会比陆地的高山深谷还大,这要等到20世纪中期,有了声波测深技术才能发现。现在我们知道,海水比河水多百万倍,海洋的平均水深3 800米。隔了厚层的水,人类对深海海底的了解,还不如对月亮和火星表面的了解。而地球深处“地幔”里的水,又比地球表面的海水多许多倍。
    人类视域的突变发生在17世纪: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看到了细胞,看到了微生物;用新发明的望远镜观察行星,提出了“日心说”,导致“哥白尼革命”。又一次突变发生在20世纪:航天技术使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太空,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开始将地球看作一个整体,将地球上种种现象连结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导致地球系统科学的产生,被喻为“第二次哥白尼革命”。
    这次“革命”对地球科学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浩瀚的大洋。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大都是19世纪晚期以来通过航海从船上取得,这种星星点点、断断续续的观测,带来了许多错觉和误会。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测量海底地形的办法还是用绳子系上重锤抛到海底,用绳子的长度测算水深,如此得来的测点寥若晨星,绘在图上当然只能说明海底平坦,地形单调。再如船上用温度计测量海水表层,只能测了上一点再测下一点,永远也画不出一张同时的海洋温度图来。20世纪出现的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开辟了全新的对地观测系统,能够获取全球性的和动态性的图景。同时得到的不仅有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有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
    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观测对象在于地面与海面,缺乏深入穿透的能力。隔了千百米厚的水层,遥感技术难以达到大洋海底。现在要问:能不能换一个视角,不要老是从海面看海底?可不可以从海底看海面,把观测平台放到海底去?新世纪伊始,一个新的热点正在出现:这就是海底观测系统。海底的观测平台的功能是把深海大洋置于人类的监测视域之内,结果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认识海洋的途径,开创海洋科学的新阶段。根据文意,你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能否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
    【我的分析】 (1)明确自己的观点____________(能导致地球系统新科学的产生,从而带来“第三次哥白尼革命”。)(2)联系文本,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进行辩证分析____________(如人们已经对海洋有了较深的认识,特别是20世纪出现遥测遥感技术从卫星获取地球信息后,人们不仅能探测到海水表面的温度、风场、海流和波浪,而且能了解海洋的生产力、污染以至浅海地形等各方面的信息。再如,人类有“上天”探求月球的本领,就应该有“入地”观测地球的能力。)【我的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共56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考点微课堂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考点微课堂课件,共5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特征与表达技巧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1信息性阅读专题2科普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1分析特征与表达技巧课件,共22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