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418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418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46418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舟山市八年级(下)期末科学试卷
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3分)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如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条形磁铁的磁场
B.蹄形磁铁的磁场
C.同名磁极的磁场
D.异名磁极的磁场
2.(3分)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作出巨大贡献,人们将 101 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01,相对原子质量为 258,则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3.(3分)如图是“用双氧水制取一瓶氧气”实验的主要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放入药品
C.收集气体 D.验满
4.(3分)1789年拉瓦锡将当时的30多种简单物质进行了分类,部分结果如表。按拉瓦锡的物质分类标准,氧化镁属于( )
种类
气体类
金属类
非金属类
土质类
物质
氧气、氮气
铜、铁
硫、碳
氧化钙、二氧化硅
A.气体类 B.金属类 C.非金属类 D.土质类
5.(3分)“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气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它的原理如图所示,当异物堵在人体喉部时,突然用力压迫两肺下部膈肌,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气流冲击异物将堵在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如图能正确表示异物排出时膈的升降和肺内压P内、外界气压P外大小关系的是( )
A.P内<P外 B.P内>P外 C.P内<P外 D.P内>P外
6.(3分)某兴趣小组开展土壤成分研究时,将经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如图)。待土壤冷却后发现质量明显减轻,你认为加热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主要成分是( )
A.水分 B.空气 C.有机物 D.矿物质
7.(3分)电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使用不当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下列行为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用湿手触摸开关 B.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C.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D.经常在浴室使用电器
8.(3分)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小明根据下列现象推测烟花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
D.爆竹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硫粉
9.(3分)硼酸(H3BO3)是眼药水的成分,具有抗菌消炎、平衡pH值的作用,H3BO3中B的化合价为( )
A.﹣3 B.﹣2 C.+2 D.+3
10.(3分)归纳和推理是学习科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必须科学严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呈酸性,则所有的酸性降水都是酸雨
B.叶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则植物叶中每个细胞都含有叶绿体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时保险丝会熔断,则保险丝熔断一定是电路中发生了短路
11.(4分)如图是卢瑟福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上出现散射的实验示意图。以下是根据该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
A.绝少数α粒子向两侧偏转,说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正电
B.绝少数α粒子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原子“核”外有带负电的电子
C.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方向穿过,说明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
D.绝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心有一个体积小而质量大的“核”
12.(4分)患流感发高烧时,医学上经常使用布洛芬来退烧,其化学式为C13H18O2。下列关于布洛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相对分子质量是206克
C.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3:18:2
D.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13.(4分)“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火箭助推器常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宏观角度:燃烧产物都是化合物
B.微观角度: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符号角度: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O4N2
D.方法分析:该微观示意图是一种模型
14.(4分)如图是小舟完成奥斯特实验的场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B.如果将小磁针移去,导线周围的磁场不变
C.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理的南极
D.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15.(4分)如表所示是四种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相对值。表中的数据必须和其他资料相结合,才能推断哪种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增加的主要因素。那么,还需要收集( )
每一气体分子造成温室效应的相对值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氟氯碳化物
1
30
160
17000
A.这四种气体来源的资料
B.植物对这四种气体吸收的资料
C.这四种气体分子大小的资料
D.大气中这四种气体含量的资料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4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或微粒:
5个硫酸根离子: ;氢氧化铜: 。
17.(6分)在实验室,科学小组利用双氧水、高锰酸钾等药品制取氧气,并对其助燃性进行研究。
(1)用双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气,应选用的实验装置是 。(选填字母)
(2)小组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发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滴。该同学认为这些水不是生成物,理由是 。
