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共10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复习课 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层次。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特点。
6.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7.通过对化石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
8.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重点关注】
1.天体系统的形成、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内部圈层及特点。 6.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
7.地层和化石及特点。 8.地球发展的历史。
【知识清单】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类型
组成
恒 星
气体,主要物质恒星是氢和氦
行 星
由 、气体等组成,如地球
星 云
由 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
彗 星
主要由 物质组成
流 星
由 等组成
1. 类型:
2 . 天体系统层次:
天体系统的层级从高到低(以地球所在天体系统为例):可观测宇宙— 系—太阳系— 系。
(一)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在 系以外,有许许多多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二) 太阳系与地月系:
1.太阳系组成:太阳、 、矮行星、 ,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
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
2.太阳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 %。
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位置:水星、 、地球、火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运动特征:① 性② 性③ 性
二、特殊行星——地球:
1. 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1)充足的 。
(2)恰到好处的大气 和大气 。
(3)适宜的 和 范围。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 ——人类的存在。
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能源:
① 、 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 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球环境的影响:
① 为地球上生物提供了 、 资源 。
②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 、 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四、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位置
表现
成因
太阳
光球层
光球层上的黑斑点
该区域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低,显得暗一些
色球层
色球层某些区域短时间内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色球层
喷射出弧状气体,像太阳的耳朵
太阳大气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日冕层
太阳大气抛射大量高能带日冕层电粒子流,好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
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表现
扰动
耀斑增多时,太阳辐射能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于扰地球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其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产生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极光
五.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震级
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一次地震,只有 个震级。
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个烈度。
2.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物质
共同点
纵波(P波)
、 、 物质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
而变化
横波(S波)
只能通过 物质
六、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界面
地震波传播特点
圈层特点
莫
霍
面
古登
堡面
传播速度比较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传播速度其中大陆地壳较 ,大洋地壳较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随深度 而不断加快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层,岩石部分熔融;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消失,纵波速度先减慢,后随深度增加速度加快
外核呈 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相互关系
圈
包裹地球的
层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厚度2000---3000千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 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 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
地球表层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 的圈层
八、 地层和化石:
(一)地层 :
1.地层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 状岩石或堆积物。
2.特征:保存有不同 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3.作用: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
(二)化石:
1.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 或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3. 特点: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 ,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
同或近似的化石。
3.作用:确定地层的 和 。
九、地球的演化史:
地质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演化
植物
动物
前寒武纪
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
出现
无
出现
蓝藻大爆发
显
生
宙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海陆格局多次变迁
早期海生 动物繁盛,中期出现 类, 后期出现 类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大片植物, 植物繁生
中生代
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动物盛行,鸟类出现
植物迅速发展
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动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
植物大发展
【课上检测】
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火星表面温度高 D.火星上大气稀薄
2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
2020年5月29日,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最大的耀斑,太阳表面也出现了新的黑子,这些现象可能意味着太阳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但此次耀斑对于地球几乎没有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伴随此次耀斑爆发而出现的新黑子( )
A.所在太阳大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B.大致和耀斑活动同步
C.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上 D.属于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的产物
4.此次耀斑对于地球几乎没有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放出的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较少
B.尚未正式进入太阳活动活跃期
C.黑子同时爆发,削弱了耀斑的影响
D.耀斑爆发的太阳活跃区背向地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Ⅳ圈层
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钻井于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现在井深12262米。下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该钻井的最深处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8.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km/s之间
B. 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C.此处位于岩浆的发源地
