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考试时量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行辈(xíng) 缄默(jiān) 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B.蓦然(mó) 龟裂(guī) 展转反侧 偷偷摸摸
C.骠姚(piào) 砂砾(shuò) 花香鸟语 海枯石滥
D.连翘(qiáo) 两栖(qī) 戛然而止 大彻大悟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即使是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最爱你的永远还是你的父母!
B.冬奥会上,申雪赵宏博夺得中国花滑首金,他们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C.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在改革发展的新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敢于迎接任何前所未有的挑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战略和措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功。
B.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C.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缓大气污染、减少生态恶化的目的。
D.去湖南省博物馆看看吧,那里不仅有湘绣、陶瓷等展品,更有著名的马王堆汉墓展品,定能让你收获满满。
4.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社戏》这篇散文选自散文集《呐喊》,“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
C.写读后感重点要以“感”为主,可以适当引述,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感受要力求深入。
D.《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抒情议论,属于散文的范畴。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B.“为什么又吃苹果呢?”这小女孩喊道,“而且是又小又丑的苹果。”
C.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有《将星传奇》、《邓小平小道》、《我的父亲焦裕禄》等近十部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正在筹备中。
D.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③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④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⑤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①④③②⑥⑤ B.①②⑤④③⑥ C.③⑥②①④⑤ D.③⑥⑤④②①
7.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小石潭记》中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一扫千古愁云,表达豁达豪放的离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渺以及汹涌澎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源泉。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蒹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运用。
为响应“低碳生活进社区”的号召,学校初二年级发起“低碳生活,宣传有我”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理解“低碳”。低碳生活,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标。下列行为,你认为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2分)( )
①摆爱心义卖小摊,售卖二手书籍、二手玩具。
②赠送礼物时,精心准备多重塑料、纸质包装。
③建议广场舞成员同时打开10个扩音器,使音效最住。
④向家人提议,周末常带到户外进行炭火烧烤。
⑤购置新衣时,优先选用环保面料制成的衣物。
⑥出门时随手关闭电器电源。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⑤⑥
(2)拟写标语。为加大宣传效果,请你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为社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区宜讲。邻居刘叔叔认为,“低碳生活是大家的事,不差我一个。”作为社区义务宣讲员,你应该如何劝导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4分)
(一)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黄发垂髫(垂髫:指老人) B.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C.寻病终(寻:随即,不久) D.率妻子邑人(妻子:妻子儿女)
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忘路之远近
A.具答之 B.处处志之 C.何陋之有 D.水陆草木之花
1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D.问/今是何世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第①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
B.“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
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
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
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重送①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又同遭贬谪。
14.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诗歌,简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衣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带,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惜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进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面线的句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文章第⑨段面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60字以内》(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21.“杂交水稻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50多年来我一直心怀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要选育出高产、更高产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个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将杂交水稻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造福更多的老百姓。”这番话体现了袁隆平院士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当精神。
作为少年,我们在家庭、学校、社会中也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自己的担当经历,或者谈谈你对担当的看法。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套用本卷中的材料;
③文中不得出现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不少于600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解答】A.有误,“行辈”的“行”应读作“háng”,“消声匿迹”的“消”应为“销”。
B.有误,“龟裂”的“龟”应读作“jūn”,“展转反侧”的“展”应为“辗”。
C.有误,“砂砾”的“砾”应读作“lì”,“海枯石滥”的“滥”应为“烂”。
D.正确。
故选:D。
2.【解答】ABC.正确。
D.有误,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褒贬不一。
故选:D。
3.【解答】A.有误,“行动、战略和措施”语序不当,改为: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成功”;搭配不当,改为“积极成效”;
B.有误,一面对两面,改“成败”为“成功”;
C.有误,“减缓大气污染、减少生态恶化”搭配不当,改为“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D.正确。
故选:D。
4.【解答】ABD.正确;
B.有误,《社戏》是一篇小说,不是散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故选:B。
5.【解答】ABD.正确;
C.有误,书名号也起到停顿的作用,连续书名号之间的两个顿号应删去。
故选:C。
6.【解答】根据段意③句引出说明对象:大豆。应该为首句。
⑥句中的“也是”紧承③为第二句。
根据⑤句中的“新石器时代”“古书”“秦汉”可知其后三句是⑤④②。
①是末句,总结全段。
故选:D。
7.【解答】答案:
(1)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重点字:邃)
(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注意“涯”的书写)
(3)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注意“撼”的书写)
(4)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8.【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②中的“精心准备多重塑料、纸质包装”浪费资源,增加碳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要求;③中的“同时打开10个扩音器”浪费能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要求;据此,排除ACD。
故选:B。
(2)示例一:科技改变生活,低碳快乐你我;
示例二:选择低碳,绿色相伴。
(3)示例:刘叔叔,您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低碳生活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能更容易实现“低碳生活”,您说对不?
