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6角的大小【知识与技能】1.会用三种方法比较角的大小.2.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角的比较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严谨的数学思维.【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难点: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角的大小)、展示目标一、导入新课线段有长短,角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图2-6-1,直接观察,容易看出三个角中∠PQS 最大,而∠AOB 与 ∠A′O′B′ '的大小关系,只靠观察和估测,就难于准确判断了. 一般地,可以分别量出∠ AOB 和∠A′O′B′'的度数.哪个角的度数较大,哪个角就较大;当度数相等时,两个角相等. 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二、一起探究将∠A′O′B′叠合到∠ AOB 上来比较∠ AOB 和∠A′O′B′的大小,应怎样进行呢?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你能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1)∠A′O′B′的顶点 O′应当放到什么位置?(2)∠A′O′B′的边 O′ B′应当放到什么位置?(3)∠A′O′B′的另一边 OA′应当放到哪一侧?(4)这时,根据什么情况来判断 ∠A′O′B′与∠AOB 的大小?把∠A′O′B′叠合在∠AOB 上,使顶点 O′和顶点O重合,边 OB′和边 OB 重合,边O ′A′和 OA 落在重合边的同侧.(1)如果 O ′ A′与 OA 重合,如图2-6-2(1)所示,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记作∠A′O′B′=∠AOB .(2)如果 O′ A′落在∠ AOB 的内部,如图2-6-2(2)所示,那么∠A′O′B′小于∠ AOB ,记作∠A′O′B′<∠ AOB .(3)如果 O ′ A′落在∠ AOB 的外部,如图2-6-2(3)所示,那么∠A′O′B′大于∠ AOB ,记作∠A′O′B′>∠ AOB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可以用量角器量出已知角的度数,再画出等于这个度数的角来,还可以用直尺和圆规来作.三、做一做1.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 作法:步骤1.画射线O′M;步骤2.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 步骤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M于点A′; 步骤4.以点A′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一条弧于点B′; 步骤5.画射线O′B′, 所以∠A′O′B′即为所求角. 2.请同学们用叠合法验证∠A′O′B′=∠AOB. (注: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图结果。)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如图:已知∠ɑ,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使它等于∠ɑ 五、布置作业:必做:课本第80页习题A组第1,2题,选做:B组第1,2题.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角的大小比较(2)画相等的角两部分内容。第一环节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境,通过一段视频角与角的争论引入新问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第二环节新知探索,第一部分角的大小比较,因为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线段的大小比较和画相等的线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是本节课教学中的重要教法。线段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和叠合法,根据教材意图,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渗透利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角与线段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的方法获得新知识。第二个部分是画相等的角,如何由角的大小比较过渡到画相等角,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难点。通过练习巩固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教师画出角的图形,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要用叠合法比较这两个角就是要在某一位置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达到了自然的过渡效果。通过操作3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并完成作图和作法。最后回到引入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实现了整节课的完整性。第三环节课堂小结,给学生留下足够时间体会本节课知识目标要求,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几次实践与反思再改进,总体来说,整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对于操作1的处理使用量角器过程中没有强调当角的一边不够长时,应适当延长角的一边,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的误差。在操作2中让学生当堂画一个角剪下来,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差,不知道剪下后的这个角其实就是在一个三角形中,还有剪下后三个角是那一个角有一点混淆故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思考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就让学生口答后我就匆匆把答案在课件上放出来,这样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但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可就有点云里雾里。所以如果以后再上这节课的话这个三角形就让学生事先在课外剪好。最后在作业布置中应给学生留下课后思考题:如何不使用量角器画相等角,拓展学习时间并为下一课时的教学作铺垫。课后与听课老师交流关于课堂教师教学语言重复这一评价给了我很大的启迪,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的改进,力求语言精练,放心大胆地引导学生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学情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2.6 角的大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