C. D.此处位于岩石圈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鸟类物种不断丰富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知识清单答案】
一、1. 炽热、岩石、气体、冰、岩石2.银河、地月(一)银河系(二)1. 行星 、卫星 2.99.86 3.金星、木星4.①同向 ②共面 ③近圆
二、1(1) 水分 (2) 厚度、成分 (3)太阳光照、温度 2.高级智慧生命
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1)①煤炭 、石油② 太阳灶(2) ① 光、热 ②水循环、 大气运动
四、1.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2.大气层、磁暴、地球磁场、极光
五、1.震动、高、一、多
2.快、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性质
六、地壳、稳定、厚、薄、地幔、增加、软流、地核、横波、液态
七、大气、气体、岩石、水、大气、规则、生物、生物、活跃
八、地层和化石:
(一)1.层2.时代3.书页(二)1.生物的遗体2.化石、相同3.时代、顺序、
九、有机质、蓝藻、无脊椎、鱼类、两栖、蕨类、环太平洋、爬行、裸子、哺乳、人类、被子
【课上检测答案】
1.B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
2 .C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
3.B 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低,A错。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大致相同,约为11年,B正确。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C错。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D错。
4.D由材料“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最大的耀斑”可知,耀斑强度较大,释放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较多,A错。不管在不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只要太阳活动爆发有射向地球的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就会对地球造成影响,B错。黑子同时爆发,并不会削弱耀斑的影响,反而会增大太阳活动的影响力,C错。耀斑爆发的时候太阳活跃区背向地球,对地球影响较小,D正确。
5.D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故选D。
6.C 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
7.A 根据材料,该钻井井深12.262千米,小于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为该钻井位于地壳,不可能在地幔、地核、地心位置,排除BCD,答案选A。
8.D S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P波传播速度快,为纵波。根据图示,地壳以上的横波传播速度小于6km/s,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一定小于8km/s,A不对。此处钻井井深12.262千米,一定在莫霍界面以上的位置,B不对;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慢中的软流层,C不对;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因此此处一定位于岩石圈,D对。故答案为D。
9.D 图示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选项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爬行类、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晚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并且横向宽度逐渐变大,说明物种不断丰富。故选D。
10.B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新生代时期哺乳类动物横向宽度逐渐变大,物种不断丰富,说明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B正确;爬行动物时代繁盛期在中生代,A错误;图示没有体现海生藻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信息,C、D错。故选B。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复习课 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层次。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特点。
6.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各圈层的相互关系。
7.通过对化石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
8.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重点关注】
1.天体系统的形成、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内部圈层及特点。 6.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
7.地层和化石及特点。 8.地球发展的历史。
【知识清单】
一、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天体类型
组成
恒 星
气体,主要物质恒星是氢和氦
行 星
由 、气体等组成,如地球
星 云
由 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
彗 星
主要由 物质组成
流 星
由 等组成
1. 类型:
2 . 天体系统层次:
天体系统的层级从高到低(以地球所在天体系统为例):可观测宇宙— 系—太阳系— 系。
(一)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河外星系在 系以外,有许许多多看似星云的天体,实际上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二) 太阳系与地月系:
1.太阳系组成:太阳、 、矮行星、 ,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
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
2.太阳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 %。
3.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由近及远的位置:水星、 、地球、火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运动特征:① 性② 性③ 性
二、特殊行星——地球:
1. 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1)充足的 。
(2)恰到好处的大气 和大气 。
(3)适宜的 和 范围。
2.地球的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 ——人类的存在。
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能源:
① 、 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 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2)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球环境的影响:
① 为地球上生物提供了 、 资源 。
②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 、 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四、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
位置
表现
成因
太阳
光球层
光球层上的黑斑点
该区域的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低,显得暗一些
色球层
色球层某些区域短时间内出现的突然增亮的斑块
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色球层
喷射出弧状气体,像太阳的耳朵
太阳大气喷射大量带电粒子
日冕层
太阳大气抛射大量高能带日冕层电粒子流,好像是从太阳吹出来的一股“风”
日冕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运动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表现
扰动
耀斑增多时,太阳辐射能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于扰地球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其突然出现“ ”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
产生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出现极光
五.地震和地震波:1.地震: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 ,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震级
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 。一次地震,只有 个震级。
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个烈度。
2.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通过物质
共同点
纵波(P波)
、 、 物质
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
而变化
横波(S波)
只能通过 物质
六、地球的内部圈层:
圈层名称
界面
地震波传播特点
圈层特点
莫
霍
面
古登
堡面
传播速度比较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传播速度其中大陆地壳较 ,大洋地壳较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随深度 而不断加快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
层,岩石部分熔融;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
