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精品课件)
展开一、判断句——分清类别,添加成含有“是”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但在古代汉语中,“是”多用作代词,很少被当作判断词。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是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的。
活动一 掌握判断句和被动句
【类题指津】判断句辨析 “3方法”1.了解特征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2.把握“是”字看是否能翻译成“是”字句。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
3.判断标志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有“……者……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种方法进行判断。句子中有“是”字不一定是判断句,因为“是”不是判断句标志词。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而句末的“也”才是判断标志。
针对练1.指出画线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选自《陈谏议教子》,有删改)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句式特点:“……者,……也”表判断,是判断句。译文: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句式特点:“……为……”“……也”表判断,是判断句;“制”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安能蓄之”是反问句。译文: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
[参考译文]宋朝陈谏议(“谏议”为官职名)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被人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陈谏议进入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周围尚且没有一个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赶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品质。
二、被动句——看清关键词,翻译成“被”的意思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题指津】被动句辨析 “3方法”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为被动句这种技法即根据表被动的标志词,判定相关句子是否为被动句,以便准确翻译出被动之意。2.从语法入手,看是否为被动句有些句子没有表被动的标志词,却含有被动的意思,因此,就要看主语是否为谓语的受动者。如《劝学》中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
3.用“添”“变”之法,看是否为被动句“添”即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字,句子的基本意思没有改变,是被动句。“变”即主谓结构可以变成动宾结构的句子,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针对练2.指出画线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举秀才,除郎中。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授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才贤。属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未发,会弘卒,时或欲留含领荆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1)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举秀才,除郎中。
句式特点:“举秀才”“除郎中”是无被动标志词的被动句。译文: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
(2)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
句式特点:“虓为刘乔所破”是“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译文: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
[参考译文]嵇含字君道。祖父嵇喜,是徐州刺史。父亲嵇蕃,担任太子舍人。嵇含爱好学习能写文章。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范阳王司马虓为征南将军,驻扎在许昌,又任嵇含为从事中郎。不久又授命嵇含为振威将军、襄城太守。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嵇含生性通达聪敏,喜好举荐贤才。恰逢陈敏作乱,江州、扬州震荡不安,南越险阻遥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刘弘上表奏请任嵇含担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符节办事。表奏未发出,恰逢刘弘去世,当时有人想要留嵇含统领荆州。嵇含性格刚烈暴躁,平时就与刘弘的手下司马郭劢有嫌隙,郭劢担心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在深夜趁其不备杀死了他,嵇含当时四十四岁。怀帝即位,追赠嵇含谥号为宪。
为了强调、突出某个词语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作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文言文中就有很多倒装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主谓倒装句——辨明语气,调换主语谓语位置 主谓倒置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代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是一样的,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常常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句——判定形式,调整提前宾语到动词后
三、定语后置句——看标志词,译成定语修饰中心词
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句——分析句子结构,调整状语到动词前
【类题指津】倒装句辨析 “2方法”1.把握成分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一般放在主谓之间。2.重视语感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一遍,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
针对练3.指出画线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吏部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陈时政阙失。忤旨,不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以前疏故,黜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假饭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珤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节选自《明史·韩邦奇传》)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句式特点:“臣僚不职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不职臣僚”。译文: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
(2)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
句式特点:“奚自假道”,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自奚假道”。译文: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何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
[参考译文]韩邦奇,字汝节,是朝邑人。父亲韩绍宗,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上的过失。违背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吏部已经商定留用韩邦奇,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任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女婿假托进贡借道衢州,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何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为驻军防守,晁进督管织造,崔珤主理市舶,张玉掌管营造。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
针对练4.指出画线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王悦,字众喜,京兆蓝田人也。少有气干,为州里所称。太祖初定关、陇,悦率募乡里从军,屡有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侯景攻围洛阳,太祖赴援。悦又率乡里千余人,从军至洛阳。将战之夕,悦罄其行资,市牛飨战士。及战,悦所部尽力,斩获居多。十三年,侯景据河南来附,仍请兵为援。太祖先遣韦法保帅众助之。悦言于太祖曰:“侯景之于高欢,始则笃乡党之情,末乃定君臣之契。位居上将,职重台司,论其分义,有同鱼水。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太祖纳之,乃遣赵士宪追法保,而景寻叛。(选自《周书·王悦传》,有删节)
