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401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401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6401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单元测试题(30份)
-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单元测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单元测试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同步习题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共24页。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实验发现,298K时向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立即被还原成。某实验探究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盐桥选择氯化钾琼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装置属于电解池
B.盐桥中移向右烧杯
C.右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D.左侧烧杯中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2.某原电池总反应为,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是还原产物
B.每生成,电子转移是
C.其正极反应式是
D.单质锂是还原剂,该电池可用水作溶剂
3.复旦大学王永刚的研究团队制得一种柔性水系锌电池,该可充电电池以锌盐溶液作为电解液,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N极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时,Zn2+向M极移动
C.放电时,每生成1 mol PTO- Zn2+ ,M极溶解Zn的质量为260 g
D.充电时,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PTO+8e- +4Zn2+=PTO- Zn2+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发生吸氧腐蚀
B.钢铁发生氢析腐蚀
C.将锌板换成铜板对钢闸门保护效果更好
D.钢闸门作为阴极而受到保护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
B.电解溶液,阴极逸出的气体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
C.由,,可判断是一元弱酸
D.反应的,
6.对于下图中的电池,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向Cu电极方向移动,溶液中减小
B.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丙: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
D.丁: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导电能力下降
7.氢能源汽车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批量使用为减少碳排放立下了大功劳。下列关于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负极通入
B.氢氧燃料电池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氢氧燃料电池客车不能在寒冷天气中使用
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
8.是常用的氧化剂,其两种制备方法如图所示。其中②调节pH至弱碱性后锰酸钾可发生歧化生成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与共熔的碱可以用KOH
B.共熔过程中所用仪器为铁坩埚
C.电解法制备过程中在阳极获得产品
D.相同质量的反应物经两种制备方法产率相同
9.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列实验操作与类比均合理的一项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类比
A
电解CuSO4溶液可以得到Cu单质
电解Al2(SO4)3溶液可以制备Al单质
B
Fe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钝化
Mg在常温下遇到浓硫酸也会纯化
C
CCl4可以萃取碘水中的I2
CCl4可以萃取溴水中的Br2
D
往NaH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NaHSO4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A B.B C.C D.D
10.碳纳米管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用吸附了H2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电时,乙电极区附近溶液pH增大
B.放电时,溶液中的OH-离子向乙电极迁移
C.充电时,乙电极反应为Ni(OH)2 -e-= NiO(OH)+H+
D.若充电器为铅蓄电池,充电时甲电极连接铅蓄电池的PbO2电极
11.光电池在光照条件下可产生电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光能的充分利用。双极膜复合层间的H2O能解离为H+和,且双极膜能实现H+和的定向通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装置的能量转化形式存在电能、化学能和光能之间的转化
B.再生池中的反应为
C.当阳极生成22.4LO2时,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4NA
D.光照过程中阳极区溶液中的基本不变
12.下列装置或过程能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图1碱性锌锰干电池
B.图2冶炼金属钠
C.图3太阳能电池
D.图4天然气燃烧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现在工业上主要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H2、Cl2、NaOH,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解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电解之前食盐水需要精制,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使用的试剂有a:Na2CO3溶液,b:Ba(OH)2溶液,c: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 。
