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和土壤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8页。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课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
2.明确大尺度、中尺度植被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明确小尺度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了解土壤的概念。
5.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6.明确人类活动对土壤有何影响。
7.观察不同的土壤剖面,分析其共性与差异。
【重点关注】
1.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3.荒漠植被 4.太阳辐射 5.水分条件 6.垂直分带
7.成土母质 8.有机层 9.腐殖质层 10.淋溶层 11.淀积层
12.母质层和母岩层
【知识清单】
一、主要植被:
1.植被:
(1)含义: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 群落的总称。
(2)分类:植被分为 植被和 植被。
①自然植被有 、草原、 、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②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 、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2.森林:
(1)分布:一般分布于湿润和 地区。
(2)类型:可分为 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等。
①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 ,群落结构复杂。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 ,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 ,以减少水分及能量丧失。
④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 、杉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3.草原:
(1)分布:一般分布于半湿润, 地区。
(2)类型:热带草原、 草原等。
①热带草原:以 草本植物为主,零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②温带草原:多年生 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4.荒漠:
(1)分布:一般分布于 地区,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
(2)显著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 。
二、植被与环境:
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影响到植物的 ,生活机能、分布。
(2) 植物依赖于所生活的 。
2. 大尺度上的植被与环境: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 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
(1) 气候带: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 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2) 植被: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 分布。
(3)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 、荒漠。
3.中尺度上的植被与环境:在中尺度上,受 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1)气候带: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2)植被:与气候带相应,植被出现 分带现象。
4.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
(1)植被 ,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2) 植被,可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土壤:
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 、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三、 成土因素:
1.自然因素:
(一)成土母质:
①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长期作用下形成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化学性质
②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③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 。如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地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而硅、钠、钾的含量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二)气候:
①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②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直接影响土壤 的形成和发展。
③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三) 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活跃的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四)其他因素:
1.地形: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层较 。在平坦的地方,土层 。
2.时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 。
2.人类活动
(1)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 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溃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四、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 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
①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为主。
②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 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③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 ,色泽较淡。
④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 、积累的层次。
⑤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 ,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课上检测】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稀树草原带 D.亚寒带叶林带
2.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非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面四幅图为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植被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B.②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常年降水丰富
C.③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常年温度较高D.④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上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草甸
5.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7.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8.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9.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底土层 D.④为心土层
【知识清单答案】
一、 1. (1)植物 (2)自然、人工 ① 森林 、荒漠 ② 人工林 2.森林
2.(1)半湿润 (2)热带、亚寒带①丰富②常绿③落叶④松
3.(1)半干旱(2)温带①旱生②草本
4. (1) 干旱 (2)简单
二、1.(1)形态 (2)环境 2.气候 (1)递减 (2)带状 (3)草原
3.地形 (1)水热(2)垂直4.(1)减少(2)恢复
1.肥力2.水分
三、1.(一)①物理②细、粗③养分(二)①气候②肥力③低温
(三) 最 (四) 1. 薄、深厚2.成熟3.(1)高产(2)退化
四、1.纵断2.
① 有机质 ② 暗色 ③ 低 ④ 沉淀 ⑤ 物质基础
【课上检测答案】
1.C 读图可以看到,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热带稀树草原带。
2.B 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A A.①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终年高温,降水丰沛,A对
B.②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夏季温和、短促; 冬季寒冷、漫长。降水少,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
C.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
D.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D错。
4.C 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脉垂直自然带谱的植被分布类似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到高纬的典型植被大致依次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大陆的东岸),与图中山坡自然植被对比可知,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原生针叶林,但其上方没有原生落叶阔叶林,说明原来有的而现在完全缺失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
5.D 据材料可知,原来有而现在完全缺失,应当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滥伐等,原来的植被遭受破坏,而产生现在的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是自然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不会造成该植被的缺失,故D项正确。
6.C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7.C 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8.C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9.C 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10.D 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心土层、⑤为底土层、⑥为母岩层。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复习课 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特点。
2.明确大尺度、中尺度植被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明确小尺度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了解土壤的概念。
5.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6.明确人类活动对土壤有何影响。
7.观察不同的土壤剖面,分析其共性与差异。
【重点关注】
1.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2.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3.荒漠植被 4.太阳辐射 5.水分条件 6.垂直分带
7.成土母质 8.有机层 9.腐殖质层 10.淋溶层 11.淀积层
12.母质层和母岩层
【知识清单】
一、主要植被:
1.植被:
(1)含义: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 群落的总称。
(2)分类:植被分为 植被和 植被。
