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精品课件ppt
展开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能正确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树立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意识。
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进行区分,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进行区分。
调查学校所在地区有哪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并了解人们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方面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新课导入
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与自然资源有了密切的联系。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和物质基础;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反过来影响着自然资源。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资源?我国自然资源有哪些基本特征?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的概念
【教师活动】出示土地、阳光、油井、森林、三峡工程、喷灌等景观照片,引导学生归纳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土地、阳光、油井、森林、三峡工程、喷灌等景观照片,归纳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首先分析“存在于自然界中”,解释为天然存在,不是人类的劳动产品,这是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其次分析“对人类活动有价值”,解释为能为人类所用,这是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最后分析“物质与能量”,指自然资源的形式,既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能量,如水资源是物质,水能资源是能量。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掌握的自然资源的概念来解答问题。然后判断“动物、水稻、森林、太阳能、闪电、家禽、铁矿石、钢材、煤炭”中哪些不属于自然资源,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水稻、家禽、钢材、闪电不属于自然资源。(水稻、家禽、钢材不满足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闪电目前还不能为人类所利用,不满足自然资源的经济属性。)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所出示的问题,巩固自然资源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农业生产需要土地、阳光、水等;冶炼钢铁需要开采铁矿;电灯照明,开动机器需要煤、石油或水能等作动力;建筑房屋所用的水泥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的;我们学习所用的纸张和木杆铅笔也需要用木材作原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
【承转】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能否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教师活动】出示“收割水稻”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水稻收割后,稻田肥力会下降,因此,需要恢复稻田肥力,以利于下一轮的耕种。出示“种植绿肥作物”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在耕地上种植一季绿肥作物,这类作物多为豆类,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出示“将绿肥犁入农田”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将这些绿肥作物的新鲜植物,就地翻压到土壤中,作为土壤肥料,改良了土壤,恢复了肥力。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三幅图所表达的主题为“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在较短时间内可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为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收割水稻”“种植绿肥作物”“将绿肥犁入农田”图,总结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土地”“森林”“阳光”“水”“水能”等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自然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春华秋实,年年收获”;森林资源“大树砍伐,小树长成”;阳光“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水资源“滔滔江水、川流不息”;水能资源“绿色清洁、连续再生”,这些自然资源均满足“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条件,为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土地”“森林”“阳光”“水”“水能”等图片,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特点的理解。
【教师活动】出示“植物的转变”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植物在沼泽地上不断繁殖,死亡后,植物遗体转变成泥炭。出示“压缩的泥炭”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泥炭逐渐被埋入地下,不断被压缩。出示“煤层的形成”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泥炭长期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炭。沼泽中的植物遗体转变成泥炭,泥炭长期被埋入地下,经过高温、高压及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煤炭。这一过程需要几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引导学生理解前面三幅图表达了“煤炭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的主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煤炭资源形成、再生的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自然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植物的转变”“压缩的泥炭”“煤层的形成”图,总结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材料,加强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特点的理解。
【承转】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那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解释图为“2007年五六月间,无锡某超市空空荡荡的饮用水货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入,太湖污染现象严重。2007年五六月间,太湖暴发了严重的蓝细菌污染,江苏无锡全城的自来水水源地被污染,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商店、超市里出售的饮用水被抢购一空。出示图片,解释图为“2012年捕捞旺季,在海南琼海渔民的渔获中,大鱼罕见”。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休渔期非法捕捞、违规使用超细密的渔网捕捞、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枯竭。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水资源、生物资源在再生速度大于开发利用速度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开发利用速度大于再生速度时,那就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也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才可能再生,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图片,总结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某矿山开采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周期长、总量少、用之则少。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更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同时还要寻找替代资源。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出示的某矿山开采图,总结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一。
【承转】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管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们都应当珍惜和节约使用。那么,我国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排位及人均占有量对比”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从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位次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从我国主要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值看,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我国主要自然资源在世界的排位及人均占有量对比”表,归纳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宏观分析得出: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很不均衡、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我国自然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自然资源具有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
【教师活动】出示漫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相当齐全,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许多自然资源的总量均居世界前列,可谓“地大物博”。但我国人口众多,是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谓“地大物‘薄’”。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种类齐全,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漫画,分析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承转】掌握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继续学习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2.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教师活动】出示“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能源生产量小于能源消费量,我国能源短缺,且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差值呈增加的态势,我国能源短缺日益严重。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中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图,分析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特点,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教师活动】出示阅读材料“石油进口大国”,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石油国内产量已无法满足巨大的消费需求,石油进口量位居世界前列。进一步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阅读材料“石油进口大国”,进一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承转】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如何保障我国资源供给?
3.我国保障资源供给的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图,引导学生分析保障资源供给的措施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属于“开源”措施;“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等属于“节流”措施。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保障资源供给的讨论”图,分析我国保障资源供给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太阳能发电(内蒙古乌兰察布)”“核电(广东台山)”“潮汐电站(浙江温岭)”“可燃冰(南海可燃冰钻井平台)”景观图,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开源”措施中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措施。例如大力使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可燃冰等能源。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系列景观图,理解“开源”措施中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措施。
【教师活动】出示“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等图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节流”措施中的“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措施。并强调珍惜地球资源与每个人密切相关,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引导学生了解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这也体现了国家有意培养民众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生活动】阅读教师出示的“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不用或少用贺卡”等图,理解“节流”措施中的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
【教师活动】结合所学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内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任务二。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1.自然资源: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2.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利用合理,注意保护和培育
3.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人均不足
2.现状: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3.解决措施:
(1)开源: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等
(2)节流:改进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培养节约资源的意识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小试身手,水污染,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地大物博,地大物薄,地大物博地大物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优质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完整版ppt课件,共19页。