(3)如果在容积为10L的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1min在阴极可产生标况下11.2L的H2,这时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4)Cl2常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现有一种新型消毒剂ClO2,若它们在杀菌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所需的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4.化学电池在通讯、交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右图是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图,关于该电池的使用和性能,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充电后反复使用
B.该电池可用于闹钟、收音机、照相机等
C.该电池使用后能投入火中,也可投入池塘中
(2)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Ni(OH)2+Cd(OH)2Cd+2NiO(OH)+2H2O
已知Ni(OH)2和Cd(OH)2均难于溶于但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上反应是可逆反应 B.反应环境为碱性
C.电池放电时Cd做负极 D.是一种二次电池
(3)美国阿波罗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源,其构造如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通入氢气和氧气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发生电极反应而放电。
①其电极为a是 极(填正或负)
②若为飞行员提供了360kg的水,则电路中通过了 mol电子。
15.(1)如图所示,若C为浓硝酸,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B电极材料为Fe ,A电极材料为Cu,则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C的pH将 (填“升高”“降低”或“基本不变”)。
(2)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的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则电源的负极材料是 ,负极反应为 ;正极反应为 。
(3)熔盐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 ℃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电池反应式。负极反应式为2CO+2CO32--4e-=4CO2,正极反应式为 ,电池总反应式为 。
16.某小组探究CuCl2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的主要产物,开展如下活动。
[实验准备]
(1)用亚硫酸钠固体配制100mL0.2mol·L-1Na2SO3溶液,下列仪器中无需使用的有 (填名称)。
(2)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所需的试剂为 。
[理论预测]
预测
主要产物
主要实验现象
1
CuSO3
生成绿色沉淀
2
Cu(OH)2、SO2
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3
Cu2SO3
生成红色沉淀
4
CuCl
生成白色沉淀
(3)预测3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探究]
实验1
取1mL0.2mol·L-1Na2SO3溶液和2mL0.2mol·L-1CuCl2溶液混合,立即生成橙黄色沉淀,3min后沉淀颜色变浅并伴有少量白色沉淀产生振荡1min沉淀全部变为白色。
为证明实验1产生的白色沉淀为CuCl,需鉴定沉淀中含Cl-、Cu+,其中鉴定含Cu+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2
(4)已知[Cu(NH3)2]+、[Cu(NH3)4]2+在水中分别呈无色和深蓝色,实验2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进一步探究]
查阅资料获知橙黄色沉淀可能为xCuSO3·yCu2SO3·zH2O,在实验1获得橙黄色沉淀后,立即离心分离并洗涤。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3
(5)离心分离的目的是加快过滤速度,防止 。
(6)已知2Cu2++4I-=2CuI↓+I2,实验3 (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橙黄色沉淀中含有Cu2+和。
为验证橙黄色沉淀转化为CuCl的原因可能是Cl-提高了Cu2+的氧化性,进行如下实验(已知装置中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实验4
装置
试剂a
试剂b
电压表读数
0.2mol·L-1Na2SO3溶液
0.2mol·L-1CuCl2
溶液
V1
0.2mol·L-1Na2SO3溶液
X
V2
(7)①表中X为 。
②能证实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为 。
[解释和结论]
综上所述,Cu2+与发生复分解反应速率较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趋势更大。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钢铁的腐蚀与防护。
(1)装置A的保护方法称为 ;装置B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
(2)为验证装置A的保护方法,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溶液)。
查阅资料:
①铁氰化钾俗称赤血盐钾,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含有铁氰根配离子。
②(蓝色沉淀)
实验a: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b:试管无明显变化
实验a中,蓝色沉淀出现,证明溶液中存在 (填微粒化学符号)。
实验小组对该微粒来源进行了探究。
假设一:
假设二: (用文字表述即可)
对比a和b两组实验,可推断假设一不成立。
将Zn换成Cu, (填“能”或“不能”)直接以实验a判断比活泼。
