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下面,我将从教材概述、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研说。一、教材概述《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的自读课。第四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要求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圈点批注,理清作者思路。而本课心理描写生动、自然,方法多样,作者也是以心理活动的变化为线索,写出了自己冒险—历险—脱险的人生经历。文章结尾的人生感悟,自然生发,触动心灵,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目标的定位上都具有指导意义。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没有太大问题,作者所写的爬悬崖的冒险经历也是自己孩提时代的事情,与学生的距离很近,便于理解,但是在通过抓关键词句复述课文上,还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完成起来相对困难,所以要提前帮助学生审题。在品析语言中,学生可以做简单的圈点批注,但是深入到语言内部,抓关键字,抓标点,具体分析人物心理,对于学生还是一个难点,需要老师带领,深入细致地进行归纳梳理,从而提炼出理性的、操作性强的方法,便于学生学以致用。三、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请大家看大屏幕:【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词句,学生复述故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例文中蕴含的优秀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词句,学生复述故事。以及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其中,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圈点批注,品析语言,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相关的教法和学法。四、教法学法【教法】 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本课我采用了问答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此,本课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五、教学过程:为了将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六环节着手:1.资料导入,引起兴趣 2.整体感知,复述文章3.品读“历险”,归纳方法 4.结合自身,畅谈启示5.文本小结,归纳梳理 6.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资料导入,引起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我的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蚊式双引擎侦察机图片,并讲述课文背景资料故事。这个背景资料是课文的删减部分,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最后一句: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学生自然会对故事中主人公童年经历产生兴趣,随即引出本文。该环节一方面能让学生能更完整的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起到设置悬念,引起兴趣的作用。2.整体感知,复述文章本环节,我在多媒体出示问题和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词语,试着复述这个故事。这个环节我训练学生初读文本,感知大意,并通过抓关键词句,帮助自己可以完整地复述课文。在学生默读之前,一定要先帮助学生审清题目,在默读的过程中进行关键词句的圈画,老师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板书心理变化的词语:犹豫、害怕、恐惧、骄傲、惊讶,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即冒险——历险——脱险,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3.品读“历险”,归纳方法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学生再读“历险”部分,圈点批注具体体现“我”“害怕”的语句,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心理描写的方法。这一环节我训练了学生圈点批注,深入品读的能力,指导归纳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对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形成一个理性的认识,便于以后写作时可以把心理写具体,从而学以致用。对于具体体现害怕的语句,学生找起来并不困难,但是就具体的语句深入进去,通过抓其中的关键词甚至标点来总结方法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带着孩子一点一点的去分析,比如这句话“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其中一个冒号,引出后面的语句就是亨特当时心里的真实的、具体的想法,这就是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再比如这句话“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其中就是通过“爬”“贴”“扒”“抓”以及其他孩子“站”这样的动词对比写出“我”的害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找到动词,表现人物心理,但是对于修饰动词的形容词以及副词却不敏感,我们可以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即老师朗读一下去掉这些形容词、副词之后的句子,让学生对比一下两者的变化,那么学生就会很快找到“缓慢”“尽可能”“紧紧”“偷偷”这样的形容词、副词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就是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 关于间接描写,还有“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发出嘘声。这句话。人物语言中的标点也可以表现人物心理,本句中的省略号可以让学生试着补出省略的内容,并追问:省略号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引导孩子关注标点。“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一句是环境描写,但是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心理有作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一个人心里害怕时,天色昏暗很显然比阳光明媚更让人恐惧,这也是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随着学生的分析,总结出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并进行这一环节的小结,引导孩子在写作中可以仿照这一方法,学以致用,将作文写具体。4. 结合自身,畅谈启示第四个环节是结合自身,畅谈启示。这一环节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在朗读中学生感悟文章主旨。出示问题,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一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理解了主旨之后,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谈一谈,在遇到了困难时也可以拆分困难,分解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会一步步走向预定的终点。我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习例文中蕴含的优秀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5. 文本小结,归纳梳理课堂进入尾声,我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整理本节课的课堂重难点,即心理活动的描写有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和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间接的心理描写又包括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和环境描写。文章启示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极具指导意义。6.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运用课上所学的心理描写1种方法,模拟下列三种情境中的一种,写一段心理描写,字数不少于200字。1.弱科考试,监考老师有事出去;2.老师误解,满心委屈;3.考试失利。多媒体出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练笔。学生们的练笔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王琪同学的练笔中,用直接心理描写写出了被误解后的震惊和委屈。张震同学的练笔中“步伐沉重,晃晃悠悠的走着,步履轻飘飘的,落不下地,整个人像是浮在虚空之中一般显得万分迷茫”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内心的沮丧和不知所措。宋佳同学的练笔中写道“成绩出来的那一刹那,天空顿时昏暗了下来。四处升起一种凄凉感,瑟瑟的风吹动布满灰尘的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周围人的话语和笑声仿佛隔了一千个光年的距离,像是鬼魅的耳语”,用环境描写烘托出内心的悲伤和失望。该环节通过练笔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课难点,使学生更快熟练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将写作方法灵活自如的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去,提高写作能力。六、教学评价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评价应当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评价:我认为这节课的优点在于:做到了针对学情,对症下药;方法明确,切实可行;学生为主,课堂高效。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语言还需更精炼,点拨更到位。时间有限,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通过本课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真正有效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地钻研,探究,提高教学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自由的课堂,才是好语文课堂,只有在孩子的个性张扬里才有语文,也只有在孩子的独创性里,语文才会真正熠熠生辉。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不足之处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