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第1页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第2页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淮南万毕术》中“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B.《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
    C.《周易参同契》中“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
    D.《天工开物》中“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2.(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中国北京——张家口联合举行。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如图所示的5种物质,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和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个数有

    A.复分解反应、1个 B.分解反应、2个
    C.化合反应、3个 D.置换反应、2个
    3.(2023春·安徽亳州·高三亳州二中校考期中)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I2的沸点高于CCl4根据以上流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X“分液”时,应打开旋塞,先将水层放出
    B.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O+6H+=3I2+3H2O
    C.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碘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I2
    D.步骤Y中应加入过量的稀NaOH溶液
    4.(2023春·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氯化亚铜()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稀盐酸、乙醇,溶于浓盐酸、氨水,易被氧化,可用作催化剂、杀菌剂、媒染剂、脱色剂。一种以海绵铜()为原料制备氯化亚铜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时,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和
    B.溶于浓盐酸过程中,与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
    C.“还原”过程中,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D.“洗涤、干燥”时,可先用乙醇洗涤,然后在空气中干燥
    5.(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可用来比较相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相关数据(酸性条件)如下。
    氧化还原电对(氧化剂/还原剂)
    电极反应式
    /V


    0.77


    0.54


    1.36


    1.07


    1.84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氧化性:
    B.向溶液滴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变蓝色
    D.向含有KSCN的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红色
    6.(2023·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层清液中的S2-并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aSO4•2H2O属于盐类和纯净物
    B.过程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过程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2S2-+9H2O=S2O+4MnO(OH)2↓+10OH-
    D.将10L上层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mg•L-1)转化为SO,理论上共需要0.15molO2
    7.(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实验室中利用固体和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最多参与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B.a是氧化产物
    C.整个过程转移电子数可能为
    D.若用足量浓代替浓盐酸,b的物质的量不变
    8.(2022秋·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下列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
    ①2Na+2H2O=2NaOH+H2↑
    ②2F2+2H2O=4HF+O2
    ③2H2O2H2↑+O2↑
    ④2Na2O2+2H2O=4NaOH+O2↑
    ⑤NaH+H2O=NaOH+H2↑
    A.①⑤ B.②⑤ C.③④ D.②③
    9.(2022秋·广东广州·高三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校考期中)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黑火药爆炸,发生了化学变化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句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钢”,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10.(2023春·湖北·高三荆州中学校联考期中)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沸点约为118℃,具有强还原性。实验室制备水合肼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备NaClO”过程中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Cl2,转移0.2mol电子
    B.“氧化”步骤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O(NH2)2+H2O=Cl-+CO2↑+N2H4·H2O
    C.“氧化”时,应将CO(NH2)2和NaOH的混合溶液缓慢滴加到NaClO稀溶液中
    D.Cl2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ClO3,所以制备NaClO应在冷水浴中进行
    11.(2023春·河北沧州·高三校联考期中)为缓解环境压力,合理利用资源,有学者设计将氯化钡晶体、甲醇协同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焙烧”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酸浸”时,盐酸过量的日的是防止水解
    C.通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操作可从浸液中提取
    D.“合成”反应的原了利用率可以达到
    12.(2023春·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中)据《环境微生物学》报道,厌氧氨氧化菌中的某些生物酶可以促进和的转移(如下图中转移路径a、b和c),从而将污水中的和转化为进入大气层(具体原理如下图中反应过程I、Ⅱ和Ⅲ),该污水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I中发生还原反应
    B.路径a和b中转移的数目相等
    C.过程Ⅱ中参与反应的
    D.过程I→Ⅲ的总反应为

    二、多选题
    13.(2023春·安徽池州·高三统考期中)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从海带浸取液中提取碘。