①自然植被有 、草原、 、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
②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 、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2.森林:
(1)分布:一般分布于湿润和 地区。
(2)类型:可分为 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等。
①热带雨林: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 ,群落结构复杂。
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 ,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秋季陆续进入果期。
③温带落叶阔叶林:乔木一般具有宽阔的叶片,夏季盛叶,冬季 ,以减少水分及能量丧失。
④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 、杉植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3.草原:
(1)分布:一般分布于半湿润, 地区。
(2)类型:热带草原、 草原等。
①热带草原:以 草本植物为主,零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
②温带草原:多年生 植物群落,通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4.荒漠:
(1)分布:一般分布于 地区,可分为热带荒漠、温带荒漠等。
(2)显著特点: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 。
二、植被与环境:
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 环境影响到植物的 ,生活机能、分布。
(2) 植物依赖于所生活的 。
2. 大尺度上的植被与环境: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决定于 条件,特别是其中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以及二者的组合状况。
(1) 气候带:由于太阳辐射提供给地球的热量,有从赤道向两极 的规律性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带,
(2) 植被: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 分布。
(3)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各地水分条件不同,植被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森林依次变为 、荒漠。
3.中尺度上的植被与环境:在中尺度上,受 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1)气候带: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 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
(2)植被:与气候带相应,植被出现 分带现象。
4.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
(1)植被 ,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
(2) 植被,可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土壤:
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 、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三、 成土因素:
1.自然因素:
(一)成土母质:
①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物,成土母质在气候、生物长期作用下形成土壤,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化学性质
②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 ,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
③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 。如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地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而硅、钠、钾的含量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二)气候:
①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②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直接影响土壤 的形成和发展。
③ 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
(三) 生物: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活跃的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四)其他因素:
1.地形: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层较 。在平坦的地方,土层 。
2.时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 。
2.人类活动
(1)积极影响:人类活动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 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 ,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溃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
四、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 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2.土层:
①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为主。
②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 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③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 ,色泽较淡。
④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 、积累的层次。
⑤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 ,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
【课上检测】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 )
A.温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稀树草原带 D.亚寒带叶林带
2.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东非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下面四幅图为世界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植被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B.②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常年降水丰富
C.③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常年温度较高D.④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常年高温多雨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上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草甸
5.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6.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7.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及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有机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
B.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
C.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D.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8.关于气候与土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B.在寒冷条件下,有机质分解缓慢
C.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减弱
D.气候还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9.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读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底土层 D.④为心土层
【知识清单答案】
一、 1. (1)植物 (2)自然、人工 ① 森林 、荒漠 ② 人工林 2.森林
2.(1)半湿润 (2)热带、亚寒带①丰富②常绿③落叶④松
3.(1)半干旱(2)温带①旱生②草本
4. (1) 干旱 (2)简单
二、1.(1)形态 (2)环境 2.气候 (1)递减 (2)带状 (3)草原
3.地形 (1)水热(2)垂直4.(1)减少(2)恢复
1.肥力2.水分
三、1.(一)①物理②细、粗③养分(二)①气候②肥力③低温
(三) 最 (四) 1. 薄、深厚2.成熟3.(1)高产(2)退化
四、1.纵断2.
① 有机质 ② 暗色 ③ 低 ④ 沉淀 ⑤ 物质基础
【课上检测答案】
1.C 读图可以看到,该景观所反映的植被带是热带稀树草原带。
2.B 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东非高原,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
3.A A.①木质大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终年高温,降水丰沛,A对
B.②由单一树种构成的纯林,群落结构简单。——夏季温和、短促; 冬季寒冷、漫长。降水少,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
C.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春季萌叶抽枝;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季叶色转黄,树叶凋落;冬季则完全无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错。
D.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被——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D错。
4.C 考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脉垂直自然带谱的植被分布类似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到高纬的典型植被大致依次是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大陆的东岸),与图中山坡自然植被对比可知,存在原生常绿阔叶林、原生针叶林,但其上方没有原生落叶阔叶林,说明原来有的而现在完全缺失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
5.D 据材料可知,原来有而现在完全缺失,应当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砍滥伐等,原来的植被遭受破坏,而产生现在的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是自然因素,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不会造成该植被的缺失,故D项正确。
6.C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7.C 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硅的含量明显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
8.C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到热带雨林带,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
9.C 陡峭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阳坡的蒸发量相对较大,水分状况比阴坡差;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10.D ①为有机质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心土层、⑤为底土层、⑥为母岩层。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