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中的关键一步是什么( )
A. 直立行走 B. 运用天然工具 C. 脑容量的扩大 D. 产生语言和意识
2. 如图是人的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各选项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精子 B. ②-卵巢 C. ③-受精卵 D. ④-分娩
3. 下列与青春期有关的叙述或建议,错误的是( )
A.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B. 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相同
C. 遇到挫折应多向家长或老师诉说,寻求帮助
D.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 营养物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胡萝卜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B.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C.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5. 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脂肪的酶 B. 在②开始消化淀粉
C. ③既能分泌消化液,又能分泌激素 D. ④是吸收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主要场所
6. 如图表示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能发生气体交换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③和④
7. 如图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A和D属于静脉
B. 从A→C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
C. 从F→D血液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多
D. 甲图中B处的氧气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乙图中E处
8. 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 B. 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 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 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
9. 2020年5月,我国登山队再次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定了珠峰的最新高度,为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登山队员们事先进行高原训练, 使血液运氧能力提高。训练后血液中增多的成分是()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0.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如下列图示,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 )
A. B.
C. D.
11. 图为血液流经某器官时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若b表示肺,则a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B. 若b代表心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 若b代表小肠,则c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D. 若b代表肾脏,则c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12. 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
A.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 B.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C.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 D. 血小板、全血、血浆、红细胞
13. 血液流经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14. 炎热的夏天,人喝水量增大,但排尿量却没有增加,此时人体水分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
A. 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 C. 泌尿系统 D. 皮肤
15. 血液进入肾脏后流经的途径是( )
A.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肾静脉
B. 肾动脉→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C.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静脉→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
D.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静脉
16. 户外旅行时,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和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
A. 虹膜、鼓膜 B. 视网膜、耳蜗 C. 晶状体、半规管 D. 瞳孔、听小骨
17. 下列分别是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甲和丁 B. 甲和丙 C. 乙和丁 D. 乙和丙
18. 小刚来到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演了,他进入放映厅时,瞳孔发生了什么变化( )
A. 瞳孔变大,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 B. 瞳孔变小,进入眼球的光线减少
C. 瞳孔变大,进入眼球的光线减少 D. 瞳孔变小,进入眼球的光线增多
19. “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是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声波传入人耳的顺序是( )
A.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B. 外耳道→耳蜗→听小骨→鼓膜→听觉神经
C.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
D. 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觉神经
20. 如图表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 叙述错误的是( )
A. 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B. 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 若④受损,则有感觉但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D. 若②受损,则无感觉但能发生膝跳反射
21.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侏儒症 B.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C. 听到上课铃声迅速回教室是简单的反射 D. 反射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基本方式
22. 下列生命现象与激素调节无关的是( )
A. 血糖含量保持稳定 B. 激动时面红耳赤 C. 睡梦中拍打蚊子 D. 青春期中身体突增
23. 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小学生要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24. 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该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B. 神经中枢在脑干
C. 效应器为唾液腺
D. 属于条件(复杂)反射
25.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 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 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26. 结合如图分析作答:
(1)图二③和④中主要的有机物消化过程对应图一中曲线 ______ (填字母),该营养物质最终被分解成 ______ ,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 ______ 。
(2)牙龈出血,你会选择多吃图二中 ______ (填序号)的食物。
(3)食物的主要消化场所是 ______ (填图一中字母),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 ______ (任写两条)。
27. 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 ______ 。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 ______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 ______ 交换,这充分体现了 ______ 的生物学观点。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 ______ 气体含量增加。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 ______ 应处于 ______ 状态。
28. 如图是一个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④是 ______ 。
(2)肾单位由肾小球和 ______ 、 ______ 构成。(填标号)。
(3)流出肾脏的血与流入肾脏的血相比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______ 。
(4)若在某病人的尿检单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为图中的 ______ 。
(5)若某人最近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两倍,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 。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这是因为 ______ 在发挥作用。
29.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亚平老师将冰墩墩直着抛向了叶光富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 ______ ] ______ 和[D]的折射作用,在[ ______ ] ______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 ______ 反射。其中完成“听的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______ ] ______ 。
(3)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及箭头写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 ______ 。
(4)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需要依靠舱内的扶手固定自己,保持“站立”姿势,给我们上课。而在地球上的我们,维持身体平衡主要依靠图中[ ______ ] ______ 的调节功能。
(5)小宇同学在观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时,他激动万分,此时他的大脑皮层特别兴奋,促使体内的 ______ 含量增加,进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 ______ 的调节,但也受 ______ 调节的影响。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0. 入冬以来,随着气温下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开来: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各地医院输液室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
(1)小伟最近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经诊断为肺炎,医生建议注射抗生素,输液时护士用一个橡皮管在他手背针刺部位上方(近心端)15厘米处捆扎起来。此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药物首先到达图2中心脏的[______]______,如果到达肺部,则需经过的途径是左臂静脉→______→肺(用图2中序号和箭头表示)。
(2)检验科医生镜检小伟的血涂片(图3)时,看到的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这两种血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______。
(3)小伟心脏四个腔室中,[______]______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体现了 ______的特点。
(4)在小伟体内,流静脉血的血管有 ______。(用图2中的数字表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1. 目前,多地“禁酒令”升级,从午间禁酒到“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升级,提高了党政机关的工作效率。国家新颁布的交通法规还规定,酒后驾驶不仅扣12分还有其他处罚。为什么这么严格实施“禁酒令”呢?