(3)小组同学用收集的氧气完成铁丝燃烧的实验,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18.(4分)电冰箱是常见的家用电器。电冰箱使用三脚插头与电源插座连接,如图所示。细心观察可以发现,三脚插头中“1”与冰箱 连接的,这个插脚比另外两个插脚要稍长。这样的设计的主要好处是 。
A.插入插座中可更稳固更美观
B.插入插座时可确保冰箱外壳先接地
C.拔出插座时先使插头与火线先脱离
19.(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1﹣18号元素周期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与硫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
(2)同一族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则如图中属于同族元素的是 。(写出两种元素即可)
20.(4分)电动机在现代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所示是电动机原理图,将通电线圈abcd置于磁场中,线圈的ab、cd边受到 ,使线圈转动起来。
(2)某电动车是利用电动机来驱动车轮转动的,遇到障碍时,只要按下倒车开关就能改变线圈中 来实现倒车。
21.(4分)科学家发现,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C47H51NO14)是一种抗癌新药。但把树皮环剥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无法通过树皮韧皮部中的 运输到根部,导致红豆杉死亡。后来,科学家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了紫杉醇。人工合成的紫杉醇与天然紫杉醇的成分和结构完全相同,你认为使用天然紫杉醇的疗效是否比人工合成的紫杉醇更好? 。
22.(6分)自然界的神奇无处不在,但我们可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夏季每当雷雨过后,人们常会发现庄稼会变得“绿油油”的,像是给农田施了肥一样。空中的氮气在闪电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再经过一系列变化会在土壤中生成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无机盐。
(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氮气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上述一系列变化生成的无机盐主要给植物补充了 元素;当植物细胞液溶质质量分数 外界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时,这些溶于水中的无机盐就能被庄稼根系吸收。
23.(4分)科学家对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材料一:19世纪初,有化学家认为:氢是母体,其他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论上都是氢的整数倍,少数元素如Cl是35.5倍,则是由于实验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1886年,英国科学家克鲁克斯大胆假设: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家测定出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开始,国际上采用C﹣12原子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确定各个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各自在该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在克鲁克斯假设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却不同,是因为原子结构中的某种微粒数不同,该微粒的名称是 。
(2)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5,其自然界仅有的两种同位素原子Cl﹣35和Cl﹣37,则自然界中Cl﹣35所占的百分比 Cl﹣3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4.(4分)呼吸对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医院急救室的一种吸氧机(部分),盛有蒸馏水的装置安装在氧气钢瓶与病人呼吸面具之间,医生根据气泡产生的情况,调节供氧速率。病人吸氧时医生将 (填字母)管口与氧气钢瓶相连,该装置还能使病人吸入的氧气中含有大量 ,从而减弱吸氧时因气体干燥而带来的不适感。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共15空,第25-26小题,每空2分,第27-29小题,每空3分,共40分)
25.(6分)小舟同学想探究磁体对回形针的吸引力的大小是否与放入它们之间物体的种类有关,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他保持磁体和纸片间的距离一定,在纸片上放入形状、面积和厚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铁板、铝板等,观察能吸引的回形针个数,多次实验后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磁体与纸片之间放入的物体
不放物体
铁板
镍板
铝板
塑料板
吸引回形针数量/个
4
1
1
3
3
(1)铁、镍、铝都是导体,而铝对磁性屏蔽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
(2)他们在纸片上分别放入形状和厚度相同、面积不同的铁板。目的是要探究 。
(3)其实小舟同学所研究的现象叫“磁屏蔽”,如图乙,一个放在磁场中的铁质球壳(截面有一定厚度),外面磁场的绝大部分沿铁质球壳壁“通过”,只有极少部分会进入球内空间。从此现象想到,为使精密仪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将仪器放在什么地方? 。
26.(6分)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研究植物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连接试管、带活塞导管、漏斗、橡皮塞、广口瓶。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向漏斗中装入少量棉花,向广口瓶内装入浸湿的黄豆种子。
④静置放一昼夜。
⑤如图乙,向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打开导管上的活塞,再向漏斗内倒入清水。
(1)同学们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 。
(2)步骤④并没有要求将装置保存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
27.(6分)小舟同学通过家庭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用一个有刻度的去底带塞子的瓶子,塞子上插入温度计和粘有“暖宝宝”贴片的铜丝,将瓶子置于水中密封。查阅资料发现:
Ⅰ.“暖宝宝”贴片内含有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物质,可在空气中吸收氧气发生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2Fe+O2+2H2O=2Fe(OH)2;”暖宝宝”贴片吸氧能力强,放热迅速。
Ⅱ.空气中氧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气体温度、气体体积和气体质量有关,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小、质量变大都会引起气体压强的增大。
(1)小明按照“气密性检查”的思维模型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了检查,如表:
思维模型
①构建封闭体系
②改变气压
③观察现象
④得出结论
检验过程
将瓶子放入水中,盖好瓶塞
将瓶子向下压或用手捧住瓶子
观察到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开始后,发现瓶子内的液面先下降后上升。液面先下降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3)实验结束后液面停留在略低于40的刻度下方。小明认为应当调整瓶子在水中的深度,使瓶子内外液面相平再读取刻度,请分析这样操作的理由是什么? 。