为了进一步验证装置A的保护方法,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c。
实验c:
请参照实验a、实验b以文图形式完善实验c 。
18.如图装置甲是某可充电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图中的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通过,、、均为石墨电极,为铜电极。工作一段时间后,断开,此时、两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电极质量减少
(1)装置甲的电极为电池的 极,电解质的向 (填“左侧”或“右侧”)迁移;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装置乙中电极析出的气体体积为 mL(标准状况)。
19.蓄电池是一种可以反复充电、放电的装置,有一种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发生的反应是:NiO2+Fe+2H2OFe(OH)2+Ni(OH)2。用该蓄电池进行电解 M(NO3)x溶液时:
(1)电解池的阳极(惰性)应连接 (填序号)。
A.NiO2 B.Fe C.Fe(OH)2 D.Ni(OH)2
(2)若此蓄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消耗0.36g水,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极增至m g, 金属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m、x表示) 。
(3)此蓄电池电解含有1.2 mol CuSO4和 1mol NaCl的混合溶液100mL,阳极产生 气体22.4L(标准状况),电解后溶液加水释至1 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消耗蓄电池中的铁 g。
(4)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
20.如下图所示装置,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E极附近溶液呈红色。请回答:
(1)B极是电源的 极。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1.在25 °C和101.325 kPa下,向电解池通入0.04193 A的恒定电流,阴极(Pt, 0.1 mol· L-1HNO3)放出氢气,阳极(Cu, 0.1 mol· L-1 NaCl)得到Cu2+。用0.05115 mol· L-1的EDTA标准溶液滴定产生的Cu2+,消耗了53.12 mL。
(1)计算从阴极放出的氢气的体积 。
(2)计算电解所需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 。
22.化合物A为一种常见金属元素与一种常见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3。K为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J为常见气态单质。其余为化合物,其中I、F在常温下为液态,C、D为刺激性气体,H无色无味气体,B为白色胶状沉淀,L为氯碱工业中的常见产品。F的浓溶液与K加热可生成D和H。(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E J
(2)写出D通入足量稀Ba(NO3)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Al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A电池性能优越,A-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3AgO+2NaOH=2NaAO2+3A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B.当电极上析出1.08 g Ag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01 mol
C.A电极的反应式为:A-3e-+4OH-=+2H2O
D.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参考答案:
1.D
A.存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则该实验装置属于原电池,A错误;
B.锌失去电子被氧化、做负极,Pt电极上铁离子得电子变成亚铁离子被还原、Pt为正极,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则 盐桥中移向左烧杯,B错误;
C. 结合选项B可知右侧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
D.左侧烧杯中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D正确;
答案选D。
2.D
原电池总反应为元素价态升高失电子,故L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为正极反应物,电极反应式为,据此作答。
A.和中元素为价,反应前后价态不变,故不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
B.生成S,S元素由价降低为价,每生成,电子转移,转移电子数为,故B正确;
C.为正极反应物,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性质活泼,能与水反应,故该电池不可用水作溶剂,故D错误;
故选。
3.D
放电时,金属Zn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生成Zn2+,即M电极为负极,则N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PTO+8e-+4Zn2+═PTO-Zn2+;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N,外加电源的负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
A. 该原电池中,放电时M电极为负极,N电极为正极,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 充电时,原电池的负极M连接外加电源的负极作阴极,电解质中阳离子Zn2+移向阴极M,故B正确;
C. 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2PTO+8e-+4Zn2+═PTO-Zn2+,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电子守恒有4Zn~PTO-Zn2+,所以每生成1molPTO-Zn2+,M极溶解Zn的质量=65g/mol×4mol=260g,故C正确;
