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第1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第2页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知识清单),共8页。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清单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P591)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2.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60-P6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5.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2-P6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6.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P63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内容: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7.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65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中国人民具有的精神:伟大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9.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作用)(P67P69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有利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心。10.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P68探究与分享)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3)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11.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P69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12.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0-P71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P71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4.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1.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P75-P76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2我国的人口现状及特点?(P751)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3)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P76人口问题的严峻性(问题1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三个不会根本改变)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推行计划生育的作用)4.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原因?(P761)生育政策要随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          2)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5.我国的资源国情/资源现状/资源形势?(P78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6.为什么要合理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P78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我国资源问题的危害)中国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7我国的环境现状、原因及危害?(P791)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原因: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3)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8.针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必然选择)(P80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道路:绿色发展道路)9.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P82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10.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P83-84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11.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P86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12.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P87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13.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P8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4.青少年怎样建设美丽中国:(言之有理即可)1)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2)落实环保行动: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交交通工具等等(3)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