28.(6分)在学习完植物与土壤这一内容后,某科学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配制四种营养液,其中1种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全营养液,另外3种分别缺氮、磷、钾等元素。将它们分别倒入4只锥形瓶内,并用标签注明“正常、缺氮、缺磷、缺钾”等字样。
②选取生长旺盛的小麦幼苗8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将其洗净,然后分别将它们“种植”在4只锥形瓶中。
③记录4种营养液中植物生长的基本状况。如果发现生长异常,在相应的营养液中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观察它们的生长是否恢复正常。
(1)小组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去其根部附着物,最后用蒸馏水将其洗净的目的是 。
(3)“发现植物生长异常,在相应的营养液中分别按标准添加含氮、磷、钾等元素的化合物……”,这一实验的作用是 。
29.(12分)小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
实验序号
1
2
…
m1 (MnO2)/g
m2(KClO3)/g
m3(试管)/g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V和ρ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明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l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2步:2KMnO4K2MnO4+MnO2+O2↑
第3步:K2MnO4+Cl22KCl+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
(4)如果试管中氯酸钾没有完全分解,就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观点合理吗?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0题9分、第31题6分、第32题10分,第33题8分,第34题7分,第35题10分,共50分)
30.(9分)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某贫血患者除正常饮食外,还需服用含铁的某种药物——FeSO4。
(1)一个FeSO4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是 。
(2)FeSO4属于哪类物质? (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或“氧化物”)。
(3)若治疗一个疗程需要1.52克FeSO4,其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4)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经测定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0.33%,则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的原子个数为 。
31.(6分)电与磁现象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干电池的正负极两端吸附上超强磁铁,将它放入铜质螺线管中,可以制成电磁动力“小车”(如图甲)。已知干电池两端的超强磁铁,磁极分布如图乙,与铜导线接触,当小明将“小车”从右端完全塞入铜螺线管时,会与铜螺线管形成闭合电路,产生电流,从而产生磁场。(如图丙)
(1)根据电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磁体的 极,“小车”将沿着螺线管向 运动(填“左”或“右”)。
(2)如果要增加小车运动的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 。
32.(10分)灭火器是常见的消防设备,有多种类型,某项目化小组计划制作一款简易泡沫灭火器模型。
【项目学习】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装有两种物质,并添加发泡剂(混入气体时能产生大量泡沫)。灭火器不使用时,两种物质彼此分离;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混合能快速产生大量气体,将液体、泡沫从管口喷出。
【产品设计】器材:吸滤瓶,小试管,橡皮塞,乳胶管,细线等。
试剂:浓盐酸,碳酸钠粉末,饱和碳酸钠溶液,发泡剂。
装置:如图所示。
【评价量表】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喷射物的速度
液体、泡沫喷射距离大
液体、泡沫喷射距离较大
液体、泡沫喷射距离小
指标二:泡沫的量
泡沫多、均匀
泡沫多、不均匀
泡沫少、不均匀
指标三:喷出液体的安全性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有少量剩余
喷出的液体酸性或碱性较强
【产品制作】(1)从指标一考虑,小组需要选择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经讨论,大家一致认定选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比碳酸钠粉末效果好,其原因是 。
(2)泡沫灭火器产生的泡沫中含有水分,泡沫里的一个个“泡泡”也会帮助二氧化碳更好地“粘附”在燃烧物表面。请你解释发泡剂能提升灭火效果的原理。 。
(3)将含有5.3克溶质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装入吸滤瓶,小试管中装入20克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按照指标三等级,通过计算说明该项目是否符合优秀标准。
(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33.(8分)二氧化碳(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蔬菜种植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科学小组同学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用传感器测定容器中CO2含量。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CO2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观察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其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解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 。
(3)用传感器测定一天内容器中氧气含量,以下变化情况符合的是 。
(4)科学小组同学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到农业大棚内某蔬菜制造和消耗有机物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图丙)。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植物产量都不理想。由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34.(7分)我国政府承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控制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都至关重要。
(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 。(选填“CO2”或“碳单质”)
(2)为达成“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用新能源电动车逐渐取代传统燃油车
(3)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是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某地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清洁能源相当于替代了含碳6万吨的标准煤,若这些碳完全燃烧转化成二氧化碳,则理论上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吨?