(1)今欢始死,景便离贰,背德于高氏,岂肯尽节于朝廷。
句式特点:“背德于高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高氏背德”;“岂肯尽节于朝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岂肯于朝廷尽节”。译文: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
(2)今若益之以势,援之以兵,恐朝廷贻笑将来也。
句式特点:“今若益之以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今若以势益之”;“援之以兵”,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兵援之”。译文: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来的人笑话。
[参考译文]王悦,字众喜,是京兆蓝田人。年少就有气量才干,被同乡人称赞。周太祖刚刚平定关中和陇地,王悦就率领招募的同乡随军出征,多次建立战功。大统四年,东魏将领侯景围攻洛阳,周太祖前去救援。王悦又率领同乡一千多人,跟随军队到达洛阳。将要开战的前夕,王悦花光了自己出门所带的钱财,买牛来款待士兵。等到开战时,王悦所统率的部属全力作战,斩杀俘获的敌人占多数。大统十三年,侯景占据河南前来归附,仍请派军队作为援助。太祖先派遣韦法保率领军队援助他。王悦向太祖进言说:“侯景对于高欢,开始时就有深厚的同乡之情,最后又确定了君王和臣子之间的意气相合。官位居于上将,职位重在台司,
论及他们的情义,就如同鱼和水一样。如今高欢刚刚死去,侯景就离心怀有异志,对高氏背叛恩德,怎么愿意对朝廷尽节。现今如果增加他的势力,用军队去援助他,恐怕朝廷也会被后来的人笑话。”周太祖采纳了王悦的建议,于是派遣赵士宪追回韦法保,果然不久侯景就叛乱了。
一、省略句——分析上下文,补充成完整的句子省略句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是省略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的句式。省略句主要有5种类型:
活动三 掌握省略句和固定句式
【类题指津】省略句辨析 “3方法”1.瞻前顾后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2.分析成分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省略的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3.确立步骤a.确定谓语动词后,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b.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受事者;c.补出省略的成分;d.联系语境验证,思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符合逻辑常识。
针对练5.指出画线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大将军袁绍闻而辟之。时士卒横暴,掘发丘陇。琰谏曰:“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绍以为骑都尉。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自去家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句式特点:句中“自去家四年乃归”省略了主语“崔琰”,“归”后省略了“于家”;“以琴书自娱”省略了状语“于家”。译文: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崔琰)自从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中),(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2)昔孙卿有言,“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宜敕郡县掩骼埋胔,示憯怛之爱,追文王之仁。
句式特点:句中“虽汤武不能以战胜”省略了宾语“之”;“民未见德”省略了定语“其”。译文: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日不进行训练,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
[参考译文]崔琰字季珪,是清河东武城人。年少时性格朴实,不善言辞,喜好击剑,热衷于武事。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他很感激并开始发奋努力,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就结交公孙方等人,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习不到一年,徐州黄巾军攻占北海,当时粮食供应匮乏,郑玄就停学并辞退了各位学生。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崔琰)自从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中),(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
大将军袁绍听说后征召崔琰。当时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崔琰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日不进行训练,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这样的士兵)取得胜利。’现在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忧伤百姓疾苦的爱心,效仿周文王的仁德。”袁绍让崔琰做了骑都尉。后来袁绍到黎阳出兵作战,驻扎在延津。崔琰又规劝说:“天子现在在许昌,百姓希望支持顺从天子的一方,您不如谨守治境,尽到臣子的职责,使自己境内得到安宁。”袁绍却不听从,于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二、固定句式——看清固定结构词,固定格式固定译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常见的固定句式如下表所示:
【类题指津】固定句式识别 “3方法”1.牢记搭配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与……比,哪一个更……”。这种固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
2.灵活套用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其意思是一样的。如“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和“虞兮虞兮奈若何”中的“奈……何”意思是一样的,都翻译成“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为什么(为何)……”。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灵活套用。3.异中求同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样的,如“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
针对练6.指出画线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于齐。
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
句式特点:“蚤救孰与晚救?”为固定句式,翻译时注意格式为“跟……比较,哪一个……?” 译文: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跟晚救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
[参考译文]魏国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跟晚救相比,哪一个更好呢?”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齐国身上。
【基础巩固练】1.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 B.汝是大家子C.妪,先大母婢也 D.客有吹洞箫者
解析: “客有吹洞箫者”是定语后置句。
2.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为乡里所患C.非我也,兵也 D.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解析: B项是被动句,A、C、D三项都是判断句。
3.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感斯人言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以其无礼于晋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解析: “以其无礼于晋”是倒装句。
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
解析: B项为一般句式。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铸以为金人十二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宾主尽东南之美
解析: D项为判断句式。
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为国以礼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解析: D项为一般句式。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属于主谓倒装的一项是A.贤哉,回也 B.渺渺兮予怀C.谁与哭者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解析: D项为被动句。
8.下列各句中,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欲以击柱B.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D.商人重利轻别离
