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
展开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
一、单选题
1.(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德化是远近闻名的陶瓷之都。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2.(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下列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 D.量筒
3.(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夏天,长时间使用空调会使室内的空气变得十分干燥。因此,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说明
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4.(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应该张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5.(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可以防腐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6.(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线老化着火,马上用水浇灭
B.夜晚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原因
C.高楼着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
D.进入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应打开手电筒,以保证安全
7.(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以下不列入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项目是
A.氮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PM2.5
8.(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验满
9.(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
C.农家肥料的腐熟 D.食物的腐烂
10.(2020秋·广西钦州·九年级浦北中学校考期末)“纸火锅”(如图)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汤料使“纸火锅”的着火点升高
B.“纸火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火锅”不能燃烧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火锅”的着火点
11.(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2.(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食盐水 D.人体呼出的气体
13.(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判断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A.器壁上的水可成股流下 B.器壁上无水
C.器壁上出现均匀的水膜 D.器壁上的水可聚成水滴
14.(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氧气可以燃烧 B.氧气具有氧化性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15.(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B.为了防止CO中毒,在火炉旁放一盆水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16.(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B.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Fe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
17.(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药品气味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加热液体 D.滴加液体
18.(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日本福岛核泄漏的成分有碘-131和铯-137等。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最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19.(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1”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硫酸分子中含有氢分子
C.“3”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
D.“4”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亚硫酸根离子的个数
20.(2021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带电,而原子不带电
C.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1.(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酒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稀释酒精 C.碘溶于酒精 D.酒精消毒
22.(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仪器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锥形瓶
23.(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为节约和环保,分类回收生活垃圾
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
D.为防止影响小区人们生活,在空旷偏僻的地方燃烧塑料垃圾
24.(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标志与安全无关的是
A. B. C. D.
25.(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含氯化合物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是( )
A.HClO4 B.Ca(ClO)2 C.KCl D.Cl2
26.(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要对水进行化学研究,其中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水的性质和变化 B.水发电的原理 C.水的用途 D.水的组成和结构
27.(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氧分子 B.氧离子 C.氧元素 D.氧气
28.(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 B.都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C.所需药品的颜色相同 D.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9.(2022秋·广西钦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约为78%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的防腐
D.由于氦气密度小和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将其充入气飞艇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成型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烧结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D
【详解】A、烧杯主要用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故能作为反应容器;
B、试管常用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用做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③或用于装置小型气体的发生器,故能作为反应容器;
C、锥形瓶可以作为固液反应容器,故能作为反应容器;
D、量筒常用于一定液体的量取,为保持量取的准确性,故不能做反应容器。
故选:D。
3.A
【详解】A、长时间使用空调时,人们常在室内放上一盆清水,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这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A正确;
B、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选项B不正确;
C、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变,因此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选项C不正确;
D、因为分子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也没有发生改变,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4.A
【详解】汽油是易燃液体,为防止引燃汽油发生爆炸,故应该张贴的图标是易燃液体。
故选A。
5.C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不符合题意;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次是氧气,符合题意;
D、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电线老化着火,应断开总开关,再灭火,不能马上用水浇灭,不正确;
B、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查找原因易引燃天然气爆炸,应该先关闭阀门,再打开窗户,不正确;
C、高楼着火,有毒气体上浮,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撤离,正确;
D、进入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应该先做灯火实验,检验氧气含量,不正确。
故选C。
7.A
【详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等,氮气不属于有害气体。故选A。
8.B
【详解】A、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C、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应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A
【详解】A、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故A正确;
B、动植物的呼吸,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误;
C、农家肥料的腐熟,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C错误;
D、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理解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不同点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10.D
【详解】A、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升高,不符合题意;
B、“纸火锅”是可燃物,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纸火锅”与氧气接触,没有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D、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火锅”的着火点,故纸张不会燃料,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烈火焚烧过程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C、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中有蜡烛燃烧的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江枫渔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选项B符合题意;
C、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呼出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属于混合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即是器壁上出现均匀的水膜。综上所述:选择C。
14.A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氧气具有氧化性,故B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
D、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D正确。
故选A.
15.D
【详解】A、电器着火时,不能立即用大量水泼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火炉旁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符合题意;
C、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天然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应打开门窗,关闭阀门,不符合题意;
D、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密度变小,低处含量较低,符合题意。
故选D。
16.C
【详解】A、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其化学式是H2,故不符合题意;
B、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是O,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含量不同,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号是Al,不是Fe(铁),故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是N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B
【详解】A. 闻气体气味时,手在瓶口处轻轻地扇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此选项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集气瓶底部要放少量的水,此选项正确;
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先移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此选项错误;
D. 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不能伸进试管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8.A
【分析】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碘元素与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故选A。
19.C
【详解】A. “1”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硫原子的个数,此选项错误;
B. “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此选项错误;
C. “3”表示硫酸分子的个数,此选项正确;
D. “4”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0.D
【详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如果分子中不含该原子,则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选项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带电,所以分子也不带电,选项B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21.D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A、酒精挥发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
B、稀释酒精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碘溶于酒精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酒精消毒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2.C
【详解】A、试管,可用于少量药品反应的反应容器,如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等;故选项错误;
B、烧杯,可用于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C、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液体,不可用于反应容器;故选项正确;
D、锥形瓶可用作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例如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3.D
【详解】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排碳量减少,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符合该理念;
B、分类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保护环境,故选项做法符合该理念;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做法符合环保要求,故选项做法符合该理念;
D、燃烧塑料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故选D。
24.C
【详解】A、该标志是腐蚀品标示,与安全有关;
B、该标志是禁止烟火标示,与安全有关;
C、该标志是节水标示,与安全无关;
D、该标志是自燃物品标示,与安全有关;
故选C。
25.A
【详解】A、HClO4中,H为+1价、O为-2价,则Cl为+7价;
B、Ca(ClO)2,Ca为+2价、O为-2价,则Cl为+1价;
C、KCl,K为+1价,则Cl为-1价;
D、Cl2是单质,Cl为0价。
综上所述,HClO4中Cl的化合价最高,故选A。
26.B
【详解】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的基础自然科学。
A.根据化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水的性质和变化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A错误;
B.水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发电机组然后转化为电能的,研究水发电的原理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属于物理学科研究的范畴,故B正确;
C.根据化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物质用途,研究水的用途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C错误;
D.根据化学的定义,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水的组成和结构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D错误。
故选:B。
27.C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二氧化氯、过氧化氢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均不含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氯由Cl、O两种元素组成,过氧化氢由H、O两种元素组成,故它们均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A
【详解】A、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正确;
B、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
C、双氧水制取氧气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固体,错误;
D、双氧水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错误。
故选A。
29.B
【详解】A、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而不是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氦气密度比较小,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则可将其充入其飞艇,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 这是一份广西玉林市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三年(2020-2022)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汇编-选择题②,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