    已知:、HIO3均为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的作用是将I2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加NaOH溶液后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放出后,再从下口将上层液体放出
    C.加入H2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可制得海带灰
    14.(2023秋·山东菏泽·高三统考期末)含钡的三效催化剂常用于处理汽车尾气,催化表面的物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过程中的所有反应,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
    C.“还原”过程中生成气体,转移电子
    D.“储存”过程中,当中时,理论上消耗的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三、非选择题
    15.(2022秋·山东青岛·高三统考期中)是一种可溶性盐,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加工后的废液中含有2%~5%的,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溶液来处理此废液,使亚硝酸钠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第二步:
    下列对上述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两步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②第二步仅发生氧化反应 ③第二步发生了分解反应  ④第二步中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⑤第一步为复分解反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实验室中,亚硝酸钠可用来处理过量的叠氮化钠,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a.
    b.
    用单线桥法标出b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
    (3)、、、、、组成的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发生的反应过程。
    ①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氧化剂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将以上物质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并配平该反应: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1秋·黑龙江黑河·高三校考期中)实验室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MnO2+4HCl(浓) MnCl2+Cl2↑+2H2O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中HCl表现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填“氧化性”、“还原性”或“酸性”)。
    (3)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
    (4)8.7g MnO2参加反应,被还原的HCl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g。
    (5)已知“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根据该反应可比较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7.(2021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校考期中)凡是养鱼的人都知道一种很不错的消毒剂,这就是被称为当今第四代消毒产品的二氧化氯。其属于A1级别安全高效消毒剂之一,并且可以在极低的浓度下对病菌有杀灭作用,功效显而易见。一起来看看它的使用方法吧。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易爆物二氧化氯。完成以下问题:
    (1)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未知物化学式和系数填入框内)_________。
    □KClO3+□HCl(浓)→□KCl+ClO2↑+Cl2+□_________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只有还原性②还原性和酸性③只有氧化性④氧化性和酸性
    (3)每产生1分子Cl2,转移的电子为_________个。
    (4)Cl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2的_________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8.(2021秋·云南怒江·高三校考期中)完成下列问题
    (1)研究物质性质及。其中作氧化剂的是_______ (填化学式)。
    (2)中国古代著作中有“银针验毒”的记录,其原理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其中在该反应中_______ (填标号)。
    A.作氧化剂
    B.作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3)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