2、阅读(34分)
9.【解答】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有误,“垂髫”是指小孩;
BCD.正确。
故选:A。
10.【解答】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
A.代词; B.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C.宾语前置的标志; D.结构助词,“的”。
故选:D。
11.【解答】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停顿。
ACD.正确;
B.有误,正确停顿文“复行/数十步”。
故选:B。
12.【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应该是第②段;
BCD.正确。
故选:A。
13.【解答】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要词语有:阡陌,田间小路;交通,交错相通;相闻,互相听见。整句的意思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②重要词语有:今,如今;何世,什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整句的意思是: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14.【解答】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日暮江边送别的凄清伤感的画面。日落时分,江边送客,被贬的友人已乘舟远行,诗人独立江边,只闻猿猴悲啼,唯见江水茫茫。
15.【解答】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流露出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同时也表达出了恋恋不舍的惜别深情。
16.【解答】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17.【解答】示例:①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②通过“挨着”“连着”“窃窃私语”等词语,写出了父亲使用竹扁担劳作时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劳作时的艰辛,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达出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赞美和感动。
18【解答】要点: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19.【解答】示例:是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20.【解答】写出大地孕育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其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三、作文(40分)
21.【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请以“担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叙述你自己的担当经历,或者谈谈你对担当的思考和认识。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在生活中,人会因为某件事或某个瞬间懂得负起责任,学会担当。懂得担当,是一种成长。结合以上内容,围绕“担当”要有更深地感悟、体验、了解。要先确定主题,然后要结合历史与现实,深入挖掘素材,写出对其人其事的感受和思考,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现象,做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论证思路清晰。【解答】
用行动书写爱与担当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吾辈生于风云变幻之现世,困难与挫折随世俗之洪流席卷而来,时代之重任如雄伟高山亘于眼前,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之士当以行动书写爱与担当。
几百代腥风血雨,数千年漫漫征程,自古以来我们便不缺为了民族未来而赴汤蹈火的民族脊梁。如《论语》所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苏武鞠躬尽瘁,威逼利诱前毅然不屈,北海牧羊,寒冷冻不住信念;林则徐舍己为国展气节,虎门销烟,抛却福祸之虑。
“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放眼当下,属于我们的时代葳蕤蓬勃。新时代青年,应时刻怀揣笃笃之志向,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爱与担当。“敦煌女儿”樊锦诗,大漠谱壮丽诗篇;“天眼探空”南仁东,“蛟龙探海”徐芑南,渊博学识通前路。如鲁迅先生所言,我辈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林可辟平地,遇旷野可栽树木,遇沙漠可掘井泉。白云苍狗,风云变幻,而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所向披靡。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人心惶惶,无数英雄挺身而出。“人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身着白衣,心有锦缎”,医者,大爱无疆。“最美逆行者”们身着厚重防护服,坚守在这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坚毅之气如劲风穿堂,掷地金石般的承诺与信念,荡气回肠!“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强忍泪水,他们放弃与亲人团聚,将孤独化为力量;青春年华,她们剪去长发,将坚守做到极致。“敢医敢言”钟南山院士巍然坐镇于防疫最前线,给全国人民吃下一颗定心丸。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吾辈之榜样如烁烁明星闪耀于眼前,国之重任,终会落在我们的肩上。且将凌云之志、九渊之毅化作满腔热血,用行动书写爱与担当!
【点评】文章是一篇议论文,以“用行动书写爱与担当”为中心论点,论点明确,行文荡气回肠。起笔纵横时空,提出论点。列举大量事例并分析,层次分明,论述有理有据。结尾紧扣论点,情绪饱满激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填空,名著阅读,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完成下面的综合性学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乡镇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乡镇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