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47份)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A
B
C
D
制备
分离乙醇和乙酸
验证酸性
测量体积
A.A B.B C.C D.D
2.(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
B.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Fe2+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反应中,SO2被还原
D.加入FeO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3.(2023·江苏·校联考模拟预测)实验室用炭与浓硫酸反应并对产生气体的成分进行检验,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反应 B.用装置乙检验
C.用装置丙检验 D.用装置丁检验
4.(2023·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g++NH3·H2O=AgOH↓+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Ca2++2ClO-+H2O=CaSO3↓+2HClO
C.向Na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H+++Ba2++OH-=BaSO4↓+H2O
D.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5 +6+18H+→5+6Mn2++14H2O
5.(2023春·河北·高三泊头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将铁棒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说明常温下与浓硝酸不反应
B.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
C.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烟雾”
D.液氨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6.(2023春·重庆·高三统考竞赛)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持续通入с中,最终出现浑浊。下列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a中试剂
b中试剂
c中溶液
A
浓盐酸
固体
饱和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固体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固体
溶液
D
稀硫酸
FeS固体
溶液
A.A B.B C.C D.D
7.(2023春·北京大兴·高三统考期中)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A.A B.B C.C D.D
8.(2023春·广东江门·高三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③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
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
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⑤ D.①②⑥
9.(2023春·北京丰台·高三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考期中)10℃时,分别向4支小试管中滴加8滴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2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滴加NaOH溶液的量
2滴
6滴
12滴
16滴
立即观察沉淀的颜色
浅绿色
浅绿色
蓝色
蓝色
酒精灯加热浊液后沉淀的颜色
浅绿色
浅绿色
黑色
黑色
取浅绿色沉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加入稀盐酸完全溶解,再加入适量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取蓝色沉淀重复上述实验,无白色沉淀,经检验,试管3、4中黑色沉淀中含有Cu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现象可知浅绿色沉淀中可能含有
B.取浅绿色沉淀再滴加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仍不会变黑
C.试管3、4中的固体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反应:
D.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时,其相对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
10.(2023春·上海浦东新·高三上海市进才中学校考期中)向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使其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硫酸被还原 B.充分反应后无硫酸剩余
C.有的硫酸被还原 D.消耗铜的质量一定小于
11.(2023春·福建南平·高三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分离乙醇和乙酸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石油的蒸馏
灼烧海带
A.A B.B C.C D.D
12.(2023春·浙江台州·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SiO2可以与NaOH溶液和HF溶液反应,因此属于两性氧化物
C.石灰石、纯碱、石英可作为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
D.甲烷中含有少量乙烯,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
13.(2023春·河南郑州·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某小组拟从苦卤(含Br-等)中提取溴,设计的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提取溴包括浓缩、氧化、提取
B.步骤1和4利用的原理是氯的失电子能力比溴的强
C.步骤3的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SO
D.步骤2利用的原理是液溴的挥发性(或低沸点性)
14.(2023春·安徽六安·高三六安二中校考期中)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B.浓硫酸与碳反应时,浓硫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将铝片分别投入常温下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快速放出气体的是稀硫酸
D.浓硫酸使胆矾晶体由蓝色变为白色体现了脱水性
二、非选择题
15.(2023春·上海·高三复旦附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是中学化学常见气体:①氧气 ②二氧化碳 ③氯化氢 ④氯气 ⑤一氧化氮 ⑥氨气 ⑦二氧化硫,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溶于水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_______(填序号)。
(2)上述两种无色气体相遇易产生白烟的是_______(填序号)。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可生成对环境友好的物质,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上述气体中_______(填序号)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通常状况下,将这两种气体等体积同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6.(2023春·新疆伊犁·高三校联考期中)利用元素的化合价推测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从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有_____(填化学式)。
(2)将X与Y混合,可生成黄色固体,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
(3)Z的浓溶液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气体的体积为_____(标准状况下)。
(4)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下列制备Na2S2O3的方案理论上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Na2S+S b.Na2SO3+S c.SO2+Na2SO4 d.Na2SO3+Na2SO4
17.(2023春·上海·高三期中)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科研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淮南子·说山训》云:慈石能引铁(慈,旧作磁)。“慈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小苏打作面包和糕点的发泡剂,写出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中国霾呈中性,其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请判断A的符号是___________。
(5)火药是古代道士配出的“药”,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烟雾”,这种烟雾的成分是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分最终形成了稀硫酸气溶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形成稀硫酸