    Ⅰ中铁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
    (4)取少量Fe2O3粉末溶于适量盐酸,得到黄色溶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5~6滴,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_色,停止加热,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观察到液体中_______,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发生反应CuSO4+Fe=Cu+FeSO4,Cu、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A;
    B.“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发生碳酸钙的分解反应CaCO3CaO+CO2↑,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选;
    C.胡粉是碱式碳酸铅,投入火中先分解为氧化铅,然后被炭还原为铅,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C;
    D.火药爆炸发生反应S+2KNO₃+3C=K₂S+3CO₂↑+N₂↑ ,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D;
    选B。
    2.B
    【分析】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有: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NaOH+HCl=NaCl+H2O(复分解反应)、CO2+2NaOH=Na2CO3+H2O(非基本反应类型)或CO2+NaOH=NaHCO3(化合反应)、CO2+C2CO(化合反应)。
    【详解】由分析可知,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Fe+2HCl=FeCl2+H2↑、CO2+C2CO,共2个,答案选B。
    3.B
    【详解】A.萃取时用的CCl4为萃取剂,CCl4密度大于水,在下层,所以应打开旋塞,先放出的为CCl4层,故A错误;
    B.由已知条件可知,加入NaOH    溶液后发生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所以上层溶液中存在I-和IO,加入H2SO4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O+6H+=3I2+3H2O,故B正确;
    C.由已知条件可知,I2的沸点高于CCl4,方案甲采用蒸馏法时,CCl4蒸气先汽化冷凝,在锥形瓶中先得到CCl4,故C错误;
    D.步骤Y中加入稀NaOH溶液至CCl4中颜色褪去即可,若稀NaOH溶液过量,后续消耗的H2SO4溶液也会增加,造成试剂浪费,故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海绵铜经热空气、稀硫酸氧化处理得到硫酸铜,在氯化钠溶液中,硫酸铜溶液被亚硫酸钠还原为+1价铜离子,生成CuCl沉淀,经过滤、洗涤得到CuCl。
    【详解】A.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溶解”时海绵铜与稀硫酸、热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A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氯化亚铜( CuCl )难溶于水、稀盐酸,因此,在溶于浓盐酸过程中可能与结合形成可溶于水的配离子,B正确;
    C.“还原”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消耗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错误;
    D.由题给信息可知难溶于乙醇,则可用乙醇洗涤,为避免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真空干燥,D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标准电极电势越大,对应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氧化性:;故A正确;
    B.的氧化性低于,所以不能通过氧化得到;所以不会发生反应,故B错误;
    C.的氧化性高于,向淀粉KI溶液中滴加溶液,得到,溶液变蓝色;故C正确;
    D.氧化性大小为,所以氯水氧化,溶液变红,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6.D
    【详解】A.CaSO4•2H2O有确定的化学式,属于纯净物,能够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所以为盐类物质,A正确;
    B.过程I中氧化剂为氧气,变成水,1个氧气分子转移4个电子,还原剂为Mn(OH)2转化为,转移2个电子,发生反应时电子守恒,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正确;
    C.过程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MnO+2S2-+9H2O=S2O+4MnO(OH)2↓+10OH-,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同时生成物在碱性条件下存在,故生产氢氧根,C正确;
    D.设转移电子数为xmo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
    ,x=1.2mol, ,,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D错误;
    故答案选D。
    7.B
    【分析】在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方程式为:2KClO32KCl + 3O2↑,气体单质a为O2,固体为和KCl的混合固体或MnO2、KClO3、KCl的混合固体,加入足量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Cl-被氧化为Cl2,被还原为MnCl2,单质b为Cl2。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氯元素最多参与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分别为2KClO32KCl + 3O2↑、4HCl(浓)+MnO2MnCl2+Cl2↑+2H2O和KClO3+6HCl(浓)=KCl+3Cl2↑+3H2O,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在的催化下分解产生氧气,气体单质a为O2,O元素化合价上升,O2是氧化产物,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2KClO32KCl + 3O2↑和4HCl(浓)+MnO2MnCl2+Cl2↑+2H2O,若第一步反应氯酸钾无剩余,则消耗0.4mol,转移2.4mol电子,第二步反应消耗0.1molMnO2,转移0.2mol电子,两步反应共转移2.6mol电子,若氯酸钾有剩余,则转移电子数会更多,故C错误;
    D.若用足量浓代替浓盐酸,第一步产生0.4molKCl,加入浓后也可得到浓盐酸,而和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浓盐酸会变稀,此时不会再产生氯气,则不能完全反应,生成Cl2的物质的量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①2Na+2H2O=2NaOH+H2↑中,H2O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H2O是氧化剂;
    ②2F2+2H2O=4HF+O2中,H2O中O元素化合价上升,H2O是还原剂;
    ③2H2O2H2↑+O2↑中,H2O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④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中O元素化合价既上升又下降,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⑤NaH+H2O=NaOH+H2↑中,H2O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H2O是氧化剂;
    因此反应中水的作用相同的是①⑤,故选A。
    9.B
    【详解】A.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2KNO3+3C+S═K2S+N2↑+3CO2↑,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铁和硫酸铜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10.D
    【详解】A.Cl2在NaOH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制备NaClO,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Cl2,n(Cl2)=0.1mol。关系式为Cl2e-NaClO,转移0.1mol电子,A项错误;
    B.“氧化”步骤中加了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 + CO(NH2)2 + 2OH- = Cl- + + N2H4·H2O,B项错误;
    C.水合肼具有强还原性,“氧化”时,为防止其被氧化,将NaClO稀溶液缓慢滴加到CO(NH2)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C项错误;
    D.温度和碱的浓度升高Cl2与NaOH溶液产物会发生变化,所以制备NaClO应在冷水浴中进行,D项正确;
    故选D。
    11.B
    【分析】高温焙烧,生成,烧渣中含有,加入盐酸酸浸,生成气体和溶液,再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热分解生成,与合成甲醇。
    【详解】A.高温焙烧,生成,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正确;
    B.为强酸强碱盐,不会发生水解,B错误;
    C.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晶体,C正确;
    D.与合成甲醇,发生反应为:,原子利用率可以达到,D正确;
    故选B。
    12.C
    【详解】A.过程I中转化为NO,N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
    B.由图示可知,过程I中在酶1的作用下转化为NO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过程生成1molNO转移2molH+,过程Ⅱ中NO和NH在酶2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2H4和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过程消耗1molNO转移2molH+,转移H+数目相等,B正确;
    C.过程Ⅱ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C错误;
    D.据图可知经过过程I到Ⅲ,NH和发生反应生成N2和水,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13.AC
    【分析】在海带浸取液中通入适量氧气,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加有机溶剂a通过萃取分液得到含碘单质的有机溶剂;加氢氧化钠溶液与碘单质反应生成碘离子和碘酸根,将碘单质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上层溶液含碘,下层为有机溶剂;再向上层溶液加硫酸溶液,碘离子与碘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得到含碘单质的悬浊液,经过滤得到碘固体。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将I2转化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进入水层,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才能得到预期的含碘微粒,A正确;
    B.分液时,先将下层液体放出后,再从上口将上层液体倒出,B错误;
    C.加入H2SO4溶液,碘离子与碘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
    D.灼烧应该在坩埚中进行,D错误。
    故选AC。
    14.BD
    【详解】A.在氮氧化物、氧气和BaO储存反应中,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BaO参与化学反应,储存阶段生成硝酸钡,还原阶段又变为BaO,故B正确;
    C.“还原”过程中硝酸钡和CO、CxHy反应生成了氮气、二氧化碳,氮化合价降低,碳化合价升高,根据氮分析,生成氮气,转移了10mol电子,现在生成1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小于,故C错误;
    D.“储存”过程中,当中时,4NO+ 3O2+2BaO=2Ba(NO3)2,理论上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D。
    15.(1)D
    (2)
    (3) Mn 5+2+14=2+5+7

