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优秀同步测试题
展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知识清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诵读理解
1、字词
⑴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官,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属巫洲,治所在今湖南怀化黔阳县。
⑵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甚至啼血。
⑶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⑷与:给。
⑸随风:一作“随君”。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译文
杨花都凋谢了,只有杜鹃在声声哀啼,
我得知你被贬到龙标,跋涉五溪。
我把愁心托付给明月,
与风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2、写作背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这从李白集中另两首诗的标题《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可以推见。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说他“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可见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龙标即今湖南省芷江县。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3、文体知识
(1)体裁:七言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2)题材:赠别诗。
三、主要内容
1、写景兼点时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叙事。“过五溪”,点明王昌龄跋涉穷山恶水,到达龙标。五溪一带,当时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深水急,交通十分困难,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此句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深切关怀王昌龄安危之情,已力透纸背。
3、抒情。第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无人理解。似乎只有月亮才是真正的知音。“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好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四、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2、拟人、想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有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想象奇特,无知无情的明月竟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
五、思想感情:
1、诗歌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1)对友人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以及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2)恳切的思念、热诚的关怀和对好友由衷的劝勉、宽慰。
2、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关键词:愁心
对友人遭遇的深刻忧虑、同情,以及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
六、语言赏析
1、炼字角度。
(1)尽:点明时令,含有飘零之感。
(2)过:经过,既写出了朋友被贬地之偏远、道路之艰难,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3)闻道:听说,写出诗人得知朋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4)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含蓄表现了诗人对了朋友的不幸的关切和痛惜之情。
2、意象角度: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①“杨花”象征离散、漂泊,是漂泊无依的形象。
②“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传说蜀地君主杜宇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魄。子规象征离别、哀怨、思归等,是啼鸣哀伤的形象。
③“龙标”“五溪”在当时都是偏远之地。
借飘忽不定的杨花和鸣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两个意象,点明时节是暮春,烘托凄凉哀怨的氛围,寄寓慨叹飘零、感伤离恨的特定心境。
借“龙标”“五溪”两偏远的地名,含蓄表现了诗人对了朋友的不幸的关切和痛惜之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月”在传统文化中寄托着思念、思乡、离别等情感。
“愁心”给意象赋予忧郁的色彩。
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把自己的“愁心”带到夜郎之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2、易考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通过想象,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把自己的“愁心”带到夜郎之西,抒发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同情与关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精品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诵读理解,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寓意,难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精品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诵读理解,文学常识,主要内容,人物描写,思想感情,难点探究,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精品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诵读理解,文学常识,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感情,语言特点,难点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