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图文课件ppt
展开1.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背诵并默写诗歌。2.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3.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失意和思乡情感。
话说李白离开京城,准备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武昌,登上黄鹤楼。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从天边奔来,又向天边流去,江上白帆点点,空中沙鸥成群,远山林木葱茏,岸边繁花似锦……此情此景,不由诗兴大发,于是拿起毛笔准备在墙上题诗一首。李白正想写的时候,旁边的一首诗吸引住了他。他仔细看了一下,还捻着胡子吟诵了一遍。李白念完这一遍后,顿时,满腔诗情仿佛被兜头一盆冷水给浇灭了。他扔下笔,大喊一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郁郁地转身而去……
传说三国时,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崔颢(?—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集》。但他宦海沉浮,终不得志。
谈谈你所了解的四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诗文?
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 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山西:鹳雀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著名。
黄鹤楼,故址在今武汉市蛇山(又名黄鹄山),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并称为“四大名楼”。始建于三国时期,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1年重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意: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诗意:黄鹤一去不再回返,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诗意: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鹦鹉洲上长满了碧绿的芳草。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黄昏时分,哪里是我的家乡?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巧用典故,试着体会首联的用典和效果。
“空余”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描写眼前所见之景物。 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诗歌的前两联都表达了作者孤寂和惆怅之情。
3、“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是”只,只有“,强调空间上的广阔。人去楼空,空间开阔,衬托出独自登楼的作者的孤独渺小。第二个“空”是“徒然”的意思,强调时间上的久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惆怅。
4、颈联写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的景色,请赏析。
登楼所见明丽之景,由由怀古之思回到现。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作者登临黄鹤楼,隔江相望,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境界阔大,色彩鲜艳,声调铿锵。
5、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6、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愁的感情的?
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晩。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借景抒情,将思乡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抒发诗人漂泊思乡之情。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7、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江北历历的汉阳树 ,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诗歌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从仙人乘黄鹤来此游憩的美丽神话点出黄鹤楼,接着由仙人已离去,永远不再回来,只留下黄鹤楼及晴川、芳草、汉阳树、鹦鹉洲,与白云共悠悠千载。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表达了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本诗三美:①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虚写神话,实写景象,意境悠远。②色彩缤纷的绘画美: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 绿树芳草、落日烟波。③韵律铿锵的音乐美:双声词“黄鹤”“复返”,叠词 “悠悠”“历历”“萋萋”。
1、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这首诗写景有近景、远景、日景、暮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绘景如画,色彩缤纷,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2、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诗的前四句叙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虚写;而后四句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全诗虚实结合,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更能表现世事茫然之慨。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2“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3“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4“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5“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李白)
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8“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贾岛)9“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陆游)10“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刘禹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故事,崔颢与黄鹤楼,李白搁笔,李白的黄鹤楼情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