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四年级上册1.听听声音第1课时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听听声音》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不是耳朵的结构是( )。
A.耳郭 B.外耳 C.中耳 D.内耳
2.下列各种声音中,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的是( )。
A.风声 B.雷声 C.读书声
3.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4.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 )来描述。
A.刺耳 B.悦耳 C.嘈杂 D.噪音
5.下列声音中比较悦耳的是( )。
A.汽车的喇叭声 B.机器的轰鸣声 C.小鸟的鸣叫声
6.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
7.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是( )发出的。
A.自然界 B.动物 C.人类生产生活
8.下面三种声音中,( )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风声 B.雨声 C.读书声
9.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 )。
A.出现一圈一圈的波纹 B.动一下就不动了 C.没有变化
10.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 )来描述。
A.刺耳 B.悦耳 C.嘈杂
11.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
A.悦耳、刺耳 B.嘈杂、响亮 C.多、少
12.下列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的是( )。
A.海浪声 B.喇叭声 C.雷声
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不属于自然界中的声音的是( )。
A.风声 B.雨声 C.读书声
14.( )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A.玻璃棒 B.铁尺 C.音叉
15.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 )。
A.悦耳 B.很刺耳 C.很嘈杂
二、判断题
16.声音可以用大小多少进行描述和记录。( )
17.风声、雨声、读书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
18.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
19.昆虫不会发声。( )
20.锯树木时电锯发出的声音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
21.我们仔细听一听,能听到教室外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
22.我们轻轻拉伸橡皮筋,不会听到声音,这是因为橡皮筋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并没有产生振动。( )
23.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可以用科学词汇“弱”进行描述。( )
24.绷紧的橡皮筋停止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 )
25.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
三、连线题
26.把下列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歌声
人为的声音 雨声
琴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 流水声
汽车鸣笛
四、实验题
以下是小明研究“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
实验研究方案(此方案空白处不用填写)
研究的问题: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
我们的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用________实验,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控制不同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保持相同不变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27.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A.对比 B.观察 C.转换
28.在小明的方案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控制的不同条件是( )。
A.雨水多少 B.土壤构造 C.植被覆盖情况
29.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 )。
A.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B.无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C.两组现象相同
30.除了小明研究的影响因素以外,我们还知道_________会对雨水侵蚀土壤的程度造成影响。
五、综合题
小科同学利用碗、水、硬币等物体给小雅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
第一步:先让小雅坐好不再移动,然后小科把硬币放入碗内并移动碗的位置,使小雅恰好看不到硬币(如图甲所示)。
第二步:向碗中逐渐加入清水直至加满,小雅看到硬币逐渐升高,最终看到了整个硬币。
31.请在图乙中画出加满水后,小雅看到硬币时光的路线图。
32.小科同学表演的这个魔术利用的原理是(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2.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周围有很多的声音,风声、雷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读书声属于人工世界的声音。
3.C
【详解】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根据对耳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4.B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悦耳来描述。
5.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噪音是指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谐和的声音,是由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声音大,震耳欲聋,属于噪声污染;以上三种声音中比较悦耳的是小鸟的鸣叫声。
6.A
【详解】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或泥沙、土壤覆盖。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7.C
【详解】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所以C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要求学生掌握声音的分类。
8.C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工世界的声音,其中风声、雨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读书声属于人工世界的声音。
9.A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用刚刚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出现波纹,这是因为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遇到水引起水的振动,产生了波纹。故A正确。
10.B
【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当我们听到好听的音乐时,可以用悦耳来描述。
11.C
【详解】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悦耳、刺耳、嘈杂、响亮都能用于描述声音;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多、少。
12.B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周围的声音根据产生途径的不同,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析选项中,海浪声、雷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喇叭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3.C
【详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本题考查了声音。“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属于自然界的声音的是风声、雨声,不属于自然界的声音的是读书声。
14.C
【详解】音叉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各种音叉可因其质量和叉臂长短、粗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15.A
【详解】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音色。乐音的强弱叫响度,乐音的高低叫音高,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句诗是形容声音很悦耳。很刺耳、很嘈杂是形容噪音的。
16.×
【详解】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来描述。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声音不可以用大小多少进行描述和记录。题目说法错误。
17.×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我们周围的声音分为自然界的声音和人工世界的声音,其中风声、雨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读书声属于人工世界的声音。
18.√
【详解】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能从声音那里获得很多信息。题干正确。
19.×
【详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声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们却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20.×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锯树木时电锯发出的声音属于人类生产活动发出的声音,不属于自然界的声音。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我们仔细听一听,能听到教室外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2.√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拉伸皮筋时,我们会看到橡皮筋变长;挤压皮筋时,我们会看到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是拉伸还是挤压橡皮筋,橡皮筋都没有振动,所以并不会发出声音。弹拨皮筋时,橡皮筋有规律地做往返运动;表明橡皮筋在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23.√
【详解】我们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小明回答问题的声音太轻,可以用科学词汇“弱”进行描述,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4.√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绷紧的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若橡皮筋停止振动,声音就会立即停止。所以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噪音是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26.
【详解】我们听到的声音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人为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歌声、琴声、汽车鸣笛属于人为的声音。雷声、雨声、流水声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27.A 28.C 29.A 30.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
【分析】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27.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根据题干可知,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
28.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由于研究的是雨水对土壤侵蚀程度与植被覆盖多少有关吗?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植被覆盖情况;
29.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如果实验成功,我们可以观察到有植被覆。盖的组径流更清澈
30.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31. 32.B
【解析】31.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比如:河水变浅、筷子变“折”、鱼缸里的鱼变“大”了、海市蜃楼等。向碗中逐渐加入清水直至加满,小雅看到硬币逐渐升高,最终看到了整个硬币。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32.小科同学表演的这个魔术利用的原理是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所以B符合题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上册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4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3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