D. 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N连接外加电源的正极作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TO-Zn2+-8e-=2PTO+4Zn2+,故D错误;
故选:D。
4.C
A.当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很弱或显中性时,铁在负极放电,氧气在正极上放电,发生的是钢铁的吸氧腐蚀,故A正确;
B.当钢铁表面的水膜显较强的酸性时,铁在负极放电,水膜中的氢离子在正极放电生成氢气,发生的是析氢腐蚀,故B正确;
C.在原电池中,正极被保护,当将锌板换成铜板后,铜为正极被保护,钢闸门为负极被腐蚀,起不到对钢闸门的保护作用,故C错误;
D.在电解池中,阴极被保护,故要保护钢闸门,就要将钢闸门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故D正确;
答案选D。
5.C
A.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起始状态和终态相同,故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A错误;
B.电解CuCl2溶液,阳极为氯离子失去电子生成氯气,逸出的氯气能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B错误;
C.由电离方程式可知硼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过程为可逆的,且电离常数为Ka,故硼酸为一元弱酸,C正确;
D.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气为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少,ΔSV2
(1)配制溶液时,分液漏斗、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均无需使用;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冷凝管(或球形冷凝管);
(2)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变质;
故答案为:BaCl2溶液、稀盐酸;
(3)根据反应物以及产物等信息,可以得到该反应为:2Cu2++2+H2O=Cu2SO3↓++2H+;
故答案为:2Cu2++2+H2O=Cu2SO3↓++2H+;
(4)实验2中,实验反应物生成物均已给出,故可得该反应为:4CuCl+O2+16NH3·H2O=4[Cu(NH3)4]2++4Cl-+4OH-+14H2O或4CuCl+O2+16NH3+2H2O=4[Cu(NH3)4]2++4Cl-+4OH-;
故答案为:4CuCl+O2+16NH3·H2O=4[Cu(NH3)4]2++4Cl-+4OH-+14H2O或4CuCl+O2+16NH3+2H2O=4[Cu(NH3)4]2++4Cl-+4OH-;
(5)如果过滤速度过慢的话,沉淀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而被氧化(或沉淀在溶液中发生进一步转化)
故答案为:沉淀与空气接触时间过长而被氧化(或沉淀在溶液中发生进一步转化);
(6)由反应2Cu2++4I-=2CuI↓+I2可知,橙黄色沉淀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铜离子存在;且生成无色溶液,证明有色的碘单质已被还原,即有亚硫酸根离子存在;
故答案为:能;
(7)实验4为验证橙黄色沉淀转化为CuCl的原因可能是Cl-提高了Cu2+的氧化性,故应使用不含有Cl-的同浓度Cu2+盐溶液,可以选用0.2mol/LCuSO4溶液;根据已知信息装置中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所以当a的电压大于b的电压时即可说明猜想正确;
故答案为:0.2mol/LCuSO4溶液;V1>V2。
17.(1)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2) 将氧化 不能
(1)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利用锌连接作为负极,铁作为正极被保护,其保护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装置B为电解池,石墨连接正极为阳极,阳极上溶液中的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铁连接负极为阴极,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故总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2)因为锌作为负极,还产生蓝色沉淀,可能是铁被氧化,产生Fe2+,从而产生蓝色沉淀,故答案为Fe2+;将氧化;
将Zn换成Cu,不能直接以实验a判断Fe比Cu活泼,因为Fe可能被氧化;答案为不能;
为了进一步验证装置A的保护方法,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c,让铁直接浸入酸化的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铁附近的溶液,滴入溶液,观察试管内是否生成蓝色沉淀,答案为。
18.(1) 负 右侧
(2)224mL
为铜电极,电极质量减少,说明铜溶解,则E为电解池的阳极,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C为电解池的阳极,D为电解池的阴极。据此解答。
(1)
经分析,装置甲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电解质的向正极附近移动,即向右侧迁移;为原电池的正极,根据电池的总反应分析,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
装置乙中电极为阴极,先是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单质,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铜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根据E电极减少的质量为溶解的铜的质量分析,溶解了0.02mol铜,转移0.04mol电子,则D电极上还有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需要转移0.04-0.02=0.02mol电子,即生成0.01mol氢气,标况下的气体体积为224mL。
19. A 50mx 0.7 mol/L 84g O2+4e-+4H+=2H2O
电池充电时原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蓄电池中转移电子数与电解池转移电子数相等;电解池工作时阴、阳极电子转移数相等;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1)在二次电池充电时,电池的正极连接电源正极,电池负极连接电源正极,蓄电池的正极是二氧化镍,负极是金属铁,电解池的阳极应连接二氧化镍,故答案为A;
