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30份)
-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检测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同步习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三章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1页。
第三章 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室温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SO
B.含有0.1mol•L-1FeCl3的溶液中:K+、Mg2+、I-、NO
C.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的溶液中:Na+、NH、Fe2+、NO
D.室温下,水电离出的c(H+)=1×10-10mol•L-1的溶液中:K+、Na+、[Al(OH)4]-、SO
2.测定溶液升温过程中的pH(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体积的变化),数据如下。
温度/℃
25
40
60
80
pH
11.90
11.68
11.54
11.4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5℃时,的一级水解常数的数量级为
B.温度升高后溶液碱性减弱
C.溶液中
D.温度升高pH变小是Kw增大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3.HA是一元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时,若测得0.01 mol∙L−1NaA溶液pH>7,则HA是弱酸
B.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HA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HA是弱酸
C.25℃时,若测得0.01 mol∙L−1HA溶液pH>2且pHY>Z
B.简单离子半径:W>Z>Y>X
C.常见单质沸点:Z>Y>W>X
D.X、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呈中性
13.25 °C时,Ka(HClO)=4.0×10-8。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C时,往pH=3的HClO溶液中加少量NaClO固体,HClO的电离程度和水电离出的c(H+ )均减小
B.将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O和NaOH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pH均变大
C.相同温度下,等pH的HCOONa和NaClO溶液中存在:c(HCOO- )>c(ClO- )
D.25 °C时,pH=7的NaClO和HClO混合溶液中存在:c(HClO)②>③ B.①② = ③ F.①2且pH Ka(HClO),所以酸性HF> HClO,水解程度F- < C1O-,因而pH : NaF < NaClO,选项A正确;
B.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可知,酸性HF> H2CO3 > HClO >,所以将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O2 + H2O +ClO- = + HClO,选项B不正确;
C.浓度相同的酸的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酸性越强的酸其溶液的pH变化越大,三种酸中HF的酸性最强,故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上述三种酸溶液分别稀释10倍,pH变化最大的是HF,选项C正确;
D.越容易水解的盐,其阴离子越容易结合氢离子,相同浓度的钠盐溶液,pH越大,则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其中最容易水解的盐是碳酸钠,所以结合H+的能力,比更强,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A
【详解】A.向溶液中分别滴加淀粉用于检验I2,AgNO3用于检验,淀粉变蓝说明存在I2,产生黄色沉淀说明存在,故A正确;
B.甲苯使得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参与反应的为甲基,说明苯环使得甲基活化,B错误;
C.pH试纸不能够测量NaClO这类具有强氧化性的溶液酸碱性,C错误;
D.乙醇和乙烯均能够使高锰酸钾褪色,乙醇具有挥发性,实验中,不能够判断使高锰酸钾褪色的是乙醇还是乙烯,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酚酞的pH变色范围是8.2~10,甲基橙的pH变色范围是3.1~4.4。溶液与逐滴滴入的HCl溶液分两步发生反应:第一步反应是;第二步反应是。整个滴定过程中应先用酚酞溶液、后用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A正确;
B.盐水解促进水电离,水解程度越大水电离程度越大,酸溶液抑制水电离,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b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Cl,e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主要为NaCl、,f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主要为NaCl、HCl,因此水的电离程度一直在减小,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当 mL时,为0.4 mol·L 溶液,此时溶液, mol⋅L,则常温下此时溶液中 mol⋅L,则水解平衡常数,因为,故,C错误;
D.由于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体,因此根据物料守恒可知f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硫酸是强酸,SrSO4溶液中Sr2+的浓度不随pH的改变而改变,所以①②分别表示含SrSO4(s)的0.1mol·L-1、1.0mol·L-1 Na2SO4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碳酸是弱酸,SrCO3溶液中的浓度随pH增大而增大,Sr2+的浓度随pH的增大而减小,所以③④分别表示含SrCO3(s)的0.1mol·L-1、1.0mol·L-1 Na2CO3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
【详解】A.反应SrSO4 (s) +(aq)SrCO3(s) +(aq) 的平衡常数K= ,故A正确;
B.Ksp只与温度有关,浓度越大,c (Sr2+)越小,则①表示SrSO4(s)在0.1mol·L-1 Na2SO4溶液中的lg c(Sr2+),②表示SrSO4(s)在1mol·L-1 Na2SO4溶液中的lg c(Sr2+),根据①,=,则a点c(Sr2+)=,a=-6.5,故B正确;
C.③④分别表示SrCO3 (s)的0.1L mol·L-1、1.0 mol·L-1 Na2CO3溶液中lg [c (Sr2+) / mol·L-1]随pH的变化,点(6.2、-5.5)、点(6.2、-5.5),c(Sr2+)相等,所以相等,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pH越大,增大,所以曲线④代表含SrCO3 (s)的1.0mol/L 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故C正确;
