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18等时圆模型及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
展开[2023·四川遂宁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墙与水平地面交点为O,从竖直墙上的A、B两点分别搭两条光滑轨道到M点,∠AMO=60°、∠BMO=45°,M点正上方与B等高处有一C点.现同时将a、b、c球分别从A、B、C三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则( )
A.a球最先到达M点
B.b球最先到达M点
C.c球最先到达M点
D.b球和c球都可能最先到达M点
2.
[2023·江苏无锡一模]两个圆1和2外切,它们的圆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有三块光滑的板,它们的一端搭在墙上,另一端搭在圆2的圆周上,三块板都通过两圆的切点,A在圆周上,B在圆内,C在圆外,从ABC三处同时静止释放一个小球,它们都沿光滑板运动,则最先到达圆2的圆周上的球是( )
A.从A处释放的球 B.从B处释放的球
C.从C处释放的球 D.同时到达
3.某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位移为x,且x随斜面倾角θ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 )
A.物体初速度大小为4 m/s
B.物体和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 eq \f(\r(3),2)
C.θ=60°时,x有最小值为 eq \f(5,8) eq \r(3)m
D.θ=45°时,物体运动至最大位移处能够维持静止
4.
[2023·山东济南市二模]滑滑梯是小朋友们爱玩的游戏.有两部直滑梯AB和AC,A、B、C在竖直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且A为圆周的最高点,示意图如图所示,已知圆周半径为R.在圆周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有一位置P,距离A点为 eq \r(3)R且与A等高.各滑梯的摩擦均不计,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如果小朋友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和AC滑下,试通过计算说明两次沿滑梯运动的时间关系;
(2)若设计一部上端在P点,下端在圆周上某点的直滑梯,则小朋友沿此滑梯由静止滑下时,在滑梯上运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5.[2023·天津红桥区一模]一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m1=4 kg的物块P.Q为一重物,已知Q的质量m2=8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600 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内,F为变力,0.2 s 以后,F为恒力(sin 37°=0.6,g取10 m/s2).求:
(1)P、Q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6.[2023·广东省汕头市模拟]疫情期间,为了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一餐厅推出了一款智能送餐机器人进行送餐(如图甲).该款机器人的最大运行速度为4 m/s,加速度大小可调节在1 m/s2≤a≤3 m/s2范围内,要求:送餐过程托盘保持水平,菜碟与托盘不发生相对滑动,机器人到达餐桌时速度刚好为0.现把送餐过程简化为如图的直线情境图(如图乙),已知机器人恰好以最大运行速度v=4 m/s通过O处,O与餐桌A相距x0=6 m,餐桌A和餐桌F相距L=16 m,机器人、餐桌都能看成质点,送餐使用的菜碟与托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 m/s2.
(1)在某次从O到餐桌A的过程中,机器人从O开始匀减速恰好到A停下,求机器人在此过程加速度a的大小.
(2)完成(1)问中的送餐任务后,机器人马上从A继续送餐到F,若要求以最短时间从A送餐到F,求机器人运行最大加速度am和加速过程通过的位移x加.
考点18 等时圆模型及动力学的临界极值问题——提能力
1.答案:C
解析:以C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如图
根据“等时圆”原理可知,从圆上各点沿弦到最低点经过的时间相等,则ta>tb>tc,选项C正确.
