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件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展开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个课题,也是绪言后学生接触到的第一节正式的化学课。本课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再透过化学变化过程的揭示,初步理解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概念,以及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九年级的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感觉比较生疏,但多数学生对化学课比较感兴趣,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尝试新事物的热情较高。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达到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和分析,实现从生活概念进入化学概念的转变,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引发学生兴趣。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合作能力,通过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初步认识到在化学中存在的对立统一的规律。
【教学重点】
1.通过教师对“变化”的解析及学生对实验的直观感受,使学生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别,通过对新物质生成过程的判断与分析,得出物质性质的初步含义。
2.通过自主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观察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及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通过音像资料、图片、演示实验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药品:澄清石灰水、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大理石、蒸馏水。
仪器和用品:小烧杯、火柴、蜡烛、胶头滴管、研钵、药匙、玻璃棒、大烧杯、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玻璃片、单孔橡胶塞、玻璃导管。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一些仪器名称。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水结冰、蜡烛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探索新知】
一、物质的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到哪些现象?思考变化前后什么改变了?
教师演示实验1-1,1-2,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通过现象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变化的种类。
实验序号 | 变化前的物质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 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1-1 |
|
|
|
|
实验1-2 |
|
|
|
|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规律?
水的沸腾:液态水—气态水—液态水
胆矾研碎:块状—粉末状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酒精挥发;铁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水沸腾;树枝、木条折断;纸张、玻璃、陶瓷破碎等。
教师演示实验1-3,1-4,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下列表格,通过现象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从而判断变化的种类。
实验序号 | 变化前的物质 |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 有无新物质生成 |
实验1-3 |
|
|
|
|
实验1-4 |
|
|
|
|
思考:两个实验中物质的变化有何共同特征?和实验1、2有何本质的区别?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可燃物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光合作用、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铁生锈等。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常见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
【提出问题】只要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时,不能只看有无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明显现象的,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其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等。)
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过程,性质是物质的特征:
例:变化—蜡烛燃烧 性质—蜡烛能燃烧
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常有特殊的字眼,如:能、会、可以、能够、易、难等。
例如:火柴燃烧——化学变化; 火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一说酒精的常见性质:
- 颜色:
2.状态:
3.气味:
4.挥发性:
5.点燃能否燃烧:
讨论:你能否说明以上性质分别属于物理还是化学性质?
【课后小结】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课后习题:1、2、3、4、5
2.同步练习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到得第一节化学课,学生兴趣较高。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印象比较深刻。
2.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3.现代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有效利用资源,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
不足:学生实验的基本常识还没有,所以在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放手”还不够。
教学建议:体会研究物质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