35.(10分)科技小组开展设计一款“加热恒温水壶”项目活动,过程如下:
【明确问题】小组同学经“头脑风暴”后提出,电路设计需实现以下功能,并提出具体标准:①壶内的水先煮沸后才设置自动恒温;②恒温的温度可以手动调节。
【方案设计】根据标准,小组讨论后,初步设计了如图甲的方案,闭合开关S0,电热丝R0开始工作,烧水至沸腾后,再闭合S1,手动调节滑动变阻器R1,设置恒定温度。当水温高于设定值时,衔铁被吸下,停止加热;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衔铁弹回,接通电路,开始加热,从而实现自动恒温。
(1)按照设计意图,需选择如图乙热敏电阻R2,其阻值随温度升高而 。
(2)控制电路中电源电压U1恒为5V不变,R1为滑动变阻器,线圈电阻忽略不计。线圈中电流低于I=100mA,衔铁刚好被释放,在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工作电路接通。当恒温的温度设置为50℃时,此时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少Ω?(写出计算过程)
【方案迭代】有同学认为甲方案不能防“干烧”(即壶内水量低于一定值,不能加热),于是同学设计了如图丙的方案。压敏电阻R3可感知壶内水量;热敏电阻R2感知水温;L1、L2为完全相同的两个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忽略距离对电磁铁磁性的影响);当加入水量达到最低水位时,电热丝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要实现防“干烧”功能,加入水量未到最低水位时,L1磁性 L2磁性(填“>”、“=”或“<”)。
(4)水沸腾后,要使壶内水温从恒温50℃调节至恒温70℃,R1阻值需适当调 (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卷Ⅰ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第1-10小题,每小题3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0分。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答案】A
【分析】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到S极进入;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2.【答案】A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D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4.【答案】D
【分析】由表中信息进行分析即可。
5.【答案】D
【分析】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6.【答案】C
【分析】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机盐、腐殖质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
7.【答案】B
【分析】(1)生活用水是导体;
(2)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
(3)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
(4)潮湿的浴室使用容易造成触电。
8.【答案】B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物的物质组成情况。
9.【答案】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10.【答案】C
【分析】A、根据酸雨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植物细胞中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分析;
C、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保险丝熔断的原因来分析。
11.【答案】B
【分析】根据将带正电的α粒子流轰击金箔上出现散射的实验现象,结合示意图可做出判断。
12.【答案】C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B、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C、根据1个布洛芬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布洛芬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13.【答案】D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根据水的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式的写法分析;
D、根据模型图的意义分析。
14.【答案】C
【分析】(1)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实验是:将通电导线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该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产生的磁场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由于小磁针静止时要指南北方向。
15.【答案】D
【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二、填空题;(本题有9小题共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答案】5S;Cu(OH)2。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7.【答案】(1)BC;
(2)高锰酸钾中不含氢元素;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分析】(1)根据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氧气不易溶于水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分析;
(3)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18.【答案】金属外壳;BC
【分析】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相连接时,把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与地线相接;因用电器漏电时,会使外壳带电,若接上地线,电流就通过地线,流入大地,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插头制作的长一些是从用电安全角度考虑。
19.【答案】(1)质子数;
(2)F、Cl(或O、S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同一纵行的元素属于同族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1)力的作用;(2)电流的方向
【分析】(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1.【答案】筛管;不是。
【分析】植物茎中有两种管道—导管与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