B.稀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烟花爆竹燃烧产生的和可吸入颗粒物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6)据文献报道,难溶于水的可在溶液中“溶解”,“溶解”后硫元素都以的形式存在。若要检验“溶解”后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简要写出相关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
(7)和氮的氧化物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我们所说的酸雨是指其pH小于___________。
(8)氨气(NH3)在工农业中应用广泛,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焦亚硫酸钠)中都含有价的S,具有还原性。
(1)是实验室常用试剂。
①固体需密封保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在水中加入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定条件下,将通入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得到粗Te。
①还原溶液得到Te的反应中,___________。
②“洗涤”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③过程中须控制反应温度为80℃,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焦亚硫酸钠空气法处理含氰废水的部分机理如下,其中代表活性氧原子,具有强氧化性:、、。其他条件相同时,废水中氰化物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初始浓度大于时,总氰化物去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Na2CO3固体比较稳定,受热不易分解,所以不能采用加热碳酸钠的方式制备二氧化碳,A错误;
B.乙醇和乙酸是互溶的,不能采用分液的方式分离,应采用蒸馏来分离,B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验证其漂白性,不能验证酸性,C错误;
D.测量氧气体积时,装置选择量气筒,测量时要恢复到室温,量气筒和水准管两边液面高度相等时,氧气排开水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相等,即可用如图装置测量氧气的体积,D正确;
故选D。
2.A
【分析】溶液a中通入SO2,转化为溶液b,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溶液b中通入空气,转化为溶液c,化学方程式为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操作Ⅱ中,FeSO4被O2氧化,生成Fe2(SO4)3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A正确;
B.溶液b中,阳离子有Fe2+、H+,可能含有Fe3+,B错误;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过程中,SO2转化为H2SO4,SO2失电子被氧化,C错误;
D.由分析可以看出,溶液c中含有Fe2(SO4)3、H2SO4,加入FeO后,FeO和H2SO4反应会生成FeSO4,D错误;
故答案为:A。
3.D
【详解】A.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在装置甲中发生反应,A正确;
B.检验和均需经过水溶液,带出的水蒸气会影响对反应生成水的检验,所以在发生反应后就检验反应生成的水,B正确;
C.利用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检验和混合气体中,C正确;
D.由装置丙导出的气体中仍然混有,而也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浑浊,不能检验炭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D错误;
故答案为D。
4.D
【详解】A.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的离子反应为Ag++2NH3•H2O═[Ag(NH3)2]++2H2O,故A错误;
B.次氯酸能够氧化亚硫酸钙,向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的离子反应为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故B错误;
C.向NaHSO4溶液中滴加少量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H+++Ba2++2OH-=BaSO4↓+2H2O,故C错误;
D.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同时该反应还生成硫酸钾、硫酸锰和水,反应方程式为:5 +6+18H+→5+6Mn2++14H2O,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不是不反应,故A错误;
B.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光化学烟雾是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会造成“光化学烟雾”,故C正确;
D.液氨可用作制冷剂,因为液氨汽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制得氯气,氯气通入到饱和食盐水中,挥发的氯化氢,使得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增大,形成过饱和溶液,溶液变浑浊,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又变澄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符合题意;
C.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沉淀和水,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和硫化亚铁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酸亚铁,硫化氢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硫酸,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7.B
【详解】A.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有C单质生成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A正确;
B.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CO2或SO2,溶液中可能有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不一定有碳酸根离子,B错误;
C.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该溶液中一定有铵根离子,C正确;
D.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是因为氯水中有氢离子呈酸性,再褪色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石蕊溶液,D正确;
故答案选B。
8.C
【详解】①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所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故①正确;
②锌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硝酸的氧化性较强,一般不会生成氢气,故②错误;
③硝酸溶液中的HNO3具有氧化性,将SO氧化为SO,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SO,故③错误;
④足量的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是因为铁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硝酸铁与过量的铁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了硝酸亚铁,故④错误;
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脱水炭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⑤正确;
⑥酸雨的pH小于5.6,故⑥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碱式硫酸铜:,颜色为绿色,碱式硫酸铜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碱式硫酸铜溶于稀HCl,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反应方程式为:,硫酸钡为白色沉淀,则说明浅绿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碱式硫酸铜,可能含有氢氧根,A项正确;
B.由实验数据及现象可知,向浅绿色沉淀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碱式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氧化铜颜色为黑色,B项错误;
C.由实验数据及现象可知,试管3,4中硫酸铜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项正确;
D.由实验数据及现象可知,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对量不同,反应得到沉淀的颜色不同,说明相对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D项正确;
答案选B。
10.D
【分析】Cu+2H2SO4(浓)CuSO4+SO2↑+2H2O,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应是参加反应的硫酸的一半,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因此,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一半,据此解答。
【详解】A.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故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有硫酸剩余,故B错误;
C.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故C错误;