消失,纵波速度先减慢,后随深度增加速度加快
外核呈 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
七、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相互关系
圈
包裹地球的
层
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厚度2000---3000千米,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圈
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
海洋水、陆地水、 水、生物水等
连续但不 的圈层,且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圈
地球表层 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是、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是最 的圈层
八、 地层和化石:
(一)地层 :
1.地层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 状岩石或堆积物。
2.特征:保存有不同 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3.作用:是记录地球历史的“ ”。
(二)化石:
1.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 或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3. 特点: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 ,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
同或近似的化石。
3.作用:确定地层的 和 。
九、地球的演化史:
地质时期
地表的演化
生物演化
植物
动物
前寒武纪
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
出现
无
出现
蓝藻大爆发
显
生
宙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海陆格局多次变迁
早期海生 动物繁盛,中期出现 类, 后期出现 类
中后期陆地上出现大片植物, 植物繁生
中生代
地带地壳运动剧烈
动物盛行,鸟类出现
植物迅速发展
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动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
植物大发展
【课上检测】
登陆火星五周年之际,“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分析检测显示,取出的岩石粉末含有黏土、硫酸盐和其他对生命非常关键的矿物成分。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示意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火星体积密度较小 B.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C.火星表面温度高 D.火星上大气稀薄
2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
2020年5月29日,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最大的耀斑,太阳表面也出现了新的黑子,这些现象可能意味着太阳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但此次耀斑对于地球几乎没有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伴随此次耀斑爆发而出现的新黑子( )
A.所在太阳大气区域温度比周围高 B.大致和耀斑活动同步
C.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上 D.属于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的产物
4.此次耀斑对于地球几乎没有影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放出的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较少
B.尚未正式进入太阳活动活跃期
C.黑子同时爆发,削弱了耀斑的影响
D.耀斑爆发的太阳活跃区背向地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6.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莫霍界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下 C.Ⅱ圈层 D.Ⅳ圈层
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钻井于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现在井深12262米。下图是地震波传播速度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该钻井的最深处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8.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km/s之间
B. 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C.此处位于岩浆的发源地
C. D.此处位于岩石圈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鸟类物种不断丰富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知识清单答案】
一、1. 炽热、岩石、气体、冰、岩石2.银河、地月(一)银河系(二)1. 行星 、卫星 2.99.86 3.金星、木星4.①同向 ②共面 ③近圆
二、1(1) 水分 (2) 厚度、成分 (3)太阳光照、温度 2.高级智慧生命
三、太阳辐射与地球:
1.(1)①煤炭 、石油② 太阳灶(2) ① 光、热 ②水循环、 大气运动
四、1.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2.大气层、磁暴、地球磁场、极光
五、1.震动、高、一、多
2.快、慢、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性质
六、地壳、稳定、厚、薄、地幔、增加、软流、地核、横波、液态
七、大气、气体、岩石、水、大气、规则、生物、生物、活跃
八、地层和化石:
(一)1.层2.时代3.书页(二)1.生物的遗体2.化石、相同3.时代、顺序、
九、有机质、蓝藻、无脊椎、鱼类、两栖、蕨类、环太平洋、爬行、裸子、哺乳、人类、被子
【课上检测答案】
1.B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地球上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对。火星体积密度与地球相似,是类地行星,A错。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表面温度较低,C错。火星上大气稀薄不是主要原因,D错。故选B。
2 .C 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火星大气稀薄,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对。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机率差异不大,不是易受陨石袭击的主要原因,A、B、D错。故选C。
3.B 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其周围区域的温度低,A错。黑子和耀斑的活动周期大致相同,约为11年,B正确。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上,C错。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不是核裂变反应,D错。
4.D由材料“太阳爆发了自2017年10月以来最大的耀斑”可知,耀斑强度较大,释放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较多,A错。不管在不在太阳活动活跃期,只要太阳活动爆发有射向地球的无线电波、射线和高能粒子,就会对地球造成影响,B错。黑子同时爆发,并不会削弱耀斑的影响,反而会增大太阳活动的影响力,C错。耀斑爆发的时候太阳活跃区背向地球,对地球影响较小,D正确。
5.D 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地震发生以后,纵波先传到地面,约12秒后横波到达,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故选D。
6.C 莫霍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古登堡面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应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壳。A、B错误。图中Ⅱ圈层为地壳,Ⅳ圈层为地核的外核,C正确、D错误。故选C。
7.A 根据材料,该钻井井深12.262千米,小于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33千米,为该钻井位于地壳,不可能在地幔、地核、地心位置,排除BCD,答案选A。
8.D S波传播速度慢,为横波,P波传播速度快,为纵波。根据图示,地壳以上的横波传播速度小于6km/s,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一定小于8km/s,A不对。此处钻井井深12.262千米,一定在莫霍界面以上的位置,B不对;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慢中的软流层,C不对;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因此此处一定位于岩石圈,D对。故答案为D。
9.D 图示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选项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爬行类、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晚期;鸟类出现在新生代,并且横向宽度逐渐变大,说明物种不断丰富。故选D。
10.B 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新生代时期哺乳类动物横向宽度逐渐变大,物种不断丰富,说明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B正确;爬行动物时代繁盛期在中生代,A错误;图示没有体现海生藻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信息,C、D错。故选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