林子总结如下:
(1)酒后出现“走路不稳”现象,说明酒精使 ______ 麻醉。
(2)酒后出现“说话不清”现象,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 ______ 中枢中毒。
(3)酒后出现“幻觉”现象,说明酒精使大脑皮层的 ______ 中枢中毒。
(4)酒后出现“思维混乱,失去知觉”现象,说明酒精已经使整个 ______ 中毒。
因此,林子的猜想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 ______ 。
但是,林子的爸爸是多年的司机,对此却不以为然,为了说服爸爸,林子和爸爸一起做了一个“测定反应速度”的实验。实验操作如图,实验结果如下表:
测定次数
A不饮酒
B饮一杯啤酒
C饮两瓶啤酒
第一次
24.4
27.2
48.7
注:表中测量值为林子松开直尺后,爸爸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直尺时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单位为厘米(cm)
第二次
25.5
29.2
53.0
第三次
25.1
30
51.3
测量平均值
25
28.8
51
请分析回答:
(5)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 ______ ,人的反应速度越 ______ 。
(6)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 ______ 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
(7)这个实验属于反射活动吗? ______ 。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能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古猿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因此,从森林古猿进化成人中的关键一步是直立行走.
故选:A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进化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的意义.
2.【答案】D
【解析】
【解答】
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示精子、②表示卵巢、③表示受精卵、④表示受精,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
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3.【答案】B
【解析】解:A、进入青春期后,男生和女生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这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确。
B、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晚于女生2年,故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不同。错误。
C、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增强,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些事情不愿跟家长交流,我们遇到挫折应多向家长或老师诉说,寻求帮助。正确。
D、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正确。
故选:B。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4.【答案】A
【解析】解:A、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胡萝卜中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错误
B、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正确
C、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正确
D、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正确
故选:A。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熟练掌握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消化系统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小肠的结构特点及各种消化腺的作用。
【解答】
图示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图中,①是肝脏,②是胃,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流入小肠后,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错误;
B.②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但不能消化淀粉,淀粉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B错误;
C.③是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淀粉、脂肪、蛋白质;胰腺上有胰岛,还能分泌激素胰岛素,C正确;
D.④是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蛋白质在小肠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场所,不能吸收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解:如图所示: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④组织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血液与组织细胞的交换。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组织内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选:D。
(1)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2)图示①是外界气体进出呼吸道;②肺的通气,是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互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知识点即可解答。
7.【答案】D
【解析】解:A、A表示肺动脉,D体静脉,A错误;
B、从A→C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错误;
C、从F→D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C错误;
D、甲图中B处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动脉血,会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乙图中E处,供给组织细胞,D正确。
故选:D。
图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A表示肺动脉、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肺静脉、D体静脉、E组织里的毛细血管、F体动脉,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原理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学考)的重点内容.
8.【答案】B
【解析】解: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错误;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正确;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错误;
D、AD段曲线表示在10秒内呼吸3次,可见该同学在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D错误。
故选:B。
图是肺容积变化曲线图,A→B肺容量变大,B→C肺容量变小。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
9.【答案】A
【解析】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一般较高,从而能增强血液对氧的运输,使机体能适应空气稀薄的环境。
故选:A。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知道血细胞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故选:C。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关键点: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
11.【答案】C
【解析】解:A、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在b处发生的是血液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即a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流经器官b后变成了动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B、若b代表心脏,则a血管可能是上、下腔静脉或肺静脉,c血管可能是肺动脉或主动脉;而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主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C、若b代表小肠,则从a血管流入小肠的动脉血与小肠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变成了从c血管流出的静脉血.故符合题意.
D、若b代表肾脏,则血液在b进行了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了,但同时血液中的氧气也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因此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是静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根据图示中箭头所示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a是动脉血管,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血管.
此题考查了血液流经不同器官的毛细血管时成分的变化.