D.Cu+2H2SO4(浓)CuSO4+SO2↑+2H2O,假设硫酸全部反应消耗铜的物质的量为,质量为0.045mol64g/mol=2.88g,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而铜与稀硫酸并不反应,所以消耗铜的质量一定小于,故D正确;
答案选D。
11.D
【详解】A.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乙酸,故不选A;
B.浓硫酸使胆矾表面变白,体现浓硫酸吸水性,故不选B;
C.石油的蒸馏,冷凝水应该“低进高出”,故不选C;
D.用坩埚灼烧海带,故选D;
选D。
12.C
【详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A错误;
B.SiO2可以与NaOH溶液,属于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只能和HF溶液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B错误;
C.工业上制备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纯碱、石英,C正确;
D.甲烷能溶于四氯化碳中,甲烷中含有少量乙烯,不能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D错误;
答案选C。
13.B
【分析】氯气与溴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用热空气将溴单质吹出,再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Br和硫酸,HBr再与氯气反应生成溴单质,最后蒸馏得到纯溴;
【详解】A.提取溴过程中溴离子被氧化生成溴单质,步骤4富集溴元素,步骤5通过蒸馏收集溴单质,包括浓缩、氧化、提取,A正确;
B.步骤1和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是Cl2+2Br-=2Cl-+Br2,氧化性:Cl2> Br2,非金属性:Cl>Br,即氯的得电子能力比溴的强,B错误;
C.步骤3是溴单质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HBr和硫酸,离子方程式为SO2+Br2+2H2O=4H++2Br-+ ,C正确;
D.步骤2利用的原理是液溴的挥发性,可用热空气将溴单质吹出,D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A.稀硫酸溶液中的氢离子能表现弱氧化性,所以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稀硫酸表现弱氧化性,故A错误;
B.浓硫酸与铜碳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中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没有表现酸性,故B错误;
C.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形成的致密氧化膜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而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所以将铝片分别投入常温下的浓硫酸和稀硫酸,快速放出气体的是稀硫酸,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蓝色的胆矾晶体失去结晶水变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反应中浓硫酸没有表现脱水性,故D错误;
故选C。
15.(1)②⑥⑦
(2)③⑥
(3)4NH3+6NO5N2+6H2O
(4) ④⑦ 溶液变红色
【详解】(1)①氧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②二氧化碳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溶液能导电;③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氯化氢是电解质;④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⑤一氧化氮自身不能电离,NO是非电解质;NO难溶于水;⑥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氨气是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氨水能导电;⑦二氧化硫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是②二氧化碳、⑥氨气、⑦二氧化硫;
(2)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两种无色气体相遇易产生白烟的是氨气和氯化氢;
(3)一定条件下,一氧化氮与氨气反应可生成对环境友好的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氯气溶于水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④氯气、⑦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通常状况下,将这两种气体等体积同时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生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
16.(1)SO2
(2)1∶2
(3)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2.4L
(4)b
【分析】由图可知,X为H2S,Y为SO2,Z为H2S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硫元素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处于中间价态的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则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有SO2。
(2)X是H2S,Y是SO2,二者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S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3S↓+2H2O,则该反应的氧化剂SO2与还原剂H2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3)浓硫酸与铜单质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该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SO2,其体积为22.4L。
(4)Na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归中反应规律,反应物中S元素化合价必须一种物质中的大于2,另一种物质中的小于2,选项a中S元素化合价都小于2,选项c、d中S元素化合价都大于2,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7.(1)
(2)1:4
(3)
(4)
(5)C
(6)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有剩余,若不变血红色则没有剩余
(7)5.6
(8)
【详解】(1)慈石能引铁,可知为磁性氧化铁Fe3O4,故答案为:Fe3O4;
(2)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9.6g/mol,设人造空气中氧气和氦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9.6,解得:x:y=1:4,故答案为:1:4;
(3)小苏打为碳酸氢钠, 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二氧化氮具有强氧化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结合溶液电中性,则A应为阴离子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
(5)A.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形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故错误;
B.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不可用于杀菌消毒,故错误;
C.SO2为有毒气体,可吸入颗粒物影响呼吸系统均属于大气污染物,故正确;
故答案为:C;
(6)检验“溶解”后溶液中Fe2(SO4)3是否有剩余,需检验三价铁离子,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色,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有剩余,若不变血红色则没有剩余;
(7)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故答案为:5.6;
(8)实验室采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反应为:,故答案为:。
18.(1) 亚硫酸钠易被氧化成硫酸钠
(2) 2∶1 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减小
(3)过量的或会消耗[O],导致与反应的[O]减少
【详解】(1)①亚硫酸钠易被空气氧气氧化为硫酸钠,所以Na2SO3固体需密封保存。
②在Br2水中加入Na2SO3溶液,溴被还原,亚硫酸钠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H2O=SO+2Br-+2H+。
(2)①SO2还原TeOSO4溶液得到Te,反应中二氧化硫发生氧化反应、Te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TeOSO4+2SO2+3H2O=Te↓+3H2SO4,所以反应中n(SO2):n(TeOSO4)=2:1。
②“洗涤”需要在漏斗中进行,其具体操作为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下后,重复操作2~3次。
③由于二氧化硫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升高而减小,所以过程中须控制反应温度为80℃;
(3)当Na2S2O5初始浓度大于6g•L-1时时,S2O过量,进一步导致SO过量,过量的S2O或SO会消耗[O],导致与CN-反应的[O]减少,总氰化物去除率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练习--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