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1 反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展开6.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内容,共分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会如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对和时函数图象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通过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和比较,发现函数的自身规律,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八年级已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相关知识,对函数的概念和研究函数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经过对一次函数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悟,在此基础上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进一步积累探究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方法,为后续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好知识上和方法上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变化性质;
2. 会通过图象比较两个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
3.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中 K 的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法. 让学生共同讨论,并用类比推理的学习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复习引入 —— 新知探究 —— 巩固运用 —— 深入探究 —— 巩固提高 —— 拓展延伸 —— 课堂检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内容:让学生欣赏歌曲《悲伤双曲线》后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并引入新课.
教学策略:
让学生欣赏歌曲后,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加深对已学内容的再认知.然后引入新课,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是继续进行本节内容学习的重要知识储备.本环节利用欣赏歌曲的形式引入,力图通过新的形式,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点燃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环节: 新知探究
内容1: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内?
(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
教学策略:
1.本环节的问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引导.
2.对于问题(2),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图象进行细致的观察、类比、分析、交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从图象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形成知识系统.
3.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倾听他人的见解,让讨论在质疑、追问中进行.
设计意图:
本环节意在通过观察三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归纳、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在问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从对图象的直观观察开始,逐步上升到理性的分析,顺应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有效的问题引领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内容2:议一议
观察当=-2,-4,-6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它们又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策略:
前面已经对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此处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归纳、概括出时图象的共同特征,教师只需进行适时的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对时反比例函数图像特征的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探究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类比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上更加完善,在能力上逐步提高.
内容3:说一说
你能尝试着说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吗?
教学策略:
1.在具体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进一步上升到理性的概括、归纳.
2.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语言即使不规范、不完整,教师也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表扬,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使语言更加完善.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主要是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概括,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完整、规范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
内容:
1.下列函数的图象:①;②;③;④
在每一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减小的有 ;
随的增大而增大的有 .
2.已知点( 2, y1), ( 3, y2 )在反比例函数函数 的图象上,则y1 y2.
3.已知点A(x1, y1),B(x2, y2) 是反比例函数 ( k < 0 ) 图象上的两点,若
x1 <0< x2,则有y1 y2.
教学策略:
1.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题目的讲解,力争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2.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设计意图:
1.通过几个小题目的练习,及时运用、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2.课堂上让学生讲解展示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表达与倾听中,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夯实基础.
第四环节:深入探究
内容1:(1)若P、Q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两点,过点P、Q分别作x轴和y轴的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分别为与,则= ,= ,此时,与有什么关系?
(2)对于反比例函数 呢?S1、S2 又分别等于多少?S1、S2的值与常数k有什么关系?
(3)对于反比例函数结论成立吗?
教学策略:
1. 给出具体的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借助课件,探究与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
2.在前面探究的基础上,对于反比例函数 , ,放手给学生,充分利用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归纳、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矩形面积总等于,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给以适时的点拨和及时的总结.
设计意图:
如果直接探究函数,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先给出简单的反比例函数,,在探究了具体函数的基础上,再由特殊到一般,进一步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内容2:变一变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任取一点 P,过点 P作 x 轴的垂线(或平行线),连接OP,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和常数K有什么关系?
教学策略:
将问题直接抛给学生,类比前面探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探究,开阔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
第五环节: 巩固提高
内容:
1.如图,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 随着自变量的增大,矩形的面积(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
2.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M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垂直于x轴,垂足是点N,如果S△MON=2,则k的值为 .
教学策略:
两个题目都比较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展示,总结知识,提炼方法.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第六环节:拓展延伸
内容:
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比较、、的大小.
教学策略:
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点是否在同一象限内,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对于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对于时,让学生借助学案进行探究,进行讲解展示.
设计意图:
让学生掌握当几个点不在同一象限内时比较大小的方法,同时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第七环节:课堂检测
内容:
1.下列函数中,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 ;在图象所在象限内,的值随的增大而增大的有 .
(1) ;(2);(3);(4)
2.已知点A(-1,)、B(-2,)在双曲线上,则 (填“>、<或=”).
3.已知点A( x1, y1)、B( x2, y2)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两点,当x1 < x2 <0时, y1 < y2 ,则一次函数 y = -2x + k 的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
4.已知三个点A(-2, y1), B (-1, y2), C (3, y3)都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则y1、 y2 、y3的大小关系为 .
5.已知点P(x,y)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任意一点,PQ⊥x轴于Q,若
△POQ的面积为4,k的值是 .
教学策略:留给学生充足的检测时间后,出示答案,学生自评,然后小组互评,对于出错的内容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解决,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的检测,强化学生性质的理解,进一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小组间的互帮互助,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反思
新课标的要求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设计的每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完成,以便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学生八年级已经历过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索过程,由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对于一次函数图象的特殊性,使得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探索过程更加细致、全面.在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探索过程,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更全面的对函数进行观察和比较,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观察和概括的结论进行表达和描述.
2.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让学生来说,教学设计中关注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进行适时的引领和点拨,教学中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3.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总结时尽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习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然后让学生代表展示讲评,通过展示讲评了解学生对性质的理解程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暴露问题和认知差异,及时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从而及时调控教与学.上完本节课,教学目标能够完成,教学重难点也能逐个突破.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1.1 反比例函数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1.1 反比例函数优质教学设计,共9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三象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反比例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1 反比例函数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