12.【答案】B
【解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是缺乏血小板,贫血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数量过少,大面积烧伤皮肤受损导致血浆过少,创伤性失血主要是血液总量过少。因此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的血液成分是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
故选:B。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输血的原则。解答时可以从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贫血、创伤性失血、大面积烧伤、血小板功能低下的患者的主要成因。
13.【答案】C
【解析】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所以血液流经③肾和①肺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
故选:C。
人体排泄的三条途径,即:
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
②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③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据此解答。
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
14.【答案】D
【解析】解: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三个过程一个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另一个是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第三个是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在这个三个过程中水分的排出都有,水分的排出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而在炎热的夏天,人的饮水量增加,人体为了降温排出了大量的汗液,所以有一部分水分是以汗液的形式被排出了,而冬季人体的排汗量极少,故炎热的夏天,人喝水量增大,但排尿量却没有增加,此时人体水分排泄的主要途径是皮肤。
故选:D。
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熟记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肾脏的血液循环,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后,两次分支形成毛细血管。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血液循环,它是理解尿形成过程的基础。同学们注意结合肾单位结构图理清楚。
【解答】
肾动脉进入肾脏,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再分支成毛细血管,缠绕在肾小管外面,然后再汇集成肾静脉。
A:正确的肾血液循环过程,符合题意;
B:肾小球应位于入球小动脉之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应位于肾静脉之前,不合题意;
C: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应位于肾静脉之前,不合题意;
D: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应位于入球小动脉之后,不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解:视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
听觉的形成是这样的: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
故选:B。
某同学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并迅速寻找避雨地点,这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形成以及神经系统的调节是分不开的。
电闪是看见的,与视觉有关;雷鸣是听到的,与听觉有关;产生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产生听觉的感受器是耳蜗。
17.【答案】B
【解析】解:甲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前方,因此表示近视眼,乙光线汇聚在视网膜后方,表示远视眼;丙表示近视眼的矫正,丁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因此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方法的是甲和丙。
故选:B。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18.【答案】A
【解析】解: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大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小的。当人走进电影院时,由于电影院里的光线比外界光线要弱得多,所以瞳孔由小变大,增加光线进入量,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
故选:A。
眼球的结构如图所示: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
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
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
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
睫状体能够调节4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
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19.【答案】C
【解析】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故选:C。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反射活动是由反射弧完成的,如图所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本题考查膝跳反射,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B.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AB正确;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④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但是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C正确;
D.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一个人②传入神经受损,其他环节正常。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不再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神经纤维传到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D错误。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激素的异常,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在人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解答】
A、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侏儒症,A错误;
B、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B正确;
C、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是,出生以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C错误;
D、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错误。
故选:B。
22.【答案】C
【解析】解:A、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使得血糖的浓度保持稳定,A不符合题;
B、激动时面红耳赤,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B不符合题意;
C、睡梦中拍打蚊子是神经调节的结果,与激素的调节无关,C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所以青春期中身体突增与激素调节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的调节直接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可依据具体的实例掌握。
23.【答案】B
【解析】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
故选:B。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熟记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解答】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A.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A正确;
B.人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脑干,B正确;
C.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所以,这一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C正确;
D.吃酸梅时,唾液分泌量增加,是人生来就有的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的简单(非条件)反射,不属于复杂(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D。
25.【答案】C
【解析】解: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C、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破坏环境,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6.【答案】Z 氨基酸 胃液、胰液和肠液 ② D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解析】解:(1)图二中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蛋白质从胃开始被初步消化,所以对应的是图一中的Z曲线,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可见参与蛋白质消化的消化液包括胃液、胰液和肠液。