(2)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极质量增至m g,则Mx++xe-=M,n(H2O)= =0.02mol,电解M(NO3)x溶液时某一极质量增至m g,则Mx++xe-=M,n(H2O)=0.02mol,NiO2+Fe+2H2OFe(OH)2+Ni(OH)2中消耗0.02mol水转移0.02mol电子,串联电路中转移电子相等,根据Mx++xe-=M得n(M)=×1=mol,M的摩尔质量= =50mxg/mol,则金属 M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mx;
(3)电解含有1.2 mol CuSO4和 1mol NaCl的混合溶液100mL,阳极上先析出Cl2,后生成O2,总物质的量为=1mol,其中由2Cl--2e -=Cl2↑可知,生成0.5molCl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生成O2为0.5mol,根据4OH--4e-=2H2O+O2↑可知此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消耗2molOH-,则阳极共转移3mol电子;阴极先生成Cu后生成H2,其中生成1.2molCu转移2.4mol电子,根据2H++2e-=H2↑可知转移0.6mol电子时,生成氢气0.3mol,消耗H+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溶液中增加H+的总物质的量为2mol-0.6mol=1.4mol,当溶液加水释至1 L,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mol/L;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消耗蓄电池中的铁的质量为=84g;
(4)将2Cu+O2+2H2SO4=2CuSO4+2H2O设计为原电池制备CuSO4,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则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点睛】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化学反应的计算,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规律解答的关键,特别注意根据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电解混合溶液时电解池电解产物的判断。
20. 正 Cu2++2e-=Cu 2:1:2:2
(1)将直流电源接通后,E极附近呈红色,可知E极上H+在该电极放电,所以E电极是阴极,并得到其他各个电极的名称,阳极上阴离子放电;
(2)C、D、E、F电极转移的电子数目相等,根据转移电子数可计算生成的单质的量。
将直流电源接通后,E极附近呈红色,说明E极显碱性,H+在该电极放电,所以E极是阴极,可得出D、F、H、Y均为阳极,C、G、X均为阴极,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
(1)B电极是电源的正极,C电极与负极相连为阴极,在阴极C电极上Cu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2)C、D、E、F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为:Cu2++2e-=Cu、4OH- -4e-=O2↑+2H2O;2H++2e-=H2↑、2Cl--2e-=Cl2↑,当各电极转移电子均为1 mol时,生成单质的量分别为:0.5 mol、0.25 mol、0.5 mol、0.5 mol,所以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2。
【点睛】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在电化学中,与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与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在同一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进行有关计算。
21. 66.48 mL 3.472h
(1)阳极反应: Cu(s)→Cu2++2e
阴极反应: H2O+e→ 1/2 H2(g)+OH-
电池反应: Cu(s) +2H2O→Cu2++H2(g) +2OH-
Cu2+与EDTA按1 : 1 络合,因此,阴极放出的氢气的摩尔数等于阳极产生的Cu2+的摩尔数,即等于消耗的EDTA的摩尔数:
= 0.05115mol·L-1× 53.12mL=2.717 ×10-3 mol
给定条件下的体积为
=66.48 mL
整式计算,算式和结果全对,得满分。分步计算:氢的摩尔数算式正确得1分:氢体积的算式正确得1分,
结果正确_(含单位和有效数字)各得1分。
(2)生成66.48 mL氢气需2.717 mmol×2=5.434 mmol电子,电解所需时间为
t== 1.250×104s= 3.472h
计算过程与结果各1分。
22. SO3 O2 3SO2+3Ba(NO3)2+2H2O=3BaSO4+2NO+4HNO3 2Al +3Ag2 S+ 3H2O = 2Al(OH)3 + 6Ag +3H2S C
试题分析:F的浓溶液与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K加热可生成刺激性气体D和无色无味气体H,推测K为碳,H是CO2,因为只有碳与浓硫酸或浓硝酸的反应符合题意,C与J连续反应得到E,E与液体I反应得到F,可推知J为O2,I为H2O,由信息可知,B为白色胶状沉淀,是氢氧化铝,化合物A为一种常见金属元素与一种常见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比为2:3,推测A中有铝元素,I是水,则A应该是Al2S3,而不是不溶于水的Al2O3,Al2S3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H2S,则C是H2S;则D是SO2,E是SO3, F是硫酸,L是氯碱工业中的常见产品,所以L是氢氧化钠,G是偏铝酸钠;(1)E的化学式SO3; J的化学式O2;
(2)D通入足量稀Ba(NO3)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SO2+3Ba(NO3)2+2H2O=3BaSO4+2NO+4HNO3;
(3)在Al制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方程式是2Al +3Ag2 S+ 3H2O = 2Al(OH)3 + 6Ag +3H2S;
(4)A.由电池反应式可知OH-参加反应,是阴离子交换膜;A错误;B.银的化合价由+2变为0价,当电极上析出1.08 g Ag即0.01mol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为0.02 mol,B错误;C.A是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A-3e-+4OH-= +2H2O,C正确;D.AgO是正极,电极反应式应为AgO+2e-+H2O=Ag+2OH-,D错误;答案选C
考点:无机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