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生物考试易错知识点明晰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生物考试易错知识点明晰第1页
    高中生物考试易错知识点明晰第2页
    高中生物考试易错知识点明晰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考试易错知识点明晰

    展开

    1.关注氢键的有无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RNA中也有氢键,如tRNA含有氢键。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磷酸二酯键。
    2.关注原核细胞3大特点
    (1)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2)无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细胞质中)。
    (3)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3.关注细胞内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关系
    蛋白质——核糖体;核酸——细胞核;性激素(脂质)——内质网:纤维素——高尔基体;乳酸、乙醇、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4.细胞结构中的6个“未必”、3个“一定”与2个“唯一”
    5.辨析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Na+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被动运输);由高浓度→低浓度。
    (2)Na+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主动运输);由低浓度→高浓度。
    6.高考常考的“化学反应”
    (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发生于核糖体中。

    (2)有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能量
    (3)无氧呼吸反应式。
    ①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酵母菌、多数植物细胞及多数微生物)
    ②C6H12O4酶2C3H6O3+能量(动物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及乳酸菌等)
    (4)光合作用反应式:CO2+H2O光能(CH2O)+O2。
    7.高频考点“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1)大分子 耗能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神经递质释放)。
    注:唯一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8.有关酶的实验设计的易错点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①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②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9.易错易混的“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10.明确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的时期和原因
    (1)DNA数目加倍: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
    (2)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DNA和染色体数目减半: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11.理清分裂方式与“变异”的关系
    有丝分裂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12.细胞具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不同个体的细胞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有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直接原因都是细胞所含的蛋白质不同。
    13.关注细胞分裂历程的易混点
    (1)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细胞的动态平衡。
    (2)细胞分化过程中核DNA不变,但mRNA的种类和数量变化,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改变。判断细胞分化的依据:是否含有特殊基因的表达,是否含有特有的蛋白质。
    (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的两类癌基因,而癌基因中这两类基因中有些已经发生了突变。细胞癌变是癌基因多次基因突变的累加效应。
    (4)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都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都是在基因控制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对机体是有利的。
    14.必须把握的RNA的5种功能
    (1)mRNA——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其上有包括3种终止密码子在内的64种密码子)。
    (2)tRNA——氨基酸转运工具。
    (3)rRNA——核糖体组成成分(核糖体=蛋白质+rRNA)。
    (4)酶——极少数酶为RNA,可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5)遗传信息携带者——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
    15.中心法则的有关过程判断
    (1)模板是DNA,则为DNA复制或转录;模板为RNA则为RNA复制或翻译或逆转录。
    (2)原料为氨基酸,则为翻译;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则为转录或RNA复制;原料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则为DNA复制或逆转录。
    (3)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的是原核细胞;先转录,后翻译的是真核细胞。
    16.孟德尔定律的4个易错点
    (1)孟德尔定律只发生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无性生殖及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
    (2)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才可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针对完全显性)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
    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发生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4)由于基因互作、显性相对性或环境影响等,双杂合子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可能出现9∶3∶3∶1的变式,如9∶6∶1、9∶7、9∶3∶4、15∶1等,但配子产生规律不变。
    17.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
    (1)凡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男性而言,只来自母亲,只传向女儿;凡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来自父亲,只传向儿子。

    (2)遗传特点(如上图所示)
    ①Ⅰ段:伴X染色体遗传(可分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表现为交叉遗传特点。
    ②Ⅱ段: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此区段尽管有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也有差别,如;XaXa×XaYA与XaXa×XAYa,前者子代♂全为显性,♀全为隐性,后者则相反。
    ③Ⅲ段:伴Y染色体遗传,表现为“传男不传女”。
    18.明确可遗传变异对基因种类和基因数量的影响
    (1)基因突变——改变基因的种类(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2)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的种类和数量,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即改变基因型。
    (3)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19.高考常考的系谱图分析与概率计算
    (1)纵观系谱图找“特例”,同时关注题干中“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或“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等有效信息,