2.答案:B
解析:假设经过切点的板两端点分别在圆1、圆2上,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圆1的半径为r,圆2的半径为R,则圆内轨道的长度s=2(r+R)cs α,下滑时小球的加速度α=g cs α,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s= eq \f(1,2)at2,则t= eq \r(\f(2s,a))= eq \r(\f(4(r+R)cs α,g cs α))= eq \r(\f(4(r+R),g)),即当板的端点在圆上时,沿不同板下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相同;由题意可知,A在圆上,B在圆内,C在圆外,可知从B处释放的球下滑的时间最短,故选B.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当倾角为90°时,最大上升高度为 eq \f(5,4)m,此时为竖直上抛运动,则有-2gx1=0-v eq \\al(\s\up1(2),\s\d1(0)) ,解得v0=5 m/s,故A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当倾角为零时,此时物体水平滑行距离最大为 eq \f(5,4) eq \r(3)m,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x2=0- eq \f(1,2)mv eq \\al(\s\up1(2),\s\d1(0)) ,解得μ= eq \f(\r(3),3),故B不符合题意;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s θ=ma最大位移x与倾角θ满足-2ax=0-v eq \\al(\s\up1(2),\s\d1(0)) ,代入得2gx(sin θ+μcs θ)=v eq \\al(\s\up1(2),\s\d1(0)) ,要使x最小,则应sin θ+μcs θ最大,由数学知识可知sin θ+μcs θ= eq \r(1+μ2)sin (θ+α),当sin (θ+α)=1时有最大阻值,此时位移最小,即xmin= eq \f(v eq \\al(\s\up1(2),\s\d1(0)) ,2g(sin θ+μcs θ))= eq \f(v eq \\al(\s\up1(2),\s\d1(0)) ,2g\r(1+μ2))= eq \f(5,8) eq \r(3)m,此时sin (θ+α)=1,即sin α= eq \f(μ,\r(1+μ2))= eq \f(1,2),此时则α=30°,θ=60°,故C符合题意;当θ=45°时,物体运动至最大位移处有mg sin θ>μmg cs θ,则物体将下滑,不能够维持静止,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1)tAB=tAC (2) eq \r(\f(3R,g))
解析:(1)设AB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小朋友沿AB下滑时的加速度a=g sin θ,又xAB= eq \f(1,2)at eq \\al(\s\up1(2),\s\d1(AB)) ,AB间的距离为xAB=2R sin θ,解得tAB= eq \r(\f(4R,g))与角度无关,同理可知tAC= eq \r(\f(4R,g)),故tAB=tAC.
(2)根据第一问的结论,画出以P点为最高点的半径为r的等时圆,如图所示,当两圆相切时,运动的时间最短,由几何关系知(R+r)2=(R-r)2+( eq \r(3)R)2,解得r= eq \f(3,4)R,最短时间t= eq \r(\f(3R,g)).
5.答案:(1)3 m/s2 (2)72 N 36 N
解析:(1)设刚开始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0,在沿斜面方向上有(m1+m2)g sin θ=kx0,因为在前0.2 s内,F为变力,0.2 s以后,F为恒力,所以在0.2 s时,P对Q的作用力为零,设0.2 s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1,对P,沿斜面方向上有kx1-m1g sin θ=m1a,前0.2 s内P、Q向上运动的距离为x0-x1= eq \f(1,2)at2,解得a=3 m/s2.
(2)当P、Q开始运动时拉力最小,此时,对P、Q整体有Fmin+kx0-(m1+m2)g sin θ=(m1+m2)a,解得Fmin=36 N,当P、Q分离时拉力最大,此时对Q有Fmax=m2(a+g sin θ)=72 N.
6.答案:(1) eq \f(4,3)m/s2 (2)2 m/s2 4 m
解析:(1)从O点到A点,由运动公式:0-v2=2ax0
解得a= eq \f(0-v2,2x0)=- eq \f(42,2×6)m/s2=- eq \f(4,3)m/s2
机器人在此过程加速度a的大小 eq \f(4,3)m/s2.
(2)要想用时间最短,则机器人先以最大加速度加速,然后匀速一段时间,再以最大加速度做减速到零.最大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m=μg=2m/s2
加速的位移为x加= eq \f(v2,2am)=4 m.
考点复习巩固卷13 等时圆模型与斜面中的临界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 这是一份考点复习巩固卷13 等时圆模型与斜面中的临界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文件包含考点巩固卷13等时圆模型与斜面中的临界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原卷版docx、考点巩固卷13等时圆模型与斜面中的临界问题-2024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动力学图像、超重失重、等时圆、临界极值问题(原卷版+解析版),共4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25圆周运动的临界及综合问题: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25圆周运动的临界及综合问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