2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中的变化、农作物所需的元素种类以及吸收无机盐的原理来分析。
23.【答案】(1)中子;
(2)大于。
【分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来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两种两种同位素原子的平均值来分析解答。
24.【答案】a;水蒸气。
【分析】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共15空,第25-26小题,每空2分,第27-29小题,每空3分,共40分)
25.【答案】(1)铝不能被磁化;(2)屏蔽效果与磁体面积的关系;(3)可以放在铁盒子中。
【分析】(1)屏蔽效果不同的原因从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分析。
(2)探究屏蔽效果与金属面积的关系,也要应用控制变量法,除面积改变外,其它条件都要控制;
(3)类比分析:磁场通过一些物体时,有些物质能“通过”的磁场多,即导磁能力强,有些物质磁场不能“通过”,即导磁能力弱。
26.【答案】(1)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2)植物种子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干扰实验。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7.【答案】(1)瓶内液面下降;(2)大于;(3)使瓶内外气压相等,排除外界大气压的干扰。
【分析】(1)如果瓶子是封闭的,那么受到挤压后里面的气压增大,于是水面会下降;如果用双手捧住瓶子,那么里面的空气受热,气压增大,也会使水面下降;
(2)放热使空气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氧气被消耗,会使里面气压减小,注意比较二者对瓶内气压的影响大小;
(3)如果瓶内水面高于瓶外水面,那么里面的空气受到挤压,不是正常状态的情况。只有内外水面相平时,瓶内和外面的大气压强才相等,得到的才是正常状态下的数据。
28.【答案】(1)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吗;
(2)除去其他元素的干扰;
(3)验证实验推理是否正确。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解答即可。
29.【答案】(1)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2)m1+m2+m3=m4+ρV;
(3)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
(4)不合理。
【分析】(1)根据加热固体物质时,使用试管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操作来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四、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第30题9分、第31题6分、第32题10分,第33题8分,第34题7分,第35题10分,共50分)
30.【答案】(1)6;
(2)纯净物;
(3)1.52克FeSO4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是1.52g×=0.56g
答:1.52gFeSO4含铁元素0.56g;
(4)4。
【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4)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元素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计算。
31.【答案】(1)N;左;(2)增强磁铁的磁性。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定螺线管的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据此判断“小车”运动的方向;
(2)要使“小车”运动速度增大,可想办法增大磁场强度,以增大彼此之间的作用力。
32.【答案】(1)反应物浓度高、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快速增大容器内部压强,使液体和泡沫快速被压出;
(2)发泡剂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
(3)该项目不符合优秀标准。
【分析】(1)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2)依据灭火原理解答;
(3)根据常见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质量即可。
33.【答案】(1)蒸腾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3)D
(4)m2
【分析】(1)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34.【答案】(1)CO2;
(2)ACD;
(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C+O2CO2
12 44
6万吨 x
x=22万吨
答:理论上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22万吨。
【分析】(1)根据“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含义来分析;
(2)根据实现“碳中和”的做法来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碳的质量来分析计算。
35.【答案】(1)减小;(2)当恒温的温度设置为50℃时,此时滑动变阻器R1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30Ω;(3)>;(4)大。
【分析】(1)根据图乙分析回答;
(2)根据图像读出当温度为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流为100mA时电路的总电阻,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的电阻;
(3)由题意可知R0为加热电阻,要实现防“干烧”功能,加入水量未到最低水位时,图中的动、静触点不会接触,所以衔铁应该向左移动,据此比较此时电磁铁L1对衔铁的吸引力与L2对衔铁的吸引力的大小;
(4)温控电路中,热敏电阻和滑动变阻器R1串联接入电路,由图乙可知温度从50℃调节至70℃时,热敏电阻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通过电路的电流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总电阻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模拟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本卷g取10N/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科学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g取10牛/千克,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科学真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