解析: A项,主语与介词宾语省略。B项,谓语省略。C项,介词省略。D项,为一般句式。
9.下列对各固定句式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译文:生离比死别更为痛苦,(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B.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译文:阿母对府吏说:“你怎么这样愚拙!”C.孰与君少长?译文:与你在一起,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呢?D.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解析:应译为“(他)与您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
【综合应用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苏秦说赵王曰:“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桔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复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本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B.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解析: “有……者”为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出兵函谷关”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文中的赵王不属于五霸。B.朋党,又称集团、派别,多是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结合起来的集团。C.“则楚绝其后”的“绝”指切断,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含义相同。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百乘之家”称拥有百辆兵车的士大夫之家。
解析: 《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指横渡,“则楚绝其后”的“绝”指切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秦对赵王说,只要赵王真的听从他的忠言,就能得到别国土地,并使父兄外戚等得以封侯。B.苏秦告诉赵王,如果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削弱楚国,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了。C.苏秦认为,如果秦国东向的想法一旦施行,就必然会举兵攻打赵国,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D.苏秦认为,如果赵王使六国缔结盟约,全力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危害六国,赵王霸业就可完成。
解析: “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错误,原文是“在邯郸城下交战”而不是“占领邯郸”;秦赵会交战,而不是“赵国就会灭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译文: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为大王感到欣慰的原因。(注意:“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是判断句)
(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
译文: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洹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注意:“相与会于洹水之上”是状语后置句)
14.面对强大的秦国,苏秦是如何为赵王谋划的?
答案: ①六国合纵结为联盟抗拒秦国;②在洹水之上集会缔结盟约,约定盟国之间互守互防协同作战;③共同讨伐先背弃盟约的国家。
[参考译文]苏秦游说赵王说:“请您屏退身边的人,我来说明选择邦交利害不同的原因。大王果真能听从我的忠言,燕国一定会把盛产毡裘狗马的土地献给您,齐国一定会把海边盛产鱼盐的土地献给您,楚国一定会把盛产桔柚的云梦之地献给您,也可以使韩魏两国都献上自己分封的土地和能够收取赋税的私邑,大王的内外亲族和父兄都可以被封拜侯爵。使别国割让土地以显示诚意,是五霸不惜军队覆灭、将领被擒也要追求的;使内外亲族得以封侯,是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诛杀殷纣王而去争夺的。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
这是我为大王感到欣慰的原因。大王亲附秦国,那么秦国必然会削弱韩、魏两国;亲附齐国,那么齐国必然会削弱楚、魏两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河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就会献上宜阳。献上了宜阳,通往上郡的路就会断绝,割让了河外之地,道路就不畅通。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这三项计策,是不能不仔细谋划的。秦国攻下轵道那么南阳就会动摇,胁迫韩国包围周室那么赵国就会自行削弱,占领卫地、夺取淇水,那么齐国必然会到秦国称臣。假如秦国的想法在六国得到了施行,就必然会举兵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两国军队必将在邯郸城下交战。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原因。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杜绝猜疑远离谗言,摒弃流言的痕迹,堵塞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门径,这本来是尊贵的君主扩大疆土、强大军队的计策,我才能在大王面前陈述忠心。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赵,使六国合纵结为联盟,以此来抗拒秦国。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洹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盟约可以这样写: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楚国,韩国军队负责切断秦军运粮的通道,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常山以北地区。假如秦国攻打韩、魏两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韩、魏两国,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军队守卫云中。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军队切断秦军的后路,
韩国军队守住成皋,魏国军队堵住纵横交贯的要道,赵国军队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齐国。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军队守住常山,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齐国军队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自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燕国。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进军驻扎宜阳,楚国进军驻扎武关,魏国进军驻扎河外,齐国军队渡过渤海,燕国派出精锐的军队来援助赵国。诸侯中有先背弃盟约的,其他五国就共同讨伐他。六国合纵结成联盟来抵抗秦国,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发动军队来危害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完成了。”
赵王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赐给他一百辆有装饰的兵车、一千镒黄金、一百对白玉璧、一千纯锦绣,让他用这些财物与其他五国诸侯缔结合纵之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微案2 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微案2 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微案2,复习任务,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固定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扣准语境,落实“分点”(精品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翻译——扣准语境,落实“分点”(精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一图尽知建体系,一表概览明考向,一一突破强技能,课时精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6 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 这是一份新教材新高考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3部分 文言文考点复习 课时36 理解文言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课堂课时,复习任务,D项为状语后置句,倒装句,B项为一般句式,D项为一般句式,“于”应译为“到”,D项为被动句,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