    【详解】(1)①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①错误;
    ②第二步反应物中,NH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故②错误;
    ③第二步生成氮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故③正确;  
    ④第二步反应物中,NH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④正确;
    ⑤第一步,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⑤正确;
    正确的是③④⑤,选D。
    (2)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升高为0、H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3降低为+2,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为。
    (3)①该体系中变价元素是Bi、Mn,发生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M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Mn,,Bi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
    ②该体系中变价元素是Bi、Mn,Bi元素发生反应, Mn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为5+2+14=2+5+7。
    16.(1)
    (2)还原性、酸性
    (3)MnO2
    (4)7.3
    (5)MnO2>Cl2

    【详解】(1)制备氯气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 MnCl2+Cl2↑+2H2O,锰化合价降低,Cl化合价升高,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故答案为:。
    (2)盐酸中氯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氯化合价未变,则该反应中HCl表现出的作用是还原性和酸性;故答案为:还原性、酸性。
    (3)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中锰化合价降低,因此该反应中氧化剂是MnO2;故答案为:MnO2。
    (4)根据方程式1mol二氧化锰反应,有4mol盐酸参与反应,但只有2molHCl作还原剂,8.7g MnO2(物质的量为0.1mol)参加反应,因此被还原的HCl物质的量为0.2mol,其质量为0.2mol×36.5g∙mol−1=7.3g;故答案为:7.3。
    (5)已知“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反应中氧化剂为二氧化锰,氧化产物为氯气,因此根据该反应可比较氧化性的强弱顺序是MnO2>Cl2;故答案为:MnO2>Cl2。
    17.(1)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2)②
    (3)2
    (4)2.63

    【详解】(1)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ClO2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化合价升高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2,故ClO2系数为2,Cl2系数为1;所以KClO3系数为2,KCl系数为2,HCl系数为4,水的系数是2,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
    (2)浓盐酸中一部分生成氯气,表现还原性,一部分化合价不变,表现酸性,故选②;
    (3)反应中只有Cl2是氧化产物,HCl中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Cl2中0价,所以产生1分子Cl2,转移的电子的个数为2;
    (4)1molCl2可以获得2mol电子,1molClO2可以获得电子5mol电子.ClO2消毒的效率是Cl2的≈2.63倍。
    18.(1)KNO3和S
    (2) Ag2S D
    (3) 白色的铁丝上有一层亮红色物质生成 Ag+>Cu2+>Fe2+
    (4) 红褐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溶液 胶体

    【详解】(1)反应中KNO3中N的化合价由+5价转化为N2中的0价,S的化合价由S中0价降低到K2S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其中作氧化剂的是KNO3和S,故答案为:KNO3和S;
    (2)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原理的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Ag2S,其中的H和S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为发生改变,故H2S在该反应中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答案为:Ag2S;D;
    (3)按如图所示操作,充分反应后,由反应Fe+CuSO4=FeSO4+Cu可知,Ⅰ中铁丝上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的铁丝上有一层亮红色物质生成,结合Ⅰ、Ⅱ实验现象可知发生的反应有:Fe+CuSO4=FeSO4+Cu、Cu+2AgNO3=2Ag+Cu(NO3)2,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Fe2+、Cu2+、Ag+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g+>Cu2+>Fe2+,故答案为:白色的铁丝上有一层亮红色物质生成;Ag+>Cu2+>Fe2+;
    (4)取少量Fe2O3粉末溶于适量盐酸,得到黄色溶液即FeCl3溶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制取的黄色溶液5~6滴,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则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观察到液体中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答案为:红褐;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胶体。

    相关试卷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化还原反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