D.将pH=6.8状态下的①、③两物料等体积混合后,相当于溶液稀释,、减小,所以溶液中lg c(Sr2+)大于−5.5,故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A.浓度相同时,Ksp越小,先生成沉淀,A正确;
B.氯水中氯气、HClO均具有氧化性,B错误;
C.证明淀粉是否完全水解需要加入碘单质,观察是否出现蓝色,该实验只能证明淀粉已经水解,C错误;
D.与H+结合生成HNO3,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氧化为,与Ba2+结合生成BaSO4沉淀,D错误;
故答案为:A。
9.B
【详解】A.醋酸是弱酸,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则将pH=a的醋酸稀释10倍后,稀释后的溶液中c(H+)大于原来的,所以稀释后溶液pH值增大值小于1,所以b<a+1<7,A错误;
B.盐酸与NaOH均为强电解质,常温下pH=1的盐酸中c(H+)=0.1mol/L,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H+)=n(OH-),即0.001L×0.1mol/L=0.1L×c(NaOH),c(OH-)=c(NaOH)=0.001mol/L,c(H+)=mol/L=10-11mol/L,pH=11,所以NaOH溶液的pH=11,B正确;
C.常温下,酸溶液的pH<7,则1.0×10-8mol•L-1盐酸的pH<7,不可能pH=8.0,C错误;
D.已知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溶液恰好无色,说明此时溶液的pH<8,但该溶液的pH可能大于7,D错误;
故答案为:B。
10.C
【详解】A.若金属钠未燃烧完全,该固体粉末可能为Na2O2和Na的混合物,A错误;
B.升高温度,促进CH3COONa的水解,溶液中c(OH-) 增大,B错误;
C.NaHCO3和NaAl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说明AlO结合H+的能力强于CO,C正确;
D.测定中和热时,为减少热量损失,需将稀NaOH溶液一次性快速倒入到盛有稀HCl的内筒中,D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由于具有两性,酸性条件下结合氢离子成为,碱性条件下与氢氧根反应生成,因此曲线a代表,曲线b代表,曲线c代表,故A正确
B.根据图中信息第一个交叉点得到,则的平衡常数,故B正确;
C.根据图中信息甘氨酸在时溶解度最低,其原因可能是甘氨酸以两性离子的形态存在,故C正确;
D.根据图中第二个交叉点得到,的溶液中即,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2.A
【分析】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由Z元素是金属元素且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分界线”旁可知,Z为铝元素;再结合X、Y、W的族序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和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可知,Y为氮元素;由于X、Y位于不同周期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故X为氢元素、W为氯元素。从而得出X、Y、Z、W分别为H、N、Al、Cl。
【详解】A.Y、Z、W分别为N、Al、Cl,它们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为+5、+3、+7,则最高正价:Cl>N>Al,A正确;
B.X、Y、Z、W分别为H、N、Al、Cl,Cl-核外有3个电子层,N3-、Al3+核外有2个电子层,H+核外没有电子层,则离子半径:,B错误;
C.Al构成金属晶体,N2、Cl2、H2都构成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沸点越高,则常见单质沸点:Al>Cl2>N2>H2,C错误;
D.NH4Cl为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D错误;
故选A。
13.C
【详解】A.HClO为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当向HClO溶液加入少量NaClO固体后,溶液中,平衡逆向移动,即HClO的电离程度减小;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则水电离出的c(H+ )增大,故A错误;
B.NaClO为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中会水解且的水解为吸热反应,即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则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加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即NaOH溶液加热,其pH略微降低,故B错误;
C.酸性:甲酸>次氯酸,相同温度下,等pH的HCOONa和NaClO溶液中,水解程度:,则溶液中有c(HCOO- )>c(ClO- ),故C正确;
D.25 °C时,,则水解平衡常数,则水解强于电离;由电荷守恒,pH=7,,则,由水解强于电离可知,,故D错误;
答案选C。
14.C
【详解】A.向草酸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的KOH溶液10mL所得溶液中溶质为,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故A错误;
B.由曲线1、2交点可知,草酸的,故B错误;
C.向草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KOH溶液至,此时、,所得溶液由电荷守恒可知,,则,,故C正确;
D.草酸为弱酸不能拆,反应为,故D错误;
故选C。
15.(1) AgCl↓+NaNO3 AgI+KCl Ag2S+2NaI
(2) Mg(OH)2↓+2NaCl 2Fe(OH)3+3MgCl2 Fe(OH)3③;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氢离子浓度为硫酸大于盐酸大于醋酸,其pH的关系是A.①>②>③;
(3)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①、②、③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烧碱溶液反应,要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硫酸为二元强酸所需氢氧化钠最多,醋酸生成强碱弱酸盐则需要氢氧化钠最少,故所需烧碱溶液的体积关系为B.①②=③;
(5)硫酸、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稀释醋酸能电离出更多氢离子,将pH相同的三种酸均稀释10倍后,pH关系为F.①HClO> HCO,盐对应的酸越弱,其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则常温下等浓度的①CH3COONa溶液 ②Na2CO3溶液 ③NaClO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③①;
(7)由于K1(H2CO3)>K(HClO)>K2(H2CO3),则往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根离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2 + ClO- + H2O = HClO + H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