    前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后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界定“男孩患病”与“患病男孩”:前者仅在男孩中求患病概率,后者在“所有孩子”中求患病概率。
    20.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生物性状改变的4个原因
    (1)体细胞中某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中不一定出现该突变基因。
    (2)若亲代DNA某碱基对发生改变而产生隐性基因,隐性基因传给子代,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3)不同密码子可以决定相同的氨基酸,即密码子的简并性使其增强了容错性。
    (4)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基因改变,但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表现。
    21.明确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
    花药离体培养仅是单倍体育种的手段之一。其结果是获得单倍体植株,还需经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方可形成纯合子新品种。
    22.关注两种变异“水平”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常选择分生组织制片观察)。
    23.关注育种方案中“关键词”
    (1)“最简便(或最简捷)的”:杂交育种。
    (2)“最盲目的(或最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诱变育种。
    (3)“最具有预见性的(或定向的)”:基因工程育种。
    (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
    24.并不是所有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
    (1)红细胞:血浆。
    (2)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
    (3)淋巴细胞:淋巴或血浆。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25.关注神经调节易混点
    (1)产生感觉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①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整时能产生感觉。
    ②切记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2)动作电位的产生不一定是一次刺激引起的: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26.关注血糖调节易混点
    (1)正确认识肌糖原:只为骨骼肌提供能量,不补充血糖。
    (2)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体内都缺乏胰岛素:
    ①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终生注射胰岛素治疗。
    ②Ⅱ型糖尿病: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并没有下降。
    27.4类“调节”的规范表述
    (1)神经调节——仅涉及反射弧,其信号仅涉及“电信号”和“神经递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
    (2)体液调节——仅涉及“体液传递”,其信号分子只有“激素”等“化学物质”,不涉及电信号、递质等,如高浓度血糖→胰岛B细胞→胰岛素→靶细胞。
    (3)神经—体液调节——既涉及“电信号”与“神经递质”,又涉及“体液传递”,如寒冷刺激一皮肤感受器→下丘脑→肾上腺(此前为神经调节,此后为体液调节)→肾上腺素→靶细胞。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笼统描述某稳态维持的调节模式时常概括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均涉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8.牢记“渗透压”的3个关键句
    句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多少而不是质量大小,如10%质量浓度的葡萄糖与蔗糖溶液。前者渗透压大于后者。
    句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句3: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细胞内液渗透压则主要与K+有关)。
    29.理清三大平衡调节涉及的激素
    (1)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均可促进代谢产热)。
    (2)血糖调节:唯一降血糖激素——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3)水平衡调节:抗利尿激素——产自下丘脑,释放自垂体,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效应为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30.区分“3类免疫”与“4类细胞”
    (1)3类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强调先天具有、针对所有“病原体”,由第一、第二道防线参与;体液免疫——强调“抗体”参战,针对“细胞外的抗原”;细胞免疫——强调“效应T细胞”参战,针对“细胞内的抗原”或“细胞自身”。
    (2)4类细胞——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及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有①吞噬细胞、②B细胞、③T细胞、④浆细胞、⑤效应T细胞、⑥记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①②③⑤⑥,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②③⑤⑥。④是唯一的不具有识别抗原作用的免疫细胞,此外,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
    31.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部作用不同
    (1)尖端:产生生长素;感受光刺激,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
    (2)尖端下部:生长和弯曲部位。
    32.极性运输≠横向运输
    (1)极性运输。
    ①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②主动运输,与光照无关。
    (2)横向运输。
    ①向光侧→背光侧;②远地侧→近地侧。
    33.关注果实发育、成熟、脱落及种子萌发与休眠等生理现象
    促进果实“发育”的植物激素为生长素和赤霉素,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为乙烯,促进果实脱落的植物激素为脱落酸,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植物激素为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延长种子休眠期的植物激素为脱落酸。
    34.辨析种群增长“S”型曲线与“J”型曲线的形成原因
    (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是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所致。
    (2)种群增长“J”型曲线是在理想条件下,即食物、空间充裕,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的条件下获得的。
    (3)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生存斗争(生存斗争中淘汰的个体)。
    35.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易错点
    (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认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
    (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范畴。
    (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36.群落演替类型判断中的“两看”
    (1)看起点条件。如果演替的起点无土壤条件或无生命体存在,则为初生演替;如果有土壤条件且含有一些生命体,则为次生演替。
    (2)看演替的起因。如果是人类活动(如弃耕农田)引起的演替,往往是次生演替;如果是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引起的演替,可能为初生演替。
    37.理清“细菌”的生态地位
    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根瘤菌等属于消费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38.区别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9.明确“粪便”中的能量归属
    (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2)粪便并没有被该动物吸收同化,其含有的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而是获得了植物的能量。
    40.物质循环中4种成分的判断技巧

    (1)看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2)确定生产者: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如D。
    (3)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3个“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C。
    (4)最后根据箭头指向,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41.把握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中的“方向”问题
    (1)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沿食物链(网)方向“一去不复返”,其经生产者“固定”太阳能进入生物群落,其“归宿”为以热能形式散失于系统中(注:能量形式得以转化,但仍“守恒”)。
    (2)物质循环是“循环”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接通循环回路的是“生产者”与“分解者”。
    (3)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发送信息的“信源”与接收信息的“信宿”能够“呼应”。
    42.牢记生态系统两类稳定性及其关键句
    (1)抵抗力稳定性:未遭破坏时,“抵抗干扰、维持原状”的能力,它与物种丰富度及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
    (2)恢复力稳定性:已遭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被破坏后恢复越困难。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3)某些营养结构极其简单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且遭破坏后,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