(2)牙龈出血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疾病。长期摄入不足或腹泻、呕吐等情况,都可造成缺乏维生素C,使胶原蛋白不能正常合成导致细胞连接障碍,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从而引起皮下黏膜出血。由“平衡膳食宝塔”可以看出,需要补充②层食物,因为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较多。
(3)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
(1)Z;氨基酸;胃液、胰液和肠液
(2)②;
(3)D;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观图可知:图一:表示的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X曲线从口腔就开始下降,表示是淀粉的消化。Z曲线从胃开始下降,表示是蛋白质的消化。Y曲线上升的最晚,从胃后边的D小肠才开始下降,表示的是脂肪的消化。图二:“膳食宝塔”由下往上①层为谷物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②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③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④层为奶制品、豆制品,③④层主要提供蛋白质;⑤层为油脂类。据此解答。
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示意图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7.【答案】1 肺 2 呼吸道 清洁 一 气体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二氧化碳 氧气 膈肌 收缩
【解析】解:(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这充分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图二中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a是二氧化碳,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3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故答案为:(1)1肺;2呼吸道;清洁
(2)一;气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3)二氧化碳;氧气
(4)膈肌;收缩
图一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图中1肺,2呼吸道,3膈肌,其中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图(二)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8.【答案】出球小动脉 ① ② 尿素和氧气 肾小球 肾小管 膀胱
【解析】解:(1)图中④是出球小动脉。
(2)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①肾小囊和②肾小管组成。
(3)血液通过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这样从肾静脉中流出的血液尿素的含量就大大减少了,无机盐的含量也相对减少。由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氧气,因此血液由含氧丰富动脉血变成含氧少静脉血。
(4)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若在某病人的尿检单中,发现了较多的蛋白质和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结构在图中的肾小球。
(5)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原尿中的大部分水,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原尿中大部分水不能重吸收回血液,导致尿量增多。因此“若某人最近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两倍”,则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管。
(6)膀胱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因此虽然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人体排尿是间断的。
故答案为:
(1)出球小动脉
(2)①;②
(3)尿素和氧气
(4)肾小球
(5)肾小管
(6)膀胱
图中①肾小囊、②肾小管、③入球小动脉、④出球小动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29.【答案】A 晶状体 B 视网膜 条件(复杂) ④ 视网膜 G→H→I ⑦ 小脑 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 激素
【解析】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条件(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的懂,看的明白,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参与该反射的感受器是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3)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北京主会场的同学们热烈鼓掌。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B视网膜(视觉觉感受器)→C听视神经→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⑧下行神经纤维→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上肢的有关肌肉)。
(4)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5)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收缩有力,以应对紧张情况,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
故答案为:(1)A晶状体;B视网膜
(2)条件(复杂);④耳蜗
(3)G→H→I
(4)⑦小脑
(5)肾上腺素;神经系统;激素
由图可知:图中A晶状体,B视网膜,C视神经,D玻璃体,E感受器,F传入神经,G神经中枢,H传出神经,I效应器。①外耳道,②鼓膜,③听小骨,④耳蜗,⑤听神经,⑥大脑,⑦小脑,⑧下行神经纤维。
眼球、耳、脑、反射弧的结构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结构示意图掌握。
30.【答案】(1)b静脉; 6右心房; 3→6→8→2。
(2)b红细胞; c白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3)7左心室;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2、3、9。
【解析】解:(1)图1中,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是动脉,从分支流向主干的是静脉,所以a是动脉血管、b是静脉血管。输液时,护士用针刺入小伟的手背血管,此时,针刺入的血管是图1中的b静脉。血液循环途径如下:
左臂静脉注射抗生素后,抗生素到达肺的途径是:左臂静脉→3上腔静脉→6右心房→8右心室→2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因此,药物首先到达图2中心脏的6右心房。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中b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白细胞的体积最大,且有细胞核;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数量较少,无细胞核。因此,红细胞与白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3)心脏有四个腔,其中7左心室的壁最厚,为体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4)1主动脉流动脉血,2肺动脉流静脉血,3上腔静脉流静脉血,4肺静脉流动脉血,9下腔静脉流静脉血。
故答案为:
(1)b静脉;6右心房;3→6→8→2。
(2)b红细胞;c白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3)7左心室;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2、3、9。
1、图1中:a是动脉、b是静脉、c是毛细血管。
2、图2中:1主动脉、2肺动脉、3上腔静脉、4肺静脉、5左心房、6右心房、7左心室、8右心室、9下腔静脉。
3、图3中: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31.【答案】小脑 语言 视觉或听觉 大脑皮层 下降 大 慢 测量的对象(人数)或次数 属于 反射弧
【解析】解:(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
(2)说话是由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控制的,“说话不清”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
(3)视觉是由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控制的,听觉是由听觉中枢控制的,“幻觉”现象出现说明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听觉中枢中毒。
(4)“思维混乱,失去知觉”现象出现说明酒精已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人饮酒后神志不清,使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
(5)实验的结果是: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饮酒对反应速度有影响,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6)实验中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实验误差太大,具有偶然性。测量数据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可以通过增加测量的对象和次数来改进实验,增强可信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因此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只对爸爸一人进行了测量。
(7)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本实验属于反射活动,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故答案为:
(1)小脑;
(2)语言;
(3)视觉或听觉;
(4)大脑皮层;下降
(5)大;慢;
(6)测量的对象(人数)或次数;
(7)属于;反射弧。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2、从表格中看出喝酒后,测量值明显增大。因此,实验结果表明: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测量值越大,人的反应速度越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醉酒的危害以及脑的功能。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