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韵律,背诵本词。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深切感受黍离之悲。(重点)
学习词中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的艺术手法。(难点)
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忧国伤时、抚今追昔的哀思。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
天下三分明月夜 , 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姜夔(约 1155—约 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姜夔与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为文字交,诗词皆卓然成家。词风清丽典雅,以冷香幽韵和瘦骨逸神独擅胜场,为清代浙派词人所尊奉。他深谙音律,集中十七首自度曲,都旁缀音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代词乐资料。著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1127年,“靖康之变”后,在北宋的半边废墟上重建的南宋,是一个更加虚弱的王朝,金兵频繁发动的大规模南侵,使它长期面临着覆亡的严重危机。 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侵,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淳熙三年冬至日,姜夔路过扬州,虽然已过十五年,扬州城内还是劫后的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于是写下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
广陵、维扬、江都、芜城、吴州、邗(hán) 、南兖(yǎn)州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听名家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节奏,感受意境,初步体味作者情感。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麦。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夜雪初霁,荞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逐句翻译,读懂本词大意。
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这首词上、下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上片:纪行写景下片:伤今怀古
1、何谓“黍离之悲”?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黍离》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诗作写西周灭亡后,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昔日繁华的宫殿已经夷为平地,荒废成了庄稼地,长了禾黍,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后人把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称为“黍离之悲”。
2.词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黍离之悲”?围绕这个词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1)“空城”,指空空荡荡,冷寂萧条之城,这两个字高度凝练地再现了战乱之后的扬州城的荒凉衰败之景,表达一种故国之思与今昔之感。“空城”与开头的“名都”“佳处”形成强烈对比,而且由此生发下片词意,实为全篇枢纽所在。
(2)围绕“空城”作者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渐黄昏,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红药听到——清角吹寒 想到——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请你怀着作者的痛惜伤感之情,朗读本词。
要求独立思考,可炼字,可品意,可赏情,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从艺术手法、语言锤炼等方面,赏析作者是如何来表现“黍离之悲”的?
小组内讨论交流,归纳要点,记录下存疑之处。
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教师点评。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借用典故,虚实结合,今昔对比。“过春风十里”是用典,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今日的萧条冷落。一盛一衰,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进一步表现诗人的黍离之悲。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以声衬悲,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用听觉写触觉,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句中“寒”字有何妙处?
“寒”字一语双关,不仅指号角声的凄清,还指天气寒冷,更指作者内心的寒冷。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A、借用典故,对比反衬。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所写是明月当空,萧笙聒耳,何等热闹;而姜词所写却是冷月浸在冬至日的水里,寂静无声,何等冷清,昔盛今衰对比鲜明。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仍有,但“玉人吹箫”的繁华之景却没有了,以乐景衬哀情,倍增今日之凄清。通过对比反衬,把“黍离之悲”渲染的愈加浓烈。
B、通感的修辞手法与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但词人却借通感之法,用触觉感受之“冷”与听觉感受之“无声”来展示视觉所见之月,移情于物,描绘了一个疏淡清冷、凄寂萧条的意境:一轮凄冷的孤月悄然无声地倒映在动荡的水波之中。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作者借月这一意象,营造了凄清感伤的气氛,寄托了悲怆之情、“黍离”之悲。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以景结情,故意虚写(想象)。写那桥边的红芍药花,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不禁质问:(你)一年年为谁开得那样艳丽?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照应上片的“空城”,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
找出词中所有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①表崇拜之情;②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③又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反而使词更沉郁,内容更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结合全词,概括“黍离之悲”的内涵。
1.对扬州昔日繁华景象的追忆与怀念。 2.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3.对战争和侵略者的厌恶。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
1.移情入景,乐景写哀
3.巧于用典,活于用典
2.今昔对比、虚实结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扬州慢》姜夔,识其人,自胡马窥江去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瘦西湖,扬州慢,二看作者姜夔,江湖雅士,三看背景,小结全词,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2 *扬州慢(淮左名都)课文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慢词介绍,走进词人姜夔,低沉悲凉,扬州慢,熟语误用的主要毛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